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

合集下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

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

“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环境卫生学(整理)

环境卫生学(整理)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阻碍的自然环境2、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状维持不变。

3、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映,产生与原先污染物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4、接触生物标志物:体内可测到的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外来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

5、效应生物标志物:体内可测定的由外来物引发的生理、生化等改变。

6、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机体对某环境因子反映能力的先本性或取得性缺点指标。

7、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高。

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要紧有CO二、CH4、N2O、氯氟烃(CFCs)。

9、hormesis效应:某些物质低剂量对机体有刺激(有利)作用,高剂量那么有抑制作用。

10、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若是其数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环境质量恶化,阻碍人体健康。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

12、空气离子化---空气中气体分子形成带电荷的阴阳离子的进程。

13、烟波着陆点: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慢慢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面,接触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一样以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

14、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烟囱高度加烟气上升高度一样以为,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高度的平方呈反比。

即有效排出高度每增加一倍,烟波着陆点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可降到原先的1/4。

1五、气温垂直递减率 ( r)----正常情形下,高度每上升100m , 气温下降℃1六、气温逆增 (逆温)----必然条件下显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r<0)17、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rd )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由于外界压力的阻碍,发生自身温度的绝热转变,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大气稳固度取决于 r 与 rd 的相对值和 r 的绝对值1八、大气的自净: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慢慢减少到无害程度或消失的进程,要紧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映、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致病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致病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致病研究进展作者:拜思琼何俊霞肖文媛郭淼夏溪郭忠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2期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威胁着人群健康。

人类不可避免地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这些污染物具有非直接性干预机体生长和功能的作用。

研究证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许多破坏性活动都与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有关。

近年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对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大脑发育或功能障碍)、肿瘤以及癌症发生也有潜在风险。

本文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不同物质对机体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疾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志码:A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EH),是一類能损害内分泌系统的外源性物质[1]。

它们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而出现种种异常现象,EDCs 是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和紧迫的威胁,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风险之一。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项检查发现,超过1800种化学物质会扰乱至少三种内分泌通路中的一种(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如食品添加剂、水果/蔬菜中的杀虫剂、肉类中的抗生素(和其他兽药)、化妆品中的不同类型的防腐剂等。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指示筛选的575种化学品中,有320种显示了内分泌紊乱的证据或潜在证据[2]。

本文就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中不同物质对机体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

1EDCs与生殖系统近年女性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病率增加,研究表明EDCs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作用与此有关。

目前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有70余种,已证实或疑似具有致生殖系统异常的EDCs主要有以下几类:1.1女性生殖系统EH1.1.1双酚A双酚A(BPA)是一种用于聚碳酸酯生产的单体,其雌激素效应早在80年前就被首次描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王璐 鹿群 王斌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81100001718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1715)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王璐,鹿群);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鹿群);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王斌)通讯作者:鹿群(luqun1023@sina.com)【摘要】 双酚 A(BP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激素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内源激素的功能,导致诸多疾病发生。

本文就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BPA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BPA); 女性; 生殖健康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研究表明[1],天然物及合成物(如水、空气、食物、消费品等)中的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可通过触发不同的分子通路,干扰人体内源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及代谢过程,导致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内分泌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稳态及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对生物体或其子代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已有近800种EDCs被发现是全球范围内肥胖、代谢紊乱、不孕、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激素依赖性癌症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 2]。

目前,对EDCs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热点。

通常,EDCs要么是持久性的,在组织中堆积(如有机氯化合物);要么是非持久性的,在体内快速代谢和排泄,如双酚A(bisphenolA,BPA)、邻苯二甲酸盐等[1]。

