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高考化学电解质溶液图像题深度解析
专题21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21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6f01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d.png)
专题21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1 【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1 【题型二】水电离度图像............................................................................................................3 【题型三】物质滴定曲线............................................................................................................5 【题型四】浓度比型图像............................................................................................................7 【题型五】分布系数图像............................................................................................................9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11)【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典例分析】【典例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常温时,浓度均为1mol ·L -1的CH 3NH 2和NH 2OH 两种碱溶液,起始时的体积都为10mL 。
高考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难溶电解质溶积常数及图像练习试题
![高考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难溶电解质溶积常数及图像练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b70a8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d.png)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微考点67 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及图像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 下的溶解度[S /mol·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 =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B .若Ni(NO 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 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 的方法来除去 C .若分离溶液中的Fe 3+和Cu 2+,可调节溶液的pH 在4左右D .若在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 2+和Ni 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2.(2019·广东仲元中学模拟)已知:①t ℃时AgCl 的K sp 为2×10-10;②在t ℃时,Ag 2Cr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时,Ag 2CrO 4的K sp 为1×10-9B .在饱和Ag 2CrO 4溶液中加入K 2CrO 4可使溶液由Y 点到X 点C .t ℃时,反应Ag 2CrO 4(s)+2Cl -(aq)2AgCl(s)+CrO 2-4(aq)的平衡常数K=2.5×107D .t ℃时,用0.01mol·L -1AgNO 3溶液滴定20mL0.01mol·L -1KCl 和0.01mol·L-1的K 2CrO 4的混合溶液,CrO 2-4先沉淀3.(2019·宁德质量检测)常温下将0.1000mol·L -1的AgNO 3溶液分别滴加到20mL 浓度均为0.1000mol·L -1的NaCl 和NaBr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Ag[-lgc (Ag +)]与滴定百分数(滴定所用溶液体积相对于滴定终点时所用溶液体积的百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a 代表滴定NaBr 溶液 B .K sp (AgCl)=1×10-9.5C .滴定至50%时,NaCl 溶液中c (Na +)>c (NO -3)>c (Ag +)>c (H +) D .滴定至100%时,NaBr 溶液中c (H +)+c (Ag +)=c (Br -)+c (OH -)4.(2019·宜宾模拟)t ℃时,AgCl(s)与AgI(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客观题_电解质溶液有关图像题型的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客观题_电解质溶液有关图像题型的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9a0ac2c2e3f5727a5e962f2.png)
例题2.【2018广东理综化学】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考查水的电 离平衡、水的 离子积常数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
5.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 中的一 回。在 每次讲 说以前 , 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 就是章 回体小 说回目 的起源 。章回 体小说 中经常 出现的 “话说 ”和“ 看官” 等字样 ,正可 以明确 看出它 与 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
6.昌耀是一个 孤 独 的 诗 人, 他 自 始 自 终有 着 一 种 震 动人 心 的 忧 郁 和伤 感 , 而 隐 藏在 这 背 后 的 是诗 人 对 生 命 本真 与 尊 严 的 追寻 和 捍 卫 。
lg
V V0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考查弱电解质 的电离平衡, 横坐标、纵坐 标、起始点所 代表的意义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c ( M )
D.当 lg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c ( R ) 增大
•
7.在这首诗中 , 诗 人 似 乎是 一 个 冷 静 的旁 观 者 , 又 似乎 是 一 个 积 极的 生 命 体 验 者, 他 在 这 首 诗中 开 始 他 的 征服 之 旅 , 继 而完 成 旅 途 。 继而 完 成 了 自 我超 越 。
•
8.一首诗 的 诞 生 往 往 就 是 诗 人 一 歌 新 生 命 的 诞 生 。 诗 是 完 整 的 生 命 形 式 , 生 命 , 是 昌 耀 诗 歌 的 总 主 题 , 呈 示 生 命 , 是 昌 耀 全 部 诗 歌
2019高考化学第2节离子反应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讲与练(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第2节离子反应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讲与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ab1785960590c69ec376ba.png)
