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共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一)
大家好,今天有幸听了文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文老师个人的浅薄看法。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文老师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文老师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文老师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文老师们眼前再现了恐龙
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文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这点做的非常的好。
成功之处:
1、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教学。
文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交流,分组朗读。
体会作者从生活习性、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上来描写,小组讨论之后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报,得出结论:一些猎食性的恐龙因为躲避敌人的伤害逐渐演化成了鸟类。
其次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他分几个步骤来完成。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图上说说
恐龙演变成鸟类的经过,这只是一个自文老师认识的阶段,没有科学语言的描述。
然后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句子,出示一个箭头表示的填空,明白恐龙演化的每一步。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既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句,又落实了教学的重点,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2、
2.教学收获
学习这篇课文,体会科学家的研究从猜测到证实这当中的困难和欣喜,让孩子们去深入地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
老师应该为学生补充课外的材料,教了这节课,文老师觉得语文课文的教学还是要大量的地充课外阅读资料,让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和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书面资料。
不足之处(思失)。
在词语教学环节,节奏还应该再紧凑些,为后面的精读环节留下更多的时间。
教学设计中有些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不能很快领悟,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花的时间就比较长,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进行提问还需揣摩。
此外,学生读课文没有读出感情,对恐龙化石的发现将
信将疑,这需要学生去多看看课外书,了解一下恐龙具体形状、习性及演变的过程等,因为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对恐龙演变成鸟类一事非常感兴趣,所以文老师鼓励学生多去看看有关恐龙的书籍,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改进措施(思改)。
在教学中,要安排好教学环节,不能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导致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此外,还应突出精读部分,将重难点问题作为教学的重心。
还要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各种各样有阅读价值的书。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引导能力还有待提高,还需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二)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听林老师的授课,林老师的课程非常的精彩,教学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收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谈一下我个人浅薄的看法。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林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由话题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探索恐龙演化的兴趣
在教学时,林老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问他们喜欢看恐龙的动画片或书册吗。
大多数同学说喜欢,然后导入课题,有的科学家说天上的鸟儿是恐龙演变过来的,你们觉得神奇吗?接下来林老师们一起来看看恐龙是怎样演化为鸟儿的。
(二)质疑课题,学生自主探究
林老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质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如: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恐龙是怎么会飞的?怎么变成鸟儿的?是所有恐龙都飞向蓝天了吗?并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自主探究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一个问题答案加2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并明确答案。
随着学生不断地找到答案,本课的重点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得非常深刻了。
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林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话题导入,说到了学生的心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主提问题,自主探究答案,在不断地探究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恐龙的演变过程。
三、不足之处
(一)没有专门把生字词进行讲解,对程度不好的学生来说学习有点儿难度。
(二)问题的次序混乱,虽然问题都涉及了,但是顺序性不强,学生的思路不那么清晰,应该把问题编排得有条理性。
(三)对课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林老师会用图片导入的形式进入课题,这样会更有立体感,学生会更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林老师依然会用质疑解疑的形式进行,但在问题的次序上有所排列,让学生条理清晰地掌握文章内容。
另外,在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上要多下功夫,林老师也会让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找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明白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