近年来,有关非持久性EDCs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现就其中研究较多的双酚A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如在个体成年期并进入功能表达阶段后才会显现 出来。这种迟发性毒性效应的典型例证就是已烯 雌酚引起的子代青春期发作的阴道腺癌。
环境暴露的不稳定性和人群的遗传学基础差 异,给环境暴露与生殖发育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确证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 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但是已有的资料在很 大程度上支持环境污染与人类和野生动物生殖发 育障碍密切相关,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环境因素或外源性因子导致的疾病,
X-染色体(左)Y-染色体(右)×13,000倍
案例1-2续1
不孕夫妻寻究:男性生殖障碍 引发全球轰动
结婚后希望生个孩子,几乎是每对年轻夫 妻的梦想,然而,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如愿。 今年38岁的布罗迪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当职 员,1998年他与科尔·卡琳结婚,多年没有怀 孕。布罗迪和卡琳十分苦恼,2003年11月的 一天,他们到一家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 病因,医生建议他们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 检查。可他们来到该医院检查后,医生还是
一般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毒性.毒理研 究)和临床学三者共同确证才能最后认定,最好 还要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认证,从基因遗传学上 进行解释与阐明。 2. 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性腺轴系统的干扰效应:
当前,, 以及对松果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功能的影响。在正常情 况下,男女性的性腺功能调节方式各有不同,女 性的性腺功能调节由于有月经和妊娠等生理现象 参与,因此调节的机制和过程更为复杂。
马克威尔博士从2008年3月开始,将3对实 验鼠的雄性鼠食物里分别掺入不同程度的有机 氯农药成分,一年后,那只每日摄入3毫克有机 氯农药的实验鼠的Y 染色体己经缩短了五千分 之一;如果按这样的量继续摄入,五千年后雄 鼠将不能使它的伴侣怀孕。如果按照现在这样 的环境,每一代人的男性Y染色体缩短千分之 一,那么是五千代人,也就是12.5万年后, 男性染色体将消失。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指的是一类能够干扰动物和人类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或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功能,从而对生殖能力、神经和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来自于环境污染物、药物、化妆品等不同的来源。

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生殖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以评估这些物质对于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苯酚类化合物苯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在许多日常用品中都可以找到,比如塑料、清洁剂和柔软剂等。

这些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阻燃剂阻燃剂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塑料制品和建筑材料中,用于减少火灾的可能性。

然而,一些阻燃剂被发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些化合物可以干扰甲状腺功能,影响人体的代谢和发育。

农药农药中的一些成分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

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

然而,长期接触农药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化合物被认为与生殖系统疾病和癌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

重金属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和镉,也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

这些重金属常常存在于环境中,如水、土壤和空气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它们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和影响内分泌干扰物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可以与内源性激素结合,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干扰物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殖系统问题: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性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早熟和性腺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学习障碍、行为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哪些农药污染物具有激素作用?
农药污染物主要指有机氯杀虫剂: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DDE。自1960年来在欧洲该物被列为禁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仍然被使用。DDE分解代谢慢,所以即使在禁用后,由于过去大量释放农田,至今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仍然较高。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后,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 儿童在摄入含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或肉类食物,其体内都含有很高剂量的雌激素。研究表明: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DDE有微弱的雌激素活性及较强的抗雄激素活性,抗雄激素可以引起雄性大鼠的性发育延迟。
焚烧生活垃圾也是环境激素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焚烧垃圾直接产生二恶英类物质,这是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物质,当然还会有其它有害物质。这都是环境激素的来源。
4.3、农业生产中的来源
在农业生产中,不少农场或农民滥用农药。不少农药本身就是环境激素,在滥用的情况下,过多的农药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能力。这样不少农药留在作物体内不能分解,还有不少渗入土中、地下水,流入河中,造成长期的环境激素危害。
其二、农业生产家为了钱,在养殖业中,没良心的加大量的催产剂、生长类的激素,种植业加了大量的催熟剂如乙烯利、脱落酸等,虽然这加快了动植物的生长速度,但是,这些物质本向就是种环境激素或对人体能产生直接危害的化学物质。
2、哪些化学污染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激素作用?
人们接触较多的是含有雌激素的日用品,包括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化妆品、稀释剂、塑料制品、金属( 铅、汞和砷等)、杀虫剂、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化工产品( 含甲基苯、苯胺、酚、烷基类、硝基类化合物)。 研究证实,这类物质多数有雌激素效应,通过相应途径诱发性早熟,以及男性不育症。
各种工业用的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都含有环境激素,添加剂用的量越来越大,当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研究概述曹仲宏1,胡伟2,王玉秋2(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5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51)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多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生殖和发育、神经、免疫、致癌和生态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危害效应。

