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小组展示汇报的境界:分享!分享成功,分享错误。小组展示汇报的功能:建设成就感,让学生们的兴趣持续科学发展。小组展示汇报的实质:“说”是更重要的知识建构。
从前置性探究,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接下来就是生本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如何展示、汇报学习感悟。前置的低入,前置的引导、诱导,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独立完成前置性研究,完成“讲授之前的练习和思考”,进而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学习当中来,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我们期待这样一种境界: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学生学得最投入,也学得最好。
在独立探究之后,小组间自由地讨论、探究,学生们是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生本的课堂是需要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尽情地说,尽情地展示汇报。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小组展示汇报,是生本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其实我们人类最重要最经常的活动就是——交往。
独立探究之后,大家相互帮助、检查,进而小组讨论学习,这需要交往。
小组讨论之后,需要大家分享其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原因,这需要交往。
小组展示汇报时,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点评,师与生之间的点评、点拨,讲在关键处,这需要交往。
我们的生本课堂,就是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环节,体现出教学中交往的实与质。因此,我们一定需要小组展示汇报。
因此,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所以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汇报,这一切,其实都是交往。这是人与人的交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二、展示汇报的前提
我们提倡课堂研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把个人学习看作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断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反之,缺少了课内研讨,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也难以得到深化。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学生学得最投入,也学得最好。一句话,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小组集体展示汇报的真正基础与前提。
为什么这样强调?语文老师对这种观念应该不难理解,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数学老师如何理解这种观念?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这个角度看,生生互动是课堂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展示汇报的形式
一定是小组一起上台展示汇报。一定是小组一起,一定是上台。再说,一起上台,壮胆。唯有一起上台,学生展示、汇报时的成就感才会更强烈。
要知道,这个讲台,有时也代表一种神圣,那是老师的地盘呀。老师的地盘能够让学生做主,那是何等滋味儿。
所以,我们就是在前置的基础上,组织好小组讨论学习,把这个舞台搭好,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汇报。
同时一起上台,也是一个团队的集体亮相,对于小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四、展示汇报的内容
一般理解,是展示汇报小组讨论学习这堂课重点、核心内容的结果。
如果小组展示汇报,配合归纳总结,会更完美。完美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
展示汇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整个过程说清楚;二是让这个小组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这个“说”的过程就是归纳总结。特别是要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感觉这是数学课中尤其缺少的。接下来再第二个小组、第三个小组展示汇报。
核心点就是,展示汇报的同时,完成归纳总结,展示包括:内容,过程,步骤,方法。
一般情况下,数学的前置,应该突出重点内容。
比如“十几减几”的内容,前置的重点内容是13-8=?要求是尽可能考虑更多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提醒:最好在前置研究上,列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通过明确解题步骤,让学生更接近数学思维。好的前置,是小组讨论的基础,也是展示汇报的基础。
提醒一:通过展示、汇报这个环节,分享他们小组学习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等等。特别提醒,展示、汇报,绝对不能理解成,只是展示成功,汇报成功。有时展示汇报失败可能更有意义,毕竟总结错误,会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提醒二:展示汇报时,一定要体现出思考问题的思路,体现出解题的步骤、过程。这一点很重要,平时可对此做一定的要求,比如做一道题,分了几步才最后完成的,展示汇报时,也要说清楚步骤、过程。如果小组展示汇报,没有这一内容,应该提醒学生,把归纳总结这一内容说清楚明白。
五、展示汇报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现在的小组学习,一般情况下是4人一组。因此,展示汇报时,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上台。记住是小组成员一起上台。
提醒:最初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小组成员意见高度统一,且由小组长全权代表。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求同存异的,应该有不同意见的。只是开始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就只有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了。准确说,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探究,小组讨论也是虚的,缺少自己的思想。
第二步:台上台下相互质疑的阶段。当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完之后,下面的同学,提问质疑,为什么?或者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提醒:实际情形,远没有想像中的热烈。生本实验之初,往往场面冷清,形成不了期待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境界。特别是低幼年级当中,更是不知道怎么提问,质疑。
课堂实践中,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方面由老师引路提问,假装不懂,让展示汇报的小组作出解释与说明;另一方面由老师示范相关的质疑技巧,比如让展示小组自己问:我们的汇报对吗,谁有补充的?对于我们的汇报,谁有不同看法?这样的规范用语,可以考虑更多一点。不要整堂课都是“交流”二个字。
第三步:再接下来,就是另一小组上台展示汇报,然后相互质疑,情形大同小异。
提醒,这个阶段的上台展示,是整堂课的重点与核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请上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一个小组会做,是特例,二个小组会做,是偶然,三个小组会做,这才是必然。
如果真有天意,这个展示汇报,最好能够出现一个错误,这样的课堂会更精彩,丰富。因为错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换一个角度看,宁肯课堂不丰富,也不期待这种情形出现,都能做、会做,不是更好吗?
也许是师本的惯性吧,有些老师习惯用评比的方式来刺激小组讨论学习,比如小红花什么的。依据郭教授的观点,最好不要用这种功利的手段与方式来刺激同学们,他这样表达:为处于功利地位的成人所把握的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极易进入利益世界。例如,把德性视作追求的是另类利益形态的自利方式,强调注重道德行为将带来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成功率等方面的报偿(譬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及把德育变成一系列测评,评比,标榜,使之更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