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空间与层次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空间与层次”的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包括透视原理、色彩运用等。
2. 观察练习:学生需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摆设,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素描,注意表现其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在素描过程中,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通过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以及色彩的搭配来表现空间与层次。
4. 创作构思: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空间与层次知识,构思一幅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创作草图。
草图应包括对画面布局、色彩搭配、透视效果等元素的初步设想。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观察练习要求:学生需仔细观察,准确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要求: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认真完成素描作品。
作品应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
4. 创作构思要求:学生应根据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作出一幅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作品。
作品应布局合理、色彩丰富、透视效果明显。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掌握程度;2. 观察练习的准确度;3. 素描实践的技巧运用和作品质量;4. 创作构思的原创性和实施可能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具体包括:1.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掌握程度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学生的观察练习和素描实践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3. 对学生的创作构思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构思,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比较容易理解风景画中透视和空间的法则。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相信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并能在作业呈现中很好的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个人情感去表现,学生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透视和空间也能有初步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2、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同一景物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自己擅长的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欣赏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欣赏、思考、分析生回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等。
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回答:距离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就像我们的屏幕一样是二维的,只有宽和高,如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有纵深距离感的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感,这就是绘画技巧,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间与层次》。
【讲授】二、分析理解形体透视:1、媒体展示一组春夏秋冬树的摄影作品(一点透视),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体现什么样的视觉现象?2、媒体展示一组校园内风景的图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透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欣赏、比较、分析、交流,丰富感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古老的城楼|广西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古老的城楼|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城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城楼的结构、屋顶形式、墙体装饰等。
2. 城楼的历史背景:城楼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城楼实例。
3. 表现城楼的绘画技巧: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城楼。
2. 教学难点:城楼建筑细节的描绘,以及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城楼图片、绘画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城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如城楼的结构、屋顶形式、墙体装饰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城楼实例,如北京故宫的午门、南京城墙等,让学生了解城楼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4.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城楼,引导学生关注城楼建筑细节的描绘。
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座城楼进行绘画创作,注意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结构:城墙、城门、城楼屋顶形式:歇山顶、庑殿顶等墙体装饰:砖雕、木雕等2. 城楼的历史背景防御作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城楼:北京故宫午门、南京城墙等3. 绘画技巧线条:流畅、有力形状:准确、生动色彩:和谐、富有层次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古代城楼的资料,了解城楼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第4课时说课稿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第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立体小菜园》是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制作和种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和制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种植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和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和植物种植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小菜园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立体小菜园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立体小菜园的概念和优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了解立体小菜园的概念和优点。
3.学习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立体小菜园。
5.种植植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进行种植。
6.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制作方法和植物种植技巧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间与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教材自学,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素材准备:收集与空间、层次相关的图片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风景画等。
3. 创作实践:学生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创作一幅素描或色彩画作品。
