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中医学精髓: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
中医学精髓: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由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分为五个相互关系的要素,即木、火、土、金和水,用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络学说强调人体内部存在着多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流通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问题二:中医诊断的方法有哪些?中医诊断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望指的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等,通过观察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闻是指通过听患者的言语、呼吸声、咳嗽声等来获取诊断信息。
问是指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病情、症状、病史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
切是指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
问题三: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中草药疗法等。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利用特定的针刺方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指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草药疗法是利用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人体,治疗疾病。
问题四:中医强调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中医强调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调节饮食、生活作息和情绪调控。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健康。
例如,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食寒凉或辛辣食物。
生活作息的调节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情绪调控是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大,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技巧等来缓解压力。
以上是中医学精髓中的四个经典问题及其答案。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希望这些简要的回答能够帮助您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中医学四大经典问题及其解答
中医学四大经典问题及其解答问题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包含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著作,由两部分组成:《素问》和《灵枢》。
《黄帝内经》通过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黄帝内经》之所以被称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有以下几个原因:1. 古老而权威:《黄帝内经》创作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的最早总结和系统化的文献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基础理论全面:《黄帝内经》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叙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后来的中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包含丰富的临床经验:《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大量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二:《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何关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作者:《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医学见解,将自己的医学思想和治疗经验写成了这两部经典著作。
2. 内容关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内容相辅相成。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由外感寒邪引起的疾病,而《金匮要略》则对内伤病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两部著作共同构成了中医学中“外感内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临床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3. 影响深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两部著作系统总结了张仲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被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对于后世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特点是什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具有以下特点:1. 精炼的理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学的理论进行了精炼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如六经辨证、三焦理论等。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和答案.pptx
D.半夏散E.理中丸
12、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为(AD)
13、机理属寒热错杂,壅结于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是(CE)
《金匮要略》试题单选题
1、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B)
4、下列各组原文,均出自本篇,哪一项可以诊断为杂病消渴(C)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C.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36、阳明急下证与少阴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B)
39、下列关于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鉴别的论述哪一项最确切(B)
40、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解释比较确切的是(八)
4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B)
3、机理属无形热邪郁阻,中焦气机升降的心下痞是(ABD)
5、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ABC)
A.气血损伤惊悻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谓语证
2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的病机是(八)
A.脾虚失运,统摄无权,水气上泛。
B.肾阳虚弱,不能主水,水气上泛。
C.胃虚水停,水气上泛。
D.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致水气上泛。
30、小承气汤证的脉象是(D)
31、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是(B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C)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ຫໍສະໝຸດ 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B)
A.心
B.肝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八)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D)
关于中医四大经典问题的答案
关于中医四大经典问题的答案1.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这些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
- 《难经》: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中医理论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脉诊、经络、脏腑等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
- 《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
-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这四种诊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医独特的诊断体系。
