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的思考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姜 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
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规律;模式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66-2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metallogenic models of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JI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famous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There is a stable sedimentary rock in the unique underground mineral deposit formed in geological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how to carry out deep prospec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scal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current metallogenic belt,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has been built on this basis.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rule; mode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北边,拥有独特的成矿优势和成矿条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深部找矿物探勘查思路与经验
23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深部找矿物探勘查思路与经验陈 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地质队,广西 柳州 545005)摘 要:地球物理勘探由于其勘测深度大、速度快、定位准,已成为深部找矿的主要方法。
发挥物探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除了物探工作者本身,地质专家对物探的重视,认识物探技术的特点,正确部署物探工作,合理利用物探解决地质问题,更是至关重要。
简而言之,物探深部找矿的过程就是以制约找矿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导向、“采用什么物探方法,解决什么地质问题,取得什么找矿成果”的过程。
关键词:深部找矿;地球物理勘探;思路与经验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3-0235-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陈康,男,生于1965年,汉族,广西柳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物探、基础物探及物探新方法新技术。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我国目前浅部矿产资源逐渐开采枯竭,深部找矿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我国实施了《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以促进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向深部拓展,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深部找矿的研究包括地质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等,前者如成矿系统研究、第二成矿富集带研究、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矿田深部构造研究以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定量评价等,后者如物探的高精度磁法、高精度重力、TEM、CSAMT、井中物探、金属矿地震方法等大深度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化探的活动态金属离子法、酶浸析法、地电化学法、地球气法等深穿透方法探索等。
深部找矿的主要思路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找矿效果。
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以地质信息为基础,地球化学、遥感等为向导,地球物理为手段,确定性矿化信息(矿床、点)为目标,最终圈定成矿靶区[1]。
1 工作部署的思路1.1 物探手段与地质目标匹配科学使用物探要明确不同勘查阶段物探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方法浅析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方法浅析[摘要]本文将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对长江中下游金属矿矿床的基本特征的介绍,分析了当前该地区的矿床主要结构以及找矿对象和找矿前景,最后重点介绍了当下几种常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的找矿方法,希望给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方法浅析1长江中下游金属矿矿床的基本特征1.1以铜、铁矿为主的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长江中下游金属矿矿产的地质特征主要以铜、铁矿为主,这类矿床多以岩浆的热液接触交代型为主,当然也有的是层控型或是复控型。
该地区的岩体的外围岩石主要分为三叠系、二叠系以及石炭系三种炭系,主要分布铜铁的地区是在长江的南岸的铜陵地区、九江-瑞昌等矿区,当然随着当前找矿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寻找到了一些新的矿区,但这些岩体仍旧多属于高钾钙碱性岩体系列。
目前长江中下游的矿体产出主要是以嵌入岩体作为产出中心,其分布位置和接触的部位也根据岩体的结构有所差异。
矿体的产出形态和分布深度状况和矿床的地质结构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在铜铁矿中,以铁为主的矿床占得比重较大,比如当前长江中下游的金属矿带的东端至长江北的庐江-枞阳地带的铁矿比较丰富,这类铁矿都是产于岩浆岩,主要原因是由于火山岩系的围岩接触交代所致。
1.2长江中下游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较好根据本地区的成矿条件以及地质特征,再加上本矿区的高钾钙碱性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但是总结过去的该地区的找矿经验和结果,当前该地区的找矿工作的开展和展开都是停留在矿区的内部以及附近地区,而且深入调查的工作的程度也不够。