作品需体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4.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一段简短的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如何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扎实,对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 素材收集要丰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3. 创作实践要充分发挥个人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空间与层次;4. 作品要整洁、规范,色彩、线条运用得当;5. 作品说明要简明扼要,突出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技巧和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评价学生对空间与层次概念的理解程度;2. 素材运用:评价学生素材收集的丰富程度及运用的合理性;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及空间、层次的表现力;4. 作品规范:评价作品的整洁度、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是否规范;5. 作品说明:评价学生创作说明的简明性和表现思路的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同学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程《空间与层次》中学习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加深对空间与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4课《我们在一起》教案1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4课《我们在一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鉴赏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人物特征以及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火柴人的讲解,理解怎样绘画人物动态,最终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状况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
2、有囫囵吞枣现象。
以文本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3重点难点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我们在一起1. 播放一段小朋友游戏的外国电影片段(无字幕) 小活动:请同学们分配角色用自己的理解为电影片段配上对话2. 配上原版的对话字幕,请同学们对比为什么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也能猜出对话内容并得到相同感受呢? 提示:虽然听不懂片中小朋友的对话内容,但是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情,同学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个片段的内容。
活动2【讲授】我们在一起欣赏画《童年》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活动3【讲授】我们在一起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
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中班数学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ppt
03
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来展示上下空间的关系。通过 将物品放在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互动教学
总结词
通过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上下空间辨识。
深入阶段
问题解决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上下 空间的概念去解决。例如,可以让学 生通过观察地图,判断某个地点相对 于另一个地点的上下位置。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 上下空间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 分享,加深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总结阶段
总结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上下空间的概念和辨 识方法,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新概念
通过提问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 认识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展开阶段
上下空间辨识活动
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例如,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在容器中的上下位置,或者通过搭积木游戏来感
受上下空间关系。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树木、建筑物的上下关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 间的概念。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 情况,评估学生对上下空间概念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互动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 动情况,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兴趣和接受程度。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室内设计》课件
《室内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室内设计》教材第四章“室内空间布局设计”,详细内容涉及室内空间的功能区划分、动线规划、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等,重点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提升居住与使用的舒适度。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 学会分析空间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动线规划。
3. 培养学生运用室内设计元素,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方法与应用。
教学重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动线规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室内设计案例图、绘图板、尺子、圆规等。
2. 学具:A3白纸、绘图笔、彩色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室内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空间布局的优点与不足。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案例,讲解如何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空间需求,进行动线规划和空间布局设计。
5. 互动交流(5分钟)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知识巩固(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原则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2. 动线规划方法直线动线曲线动线环形动线3. 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墙面处理地面处理顶面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中的一间卧室进行空间布局设计。
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动线规划便捷,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美观。
2. 答案示例:卧室分为睡眠区、休闲区、储物区三个功能分区。
动线规划采用直线动线,使活动更加便捷。
睡眠区与休闲区之间设置半透明隔断,增加空间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动线规划不够便捷等。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瘦西湖的 吹台
凫庄贴水亭榭
闽西连城罗坊云龙桥(明州城的古塔
避暑山庄的金山建筑群
北海濠濮涧
颐和园的云松巢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以建筑、走廊、围墙进行空间围合,庭院内以山水、植物等自然题材进 行点缀,形成一种内向、静谧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一般以近观、静赏 为主,动观为辅。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庭院空间联系着若干座单体建 筑,起着公共性空间与交通枢纽的作用。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中, 还有一种把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观赏路 线有秩序地排列起来, 形成一种类似中国画长卷式的连续空间。这种方式 显然是摹仿我国一些市镇中的建筑组合方式。
