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历史地理第四讲 江河之变 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北流走向: 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
河 湖
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
道 变
1 . 京东故道:基本与隋唐同。

2 . 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
-沾化北入海。
3 . 二股河: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 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
漫流
土禹
,别

随九 山州

刊,

木随

,山

奠浚

高川

山,
| 河 湖 水 道 变 迁
大任
川土
。作
《贡
禹 贡 》
。 禹 敷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 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一) 第 一 次重大改道

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

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
云北-无棣入海。
(四)
金、


四第



江 河

期 黄 河
之重



| 河

四、 五 次
湖道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 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 1128年决口河道(北流):滑县-濮阳南-鄄
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
第 四
(4/10)
蕃 朵 甘 思 西 鄙 , 有 泉 百

元代黄河河源图
黄河







|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

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在山东省东营市
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源头
在那遥远的地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山陕峡谷
万家寨水电站

江 河
• 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

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

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
|

泗入淮。(6/10)



• 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

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县南-商丘南-

砀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

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
|

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
河 湖 水 道
次 重
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

股并存,其中主要有:


1.夺颍入淮(大黄河)。

2.贾鲁河(小黄河)。
3.夺涡入淮。
4.夺濉入淮。
5.由曹县、沛县入运河。
6.曹县、鱼台入运河。



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

主要如下: 1. 夺濉入淮。2.夺汴入淮。3. 夺涡

入淮。 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

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

(百度文库
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河 之
五 )
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


这就是“贾鲁河”。
| 河



变 迁







|





一定要把黄河的事办好!


第一
四节
讲黄
江 河

之河
变道
| 河

黄 河 历 次 改
湖迁

水及

道 变

迁主










|



一 历史上黄河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
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四 讲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
其东又水逦自五火下可余“
流南三西东西、敦瞰逼泓河
浸来四南骛而七,,视,源
第 四 讲 江 河 之 变
| 河 湖 水
·
——
《 元 史 地 理 志 》
大,日来成东里译灿,或在
,名,,川,,言若方泉土
始 名 黄 河 ”
也 里 术 , 合 流 入 赤 宾 ,
水 南 来 , 名 忽 阑 。 又 水
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
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河 之
(三)

|

河 湖

水次
道 变

迁大



四 讲
丈 平水水而東八一至徐十埽决月熈 九 地髙無上西尺日九州一,澶十寜
寸有於復,北九凡月城日八州七十
者至城濁皆觸寸二二下水月曹日年
江 河



流 ,
期 黄 河



游 遗


变 |
分 布 图






定的

,河河 洪道流

水,处

期多于
江 河 之
流股漫 路并流 更行状 加或态

复河,
| 河 湖
杂道没 。迁有
移固 不定




漫流示意图
马克斯·韦伯指出:“统一的帝国则来源于对在越来越广大
的领域内统一治水的日益广泛的关注,对此的关注则与保护可
耕地免受游牧民族之侵扰的政治需要相关联。”
黄河下游
第 四 讲




|




黄河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河水约束在大堤内


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
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
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
第 四 讲
大堤顶部




大堤底部
第四讲第四讲江 江河之河之变 变|河湖水道变|河湖水道变迁
(二)





河 第





改 道


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

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
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北宋黄河第三次改道
名 亦 里 山 , 与 赤 宾 河 合 。
, 号 赤 宾 河 。 又 二 三 日 ,
连 属 吞 噬 , 行 一 日 , 迤
汇 二 巨 泽 , 名 阿 剌 脑 儿 ,
星 宿 也 。 群 流 奔 辏 , 近
列 星 , 以 故 名 火 敦 恼 儿 。
可 七 、 八 十 里 。 履 高 山
或 潦 , 水 沮 洳 散 涣 , 弗

归德

之 变
|






.
——
《 元 史 石 盏 女 鲁 欢 》
与 城 中 龙 兴 塔 平 , 果 决 此 口 则 无 城 矣 。
言 , 去 岁 河 决 敖 游 堌 时 , 曾 以 水 平 量 之 , 其 地
方 大 兵 围 城 , 议 决 凤 池 大 桥 水 以 护 城 , 都 水 官
金恐水
钱坏,
第 四 讲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






| 河 湖
秋 战 国 时












志》河(简称“汉 志河”),结束了 多股分流局面,可 称第一次改道。汉 志河走向:古宿胥 口(今河南浚县) -今濮阳西南—今 馆陶县东北-临清 南-德州东南-东 光东-孟村北-黄 骅西南入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