本文从多个方面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别;作用机制;环境行为1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概念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亦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内分泌活性化合物(Endocrine Active Compounds, EACs)或激素活性物质(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HAAs)等[1,2]。

目前,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各种定义虽说法不一,但基本含义一致。

其中,美国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2000 年编写的报告《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in the Environment》中有关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该报告中指出,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以干扰体内激素的合成、代谢、转运、键合能力,甚至对其具有清除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

按照其效应形式(Types of Effects)大体可分为:影响雌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雄性生殖系统(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下脑丘及脑垂体系统(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的内分泌干扰物,以及影响甲状腺系统(Thyroid)的内分泌干扰物[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节。
射可 以导致 D A合成下降 ,能够抑制银屑病表皮 细胞 DN N A的合成 增加 , 不但影 响细胞周期 , 而且可 以诱导前列腺素释放 和改变细胞因 子的表达和分泌 , 还可 以通过直接影 响 T淋巴细胞的功 能来 改变皮 肤 的免疫反应 , 从而抑制银屑病的活性而达到治疗 目的。 编辑,( 1 I 的问世 , n1 给银屑病 患者带来 了希望 , V U B照
环境 内分泌干扰物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明 杰 , 张青树
( 吉林 省 东丰 县 医院 , 吉林 东丰 1 6 0 ) 3 3 0 环境 内分泌干扰 物( D s是干扰生 物体 内维持 自稳及 调节发 E C) 育 过程中激素的产生 、 释放 、 代谢 、 合 、 结 排泄 、 交互作用 的外源性物 质 。本文介绍 了环境 内分泌干扰 物的定 义 、 分类 、 人群暴露方 式及 及 口服避孕药 、 焚烧 垃圾 、三废” ” 的排放 , 可污染土壤 、 空气 和水体 , 所 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土壤 、 、 水 空气和食品中。
医学信息 2 1 年 0 月第 2 卷第 9 M d a I la o . e . 0 0 V 12 . 0 00 9 3 期 ei ln c f t n S p 2 1. 0 3 N . i . 9 表达异常 , 皮损 内树突细胞数量 和表型异常。③祖 国医学认为血热 是 本病发病 的重 要原 因, 因风热 之邪结 聚于皮肤 , 局部 的气血运 则 行失 畅 , 气血久郁则生热 , 红斑是血 中有热 的表现 , 白屑是热 盛血燥 皮肤失 养所致 , 有经络 阻隔 , 还 气血 凝滞是 发病转归 的一个重 要环
年来男性 的睾丸癌发生率增加 了几倍 , 列腺癌发生率增 加 了 2 前 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干扰动植物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生殖、代谢、免疫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千种可能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的物质,其中包括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的可塑剂、家居清洁用品和护肤品中的阻燃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不仅会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产力和繁殖能力,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可以穿越代际,即先代动物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后,其子代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可能受到长期干扰。

多项研究表明,这种代际效应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废弃物(比如垃圾堆中的塑料和电子垃圾中的化学物质),导致它们健康受到威胁并且生产力降低。

在人类群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人类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已知内分泌干扰物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干扰男性性激素的正常作用,至少包括睾酮,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和其他生殖系统的问题。

对于女性,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这可能导致生育方面的问题。

此外,一些内分泌干扰物被发现可以影响人的代谢和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中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另外,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还可能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的发生率有关。

在了解了内分泌干扰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了解了它们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第一条,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产品。

可以换用天然洗护品,代替塑料容器的使用等等。

这些改变不仅对我们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也可以直接减少内分泌干扰物从我们身体排出到环境中的量。

第二条,尽可能避免暴露于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污染物中。

避免饮用不含过滤处理的自来水,减少过度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等等三眼,也可以减少我们的暴露风险。

环境化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举例: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化妆品、稀释剂、塑料制品、金属、杀虫剂、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化工产品)3.碱度:水体接受质子的能力;测定水样作为碱与质子反应的能力,或者是测定水体对酸化的抵御能力4.腐殖质:是自然界中动植物残体或其分泌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带负电的天然高分子5.悬浮沉积物:以粘土矿物为骨架,有机物和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成为吸附架桥物质,把各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6.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