再加之当前该地区的勘测工作和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目前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岩体以及岩体含矿性的研究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对于三叠系、二叠系岩系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其他层位的矿性研究,那么对于该地区的矿床研究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由于本地区从J3-K1以来就长期处于剥蚀状态,而且一些地段受到长期沉淀生产了次生富集铜矿,这些都并未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当前的长江中下游金属矿的找矿前景也是很大的。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于其形成处于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多类型的流体成矿系统以及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潜力等特点,奠定了该区作为探索陆内动力学过程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开展陆内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和绝佳场所。
因此本文就上述论点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引言(1)将成矿带的构造要素突破以往按构造单元分解的做法,确立跨构造单元的“复合构造系统”,结合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点,重新确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并对成矿亚带进行了重新划分;(2)收集汇总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3)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沿基底结合带复活的网状断裂系统,阐明了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格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因规律。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具体范围,尤其是其南界,因没有区域深大断裂控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限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向北稍扩;南界为崇阳-常州断裂一线向南稍扩,东界以丹阳-常州东一线,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
大别造山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属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因此两者的界限明确,即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以此作为成矿带的北界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该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且断裂两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差异,因此也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东界基本为第四系覆盖,成矿作用微弱,且无明显地质、地貌差异性变化,以包括宁镇矿集区为原则,东部大致按地理位置丹阳-常州东为界进行划分。
由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南侧的江南隆起均属于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两者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为过渡渐变,因此两者边界划分一直较为模糊,过去通常的划分方案是以崇阳-常州断裂为界,但此断裂实为燕山期构造活动产物,将其作为成矿带的南界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李 轲,陈 鹏,何宗南(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大规模的成矿带,对于矿产开采以及成矿原理、成矿规律等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重点则在于对于该地区的各地质时代的地质结构演化过程进行相关研究。
对于太古宙时期到古元古代形成的弧盆系统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中元古代至震旦纪的解体期地质变化情况,寒武纪至志留纪时期该地区陷入造山情况后的裂谷时间,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地区大陆增生海水退去,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再到后续的新生纪都是成矿的重点时期。
关键词:成矿带;解体期;地质时代;地质结构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241-2Study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LI Ke, CHEN Peng, HE Zong-na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 There is a large-scal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metallogenic principle and metallogenic law.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of each geological age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c basin system and genesis from Archean to Paleoproterozoic, the geological changes from Mesoproterozoic to Sinian, the rift time after the area fell into orogeny from Cambrian to Silurian, the continental accretion sea water in Devonian to Middle Triassic, the Late Triassic to Cretaceous, and the subsequent Cenozoic are all the key metallogenic periods Period.Keywords: metallogenic belt; disintegration period; geological age; geological structure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一直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成矿带之一,该地区地质演化相对频繁,在对于地质结构演化的研究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长江中下游深部铁矿找矿分析
