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新加花园幼儿园马洁

在区内数学领域中心组深入学习《指南》的同时,我们幼儿园数学领域组也同步开展了《3-6岁儿童行为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学习。

一、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初读指南,体会最深的就是强调了数学生活的密切关系。《指南》提出,要让儿童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为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跟数学接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真正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服务的数学教学以及让孩子爱上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快乐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数学并服务于生活。最关键的就是要追求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灵活性,生活中,随机的数学教育契机时时都在,教师应该更多的直接与生活中话题、材料、环境发生互动,而不该仅仅拘泥于课堂中的“教”与“学”,如果在生活中就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何必再需利用课堂教学或其它途径呢?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鼓励教育者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然观察、生活活动、游戏来开展学习。使孩子真实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趣味和快乐的。

二、自我现状剖析,找准问题根源。

追求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灵活性,从字面很容易理解,但将其落实于行动,具体的实践、操作是存在难度的,理念与实践是存在的距离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往往没有可参照的蓝本,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老师们在交流过程中就发现,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捕捉、提取受到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对数学领域各年龄段的目标、概念清晰,了然于心,更需要教师自身对生活中的数学有高度的敏感性。但从现状来说,在主题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背景下,教师对领域的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更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数学敏感度。也就是说,《指南》提出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前提是,必须教师充分感受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如果老师看不到,怎么带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因此,我们开展了从教师自身入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领域组研讨活动,希望以“活”教学方法,让数学在生活中“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老师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三、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首先我们发现在主题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活动中开展过程中,数学活动

从选材到内容设计、材料投放应尽可能选取与主题、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或材料,使孩子更容易对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和提升。教师更多采用的是将生活中的元素提取到数学教学活动或区域、自主性游戏之中,尝试使数学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最终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

教师们在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过程中发现,一旦将数学与生活拉手,数学教学的空间变成非常广阔。我们首先将焦点聚焦于幼儿园中,聚焦于个生活环节中,发现午睡前后、盥洗、餐点、散步、点名、来园、离园等等一日生活中无一不隐含着数学元素。在进入某个生活环节入手,我们发现捕捉数学元素可以思考二个问题:1、这个环节中本身隐含哪些数学元素2、借助这个生活环节可挖掘或再造的数学元素。带着这二个问题,老师在具体带班的这个环节就可以有目的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的同时,老师将不得不对照纲要,细读指南,去学习数学的目标,来分析生活环节中有哪些可以进行数学教育的契机。以:午睡环节,发现本身隐含的数学元素:数学中不同年龄段“数与量”的内容(如通过床与被褥、枕头,与幼儿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通过找自己的床铺进行一一对应、床的数量,每排的不同数量、数数自己脱下了几件衣服等);空间方位(认清衣服、袜子的前后、鞋子放在床下面、衣服放在床的上面、被褥的下面;枕头放在被褥上;枕头放在哪一面;能说出自己床铺的左边右边或前面后面睡着谁;形状:小班可引导知道床褥用品的形状、会折叠衣裤;中班能分清被子的长边和短边,知道衣物如何对折,有初步的对称意识。可挖掘或再造的数学元素:如在床铺上贴标记(小班能通过贴照片找到自己的床铺,中班通过图形和圆点,大班通过数字标记认识自己床铺在哪一排、第几个,渗透序数概念。还可以在午睡中渗透对时钟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敏锐的捕捉+不留痕迹的预设,引导教师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很多老师畏惧、没有底气、甚至回避研究的学科,它不必完成依赖于课堂教学中去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它就真实的存在于你身边,只要你带着数学的眼光到生活中去寻找、捕捉,只要你去带着孩子发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生活中会发现很多的数学话题、感受到数学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真实,更感受到数学最终中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回归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