离子反应李仕才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NaOH、H2SO4、NaCl。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3.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条件:共价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离子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O4===2H++SO2-4、NaOH===Na++OH-、(NH4)2SO4===2NH+4+SO2-4。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HS-,HS-++S2-。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2++2OH-。
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2+H233++3OH-。
(3)酸式盐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SO 2-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SO -4。
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
如NaHCO 3===Na ++HCO -3、HCO -3++CO 2-3。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液氯不导电,氯水导电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电离而导电,故氯气是非电解质。
( × )2.NaCl 固体不导电,熔融的KCl 能导电,所以前者是非电解质,而后者是电解质。
( × )3.H 2SO 4是强电解质,故浓硫酸具有强的导电性。
( × )4.氨水导电,液氨不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
![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e7df39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a.png)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常见图像与解题思路】1、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抓“五点”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 -1 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关键点分析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抓反应的“起始”点,即A 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溶质为HA ,0.1mol·L -1 HA 溶液的pH>1,故HA 为弱酸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HA)>c (H +)>c (A -)>c (OH -) 抓反应的“一半”点,即B 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且pH<7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A -)>c (Na +)>c (HA)>c (H +)>c (OH-)抓溶液的“中性”点,即C 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溶质是NaA 和少量的HA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A -)>c (H +)=c (OH -) 抓“恰好”反应点,即D 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溶质是NaA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A -)>c (OH -)>c (H +) 抓反应的“过量”点,即E 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NaA 和NaOH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OH -)>c (A -)>c (H +)【对点训练1】1、25℃时,向20.00 mL 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 3COOH 溶液。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与滴入CH 3CO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点②时NaOH 溶液恰好被中和。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 3COOH 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1B .图中点①到点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C .点④所示溶液中存在:c (CH 3COOH)+c (H +)=c (CH 3COO -)+c (OH -)D .滴定过程中会存在:c (Na +)>c (CH 3COO -)=c (OH -)>c (H +)2、HR 是一元酸。
高考化学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
![高考化学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a45fca41a300a6c30c229f90.png)
[图解过程]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
解题过程: ①先弄清图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②利用特殊点,如:pH=7、lgx=0、交点等。 ③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大小,如:lgccHHX2X-=0,则 c(HX-)=c(H2X)。 ④根据 lgccHHX2X-、lgccHXX2--和 pH 可分别求出 Ka1(H2X)和 Ka2(H2X)。 ⑤KHX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比较 Ka2 和 Kh 相对大小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⑥数量级确定:10-5.4 数量级为 10-6;105.4 数量级为 105。
HPO24-占优势;而当 pH>12.2 时, PO34-为主要存在形式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
离子方程式 求 lg K
pH 由 2 到 6 发生反应的离
pH 由 4 到 6 发生反应的离 pH 由 11 到 14 发生反应的
子方程式:
CH3COOH+OH- ===CH3COO-+ H2O
子方程式:HC2O-4 +OH- 离子方程式:HPO24-+
分布系数
布系数、δ3 为 PO34-分布系数
δn
当 pH<pKa 时,主要存在形式是 CH3COOH;当 pH>pKa 时,主要 存在形式是 CH3COO-。δ0 与 δ1 曲线相交在 δ0=δ1=0.5 处,此时
当溶液的 pH=1.2 时 δ0=δ1, pH=4.2 时 δ1=δ2;当 pH<1.2 时,H2C2O4 占优势;在 1.2<pH<4.2 区间, HC2O- 4 占
c(R+)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图像
2. “pH-lgc1”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c2
例题 (2018·江西模拟)常温下将 KOH 溶 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含解析)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6bbc3a58f5f61fb636667b.png)
B.若使 Na2S 溶液中cc((NS2a-+))接近于 2∶1,可加入适量的 KOH 固体 C.25 ℃时,浓度均为 0.1 mol/L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 c(OH-)>c(Na+)=
c(NH3·H2O) D.0.2 mol/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 c(CH3COO-)-c(CH3COOH)
B.曲线Ⅰ与曲线Ⅱ相交点对应 pH=6.85
C . 0.1 mol·L - 1 H2NCH2CH2NH3Cl 溶 液 中 各 离 子 浓 度 大 小 关 系 为 c(Cl - ) >
c(H2NCH2CH2NH+ 3 )>c(H+)>c(OH-)
D
.