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清漪园, 也曾在后湖仿造江南水乡建起了“买卖街”, 它采取“一河两街” 的形 式, 长达二百多米, 两岸分设各式店铺。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在大的自然环境中的点景建筑物, 常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布置于具有显著 特征的地段上, 起着点景与观景的双重作用。由于是独立地建置, 建筑 物完全溶汇于自然环境之中, 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敞, 在这种情况下, 建 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能够取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这类建筑常随环 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都是一些向外开敞、空透的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正宫区串连式组景
4.2.1 串连式
颐和园宫廷区串连式组景
4.2.2 辐射式
景观组织以集中、内向的主体 庭院为系列的核心,其它次庭 院、小庭院呈围合式分布,向 中心辐合,具有向心性。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由于这种透视只有一 个消失点,也称之为一点 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征:
(1)水平线是平行于画 面的原线,有近长远短的 变化。
平行透视图:
(2)垂直线画出来仍然 垂直于画面,有近高远低 的变化。 (3)所有向远处消失的 线都集中在心点上。
空间与层次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 短等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之为透视。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成角透视的特征:
(1)立方体的任何一面都不与画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线分别集中在两个余点上。 (3)与地面垂直的线都平行与画面左右两个边,画出来 都是垂直的。
比一比,相同的建筑从不同 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庄重稳定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仰视:崇高雄伟
俯视:沉稳开阔
• 作业要求: • 1、构图落幅 • 2、抓基本形 • 3、深入刻画 • 4、调整统一
幼儿空间教案ppt
情境教学法
总结词
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空间知识。
详细描述
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布置房间、整理物品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06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制定
教学目标明确
01Βιβλιοθήκη 评价标准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反映教学目标的
达成情况。
评价内容全面
游戏导入
设计简单的空间感知游戏,让幼 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空间概念。
知识讲解
基本概念讲解
讲解空间、距离、方向等基本概念, 帮助幼儿建立空间认知基础。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实例,如积木搭建、拼图游 戏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空间 关系。
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空间感知和体验,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学习。
空间维度认识
帮助幼儿认识二维和三维 空间,了解平面图形和立 体图形的差异。
空间感知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训练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大小 和颜色的物体,培养幼儿 的空间感知能力。
立体感建立
通过搭积木、捏泥巴等活 动,让幼儿感受立体形态 ,理解空间关系。
距离感认知
通过走迷宫、扔球等活动 ,让幼儿感知距离和深度 的概念。
制作互动游戏
在课件中加入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空 间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素材收集
收集图片素材
收集一些与空间相关的图片素材,如建筑、自然景观等,以便用 于课件制作和教学演示。
收集实物素材
收集一些与空间相关的实物素材,如各种形状的盒子、瓶子等,以 便用于教具准备和教学演示。
收集音频素材
收集一些与空间相关的音频素材,如声音效果、音乐等,以便用于 课件制作和教学演示。
资优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以《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
第41卷第5期教学研究Vol.41No.52018年9月Research in TeachingSep.2018资优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以‘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李二江(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 [收稿日期] 2018⁃08⁃31 [作者简介] 李二江(1979⁃),男,江苏东海人㊂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优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养成㊂ [摘 要] 为了提高资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表现力,形成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以苏教版美术教材‘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探索普通初中美术教材在资优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㊂在本课中,先对教材做深度解析,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空间表现的基础理论 透视学㊂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的难点㊁重点,使学生灵活掌握透视表现技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㊂教学过程由易到难,阶梯式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㊂以教材为依据,大胆尝试突破教材所限,扩充了大量教材以外的知识,努力促成资优学生空间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㊂ [关键词] 透视学;空间;层次 [中图分类号] G 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8)05⁃0034⁃04 资优学生具有很多优秀的学习特质,在逻辑思维方面比较突出㊂而平面思维㊁空间思维㊁发散思维等能力也是资优学生不可缺失的,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应起到积极作用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㊂笔者以苏教版美术教材‘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探索普通初中美术教材在资优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㊂本课通过透视学理论学习㊁方体的空间切割推拉表现,结合优秀作品赏析,使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力㊁空间想象力㊁空间表现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空间思维力的养成㊂1摇以教材解析空间基础理论‘空间与层次“为苏教版美术教材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内容,属绘画基础理论㊂本课重点为学习透视法,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㊂透视法主要包括焦点透视法和空气透视法,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透视法运用,能够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真实的三维空间㊂焦点透视法是西方传统绘画所运用的空间处理方法,在透视法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讲解东西方绘画对于画面空间的不同处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法解析中国画的画面空间处理与西方绘画的不同㊂【例1】(1)教师出示图1并设问:东西方绘画虽都有以风景作为绘画的主题,但它们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中国画注重天人合一,画面主观写意,西方绘画天人相对,画面客观写实㊂ (2)教师进一步设问:中西方绘画的空间处理方式有何不同?学生探究得出结论:西方绘画如照片真实,画者的视点固定,作画取景只限于在这个视点㊁视向所决定的视域之内;中国画的画面所包含的景物则更多,画者的视线是移动的,而不是固定的㊂教师总结:西方绘画的空间处理为焦点透视法,主体突出,所以画面更真实而平易近人;中国画则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空间㊂(3)教师进一步讲解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出示图2㊂.