长江中下游深部铁矿找矿分析目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已探明的铁矿资源的开采已面临枯竭问题,深部找矿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勘查及开采资料,本文对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铁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是受到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带,整个成矿带全长约为500km,沿长江沿岸分布,其中成矿带的最大宽度达到了近60km,平均宽度为20-30km。
成矿带由南向北中共包括7个成矿区,分别为宁镇、宁芜、铜陵、庐枞、贵池-安庆、九瑞以及鄂东南,其中除了宁芜以及庐枞成矿区中集中产出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之外,其它成矿区域内主要产出与矽卡岩型铜矿共生型铁矿。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07年在庐枞地区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在深度达到675-990m的区域内发现了潜伏的铁矿资源,之后通过勘探证实了该区域内的铁矿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该矿床的发现证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00m 以上深度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1]。
1区内深部找矿面临的问题目前,深部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工作除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因素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勘查单位人才素质、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在保证勘查工作拥有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宁芜、溧阳、繁昌等火山-沉积盆地区,当勘探深度达到1500-2000m时,基本上会达到盆地的基底深度,向下盆地范围缩小,难以确定明确的找矿类型[2]。
(2)对深部成矿研究的相关理论较为薄弱,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形成的成矿理论研究主要基于火山超浅层、浅层以及中浅层岩浆活动相关的矿床研究,而对于深部岩浆的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利于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3)针对深部矿床的勘探技术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找矿体系。
大部分深部找矿工作主要采用钻探试验,其成本过高,而且找矿准确度相对较差。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摘要】根据分析对比大量的实际勘测资料得出: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总体走向由两矿带组成,即由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的矿带和由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的矿带。
虽然两个矿带都横跨了江南的古陆和下扬子的坳陷,但是在成矿的作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主要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和形成的机制。
【关键词】多金属成矿带;长江中下游;形成机制引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作为重要的成矿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勘测分析,尤其是对成矿带的特征、范围、形成机制等方面的要点进行分析。
目前对其成因的特征,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铜矿床为例,对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机制和特征进行阐述。
1 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和成因特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随着探测的深入,对其范围的看法是: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主要是位于淮阳地盾和江南古陆交界处的下扬子坳陷带,即横跨了赣北、鄂东、宁芜地区和安庆-铜陵地区(图1)。
而对成因的特征则存在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夕卡岩的成矿带;另一种是断裂坳陷带中的沉积-叠加型的矿床或是层控夕卡岩型的矿床。
尽管上述的观点存在差异,但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是一种下扬子坳陷带,地质发展史相同。
根据勘测的数据可知,区内的矿床沿淮阳山字形的构造弧并成“V”字形的分布。
在矿床的形成上,其实是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有关学者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邻区的地质资料,发现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是由两个跨越江南古陆和下扬子坳陷的构造单元组成的,即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矿带和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矿带(图1)。
图1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铜矿点略图2 分析两个矿带的主要成矿地质的特征南京-九江-上高矿带平行于淮阳地盾的南东边,展布的方向是沿NE的形式的。
首先是铜的储量。
在整个矿带的铜储量上,这个矿带的铜储量占了60%~70%。
第二是碳酸盐岩。
宁芜盆地和睦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宁芜盆地和睦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和睦山铁矿为宁芜火山岩盆地内一中型铁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及其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其形成原因及其成矿规律,对其深部及外围找矿提出依据。
关键词:成因分析地质特征铁矿和睦山宁芜盆地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宁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区内铁矿产地众多,累计提交的铁矿资源储量已超过20亿吨,和睦山铁矿为宁芜火山岩盆地内一中型铁矿床。
2. 区域地质概况宁芜火山岩盆地位于扬子准地台(ⅲ)——下扬子台坳(ⅲ2)——沿江拱断褶带(ⅲ22)——安庆凹断褶束(ⅲ22-2)的东北端的宁芜向斜南段。