乙
二
胺
在
水
溶
液
中
第
二
步
电
离
的
方
程
式
:
H2NCH2CH2NH
2
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代表 HNO2 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 C.从 c 点到 d 点,溶液中c(HAc)(·Ac-()OH-)保持不变(其中 HA、A-分别代表相应的 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 a 点的两溶液分别与 NaOH 恰好中和后,溶液中 n(Na+)相同 8. (2018·天津理综,6)LiH2PO4 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 溶液的 pH 随 c 初始(H2PO- 4 )的变化如图 1 所示,H3PO4 溶液中 H2PO-4 的分布分数δ随 pH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专项七、电解质溶液
高考脚印
1.(2019·课标全国Ⅰ,11)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 H2A 的 Ka1=1.1×10- 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解读解读3电解质溶液图像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解读解读3电解质溶液图像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f0862a0b4c2e3f5627630e.png)
解读3 电解质溶液图像【考点过关】(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常温下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 2X )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C.NaHX 溶液中(H )(OH )c c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2)(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3)(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298K 时,在20.0mL 0.10mol 1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 (NH 4+)=c (Cl -)=c (H +)=c (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2(4)(2016年高考天津卷)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 -1的三种酸(HA 、HB 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 >K HB >K HDB .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B -)>c(Na +)>c(HB)>c(H +)>c(OH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A -)=c(B -)=c(D -)D .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 -)-c(H +)(5)(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lg V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 D .当0lg V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R c M c 增大 (6)(2015年高考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0.1mol·L -1NaOH 溶液中加入0.1 mol·L -1的一元酸HA 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https://img.taocdn.com/s3/m/c6fe88d66294dd88d0d26b6f.png)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最新高考化学必考重难点附解答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
![最新高考化学必考重难点附解答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f7958f6c85ec3a86c2c54d.png)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一、解题策略1.审题: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的大小及升降。
2.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3.答题:联想化学原理,根据选项内容,确定正确选项。
二、题型分析【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Ⅱ,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a、b分别表示温度为T1、T2时溶液中Cd2+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间接表示对应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K sp只受温度影响,即m、n、p三点对应的K sp相同,又T1→T2,c(S2-)、c(Cd2+)都增大,故K sp(m)=K sp(n)=K sp(p)<K sp(q),B项错误;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中c(S2-)增大,温度不变,K sp不变,则溶液中c(Cd2+)减小,溶液组成由m点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C 项正确;温度降低时,CdS的溶解度减小,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项正确。
【典例2】【2018·课标全国Ⅲ,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2019全国高考化学真题深度解析:(Ⅰ、Ⅱ、Ⅲ、京津沪浙)电化学专题
![2019全国高考化学真题深度解析:(Ⅰ、Ⅱ、Ⅲ、京津沪浙)电化学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e7be18cf84b9d529ea7a57.png)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电化学试题深度解析1.(2019全国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 2+=2H ++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化学基础知识原电池原理合成氨的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故A 正确;阴极区即原电池的正极区,由图可知,在固氮酶作用下反应,故B 错误;由图可知C 正确;电池工作时,阳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故D 正确。
2.(2019全国Ⅲ)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 2O(l)−−−→←−−−放电充电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ZnO(s)+H 2O(l) MV +MV 2+N 2 NH 3H 2 H + MV + MV 2+ 电极 电 极氢化酶 固氮酶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答案】D【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正确。
B.由题中已知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 2O(l)−−−→←−−−放电充电ZnO(s)+2Ni(OH)2(s),可知充电时是电解池原理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i(OH)2(s)+OH −(aq)−e −NiOOH(s)+H 2O(l)正确。
化学一轮考点过关题型解读解读3 电解质溶液图像 含解析
![化学一轮考点过关题型解读解读3 电解质溶液图像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3584e0029bd64793e2cc8.png)
考向分析电解质溶液属于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电解质溶液是高考必考知识,主要涉及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或pH、盐类水解及其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微粒浓度大小比较、三大原理(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等内容。
