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复习总结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基础理论

一、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主要形态有: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三)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四)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

三、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规定用何种金属充当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

2、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

3、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4、金准备制度(黄金储备制度)

五、“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的内容: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铸币(良币)必然逐渐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铸币(劣币)则充斥市场,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种必然发生的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六、发行库: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

七、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

业务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业务库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理论

一、信用内涵和特征:1.信用的内涵: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2.对信用的理解: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债务偿还性;债权收益性;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1.A.商业信用的概念: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B.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A.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B.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

(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

(三)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1. 国家信用的形式: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2.特点:A.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B.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C.安全

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风险较小。

3. 国家信用的作用:A.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B.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C.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A.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B.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C.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公众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

特点:非生产性;期限较长;风险较大

1.消费信用的形式: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

2.我国的消费信用:

A.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按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与外币卡;按信息载体不同,可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IC卡);按是否允许透支,可分为信用卡与借记卡。

当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的主要风险类型:

(1)外部欺诈风险:欺诈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欺诈的手段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2)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二是

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3)内部操作风险。

(4)持卡人信用风险。

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措施:

第一,完善银行卡业务内控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第二,加强发卡环节风险管理,严把风险源头关。第三,加强收单环节风险管理,防范交易风险。第四,加强ATM机等自助设备管理,防范欺诈风险。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六,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B.分期付款: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

C.消费信贷:主要有两类: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

2010年2月1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3.消费信用的作用:

A. 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

B. 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C.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三、利率的种类: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

1、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