区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中统周冲村组、中统黄马青组;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上统西横山组;白垩系下统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上统娘娘山组、浦口组、赤山组;下第三系渐新统古新统阜组;上第三系中新统洞云观组,上新统方山组、雨花台组和第四系。
区内构造从北到南为一狭长的断陷盆地。
褶皱构造有宁芜向斜、当姑背斜、藏汉背斜、凤凰山背斜等,走向北东。
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性断裂纵贯全区,主要有ne~nne向的长江断裂带、滨江断裂、吉山~黄梅山断裂、方山~小丹阳断裂带;nw~nww向的南京~溧阳断裂带、姑溪断裂带、和睦山~青山街断裂带等。
两组断裂带互相切割,将本区分成大小不等的“条条块块”,与火山~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对成矿有利。
本区火山~侵入活动比较强烈,表现为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并具多旋回特征,形成一套中基性——酸性~碱性系列的火山~侵入杂岩体。
区内成矿作用与富钠质玄武安山质岩浆有关,在整个火山~侵入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类型的铁矿床。
3 矿床地质3.1 地层和睦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由老至新):1.三叠系中统周冲村组(t2z):白云质灰岩、灰岩夹钙质页岩。
地表分布在后和睦山南坡,厚度20~80m。
岩石大理岩化、硅化,有溶蚀现象,钻孔中可见大小不一的溶洞,最大的达1.17m。
关于铜矿深部找矿技术的相关探讨
关于铜矿深部找矿技术的相关探讨发布时间:2022-06-28T08:42:50.44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4期(下)作者:李江涛[导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地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用于生产建设。
铜作为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李江涛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一大队四川攀枝花 617027【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地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用于生产建设。
铜作为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
在数十年间,浅层铜矿的储备量不断减少,国内很多地区的铜矿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就需要通过深部找矿技术来探查更多的铜矿资源。
基于此,本文就从铜矿的成矿因素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几项铜矿深部找矿技术,旨在推动铜矿的深部开采工作。
【关键词】铜矿;深部开采;找矿;技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铜矿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浅层铜矿、露天铜矿的储备量不断减少,但我国对于铜制品仍然有很高的需求量,甚至逐年增长,导致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铜矿稀缺的问题,致使我国只能不断增加铜的进口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1】。
因此,应当对深部找矿技术加强研究,利用更加高效、先进的深部找矿技术为我国铜矿产业所服务。
1.我国的铜矿分布情况我国铜矿的分布相对集中,成规模性出现,且基本都属于中生代,其次为新一代。
铜矿在我国的分布广、规模大,目前在全国多地区都发现了规模性的铜矿(如下图1所示)。
图1 我国铜矿分布示意图因为我国铜矿分布比较广,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所表现的具体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
当前我国规模大、易开采的铜矿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祁连山一带、西南的三江流域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的嫩江一带等。
2.铜矿的成矿因素成矿因素指的是沉积物所形成以及分布的相关地质因素,比如构造、地层学、岩浆活动以及岩相、古地理等。
对于铜矿石来说,通常是晚期泥盆系五通组以及二叠系所构成,这一时期的砂岩所表现的物理特征为质地坚硬、密实结构,几乎不能矿液交代,渗透运移力也很差【2】。
宁芜南部成矿模式及对深部找矿的思考
18 ; 93 常印佛 等 , 9 1 凌 其聪 等 ,19 ) 并 将 隆坳 19 ; 98 ,
过 渡带接 触交代 与 隆起 区 的层 控矽 卡岩 ( 液 ) 矿 热 成 模 式衔接 后 , 在隆坳 过渡 带深 部 , 现 了大规 模层 控 发
收 稿 日期 : 0 9—0 0 ; 回 1 : 0 0— 3—1 20 8— 3 改 3期 2 1 0 5 基 金 项 目 : 央地 质 勘 查 基金 项 目( 目编码 :0 7 4 0 3 。 中 项 20 3 00 )
中, 也发现类似于 隆坳过度 带 “ 冶式 ” 大 铁矿 , 模达 规 亿吨 以上 , ( 如 杨庄铁矿 )、 泥河铁 矿等。 长江 中下 游 深部 找 矿工 作所 取 得 的进展 , 特别 是在 重点成 矿 区带 的突 破性 发 现 , 多是 在 前人 总结 的地 质规律 ( 矿模 式 ) 础 上 , 成 基 相互 联 系 、 展 、 发 延
宁 芜 南 部 成 矿 模 式 及 对 深 部 找 矿 的 思 考
林 刚 ,朱 纯 六 ,许德 如
( . 东冶金 地质勘 查研 究 院,安徽 合肥 2 0 8 ; . 1华 3 0 8 2 中国科 学院 广 州地 球 化 学研 究所 石 油 天然 气与 矿 产 资源研 究 中心 , 东 广 州 50 4 ) 广 1 6 0
0 引 言
宁芜地区 、 鄂东南地 区是长江 中下游成 矿带最重 要 的铁矿集 区。前人 曾对 宁芜地 区矿 床进行 了深入 研究 , 提出 了著名 的“ 玢岩 ” 矿模 式 ( 芜研究 项 目 铁 宁 编写小组 ,17 ) 9 8 。鄂 东 南 “ 冶式 ” 矿 作 为典 型 大 铁 “ 接触 交 代 ” 矿 床 有 更 为 广 泛 的 研 究 ( 荣 富 , 型 裴 19 ) 95 。虽然上述两类矿 床 的成 因仍在 争议 之 中 ( 凌 其聪和刘 丛 强 , 03及 文 中参考 文 献 ) 但 “ 20 , 层位 控 矿” 已取得 共识 。三个 主要 控矿 层 位 ( 面 ) 别为 界 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朱 强,吴建彬摘要:本文围绕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展开研究,简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结合长江中下游不同矿床(即大包庄矿床、大岭矿床、桃冲矿床、盘石岭矿床、姑山矿床)分析赤铁矿的矿床特征及成因,进一步结合各个不同成因类型的赤铁矿矿床分别展开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解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及氧同位素特征,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赤铁矿;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端,受到多阶段岩浆运动、地质构造演变等因素影响,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为了通过铜铁矿产资源主要产地。
