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e6a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4.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新闻报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能够提取主要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
1.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报道的结构:、、、背景、。
新闻报道的阅读技巧。
1.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新闻报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理解其结构和内容。
3. 讨论:分析新闻报道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新闻报道。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篇新闻报道,总结其特点和结构。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能够提取主要信息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说明文了解事物的性质、功能和原理。
2.2 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论、结论。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2.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理解其结构和内容。
3. 讨论: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说明文。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篇说明文,总结其特点和结构。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特点和形式。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能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3.2 教学内容古诗文的概念和形式:律诗、绝句、词、赋等。
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3.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诗文的概念和形式。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文,理解其意义和情感。
3. 讨论:分析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首古诗文。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首古诗文,总结其韵律和节奏。
第四章:文学作品鉴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手机版)
![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手机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f1ca32ed630b1c59eeb53f.png)
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手机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16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年级语文下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电子课本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上册八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高中语文电子课本高一语文必修1高一语文必修2高二语文必修3高二语文必修4高三语文必修5高三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高三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高三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高三语文演讲与辩论高三语文影视名作欣赏高三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中国民俗文化高三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三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中国小说欣赏高三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三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高一语文第一册高一语文第二册高二语文第三册高二语文第四册。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79e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第一单元1.1 课文《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信息,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新闻两则》。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信息,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2 课文《散步》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散步》。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章:第二单元2.1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
2. 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d4ba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e.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课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新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难点:如何鉴赏新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新闻鉴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新闻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分析优秀新闻作品的要素。
3. 分析课文《新闻两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价值。
4. 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新闻作品,体会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第二章:课文《芦花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要素。
3. 分析课文《芦花荡》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体会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课文《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人文精神。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的主题和人文精神。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6f444b3c1ec5da50e27087.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目录08 (1)第一单元单元说明06 (1)1新闻两则05 (2)2芦花荡04 (13)3蜡烛03 (26)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02 (31)5亲爱的爸爸妈妈10 (3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5 (43)第二单元单元说明09 (54)6阿长与《山海经》11 (55)7背影12 (67)8台阶20 (84)9老王19 (89)10信客18 (9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17 (100)第三单元单元说明16 (111)11中国石拱桥15 (113)12桥之美14 (123)13苏州园林13 (128)14故宫博物院24 (144)15说“屏”23 (15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22 (163)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1 (174)16大自然的语言26 (175)17奇妙的克隆25 (185)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 (191)19生物入侵者35 (203)20你一定会听见的34 (21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3 (21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32 (220)21桃花源记31 (221)22短文两篇30 (230)23核舟记29 (241)24大道之行也28 (257)25杜甫诗三首39 (26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8 (27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37 (284)26三峡36 (285)27短文两篇41 (293)28观潮40 (303)29湖心亭看雪42 (311)30诗四首44 (32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3 (339)完 (354)--------------------------------------------------------------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0fe07e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f.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2023年高中考试时间是2月23日。
2023年2月23日、24日、25日三天。
大家也要重视学业水平测试,如果达不到全A,可能许多名校进不了,因为现在的大学招生也是非常注重学测结果的,不理想就可能上不了心怡大学。
2.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2的古诗词64篇2021年首次实施新高考的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个省份,高考必背六十四首古诗。
第一部分高中十四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诗经·氓》7.《蜀道难》李白8.《登高》杜甫9.《琵琶行》10.《锦瑟》李商隐11.《虞美人》李煜12.《念奴娇》苏轼13.《永遇乐》辛弃疾14.《离骚》(节选)屈原02第二部分初中五十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宋)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3.《使至塞上》王维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唐)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宋)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3.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版2023年全国初中统一考试有十科,分别是: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地理、生物、历史、化学、物理、体育。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电子课本](https://img.taocdn.com/s3/m/f56a59893169a4517723a3dd.png)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古诗文部分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古诗文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6d61cf26f1aff00bed51ee8.png)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陋室铭》和《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
又选有杜甫诗三首:《望岳》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杜甫已步入中年,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诗人风格的发展变化。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此外,还要求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背诵的总量为一千余字。
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就要达到基本成诵;课后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诵读。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知识分子处世立身的态度,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
这些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文言文的探究式学习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除看注释、查字典以逐句解读而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
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行文方式奠定基础。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这是广义的,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要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时还应探究写法上的某些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套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每册有两个单元。
怎样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77912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7.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新闻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培养关注时事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新闻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精选新闻文章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的掌握。
2. 新闻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法:讨论新闻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阅读法:阅读精选新闻文章。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闻的概念,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供精选新闻文章,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4. 教师总结并强调新闻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章:说明文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说明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精选说明文文章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的掌握。
