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七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许多农药,如常用的氯丹、敌百虫、敌敌畏、乐果、 对硫磷、1605,五氯酚钠以及某些除草剂,可以通过 食入、吸入、皮肤渗入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

农药进入胚胎体内后,可引起细胞分裂障碍或死亡, 致使胚胎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异,轻者可
致胎儿畸形,重者可致胎儿流产或死亡

来源之二:塑料制品和化妆品 绝大多数塑料制品中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 盐的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儿童用品、 PVC建筑材料、医疗器械以及服装等
PCB类物质:有200多种,多氯联苯-PCB 用于电器制
品绝缘,它的化学结构是由两个苯环组成,含有 1-10 个 氯离子,在环境中可以留存很长时间
烷基苯酚类: 主要用于塑料的粘合、表面活性剂,如
多氯溴苯、联苯酚A、苯乙烯(方便面容器材料)、DEP 与DEHP(塑料的可塑剂),等
农药类
约44种,占2/3

苯并(a)芘是石油、汽油等化石染料燃烧的副产品, 汽车尾气、烧烤油烟中都还有这种成分

是导致肝癌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之一

来源之五:日用家化产品
现代化学武器清洁用品中大多含有界面活性剂壬基
酚,科学研究发现,壬基酚可能是导致全世界河流中
鱼类性别紊乱的有毒物质之一,还可能引起皮肤病和 肝脏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男性乳腺增生, 青春期性发育异常

中国男性精子密度从每毫升1.03亿个,降至4000万
至6000万个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导致精液成分发生改变, 使附属性腺功能受到影响 目前已明确杀虫药二溴丙烷(DBCP)与人类不育有关 此比例还不到5%,20几年间上升1倍多


中国目前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育不孕,而1984年
杀虫剂 25种(如 DDT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

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

“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精品管理资料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精品管理资料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姓名:付东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年级:2015级学号:2015223790一、前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

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

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6)有机氯杀虫剂7)除草剂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PEs)、真菌雌激素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1)氟他胺(Flutamide)2)利谷隆(Linuron)3)苯乙烯(Styrene)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5)邻苯二甲酸酯(PAEs)6)林丹(lindane)7)铅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DCs)2)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激素的合成、释放、传递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进行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同时也存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家庭用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如植物雌激素、动物睾丸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阻燃剂和塑化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干扰胚胎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胚胎和婴儿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畸形、性别混乱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会对生物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雌性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干扰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摄入,另一种是通过皮肤吸收。

在进入生物体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和降解的酶活性,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野生动物,如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可能会出现生殖异常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不仅对种群的维持和演化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ppt45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ppt45张)
喃)为主
➣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单位体重二噁英摄入量明显高于成 人,平均为60 pg TEQ/kg· d。
2. 二噁英的体内代谢过程 吸收 呼吸道 吸收率80%以上 消化道:主要途径 皮肤 在血液中与脂肪结合 分布:肝脏、脂肪(主要场所) 代谢非常缓慢 排泄 主要随胆汁从肠道排泄 极少量经肾脏随尿排泄 乳汁(较显著的排泄途径)
2. 造纸及纸浆工程
植物组织
3. 燃烧
氯化漂白
氯酚
高温氧化
二噁英
焚化炉、香烟、食物烧烤、塑胶、多氯联苯、煤、 汽柴油、木柴(防腐处理的木材)等燃烧 4. 金属冶炼
金属矿提炼、废金属回收、炼钢等
5. 生物与光化学合成 氯酚类
堆肥、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紫外线
二噁英
➣ 环境中的二噁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 孕鼠以毒性剂量以下的二噁英染毒 : 胎鼠产生腭裂、肾盂积水、胸腺和脾脏萎 缩、皮下水肿以及生长迟缓等 雄性仔鼠前列腺变小,精细胞减少、成熟
➣……
我国每年施用农药50~60万t,其中80%左右直 接进入环境
第二节
一. 二噁英的理化性质
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PCDDs) 75种 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135种
二噁英类
➣ 二噁英类:210种
➣ 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低、极难溶于水、易溶于有
机溶剂
➣ 不易热解(>700℃以上)、不易光解 ➣ 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四氯二噁英(TCDD)在土壤中半减期:12年 ➣ 在生物体内不易被代谢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
对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
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
➣ 干扰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 用、代谢或消除 拟天然激素 抗天然激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