-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音特征,以及嗅患者体味、排泄物味道等来了解病情。
- 问诊:通过向患者询问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情况,收集病情信息。
- 切诊:主要是切脉,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象的变化,从而推断病情。
3. 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中药治疗:通过草药的性味归经理论,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针灸治疗:通过在特定穴位刺入针来调整气血,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效果。
-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压身体的特定部位或经络,以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
- 拔罐、刮痧:通过局部负压或摩擦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以缓解症状。
- 食疗、养生:通过合理饮食,调整身体的营养平衡,增强体质,辅助治疗疾病。
4. 中医如何看待疾病和健康?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疾病则是由于内外因素导致阴阳失衡的结果。
解析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其回答
解析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其回答1. 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什么?回答: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这些著作被认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方面。
-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主要讲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
- 《难经》是研究医学难点的著作,通过问答的形式探讨了诊断、治疗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指南,主要讲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
-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的经典著作,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回答: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 闻诊: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等声音来了解病情。
-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等来收集病情信息。
-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按压穴位等来感知病情。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辅相成,帮助中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中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回答: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整体调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 整体调治: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时应考虑全身状况,调和阴阳五行,达到平衡状态。
-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 标本兼顾:治疗时既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又要针对病因进行根治。
-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个体的特点,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和药物。
4.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什么?回答: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药应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煮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1. 准备药材:将中药饮片或粉末放入煎锅中。
2. 加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需要煎煮的时间,加入适量的水。
3. 煎煮: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用小火慢煎,直至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A1型题】风温病名首见于[单选题]*A.《内经》B.《伤寒论》√C.《时病论》D.《温病条辨》2.【A1型题】《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单选题]*A.重复感受寒邪B.外感寒邪,内伤冷饮C.表里两经俱受寒√D.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E以上均不是3.【A1型题】温病兼见胸皖痞闷,吞酸暧腐,恶闻食臭,腹胀肠鸣,苔厚。
为温邪兼:[单选题]*A.湿B.痰C.气郁D.以上均不是√4.【A1型题】"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
语出[单选题]*A.章虚谷√B.叶桂C.陈光淞D.吴坤安5.【A1型题】"将息”是指[单选题]*A.喘息8.将养调摄C.斟酌之意D.调理休息√E.将就6.【A1型题】大头瘟毒盛M胃,治宜[单选题]*A.四妙勇安汤B.清瘟败毒饮C.加减玉女煎D.普济消毒饮√E.通圣消毒散7.[A1型题]身热面赤,烦渴欲饮,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胸皖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舌苔黄滑。
其病机为[单选题]*A.热灼胸膈B.热结腑实C.热郁胸膈D.痰热结胸√8.【A1型题】湿温病邪在募原的见症是[单选题]*A.身痛无汗B.呕逆腹痛C.寒甚热微√D.大便涯泄9.【A1型题】《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单选题]* A略血B.呕血D.便血VE.以上都是10.【A1型题】《疫痴草》的作者是[单选题]*A.叶天士B.夏春农C.何廉臣√D.陈耕道11.【A1型题】前人提出新感伏邪说,实际是根据:[单选题]*A.初起的不同证候特点√B.发病季节C.时令主气D.不同的病因12.【A1型题】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单选题]*A.先煎附子,后纳大黄、黄连、黄苓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C.先煮黄苓,黄连、附子、大黄后下D.用麻沸汤溃大黄、黄苓、黄连、附子E.以上均不是√13.【A1型题】《温热论》中所云:“斑出热不解者"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津亡√B.肺津伤C.肾阴枯D.热毒盛14.【A1型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单选题]*A.调和营卫B.解肌袪风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D.益气和营E.发汗解表、司市平喘V15.【A1型题】邪在气分,正邪俱盛之时,不可单用的治法是[单选题]* A清气法B.和解法C.通下法D.滋阴法√16.【A1型题】金疮的治疗选用[单选题]*A.王不留行散√B.排脓散C.意茂附子败酱散D.蜘蛛散17.【A1型题】己椒苗黄丸方后注,若渴者加入[单选题]*A.麦冬B石膏C.地黄D.由肖√18.【A1型题】桂枝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单选题]*A.表阳受伤,筋脉失养B.气营两伤,筋脉失养C.阴液耗伤,筋脉失养VD.水湿浸淫,筋脉失养E.气血两亏,筋脉失养19.【A1型题】叶天土认为用苦泄法治疗胃院痞闷的舌象应是[单选题]*A.白而不燥B.灰白不燥C.或黄或浊√D.黄白相兼20.【A1型题】下列哪项不是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发自阳明B易伤阳气√C.易挟湿邪D.易耗气伤津21.【A1型题】大头瘟多发生于[单选题]*A冬季B.夏秋季C.春季D.冬春季√22.