7.吸着:通常表示一个组分从某一相转移到另一相而聚集的过程8.吸附:物质在表面或界面浓度聚集的现象,边界区物质的浓度大于邻近相或相内部的浓度9.吸附等温线:对于水溶液中的吸附过程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eq之间的关系。

10.沉积物:是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积在水体底部的物质11. 凝聚,絮凝:把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

12.水的氧化限度pE = 20.75 - pH ;水的还原限度pE = 0.0 - pH ;对于中性水(pH = 7),pE 限度为–7 ~13.7513. 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如光解、氧化还原、酸碱中和以及聚合等反应14.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产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15光化学:是研究在紫外至近红外光(波长100-1000nm的作用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科学16.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的相对效率17.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18.硫酸烟雾:又称伦敦烟雾,来自于高浓度的硫氧化物,它是由燃烧含硫燃料,尤其是煤引起的19. 酸沉降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探析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探析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探析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

甲状腺疾病在人类中非常普遍且具有潜在的危害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对生物体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干扰物包括农药、工业化学物质、家用化学品等,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负责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对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甲状腺疾病在人类中非常普遍,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如影响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生育能力等。

因此,对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降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其的监测和管理,同时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干扰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的普及,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影响机制进行阐述,然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接着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预防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干扰物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和代谢等过程,导致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农药、工业化学物质、塑料制品等,这些物质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模仿或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从而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其中,农药和工业化学物质对甲状腺的损害主要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而塑料制品中的化合物则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网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

本文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分类、人群暴露方式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危害;目的在于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1996年3月,TColbor,DDumanopskiJPMyers编著,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作序的环境著作《OurStolenFuture》出版。

该书对人工合成化学品在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积累以及对人类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的干扰提出了警告,引起了公众对这类化学物质的强烈关注。

研究发现,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

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加,雄性退化,种群退化。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

而且近50年来男性的睾丸癌发生率增加了〔3〕几倍,前列腺癌增加了2倍〔1〕。

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环境中存在多种能模拟和干扰动物及人类内分泌功能的物质。

这些外源性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干扰体内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和代谢等过程,并且能够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或加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学术界将这一大类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ers/endocrinedisruptˉingchemicals,EDCs)。

更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第三代环境污染物〔1,2〕。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不仅决定于外环境多因素的变化和体内免疫功能的失调,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Wilder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女与男比例分别为3:1,9:1和19:1〔3,4〕。

同时,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时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内分泌激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

美国变态反应学家Randalph 认为:新的医疗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发病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人类自身的遗传因素是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但环境因素可能直接触发疾病的发生〔5〕。

由于B和T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总库是随机产生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细胞是对自身成分特异的。

因此,机体必须建立自身耐受机制,以区别自己与非己决定簇,从而避免自身反应性的发生。

然而,任何机制都有崩溃的危险,自身识别机制也不例外。

人类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可导致环境性免疫功能失调,终致发生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否会对人的自身耐受机制造成威胁,从而打破人类的自身耐受机制呢?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名称和定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mentalendocrinedisˉruptors/Eds或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也叫环境荷尔蒙/激素(enviromentalhormonals)、环境雌激素(enviromentaloestrogens),还有人将它称为“雌激素类似物(EstrogenMimics,OestrogenChemicals)”或者“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gens)”。

作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其名称及定义都很多,美国EPA内分泌干扰物审查和试验咨询委员会(EDSTAC)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为: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7〕。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来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品有成千上万种,而有很多物质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相关。

自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以来,已有上百种化学物质被证明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具有雌激素效应。

笔者依据其用途和来源将目前已认知的或怀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以下几大类:2.1工业用化学品(1)多氯联苯类(PCBs,PolyˉchlorinatedBiphenyls),用于电容器、油墨等,是一类难降解、难代谢脂溶性环境激素。

可经胎盘到胎儿体内,蓄积在肝肾中;(2)二英类(DioxinlikeChemiˉcals),是具有高环境持留性和毒性的三环有机氯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化工厂中的副产品和杂质、城市固体废物焚烧以及纸浆漂白过程等,具有强烈的致畸、致突变性和抗雌激素作用,与雌激素竞争受体结合位点,影响内源雌激素的作用〔8〕;(3)烷基酚类包括壬基酚和双酚A等,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s)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雌激素活性较高,而且污染广泛。