01
鼓励研发低毒、低污染的环境 内分泌干扰物替代品,减少其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02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措施, 降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排放 量,从源头上控制其对环境和 人体健康的危害。
03
推动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 清洁生产方式,减少环境内分 泌干扰物的产生和排放。
提高公众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基础代谢率, 增加能量消耗。
科学减重
遵循科学的减重方法,避免过度节食和滥用减肥 药物,保持健康的减重速度。
03
CHAPTER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 控制
检测方法与技术
01
生物检测法
化学检测法
02
03
生态学检测法
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干扰 物含量,评估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
目录
CONTENTS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介绍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的关系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控制 • 研究展望
01
CHAPTER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介绍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外源性化学 物质,具有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 的能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肥胖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脂肪 细胞的代谢和积累。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肥胖的影响
干扰正常代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影响能量平衡和脂 肪积累。
增加食欲
某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刺激食欲,增加食物摄入量,从而增加肥 胖的风险。
降低能量消耗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导致脂肪积 累。
0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时国庆 北京科技大学化生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
问题:
1. 什么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 什么是低剂量效应?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野生动物的影 响有哪些? 4. 你认为应该怎样协调工农业新技术与潜在 环境风险的关系?
2004年7月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对美国杜邦公司提起行政 指控,称其隐瞒了其生产不粘锅涂料“特富龙” (Teflon)中的一种关键化合物PFOA(全氟辛酸铵)具 有潜在健康风险的事实,拟对其处以数亿美元的重罚。 7月14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就 “特富龙”事件发 表声明,表示将迅速组织专家就全氟辛酸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进行研讨和论证。
杀虫剂
杀线虫剂 工业化合物 重金属 树脂原料
铅、镉、汞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苯乙烯、双酚-A 、聚氯乙烯、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双(2- 乙基己基) 己二酸盐、双(2-乙基己基) 邻苯二甲酸盐。 他莫昔芬、己烯雌酚、溴萘酚、壬苯醇醚-9 壬基酚。 多氯联苯、阿罗可罗-1254、派兰诺油。
药物 绝缘油
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书中阐述了滥 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对美国及世界其 他主要国家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1961-1971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使用含二恶 英的枯叶剂——“橙剂(Agent Orange)”,总量达4000多 万升。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严重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对 越南饱受脱叶剂危害地区的事后调查发现大量流产、死胎、 新生儿畸形等案例。
1962年,在《寂静的春 天》一书中,R. Carson用大量 的证据证明有机氯农药DDT是导 致游隼(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卵壳变薄 的元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上课版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上课版

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机理: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因固醇激素的分子小(分 子量仅为300左右)、呈脂溶性,因此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在进入细胞之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面而发挥作用, 故把此种作用机制称为二步作用原理,或称为基因表达学说。 第一步是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 物。在靶细胞将中存在着类固醇激素受体,它们是蛋白质, 与相应激素结合特点是专一性强、亲和性大。例如,子宫组 织胞浆的雌二醇受体能与17β-雌二醇结合,而不能与17α-雌二 醇结合。激素与受体的亲和性大小与激素的作用强度是平行 的。而且胞浆受体的含量也随靶器官的功能状态的变化而发 生改变。当激素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发 生构型变化,从而命名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获得进入核内的 能力,由胞浆转移至核内。 第二步是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从 而激发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mRNA,诱导蛋白质合 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
激素的信息传递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
细胞内中的专一性受体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表达出激素 调节的生理效应)