[A1型题】"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四大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AA 风气B 寒气C 湿气D 水气E 阳气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BA 薄厥B 煎厥C 热厥D 血厥E 大厥3、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CA 肌肤B 筋脉C 皮毛D 六腑E 五脏4、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EA 行痹B 痛痹C 着痹D 肌痹E 骨痹5、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DA 气厥B 血厥C 煎厥D 薄厥E 热厥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 BA 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 C 时发热D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7、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错误的是AA 啜热粥B 温覆取汗C 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曲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DA 寒痹B湿痹 C 热痹 D 风痹 E 肌痹9、一患者老年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B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1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 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 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 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 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A 热实腹满B 寒实腹满C 虚寒腹满D 虚热腹满E 瘀血腹满12、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BA 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 C 栀子豉汤 D 小柴胡汤E茵陈蒿汤13、心烦呕吐,发热下利,口苦咽干者宜用CA 吴茱萸汤B理中汤 C 黄芩加半夏汤D大柴胡汤 E 小柴胡汤1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AA 时腹自痛B 腹满而痛C 下腹部疼痛D 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15、金贵要略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下列何项DA 未病先防,未病绸缪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D 已病防传,截断传变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EA瓜蒌薤白白酒汤B黄芪建中汤C八味肾气丸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E乌头赤石脂汤17、旋覆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BA肾着B 肝着C 脾约D 积聚E 奔豚气18、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BA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19、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EA 发热B 头痛C 脉数D 口渴E 局部红肿热痛20、温病症见身体灼热,昏聩不语,舌謇肢厥,其病变属于CA气分证B 卫气同病C 营分证D 血分证E 气血两燔二、是非判断题1、“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司呼吸之气; 错2、石瘕的形成主要由于寒气与卫气相搏结; 对3、漏泄是大便泄泻之症; 错4、肠覃的产生是由于寒气与瘀血相搏结; 对5、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伤寒表虚,兼内有郁热; 错6、太阳和阳明合病者,必自发热,葛根汤主之; 错7、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对8、少阳中风证病机既与风邪有关也与火气有关; 对9、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 对10、温病都具有传染性; 错11、形成与春季的温热病邪可导致风温和春温; 错12、营分证即可由气分传入,也可由血分病变变化而来; 错13、战汗的预后都很好; 错14、温病津枯肠燥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治疗; 错15、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是邪留阴分的独特表现; 对三、填空题1.素问;痿论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2.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4.灵枢;百病始生:“忧思伤心;重寒伤肺;5.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6.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祛邪为主,而三阴病治则是以扶正为主;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之;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可与调胃承气汤;10.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11.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1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13.“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14.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1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16.皮水夹热者用越婢加术汤方,风水夹热者用越婢汤方;17.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腑,舌即难言,口吐涎;18.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9.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素问一类急性外感病;2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21.益气化湿法德代表方式三仁汤;凉血散血发的代表方是犀角地黄汤;22.风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是:邪在肺卫者,忌用辛温发汗,也不可过用寒凉;23.春温见身热,烦躁,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病机为热灼胸膈,方选凉膈散;24.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 禁下,禁润;25.新感温病包括风温,暑温湿温、秋燥;伏邪温病包括春温、伏暑;四、问答题;1.如何解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泄泻无度谓之洞泄,寒积于内谓之寒中;病机为:脾主长夏,而长夏多湿,湿邪困阻脾土,以致脾阳衰微,中焦虚寒,脾气不能升清,致泄泻无度;故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2、素问;痿论简述痿证的治疗原则;素问;痿论中指出痿证的治疗原则有三:1、独取阳明,阳明主肌肉,五脏六腑之海;取阳明经资其化源;2、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3、各以其时受月,各以脏腑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即“因时制宜”,此法对后世子午流注等治法有一定的启发;3、太阴病发黄与阳明病发黄如何鉴别阳明发黄多属湿热遏于中焦,症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见汗出不畅,或但寒头汗出,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赤黄不利,舌苔黄腻,脉多滑数;太阴发黄为寒湿壅滞所致,症见黄色晦暗,身无热或身冷汗出,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4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如何理解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的形成与阳虚有关,且饮邪阴凝又易最伤人阳气,而温药则可温复阳气;同时,饮邪为阴邪,得阳则能运化,得温则行,饮亦自除,故当以温药和之;另当一面,温药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的作用;所以治疗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指用温药不能太过,非燥之、补之,而是以温运温化为主,寓调和治本之意;5试述新感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遍及治疗原则;新感温病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侯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至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期治疗以透解表邪为基本大法;代表病种如风温、秋燥等;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要点内科医师必答7、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要点;内科医师必答8、骨折的诊断要点;外科医师必答诊断要点:1、明确外伤史病理性骨折除外;2、受伤部位肿胀,皮下淤血,压痛,上肢成角畸形形成短缩;3、四肢长骨骨折局部有假关节活动和骨摩擦音,功能障碍;4、颅底骨折可有脑脊液耳鼻漏,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骨盆骨折可合并膀胱、直肠、尿道及血管损伤;5、X 线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6、注意有无并发内脏器官损伤及休克等;9、泌尿系结石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外科医师必答诊断要点:1、可有尿中排出结石史;2、肾及输尿管结石为腰腹部绞痛,放射至会阴及大腿内侧,膀胱及尿道结石呈会阴部疼痛,放射至龟头;3、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频、尿急、尿中断及排尿困难;4、腹部平片、静脉或逆行尿路造影,B超等检查有助确诊;治疗要点:1止痛,2,抗感染,3大量饮水,适当运动,促进排石,4病情严重者,手术治疗或体外碎石治疗。