2. 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法:讨论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阅读法:阅读精选说明文文章。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供精选说明文文章,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4. 教师总结并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古诗文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精选古诗文作品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的掌握。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adfe29ec3d5bbfd0a7446.png)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1目录目录. 1写在前面3第一单元41 新闻两则. 52 芦花荡 103 * 17蜡烛4 *2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27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35 第二单元 426 阿长与《山海经》 ? 427 背影 ? 508 *台阶 549 老王 ? 6010 * 信客 ?65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71第三单元 721 1 中国石拱桥? 7212 桥之美 ?7913 苏州园林 ?. 8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214 故宫博物院 ? 8615 * 说“ 屏”? 90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93 第四单元 9816 大自然的语言 ?9817 奇妙的克隆 ?. 103 18* 阿西莫夫短文 ?. 108 19 * 生物入侵者1 1 4 20 * 落日的幻觉1 1 7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20 第五单元. 12221 桃花源记 ?12222. 125短文两篇23 * 129核舟记 ?24 * 大道之行也 ? 13325 杜甫诗三首 135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138第六单元. 14526 三峡?14627 短文两篇. 14828* 观潮 ?15129 * 湖心亭看雪 ? 15430 诗四首15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3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60古诗词背诵 162名著导读. 170附录 190写在前面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
面对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旅行中 , 你将询问世界, 何时铸剑为犁将呼吁让世界充满爱, 感受说不尽的桥 , 走上辩论台, 并体验莲文化的魅力…… 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 , 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 , 让你流连忘返。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cd19602768e9950e7387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6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
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385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d.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第一单元1.1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理解新闻内容,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2. 学会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关注时事。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内容。
2.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1. 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教学准备:1. 新闻素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新闻,理解新闻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新闻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关键信息。
4. 课堂讲解:讲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如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新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芦花荡》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小说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芦花荡的象征意义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其他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第二章:第二单元2.1 《蜡烛》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会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
2. 鉴赏诗歌,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诗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用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用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bf0bfebdc5da50e2534d7f04.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用书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二、问题研究《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练习说明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文、课后练习解答、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文、课后练习解答、导学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0e9d751369eae009581bece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及教学资料湖北省云梦县隔蒲祥山中学余国福目录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4)第一单元 (7)1 新闻两则课文 (7)研讨与练习 (9)新闻两则导学案 (10)测一测你的听力 (18)2 芦花荡课文 (19)研讨与练习 (22)芦花荡导学案 (24)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蜡烛课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讨与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蜡烛导学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习阅读记叙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讨与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余国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讨与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电子课本最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电子课本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f3abd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a.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电子课本最新最新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案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1、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 二次备课教学步骤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áng)、篱笆(líba)、缀(zhuì)、酣然入梦(hān)咀嚼(jǔjué)、矗立(chù)、蜷(quán)、骨碌(gūlu)呜咽(yè)、打着颤(zhàn)、马匹(p?)、澎湃(péngpà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目录08 (1)第一单元单元说明06 (1)1新闻两则05 (2)2芦花荡04 (13)3蜡烛03 (26)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02 (31)5亲爱的爸爸妈妈10 (3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5 (43)第二单元单元说明09 (54)6阿长与《山海经》11 (55)7背影12 (67)8台阶20 (84)9老王19 (89)10信客18 (9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17 (100)第三单元单元说明16 (111)11中国石拱桥15 (113)12桥之美14 (123)13苏州园林13 (128)14故宫博物院24 (144)15说“屏”23 (15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22 (163)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1 (174)16大自然的语言26 (175)17奇妙的克隆25 (185)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 (191)19生物入侵者35 (203)20你一定会听见的34 (21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3 (21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32 (220)21桃花源记31 (221)22短文两篇30 (230)23核舟记29 (241)24大道之行也28 (257)25杜甫诗三首39 (26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8 (27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37 (284)26三峡36 (285)27短文两篇41 (293)28观潮40 (303)29湖心亭看雪42 (311)30诗四首44 (32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3 (339)完 (354)--------------------------------------------------------------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
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
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
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
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这套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
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
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
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
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
教师教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书编写者:宋子江、张必锟、贺敏、黄伟、温立三、顾之川、张妍、杨秋红、平恩涛、张惠君。
责任编辑:贺敏。
审稿: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
特约审稿:赵慎修。
审读:王存志。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2年6月目录08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芦花荡(11)3*蜡烛(21)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5)5*亲爱的爸爸妈妈(30)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35)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45)7背影(54)8*台阶(67)9老王(71)10*信客(75)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80)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90)12*桥之美(98)13苏州园林(102)14故宫博物院(114)15*说“屏”(12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129)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138)17奇妙的克隆(146)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51)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161)20*你一定会听见的(167)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170)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176)22短文两篇(183)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192)24*大道之行也(204)25杜甫诗三首(208)望岳春望石壕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220)第六单元26三峡(226)27短文两篇(232)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40)29*湖心亭看雪(246)30诗四首(256)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268)第一单元单元说明06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
“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
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能。
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
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
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
1新闻两则05课文研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