1. 非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 第二信使学说
激素

cAMP
第一信使:激

生理反应
第二信使: cAMP等 (环磷酸腺苷)---诺贝尔 奖
激素的信息传递机制

1. 非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 第二信使学说
传递方式:
①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运送 到远距离的靶器官; ②旁分泌,激素释放后进入细胞外液,通过扩散到达邻近的靶 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被分泌入细胞外液后,又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 。 ④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沿轴浆流动运送到所连接的 组织,或从神经末梢释放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送至靶细胞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态风险与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态风险与措施

EEDs污染控制及削减对策
加强EEDs的基础研究,促进EEDs管理
实施减排、止排措施,截断污染来源
开展EEDs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管理工作
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全民防治EEDs的意识
结语
在我国,对 EEDs 的识别、检测、毒性和危害等方面研 究较为薄弱,而且国内环境中EEDs总量还在持续增加,居 民及动植物常常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健康必然受到威胁, 这就要求我国加强EEDs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风险评估管理 办法的研究,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制定出适合我 国EEDs管理的政策措施,以促进EEDs风险管理早日纳入常 规督导工作之例,使监管体系和机制更趋完善。
主要 污染 物
多氯联苯化合物 、烷基酚类、邻 苯二甲酸酯类、 二苯烷烃、双酚 化合物、有机氯 杀虫剂,以及除 草剂、植物雌激 素、真菌雌激素 、铅、镍等金属
氟他胺、 利谷隆、 苯乙烯、 二硫化碳 、邻苯二 甲酸酯、 林丹和铅
二硫代氨 基甲酸酯 类和多卤 芳烃
多卤芳烃、多溴联 苯均能大大降低血 清T3、T4水平,并 降低大鼠促甲状腺 素对T3、T4的调节 作用
EEDs的来源与分类
天然
植物雌激素,多为非类固醇化合物,如异黄酮
人工合成
除草剂、杀虫剂、防腐剂、杀菌剂、塑料 增塑剂、洗涤剂、阻燃剂、化工副产品等人类 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制品,以及家庭 生活、交通运输、垃圾焚烧等产生的化学性污 染物等。
EEDs的特性和作用方式
特性: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都是脂溶性的,并且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 态风险与应对措施
XXXXXXXXXX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定义 分类 益处与弊端
生态风险评价 控制与消减对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 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
•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 的???
这些问题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在众多的专家的研究表明,造 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 和野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受到 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的扰乱, 造成体内天然激素水平的失衡。 因此称这种物质为“内分泌干 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引言—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
• 从1940年到1900年这50年间,人类的精子 密度下降了50% • 现在全球每年约有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 且发病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 发生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 • 胎儿和婴儿出现多起先天性畸形、发育不 全和痴呆的病例
处理技术
• 活性炭、膨润土和沸石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对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 化合物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对生化法和其他化学法难以去 除的有机物,如形成色度和异嗅的物质、亚甲蓝表面活性剂、农药、 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胺类等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硝酸氧化对活性 炭进行改性,能显著增强活性炭吸附苯酚、苯胺、腐殖酸、氯仿、四 氯化碳等有机物的性能。采用颗粒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NP。膨润土 和沸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铝酸盐,由于具有可为阳离子和水分子所占 据的晶穴,膨润土和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 膨润土和沸石在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浓度为0.1 mg/mL时, 平衡吸附量可达35—350mg/kg,经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 改性后对两者的吸附量将分别提高10倍和40倍。沸石对极性物质如氨 氮、三氯甲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而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大部分有 机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两者的吸附性能具有互补性,可组合使用对 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改善水质。沸石一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水中 苯酚、阴离子洗涤剂(LAS)和三氯甲烷的去除率分别在60% 、89% 、 99% 以上。