解答有关试题时,要分门别类地考虑电离、水解、过量等内外因素,充分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几大常数之间的计算关系、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守恒关系式、质子守恒关系式进行分析和解答,纵观历年高考试题,电解质溶液图像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试题特点图像题可有效地考查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及从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借助图像能把各种变化规律和特点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认识到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认识中和滴定的突变、离子浓度的变化等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最本质的东西,注意关键字词,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升温,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c(H+)与c(OH-) 均增大,pH减小,但水仍为中性分析 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考点过关】(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常温下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 2X )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H X)c c -的变化关系C 。
NaHX 溶液中(H )(OH )c c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OH )(H )c c c c c +---+>>>=(2)(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改变0。
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2019年高考化学分类突破第一篇主题六电解质溶液 (共153张PPT)精品物理
![2019年高考化学分类突破第一篇主题六电解质溶液 (共153张PPT)精品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55cf565acfa1c7aa00cc40.png)
1>Ka1≫Ka2,则
-lgKa1<-lgKa2。当
lg������(HX-)=lg ������(X2-) 时,有
������(H2X) ������(HX-)
pH1<pH2,故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HX-)的变化关系,曲线 M 表示 pH 与 lg������(X2-) 的变化关系,B
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的关系式推导得到。 4.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1)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
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 (2)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 (3)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
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如,NaHCO3 溶液中存在 Na+、H+、HCO3- 、CO32-、OH-,它们之间存在
如下关系:c(Na+)+c(H+)=c(HCO3- )+c(OH-)+2c(CO32-)。
(2)物料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有 所变化,但原子总是守恒的。例如,K2S 溶液中 S2-、HS-都能水解,
高考题型分类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
第一篇
(4)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讨论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 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5.解题关键 (1)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的酸碱性。 (2)再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进行解答。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化学
第一篇
1.化学中常用 AG 表示溶液中的 lg ������(H+) 。25 ℃时,用 0.100
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Ⅰ)(详细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Ⅰ)(详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7c8801bd64783e08122b03.pn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C
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正确;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答案】D
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7.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解密第11题电化学(考点透视)(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解密第11题电化学(考点透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d7546902d276a201292ec9.png)
第11题电化学考点透视一、考点展望:电化学知识是每年必考点,预计2019年高考中会与装置图结合起来,对电化学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离子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电化学原理应用进行考查。
1.(2018课标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
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
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C【解析】A、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H++2e-=CO+H2O,A正确;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②即得到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正确;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错误;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
2.(2018课标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 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解析】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3 3 2019全国高考化学电解质溶液图像题深度解析1.(2019 浙江卷)20.在温热气候条件下,浅海地区有厚层的石灰石沉积,而深海地区 却很少。
下列解析不.正.确.的是 A. 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游离的 CO 2 增多、石灰石沉积 B. 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石灰石岩层易被 CO 2 溶解,沉积少C. 深海地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为:CaCO 3(s)+H 2O(l)+CO 2(aq) ⇌ Ca(HCO 3)2(aq)D. 海水里弱酸性,大气中 CO 2 【答案】D 【解析】浓度增加,会导致海水中 CO 2−浓度增大石灰岩的形成是 CaCO 3 的沉积结果,海水中溶解一定量的 CO 2,因此 CaCO 3 与 CO 2, H 2O 之间存在着下列平衡:CaCO 3(s)+CO 2(g)+H 2O(l)⇌ Ca(HCO 3)2(aq)。
海水中 CO 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浅海地区,海水层压力较小,同时水温比较高,因而 CO 2 的浓度较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上述平衡向生成 CaCO 3 方向移动,产生石灰石沉积,A 项正确;与 A 恰恰相反,石灰石岩层易被 CO 2 溶解,沉积少,B 项正确;在深海地区中,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且倾向很大,溶解反应为 CaCO 3(s)+H 2O(l)+CO 2(aq) ⇌ Ca(HCO 3)2(aq),C 项正确; 海水温度一定时,大气中 CO 2 浓度增加,海水中溶解的 CO 2随之增大,导致 CO 2-转化为 HCO -,CO 2-浓度降低,D 项错误。
2.(2019 浙江卷)22.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 c (H +)或弱碱的 c (OH −), 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 (H +)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 D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 c (H +)的酸或相 同 c (OH −)的碱的水解【答案】D 【解析】对于任何化学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均可加快反应速率,A 项正确;由于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 (H +)和 c (OH −)增大,油脂水解向右移动的倾向变大,因而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 反应速率加快,B 项正确;油脂在酸性(H +做催化剂)条件下水解,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 (H +)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C 项正确;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其水环境仍呈中性,因而不能理解成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 c (H +)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而是以体系升温、增加水和油脂的互溶以及提高水中H+浓度的方式,促进油脂的水解,D 项不正确。