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李二江资优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 以‘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35图1 中西方风景画示意图2 中国画技法 三远法”示意2摇由易到难,以逻辑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难点 本课教学有两个难点:(1)初中学生在学习了几何学后,常画轴测图几何体,已形成了思维习惯,当看到运用焦点透视法所表现的几何体会感觉特别别扭,从而形成一种排斥心理;(2)学生学习了透视法后,画简单的方体可以做到,而画复杂的形体则感觉很难,比如设计一栋建筑,这就需要学生做到对焦点透视法的灵活掌握,以达到学以致用㊂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对于生活中场景的观察,可以提炼出对艺术的新认识㊂教师展示三张具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风景照片,使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规律:在平面空间上表现三维空间,物体的形态会发生改变,产生近大远小的空间视觉感受㊂学生形成认知:美学中所画的形体和几何学是不同的,几何学注重提高空间逻辑的理解力,而美术中运用透视法则是为了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了本课第一个难点㊂【例2】(1)教师出示图3并设问:三张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景物近大远小,远处有焦点㊂图3 实景透视示意. All Rights Reserved.36 教学研究2018 (2)教师引导: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绘制立方体呢?教师示范并讲解两种焦点透视法:平行透视㊁成角透视,图4为示意图㊂图4 焦点透视法示意 鉴于资优学生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视觉上所形成的近大远小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的适度讲解,学生理解了近大远小成因,奠定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㊂【例3】(1)教师展示并讲解透视原理图(图5):图5 透视原理图(2)教师展示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图6),并分析画中透视法的运用㊂图6 名作透视法解析(3)教师示范:运用焦点透视法画出一个符合真实视觉感受的立方体㊂然后,学生模仿绘制立方体㊂3 由易到难,阶梯式学习,促进空间表现能力生长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准确地表现出具有 近大远小”,符合焦点透视法的立方体,此为第一阶梯㊂然后,教师逐步讲解,学生练习以下不同的学习阶梯㊂第二阶梯:运用空气透视法调整画好的立方体㊂对于这个新概念学生们会感到比较陌生,需教师讲解 前实后虚”的成因㊂第三阶梯:画出透明质感的立方体㊂第四阶梯:画出同一视点不同视角的立方体㊂第五阶梯:运用透视法对刚才所画的立方体进行加减处理㊂本阶梯难度较大,需教师对学生求知欲进行一定的激发㊂这时,教师适时展示些运用焦点透视法表现的建筑设计效果图,使学生意识到现在所学很有用㊂五个阶梯步步推进,使学生完整地掌握了运用透视法进行绘画的诸多技巧,较好地解决了本课教学第二个难点㊂4 知识拓展,促进学生空间创新能力形成处理好空间与层次的关系,可以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视觉真实性㊂然而,空间与层次理论还在诸多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㊂教师展示一些3D 画㊁矛盾空间构成作品㊁立体构成作品,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知㊂于是 空间与层次”不再仅仅停留在二维绘画方面,而是一个大的美术范畴㊂掌握好空间与层次的表现,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真实的空间感受,而且还为人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㊂【例4】教师展示图7,并讲解 空间与层次”这一理论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运用㊂.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李二江资优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 以‘空间与层次“一课为例37 图7 空间与层次”的运用5摇结束语空间与层次”在美术创作中是造型基础的理论支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解清晰,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㊂本课以完整的思维逻辑链驱动学生不断攀登知识的阶梯,达到灵活运用透视法进行创作,并深刻理解 空间与层次”这一概念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再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会拓展到创作本身,达到技法为创作而服务的目的,训练了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㊁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表现力,促进了资优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㊂对于教师来说,收集信息并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既不是显示教材,也不是提供信息,而是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㊁理解教材的意义,并付诸行动[1]㊂本课中,教师深挖教材,扩充教材,努力做到从 知识传递”转向 知识建构”㊂内容由透视学联系到物理学㊁生理学,由绘画艺术拓展到建筑设计㊁工业设计,通过几何学与透视学的比较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空间处理的比较,较好地开拓了资优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发展的眼光,使普通初中美术教材在资优教育美术课程中得到较好地开发和运用㊂参考文献眼1演王聚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总序眼M演.长春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熏2017.穴下转第55页雪.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王元春数学教学中审辩式思维的培养55 破习惯性思维,获得有价值的辩证思维,带来更深刻的思考与启迪㊂审辩式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数学核心素养养成, 审辩式思维”是核心㊂缺乏思辩,缺乏必要的㊁有质量的思维活动的课堂是低效的教学,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加强数学教学中的 审辩式思维”培养是很有必要的㊂参考文献眼1演陆思逸熏麦克㊃辛.中国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中西割裂眼J演.现代大学教育熏2017穴3雪押41⁃48.眼2演崔淑湘.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眼J演.黑河教育熏2017穴3雪押17⁃18.眼3演王琼辉.基础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眼J演.昆明学院学报熏2001熏23穴4雪押95⁃97.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Wang Yuan⁃chun穴Jiangsu Tianyi High School熏Wuxi熏Jiangsu214101熏China雪 Abstract Nowadays the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at of critical thinking.However熏inthe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熏the cramming teaching method has led to many students′lack of interest in the learning.As aresult熏students′thinking ability has not been improved熏and many of their talents have been lost.Actually熏teachers should payspecial concer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daily teaching熏and the students can eventually form"critical thinking"through"analysis"and"evaluation".