四大经典中医问题及其答案
四大经典中医问题及其答案1.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content}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等声音来了解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等来收集病情信息;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按压穴位等来感知病情。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医的诊断提供全面的病情资料。
2.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怎样的?{content}中药的煎煮方法如下:首先,将中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将中药材放入煎煮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接着,用大火将水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煎,直至药液浓缩到一定程度;最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去除药渣,即可服用。
此外,中药的煎煮时间、火候、煎煮容器等都会影响药效,因此在煎煮中药时需要注意细节。
3. 中医的养生理念有哪些?{content}中医的养生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饮食养生: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起居调摄: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 情绪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适当参与娱乐活动,缓解压力。
4. 针灸按摩: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5. 中医调理:根据个人体质,采用中医调理方法,如服用中药、拔罐、刮痧等,以保持身心健康。
4. 中医如何看待疾病?{content}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失衡:中医认为,阴阳是万物之本,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 气血失调: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失调会导致身体各种不适。
3. 脏腑功能失常: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功能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
4. 经络阻滞: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阻滞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疾病。
四大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四大经典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四大经典中,被誉为“医学圣经”的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2.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李时珍C. 孙思邈D. 华佗答案:A3.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数量为?A. 365种B. 300种C. 500种D. 200种答案:A4.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药物的分类是根据?A. 药物的产地B. 药物的形态C. 药物的性味D. 药物的功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5. 以下哪些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劳逸结合D. 情志调畅答案:ABCD6. 《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哪些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因时制宜答案:ABCD三、判断题7.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答案:正确8.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全书共记载药物1892种。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
答案:《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0. 描述《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伤寒病的分类。
答案:《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每一经又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题目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题目及答案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础经典之一,也是最早的中医文献之一。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素问》和《灵枢》。
《黄帝内经》集合了众多医家的智慧和经验,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学里关于温病的著名文献。
它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以详细描述和解析各种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为主要内容。
3.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东晋时期张仲景所著的另一本重要医学文献。
它主要涵盖了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方剂的配伍与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金匮要略》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另一本中医文献。
该书主要以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措施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大量的方剂和临床实践经验。
这四部经典书籍是中医领域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对于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医时,可以借鉴这些经典著作,深入理解中医的精髓和智慧,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揭秘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
揭秘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1.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学是一种古老的医学体系,起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
- 阴阳五行: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五行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阴阳五行: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五行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 脏腑经络:中医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分为脏腑,并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的功能失调可导致经络的气血运行障碍。
脏腑经络:中医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分为脏腑,并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的功能失调可导致经络的气血运行障碍。
-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病机。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病机。
- 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疾病时,不仅观察疾病的表象,更注重找出病因和病机,即辨证。
治疗时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进行施治。
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疾病时,不仅观察疾病的表象,更注重找出病因和病机,即辨证。
治疗时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进行施治。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 闻诊:医生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闻诊:医生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 问诊:医生通过向患者询问病史、生活惯、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来了解病情。
四大经典试题(加强版带解析)