(4)邻苯二甲酸酯类(又名酞酸酯类,PAEs,Phthalates)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可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的增塑剂和软化剂。

橡胶、润滑油的添加剂中也含有这类物质,已成为全球性的污染物,可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严重污染;(5)金属类,已发现某些金属对天然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如四乙基铅用于含铅汽油中作防爆添加剂,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能影响雌激素对成熟前期小鼠子宫各型细胞的作用;镍可使大鼠孕酮分泌下降。

2.2农用化学品类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半衰期长的有机氯杀虫剂、除草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最典型的当数有机氯农药中DDT及其降解产物DDE,以及六六六(HCH)等。

这些残留的有机氯化合物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存在巨大威胁。

近20年来出现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证实它能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p52基因表达,具有雌激素活性〔9〕。

2.3药用环境激素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如雌二醇、雌酮、己烯雌酚等,被用作药物及饲料添加剂。

人工合成的己烯雌酚(DES)极容易与体内雌激素受体蛋白结合,具有比天然雌激素更强的基因表达。

2.4植物雌激素某些植物产生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活性的以非甾体结构为主的化合物,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有些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物质通过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可转变为活性较高的产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有异黄酮类(如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equol等)、Coumestans(如拟雌内醇)和木质素(如去甲二氧愈创木酚)。

植物来源有豆科植物(大豆、黄豆和三叶草等)、茶(去甲二氧愈创木酚)和人参(人参皂苷)等〔10,11〕。

这些植物雌激素对内源雌激素和脂肪酸的代谢及其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具有抗激素活性。

Nogowski〔12〕等发现拟雌内醇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受体。

日本和中国等食用豆制品较多的国家乳腺癌、冠心病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这可能是植物雌激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起作用的结果。

植物性雌激素可能既具有雌激素活性,也具有抗雌激素活性〔13〕。

2.5真菌性雌激素有一些真菌毒素具有雌激素活性,称之为真菌性雌激素,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效应,其中有代表性的物质有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动物黄体减少、卵巢萎缩等。

活植物体受到真菌感染时植物雌激素出现率和含量升高〔10〕。

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暴露方式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化妆品、洗涤剂、消毒剂,以及口服避孕药、焚烧垃圾、“三废”的排放,可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所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食品中。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受PCBs等污染的挪威海域附近居民体内PCBs等物质的血浆含量与其消费该海域的海蟹量呈正相关。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受TCDD污染严重的地区,妇女体内血浆中的TCDD 与食用家养的禽类和鱼类呈正相关〔14〕。

包装食品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聚碳酸酯和聚酚氧塑料以及罐头内侧涂有的环氧树脂,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单体进入食品中,而且罐头食品等本身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和杀菌剂,人们过多食用这些食品,可导致血浆中EDCs含量升高。

可见,通过食物摄入是一般人群暴露于EDCs的重要途径。

职业引起的对化学物质,如无机铅、锰和汞以及有机物(DBCP、乙二醇和CS2等)的暴露,能对男性生殖系统产生副作用。

对于许多其他的试剂,包括大多数环境激素都被认为或者怀疑与这些作用有关。

婴儿暴露于EDCs的途径可能有两种,一是出生前受母体体内EDCs水平的影响,因为有些EDCs为脂溶性,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二是出生后通过母乳摄入〔14〕。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影响EDCs对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异常、失调,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

同时EDCs 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内,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改变了人体的激素平衡状态;也可作用于神经组织,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可通过各种细胞信息介质联系,因此EDCs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和增加自身免疫性的作用〔15〕。

已观察到人暴露于DES、有机氯农药等时,可出现免疫抑制反应或过敏反应〔16〕。

生理浓度的雌激素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较大剂量则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

实验显示,小鼠经雌激素处理后,体内T细胞功能减退,而B细胞功能亢进,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减少,促进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外源性的“扳机”,如环境雌激素、杀虫剂等都是诱发的危险因素;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增加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雷诺综合征的机会〔17〕。

可见,EDCs引起的免疫功能改变,表现在降低及抑制免疫能力,加速自身免疫性病变的发生和引起胸腺萎缩,其免疫损伤是不可忽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