有机污染化学专题七-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有机污染化学专题七-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主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污染物,如烷基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 氯联苯、多环芳烃、双酚氯、二噁英、有机氯农药如 DDT等。
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激素化合物。如避孕药等。 植物和真菌合成的类激素物质,如豆科植物合成的类 激素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类和来源
EE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的来源总的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学物两大 类。研究证实,约有60~70 种环境化学污染 物具有雌激素活性,达数百种已被确定具有激 素样作用,能干扰机体内分泌结构和功能产生 各种毒效应,但质种类繁多,结 构迥异。一般来说,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物质有 以下4 类:
⑸ 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生产厂排放出的废物。北 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室在安徽 省的一个农药厂做过检测,30 个生产工人的 精液与正常工种的同龄人对比,精液少,精子 密度减小,活性降低,畸形率高。 ⑹ 食用豆科植物和某些蔬菜,摄入植物雌激素, 改变人体激素平衡。 ⑺ 环境激素一般脂溶性好,微溶于水,在食物链 中进行生物浓缩,再进入人体,在脂肪中存留, 浓度进一步增大。母亲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把 环境激素传给子女。
性激素 很多人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在一些保健食品上。有统 计显示,一些营养口服液含有性激素,尤其是一些 男性壮阳保健品,成分多含有雄性激素和中枢神经 兴奋剂。这样的“保健品”只会“透支体力”,长 期使用有害无益。 而一些女性使用的调经、养颜产品,则大多含有雌 激素。如此低廉的添加剂,再配上几种所谓的天然 药物,精美包装后售以数十元一盒,实在可以称为 暴利。 一些儿童口服液、健脑产品也含有性激素,长期服 用会严重影响少儿的健康成长。
1 天然雌激素
天然雌激素是动物和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雌 激素,一般指雌二醇(Estrogen)、雌酮 (Estrone)和雌三醇(Estriol)。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男性精子异常且不育患者增加,男子女性化程度加剧
从1940年到1990年这50年间,人类的精子密度下降了50%
3.诱发女性生殖系统问题 性早熟、月经失调、子宫内膜炎症、不孕症、卵巢癌、乳 腺癌等增加
现在全球每年约有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且发病率以每年5%~20% 的速度上升;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仅为1/20 ,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
人雌激素受体DNA
β-半乳糖苷酶结构基因上游雌激素反应元件
待测物质 有颜色显示 无颜色显示
2.标志基因鉴定 • (2) 质粒载体转染法
构建含有由雌激素、雄激素或视黄酸应答的DNA 加强元件的激素诱导控制下的莹虫酶基因的标志 质粒载体,然后将这些载体短暂转染入含有相应 受体的人类卵巢瘤BG-1细胞系中,显示它们同各 自激素反应诱导莹虫酶的能力 。
32
(一)体内实验
动物实验的优缺点:
优点:1.最具真实性
2.最具说服力
缺点:1.实验过程繁琐 2.实验结果受动物年龄、性别、品系、个 体差别及取样误差等影响 3.对环境低浓度暴露不易获得正确结果
(二)体外实验
1.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法
基于ELISA的受体竞争结合法检测环境雌激素 方法:采用免疫测定介导受体竞争结合试验定量检测环境雌激素 将17β-雌二醇-BSA固定在微孔板上,环境雌激素与微孔板上的17β雌二醇-BSA竞争性的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与微孔板上17β-雌二醇BSA结合的受体与雌激素受体的抗体、雌激素受体抗体的二抗形成 一个三明治形式的复合物,通过显色剂显色,最后用比色法对试 验结果进行定量。 结果:整个反应中环境雌激素浓度越高,溶液的吸光度值的变化 就越小,环境雌激素的浓度与吸光度值成负相关。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7
研究范例Leon E. Gray, Jr et al. / TOXICOLOGICAL
SCIENCES 123(1), 206–216 (2011)
With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estosterone levels gradually decline.
环境中存在着一类化学物质,当进入动物体内之后
能起到干扰体内正常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影响生 1997年《掠夺未来》, 提出了内分泌干扰(endocrine 殖功能,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这类化学物质即所 disrupting,ED)物质的概念。 谓的“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质”
3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 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 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 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 性化学物质。 —— 美国 EPA的定义 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 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 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
1.动物喂养实验
2.啮齿动物切除卵巢后子宫肥大实验或动情期
实验
(二)体外实验
1.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法
2.标志基因鉴定
30
(一)体内实验
1.动物喂养实验
后代不育情况 EDCs
妊娠鼠 皮下注射 雄性子代 成年后睾丸发育情况
生殖腺损害情况
31
2.啮齿类动物切除卵巢后子宫肥大实验或动情 期实验
通过测定EDCs对动物是否具有促进子宫生长 的作用来评价其雌激素活性。 该种实验直接作用于雌激素效应器,可以直 接显示化学物的类雌激素功能。