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鸦critical thinking鸦core competencies(上接第37页)Cultivating spatial thinking of talented and giftedTake space and level as an exampleLi Er⁃jiang(Jiangsu Tianyi High School,Wuxi,Jiangsu2141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atial imagination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talented and gifted,and to help them form abetter spatial thinking,this article takes the first lesson in the art textbook(Phoenix Education Publishing,Ltd)"Space and Level"as an example,to explore ordinary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xtbooks′application in gifted education in the fine arts curriculum.This article first deeply analyzes the textbook so that students can deeply understand perspective,the basic theory of spatialexpression.Then,it use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students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the perspective techniques and apply them to their own paintings.From easy to difficult,the step⁃by⁃step learning makes thestudents′ability gradually improved.Based on the textbook,this course boldly attempt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textbook itself,expands a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 beyond the textbook,and strives to promote space innovative thinking oftalented and gifted.Keywords perspective;space;level. All Rights Reserved.。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拼角教学设计
第4课时拼角▶教学内容教科书P42例6,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5“练习八"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
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角.进一步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
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与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活动前--充分准备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它们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学情预设】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直角A,另两个锐角一样大,就为锐角①号;另一个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直角B,另两个锐角分别为锐角②号和锐角③号。
2.复习旧知识,激趣引入。
师: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学情预设】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锐角〈直角<钝角。
师: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们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拼角)【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来进行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同时回忆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打下基础.二、活动中-—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6.(1)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能用一种方法拼出钝角,有的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拼出钝角。
对于拼角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2。
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利用一副三角尺,怎么拼成钝角?汇报提示:我是用_________角和________角拼成一个钝角的。
空间与层次说课稿
空间与层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空间与层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空间与层次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对空间与层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2. 引导学生从空间与层次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描述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表现。
2. 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空间与层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分析空间与层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从空间与层次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领悟本文作者的空间与层次审美观,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4. 能够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1. 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作者的空间与层次审美观,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与层次运用,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重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了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他们对空间与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是在时期2.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认识以及的感悟。
3.李思训是皇亲国戚,画史上有之称,及儿子并称,是的集大成者。
4.《》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
5.《江帆楼阁图》(中国画)代。
6.《》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7.《游春图》中的和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
8.《游春图》(中国画)代。
9.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表现了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10.米点山水开始于,儿子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具有“米派”之称。
11.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12.《云山墨戏图》(中国画)南宋13.和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出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
14.《临流赋琴图》(中国画)南宋。
15.《山径春行》(中国画)南宋。
16.代山水画家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式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17.《荣腾斋图》(中国画)代。
18.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
19.《富春山居图》(局部)代,长卷,曾由明代吴洪裕收藏,因故分成前后两段,现前段在浙江博物馆,后端藏台北博物院。
20.《鹊华秋色图》(中国画)代21.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
22.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亦称为”吴门四家”、、、清代四僧:、、、。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23.是金陵八家之一,他的《》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
幼儿园教案空间(精选)ppt
游戏化教学方式
游戏化教学
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 效果。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任务驱动
在游戏中设置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培 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与学习的联系
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园教案空间(精 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空间认知 • 室内环境 • 室外空间 • 游戏与教学结合 • 教师指导策略
01
空间认知
空间概念介绍
01
02
03
空间概念定义
空间概念是描述物体在三 维空间中的位置、大小和 方向的概念。
空间关系描述
通过语言和图形描述物体 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空 间关系。
及时评估
通过观察,教师应对幼儿的发展 进行及时评估,识别他们在各个 领域的发展水平,以便为他们提 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因材施教原则