四大经典试题(加强版带解析)四大经典试题(加强版)一、单选题1.《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小肠B.大肠C.脾D.胃2.寒热错杂呕吐应选()A.小半夏汤B.茯苓泽泻汤C.半夏泻心汤D.半夏干姜散3.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温药和之”,最主要的代表方是()A.小半夏汤B.泽泻汤C.小青龙汤D.苓桂术甘汤4.柏叶汤证1病机是()A.中气虚寒,血不归经B.血热妄行C.湿热蕴结,灼伤血络D.肝脾不和,统藏失司5.李某,男,20岁。
病人每餐用完后即吐半月余,胃脘热痛,大便干结,口臭,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实有力。
拟用何方()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大黄甘草汤2D.调胃承气汤6.大黄附子汤3的病机为()A.阳明腑实B.虚寒便秘C.津枯便结D.寒实内结7.妇人妊娠时,出现下列哪一组症状可诊断为胞阻4()1柏叶汤组成: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2大黄甘草汤组成:大黄、甘草。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湿热壅滞胃肠,腑气不通证,胃失和降所致。
3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寒实内结之证。
A.呕吐不止B.下血不止,经断未及三月,胎动在脐上C.脐上急痛,小便不通D.下血伴腹中痛8.胃虚寒饮之恶阻5,治当选用()A.干姜人参半夏丸B.小半夏汤C.半夏干姜散D.桂枝汤9.妇人癥病6,症状可见()A.经断未及三月,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B.妊娠下血,腹中痛C.妊娠腹痛,跗肿D.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10.冲任脉虚,阴血失守的妇人下血证,宜用()A.温经汤B.胶艾汤7C.当归芍药散D.白术散11.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的崩漏,治方为()A.温经汤B.胶艾汤C.当归芍药散D.小建中汤12.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8是()A.虚、冷、血瘀B.虚、冷、积食C.虚、冷、结气D.痰、瘀、结气1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A.桃花汤B.猪苓汤9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14.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4“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1、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肝的病证是诸风掉眩。
2、《素问•至真要大论》建议对“诸寒之而热者”采用取之阴的治法。
3、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肾之府精气将夺。
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肺的病证是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
6、《素问•百病始生》指出,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伤藏。
7、在《素问•热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外感热病的总称。
8、根据《素问·痿论》,筋痿发生的脏腑是肝。
9、除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外,其他治法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10、《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
11、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平旦。
12、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于闭经病,应该采用XXX用的治疗方法。
13、《灵枢•脉度》指出,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14、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虚里可测候宗气。
15、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不属于反治法。
16、《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五脏。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宗气外泄。
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耐受,即指那些能够耐受毒物的人。
19、《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医生的治疗措施。
20、根据《灵枢•脉度》所述,五脏常内阅于七窍,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21、《素问•五脏生成》中提到,诸髓者皆属于脑。
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XXX将发生筋痹。
2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标本”是指病人的神机和医生的治疗措施。
24、根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肺痹。
中医四大经典相关习题与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相关习题与答案1、《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宗”,不属于评价《内经》三个“第一”的是()A、《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法方药巨作B、《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C、《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D、《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2、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A、《伤寒论》张仲景B、《金匮要略》张仲景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D、《温病条辩》吴瑭3、关于《温病条辩》涉及的三焦辨证说法错误的是()A、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B、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C、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D、中焦指的是肝、肾病变4、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其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B、该著作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C、该书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D、该书作者是轩辕黄帝,故称《黄帝内经》5、《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A、阴阳表示对立属性的名称,即为“阴”和“阳”B、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消长、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C、太少阴阳模式,多用于说明六经之间的关系D、一阴指厥阴,二阴指少阴,三阴指太阴6、以下未涉及到《黄帝内经》沿革的是()A、“医经七家”B、张仲景C、唐代王冰D、李时珍7、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A、《伤寒论》张仲景B、《金匮要略》张仲景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D、《温病条辩》吴瑭8、以下关于《伤寒论》中六经病名的病位错误的是()A、太阳病的阶段是外感病初期病位在营卫B、阳明病的阶段是外感热盛期病位在胃肠C、少阳病的阶段是外感亚热期病位是胆胃D、太阴病的阶段属于阳虚轻症病位在心肾9、关于《黄帝内经》中切诊的说法错误的是()A、切脉分为三部九侯法、寸口诊脉法和人迎寸口合诊法B、人迎寸口合诊法是应用最普遍的C、切诊涉及到切脉、诊齿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D、脉相包括浮、沉、迟、数、滑等二十余种10、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A、阳明气分热盛—清法B、阳明腑实,有形热结—下法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11、下列关于《伤寒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辩证B、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C、运用望、闻、问、切基本治法D、共创制了113个基本的方剂12、以下关于《内经》的注家与注本错误的是()A、南朝齐梁·全元起《素问》B、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D、明·吴崑《素问》,俗称《素问吴注》13、《黄帝内经》中涉及到养生的内容,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A、养生,又称摄生B、养生一词在先秦时已存在C、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要全面的摄养形和神D、养生倡导“治已病”14、《伤寒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伤寒论》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著称B、施治在是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