4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5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出生率下降; 1970年:安大略湖80%鸥鸟死亡; 1980年:佛罗里达鳄鱼发育异常; 1988年:北欧大批海豹死亡; 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地中海大批海豚死亡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1998年发现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 1994年4月,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化;
Missing back left leg
Effect of DEHP on testicular development.
Testis were malformation and stunting after DINP treatment
Left: Maternal treatment with corn oil 0.75 g/kg/day Right: Maternal treatment with DINP 0.75 g/kg/day
(六)致癌、致畸作用
• 一些环境激素可作用于染色体,使其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 改变某些基因的序列,使得组织、细胞生长失控,产生肿瘤 ,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造成流产、畸胎或遗传性疾病; 胎儿出生后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易引起肿瘤。
DEHP处理导致的子代小鼠无尾畸形 右边个体为对照组
箭头所示的红点处为 本应长尾的位置
Extra back right leg
Tail not absorbed
1996年夏天在明尼苏达州发现的畸形青蛙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 EDCs能干扰体内內源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 、结合、代谢,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 能,而内分泌系统紊乱又使免疫系统和中枢神 经系统受到伤害。
(一)影响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机制
这些化学品的效应与β-雌二醇(E2)等内源雌激素相似, 包括DDT、烷基苯酚、双酚A等
(一)影响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机制
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
通过竞争的结果,环境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 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 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天然激素与受 体的结合受环境激素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 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
研究范例Leon E. Gray, Jr et al. / TOXICOLOGICAL
SCIENCES 123(1), 206–216 (2011)
Dose-Response Assessment of Fetal Testosterone Produ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Levels in Rat Testes Following In Utero Exposure to DEHP, DIBP, DIHP,DINP
28
研究范例Leon E. Gray, Jr et al. / TOXICOLOGICAL
SCIENCES 123(1), 206–216 (2011)
Insl3:胰岛素样因子3 StAR: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Cyp11A:细胞色素P450亚家族成员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检方法
(一)体内实验
研究范例 L. Earl Gray Jr et al. / TOXICOLOGICAL
SCIENCES 58, 350–365 (2000)
Perinatal Exposure to the Phthalates DEHP, BBP, and DINP, but Not DEP, DMP, or DOTP, Alters Sexu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le Rat
(一)影响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机制
3: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却 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无关。 芳烃受体(AhR)即为性激素受体外的一种信号传 递途径,它可以与许多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和呋 喃结合,产生抗雌激素活性,包括增加雌激素代 谢(降低内源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ER 的结合活性以及降低ER介导的基因表达等。
(三)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殖腺,影响性激素分泌
• 金属铅和许多农药都对睾丸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 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环境激素可以影响卵泡的发育 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有机氯农药能使鸟类产蛋数目减少,蛋壳变薄和胚 胎不易发育。
(四) 作用于生物体的肝脏肾脏
环境毒物通过影响肝肾代谢功能,改变体内的激 素水平。
25
control
DINP
Compared to control testes, this DINP-treated male right testes display atrophic tubules that lack any evidence of spermatogenesis. In addition, the lumen of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caudae epididymidis from this male contain cellular debris and reduced numbers of spe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