个性化教学计划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教 师应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 每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 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确保教学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相匹配。
空间维度介绍
介绍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 空间的概念,以及不同维 度空间的特征。
空间感知培养
观察与辨识
培养幼儿观察和辨识不同 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 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特征。
距离与方位感知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 感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 位关系,理解远近、高低 、深浅等概念。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八年级美术备课课题第4课空间与层次备课人课型造型与表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
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
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四、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一、教材路径欣赏——观察阅读作品,认真比较绘画作品和照片以及真实风景中的视觉感受。
真实景象在视觉中由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包含大和小、清晰和模糊、鲜艳和灰暗等视觉要素的变化。
了解——理解真实场景中三维的空间状态和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空间状态,尝试寻找在二维空间中形成三维空间视觉的有效方法。
体验——体验和领会绘画中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观察和认识透视中地平线和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景象变化。
深入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尝试用虚实和纯度的变化表现空间感。
应用——尝试以不同的地平线(消失点),描绘同一场景(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
理解地平线(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画面视觉感受的变化。
创造——尝试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两种以上的视觉变化,并使画面有机地相结合。
完成作品后,体验这样的作品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从中认识绘画的本质意义。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一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技能目标: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四、教学的内容要点1. 风景作品中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是怎样表现的?对于二维平面世界而言,景物真实的塑造需要物象中三维的体积和空间,而这种体积和空间的建立从结构上来讲是依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来建立的,透视使二维的画面形成了纵深和立体的视觉感受。
2. 风景作品中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风景作品中,一些作品的内容并不完全具备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物象条件,那么明暗的对比变化和虚实的变化就成为了风景作品中形成空间、体积的重要美术法则。
3. 风景作品透视中的角度之美。
视角,一方面决定了透视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风景作品的构图、构成,进而决定了作品的景象和意境。
因此风景作品中的透视不仅仅是成就体积和空间的法则,同时也是创设作品情境的重要途径。
4. 风景作品透视中的虚实之美。
在风景作品中,明暗对比的变化和近实远虚的变化,表现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形成了作品的空间层次;对作品色调和气氛的烘托,则达成了作品的表现之美。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教学知识准备)寻找具有强烈透视感的风景照片,如道路、街景等,同时寻找与这些作品相对应的美术绘画作品。
查阅关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资料。
观察一个正方体在不同视角下的视觉变化。
二、交流与探讨(教学知识要点)相互交流透视对物体体积塑造和对景物空间塑造的具体作用。
探讨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之外,作品没有明显透视线的情况下,景深和空间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塑造的呢?这样的绘画方式在作品中还有别的作用吗?赏析这类美术作品,探讨和寻找画面的视觉变化。
三、观察与描绘(课题作业形式)探讨在多种不同的视角下,同一场景在绘画中的视觉变化,在认识这些透视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推理一种特殊的视角,如仰视和鸟瞰,并运用透视原理描绘这一场景。
四、透视的角度和作品的艺术性透视的视角一方面决定了作品物象的体积和空间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作者所在的视点,视角的变化为作品提供了多样的视角选择。
作品的形式也一并反映出情绪、感受、象征等艺术属性。
探讨视角变化对作品艺术表现的影响。
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在把握透视法则知识的同时,力求透视法则和美术作品相结合,并通过作品深层次的体验空间和美术表现之间的艺术含义,从而获得新的审美经验。
二、作业的设计不仅要呈现出透视和空间的运用,同时还要力求借用透视表现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参考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2. 能运用透视描绘场景的体积和空间。
3. 深入理解透视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并在透视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教学难点: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照片、纸张等。
学具: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1. 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
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2. 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
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3. 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 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 展示评价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 课后拓展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相关链接透视是一种对所见之物进行空间立体描绘的方法,也就是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体积会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透视变化。
如果不理解透视,我们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出空间感,在研究透视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眼睛(视点)、物体和画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画面透视的最终效果。
法国画家杜菲(Raoul Dufy,1877~1953),是现代美术史上具有独创精神,进行多方面探索的画家。
杜菲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世界,画家独特的造型和用色将观赏者无障碍地带入他的世界,这世界展现了纯粹的祥和宁静,揭示了艺术的精髓和本质。
代表作品有《圣安德鲁斯远眺》《水上节日》《赛船》《向莫扎特致敬》等。
附注: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
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
关注不同透视下空间与层次的表现。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
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延伸下的提高,不同形态的树,不同形态的建筑,不同角度的景致等,把这些元素汇总起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表现有空间与层次、有意境的风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参考案例一、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