因证立法,因法立方,因方选药严格的过程C、药物涉及到多种剂型,但仅包括内服制剂D、《伤寒论》之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15、关于《伤寒论》的介绍以下错误的是()A、《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医学著作B、以论文汇编的形式进行辩治C、辩证灵活、治法多变D、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16、《伤寒杂病论》未流传原因不包括()A、书籍为竹简,传抄困难B、成书的年代封建割据、内战频繁C、皇家占为己有D、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17、以下不属于目前《伤寒论》通行的版本的是()A、东汉张仲景编纂的原著《伤寒论》B、明代万历年间赵开美复刻的治平本,简称赵本C、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他复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汪本D、《金贵玉函经》,据载是经过王叔和纂赐18、以下对呕吐、哕和下利三个病症说法错误的是()A、哕,即呃逆B、呕吐、哕、下利均由胃肠功能失调所致C、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种D、痢疾仅有泄泻19、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百合病、狐惑病和阴阳毒病三种疾病症状说法错误的是()A、百合病类似于更年期综合征B、三种症状病原相同,症状相似C、狐惑病是以目赤、咽喉、口疾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D、阴阳毒是以发斑、咽痛为特征的,感染异毒引起的病变20、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肺萎、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肺萎是指肺叶的萎弱无用,其表现是以咳嗽涎沫为主的病症B、肺痈是肺生痈脓,表现为咳嗽,胸痛,吐浓痰且腥臭C、咳嗽上气以咳嗽不利,气逆于上,咳喘上气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D、三个病症病源在肺部,但不能相互影响21、以下不属于《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贡献的是()A、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B、医方之经C、方书之祖D、医方之祖22、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23、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焦指心肺病变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C、下焦指肝、肾病变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24、《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卫、气、营、血标明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的层次B、用卫、气、营、血划分病变的浅深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25、下列对《金匮要略》的概述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前22篇内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并无方剂B、《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C、首篇为总论具有纲领意义D、剂型上有丸、散、汤、酒等内服药剂答案1-5 ACDDC 6-10 DCDBC 11-15 CCDCB 16-20 CADBD 21-25 DABCA。
中医针灸主治考试-四大经典
温病学一、A1型题1.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前者辨证的关键是A.身热神昏B.腹痛便秘C.口渴欲饮D.舌蹇言语不利正确答案:D 2.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A.表湿偏重者B.湿邪偏重,湿中蕴热者C.湿热并重者D温病学一、A1型题1.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前者辨证的关键是A.身热神昏B.腹痛便秘C.口渴欲饮D.舌蹇言语不利正确答案:D2.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A.表湿偏重者B.湿邪偏重,湿中蕴热者C.湿热并重者D.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正确答案:B3.身热,口干唇裂,腹满便秘,小便短少,舌苔焦燥,脉沉细。
治宜A.急下存阴B.滋阴攻下C.导滞通下D.通下散瘀正确答案:B4.中医对斑的记载首见于A.《诸病源候论•伤寒斑疮候》B.《素问•至真要大论》C.《伤寒论•太阳病篇》D.《金匮要略•百合狐感阴阳毒病脉证》正确答案:D5.低热,口干唇焦,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手指蠕动,心中儋儋大动,舌质干绛,脉虚大。
治宜A.滋阴透邪B.滋阴息风C.滋阴清热D.滋养肾阴正确答案:B一、A1型题1.温病脉浮而促,表示:A.温邪在卫,兼寒邪外束B.热郁于里,有外达之机C.温邪从肺卫转入气分D.热盛津气已虚正确答案:B2.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正确答案:D3.证见身热、汗出、烦渴、咳嗽微喘、胸闷胸痛、痰粘不爽、舌红苔黄、脉数。
宜用何法A.宣肺化痰止咳B.清热化痰C.清热止咳D.清热宣肺正确答案:D4.《温病条辨》中提出,湿郁三焦,见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当用正确答案:B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5.“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的病位为A.上焦B.心包C.胸膈D.阳明正确答案:B一、A1型题1.身热不退,入暮尤甚,神识昏蒙,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治则应为正确答案:DA.芳香开窍,淡渗利湿B.芳香宣化,佐以开窍C.清热利湿,疏利透达D.清利湿热,豁痰开窍2.《外感温热篇》中"浊邪害清"之中的清是指A.清阳B.津液C.清窍D.胃气正确答案:C3.湿温,证见神识如蒙,少腹硬_满。
解析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其回答
解析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其回答问题一:《黄帝内经》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整体观念。
其中包含的重要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黄帝内经》提出了"天人合一"、"因时制宜"、"治未病"等观念,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问题二:《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指的是什么?《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人体经络系统的特点,将疾病分为六个经络系统对应的证候类型。
这六个经络分别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通过对症状、舌脉、体征等方面的观察,辨识出患者所属的经络系统,并根据不同经络系统的特点进行辩证施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问题三:《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是什么意思?《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的“寒热虚实”是指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等特点,对疾病进行分类。
其中,“寒热”是指疾病具有寒性或热性的特点,“虚实”是指疾病的病理表现是否有虚证或实证的特点。
通过对寒热虚实的辨别,可以指导中医医生进行辩证施治,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问题四:《难经》中的“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的“四诊法”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
这四种方法分别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诊断信息。
- 问诊: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病情、症状等方面的信息。
-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切诊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以上四种诊断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指导治疗和辨证施治的过程。
以上是对中医四大经典问题的解析及其回答。
这些经典对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最终版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一、单选题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__。
”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__。
”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6.冬伤于寒,春必__病。
DA.寒 B.凉 C.热 D.温 E.发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A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 CA.神 B.气 C.胃 D.命 E.根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