3.(2019 全国Ⅰ卷)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向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 Cl H++Cl-【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第一层中HCl 均以分子形式存在,A 正确。
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C 正确。
B 选项中设氯离子为10-4mol,则水为1mol,所以水的质量为18g,再根据密度求得水的体积为20mL,即0.02L,溶液的体积就近似0.02L,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近似等于氯离子的浓度为10-4mol÷0.02L=5×10-3mol·L-1。
H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不可逆,第一层以分子形式存在,第二层中完全电离,所以D 错误。
4.(2019 浙江卷)24.聚合硫酸铁[Fe(OH)SO4]n 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O3作氧化剂,每生成1 mol [Fe(OH)SO4]n 消耗6/n mol KClO3B.生成聚合硫酸铁后,水溶液的pH 增大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D.在相同条件下,Fe3+比[Fe(OH)]2+的水解能力更强【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可知KClO3做氧化剂,同时根据计量数关系亦知每生成 1 mol [Fe(OH)SO4]n 消耗n/6 mol KClO3,A 项错误;绿矾溶于水后,亚铁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当其转系为聚合硫酸铁后,亚铁离子的浓度减小,因而水溶液的pH 增大,B 项错误;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粒子吸附杂质微粒引起聚沉,因而净水,C 项正确;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Fe(OH)]2+的水解相当于Fe3+的二级水解,由于其所带的正电荷比Fe3+少,因而在相同条件下,其结合水电离产生的OH-的能力较弱,故其水解能力不如Fe3+,即在相同条件下,一级水解的程度大于二级水解,D 项正确。
5(.2019全国Ⅰ卷)11.N 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 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C7相6对导5电能4力320 10 20 30 40V(NaOH)/mL【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电荷浓度有关,故A 正确;随NaOH 溶液滴入,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故B 正确;b 点的混合溶液邻苯二甲酸根水解显碱性,故C 错误;b 点c (Na+)=c(K+),C点c(Na+)>c(K+),a-b段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大于b-c段,C点c(K+)>c(OH-),故D正确。
6.(2019 上海卷)13.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3 C. 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 CO 2,不影响滴定结果D. 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答案】C【解析】指示剂的选择需要遵循“由浅变深”的颜色变化规则,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颜色变化过程 为由红色变为无色,不符合要求,A 错误;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滴定结果偏高,B 错误;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 CO 2,发生反应 2OH -+CO 2=CO 32-+H 2O ,再滴入盐酸,盐酸先与剩余 OH -反应:OH -+H+=H 2O ,再与碳酸根反应:CO 32-+2H+=CO 2+H 2O ,可以发现存在反应关系 2OH -~CO2-~2H +,因此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始终等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因此氢氧化钠吸收少量 CO 2,不影响滴定结果,C 正确;该实验的滴定终点应为当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 定终点,若变为红色,说明盐酸已经过量,D 错误,故选 C 。
7.(2019 全国Ⅱ卷)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Cd 2+)/mo . l . L -1A. 图中 a 和 b 分别为 T 1、T 2 温度下 b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aB. 图 中 各 点 对 应 的 K sp 的 关 系 为 :K sp (m)=K sp (n)<K sp (p)<K sp (q)C. 向 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 m 沿 mpn 线向 p 方向移动abc(S 2-)/mol .L -1D.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 q 沿 qp 线向 p 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曲线题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线上点均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平衡点。
而溶度积常数 K sp =c(Cd 2+)×c(S 2-)仅与温度有关,因此:K sp (m)=K sp (n)=K sp (p)<K sp (q),B 错误。
图中 a 和 b 分别为 T 1、T 2 温度下 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溶解度不同于初中化学中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这里是用溶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解的程度。
因此 A 正确。
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使CdS的沉淀溶解平衡CdS(s)Cd2+(aq)+S2-(aq)中c(S2-)增大,平衡逆动,析出C dS沉淀,c(Cd2+)减小,溶液组成由m沿m pn线向p方向移动,因此C 正确。
一般情况下,沉淀溶解的方向是吸热的,当温度降低时,高温下的饱和溶液中CdS(s)Cd2+(aq)+S2-(aq)平衡逆动,析出CdS沉淀,c(Cd2+)和c(S2-)均减小,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 沿qp 线向p 方向移动。
因此D 正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并没有给出T1、T2温度的高低,只能通过一般情况判断,越热溶的越多,但是实际上也有其它情况,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本题在选项设置上没有难为学生,属于容易题目。
本题以中华民族中优秀的工匠精神为背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2019 北京卷)12.实验测得0.5mol·L-1CH3COONa 溶液、0.5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 的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B.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溶液的c(OH-)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溶液的pH 变化是K W改变与4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 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答案】C【解析】A 选项错误,无论是否升温,纯水均为中性,c (H+)= c (OH-);B 选项错误,盐类的水解特点是升温促进水解,CH3COONa 本身水解显碱性,升温促进水解,碱性增强,c (OH-)增大;C 选项正确,硫酸铜本身水解显酸性,升温促进水解,酸性增强,水解生成的c(H+)增加,同时升温也促进了水的电离,水电离生成的c (H+)增加,二者叠加,酸性变化趋势一致,pH=-lg c (H+),c (H+)越大,pH 越低;D 选项错误,水解吸热,故升温CH3COO-、Cu2+水解平衡都正向移动,硫酸铜溶液pH 降低C 选项已经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