”AA.神 B.气 C.胃 D.命 E.根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
”其中的“下”是指:E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
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
”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
”EA.风 B.热 C.火 D.燥 E.暑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四大经典中医问题及其答案
四大经典中医问题及其答案
1. 《黄帝内经》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也被称为《黄帝内经素问》。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由一系列问答形式的
对话组成,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关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等
方面的理论和经验。
2. 《伤寒杂病论》是什么?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也被称为《伤寒论》。
它是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讲述了关于温病(指传染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3. 《金匮要略》是什么?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
景所著。
它主要阐述了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辨证
施治、方剂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被视为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
4. 《神农本草经》是什么?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也被称为《本草纲目》。
它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巨著,由东汉时期的神农氏所著。
《神农本草经》收集了大量的中草药信息,包括草药的性味、功效、应用等,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四大经典中医问题及其简要回答。
这些经典是中医学的
重要基础,对于理解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取之热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B )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 )A. 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 )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A.夜半B.日中C.平旦D.黄昏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C.腹胀用四君子汤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A.中气外泄 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 C )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A.病人B.疾病C.医生D.医生的治疗措施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C )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标本”是指( D )A.正气和邪气B.病人和医生C.先病和后病D.病人的神机和医生的治疗措施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B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D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D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卧伤( D )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何邪偏胜其痹易已( B )A.寒邪胜B.风邪胜C.湿邪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C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 B )”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 A )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 D )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D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D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B )A.寒B.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C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B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B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D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 A )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CDE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BCDE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CDE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BE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BC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C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CDE )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B.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1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是( ABCD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配合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BCE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 ABE )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闷瞀E.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BCDE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 ABCDE )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BC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伤寒论》试题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D )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C )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B )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D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D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 A )A.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C.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
D.水热互结,热伤阴津7、“虚烦”的含义是( C )A.正气虚致心烦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D.虚热扰心致烦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C.邪热结滞于胃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D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11、“麻沸汤”是指( B )A. 麻醉用的汤剂B. 煮沸的水C. 麻黄煮沸去上沫D. 即麻黄汤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C )A. 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B. 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C. 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D. 表寒里热,内陷迫肠,水液下趋1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 )A. 枢机不利,水饮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