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范围内具有不同类型的赤铁矿矿床,而赤铁矿作为当代炼铁原料,其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关乎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本次围绕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地质条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呈“东北-西南”分布,整体狭窄,地带呈“V”型,基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处于扬子板块北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板块动力学多向汇聚,受到伊泽纳崎板块的俯冲作用驱动,使郯庐断裂带朝向左方向平移,使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东西两侧出现变形,并逐渐发展成当前的构造格局。
结合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矿产来看,与其关联紧密的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尤其为菱铁矿、高镁质碳酸盐岩、石膏层等,除碳酸盐岩外,次火山岩、火山岩。
2 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结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来看,赤铁矿产共有五个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赤铁矿产矿床后发现,其中代表性的赤铁矿矿床成因主要包括热液—沉积叠加改造、岩浆热液、非岩浆热液、火山沉积、磁铁矿交代反应,与各个成因相对应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赤铁矿矿床分别为大包庄矿床、大岭铁矿床、桃冲矿床、盘石岭矿床、姑山矿床。
谈找矿战略行动中的问题与建议
谈找矿战略行动中的问题与建议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铀、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
立足国内,加快找矿突破,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标签:找矿战略问题建议1地质找矿战略工程概概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据此,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钾盐等重要矿产为重点,开展主要含油气盆地、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力争用8~10年的时间新建一批矿产勘查开发基地,重塑全国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纲要》于2011年10月19日由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通过,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证实转发了《纲要》。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一项全新的国家战略行动,是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举措。
2我国重要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整体偏低,矿产资源潜力较大。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介绍,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古亚洲和特提斯三大成矿域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表明,我国重要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
预测表明,重要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为35%,铁、铝等大宗矿产查明率为40%左右。
在待查明资源中,铁、金等矿产资源仍有1倍的潜力,铜、铅锌、铝土矿等约有2~3倍的潜力。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的思考
于 火 山一 积 盆 地 区与 中 ( ) 火 山一 入 作 用 和偏 碱 性 岩 浆 侵 入 作 用 有 关 的铁 矿 床 , 沉 基 性 侵 以及 产 于 隆 起 区 、 坳 过 渡 隆一 区 的 与 中 性 岩 浆 侵 人 作 用 有 关 的 两 大 类 铁 矿 床 。本 文 在 区域 铁 矿成 矿 背 景 研究 基 础 上 , 区 内 铁 矿 类 型 进 行 了简 对 要 划 分 , 出 影 响 铁 矿 找矿 突破 需要 解决 的 一 些 矿 床 学 问 题 。根 据 区 内深 部 铁 矿 找 矿 进 展 , 点 对 宁 芜 、 枞 地 区 指 重 庐
5 5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8 5 1 背 CA EIG A IC M N1 G C SI o50 a l 2. v 1 _ o
长 江 中下游 成 矿 带深 部 铁 矿 找矿 的思 考
杜 , 丹燕 建国 常
安徽 省 地质 调查 院 , 肥 ,3 0 1 合 2 0 0
年度全 国十大地 质找矿成 果 。
9 0 之 间发现 隐伏 铁 矿 , 勘 探 证 实 铁 、 矿 均 达 9m 经 硫 到大型 矿床 规模 , 河 铁 矿 的发 现 突破 了庐 枞 地 区 泥
铁 矿 的勘 查 深 度 , 明在 一 6 0 以 下 铁 矿 仍 然 具 证 0m
自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的 6 O多 年 的矿产 勘 查 工 作 中, 在长 江 中下游 成矿 带铁 矿勘 查取 得 了巨大 成果 , 已发 现铁 矿 产地 3 0余 处 , 中小型 为 主 , 型矿 床 0 以 大 有1 o个 , 中型矿床 3 5处 , 模 最大 的罗河 铁矿 床详 规 勘 资源储 量 仅 有 5亿 吨 , 未 发 现 世 界 级 铁 矿 床 。 尚 但集 腋 成 裘 , 止 2 0 截 0 5年 统 计 , 区 累计 探 求 铁 矿 全
浅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9.765 8 38.247 7 11.814 4
4 693.1 44 942.5
2 220.0
3 499.3 44 475.4 2 003.3
413.164 8 17.030 2 3.221 8
235.222 2 10.289 5 0.571 9
18 657.4 194 601.7
8 367.2 163 392.5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深部的找矿方向
3.1 中新生代盖层覆盖区 , 特别是火山岩盆地是找 矿突破的主要方向 在庐枞 、宁芜 、怀宁 、两溧 、繁昌 、金牛火山盆地 中 , 庐枞和宁芜是最主要的突破区 , 也是国土资源部 部署的 5个重点突破区之二 。
庐枞火山盆地 :庐枞盆地内主要类型铁 、硫 、铜 、 铅 、锌 、银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 。 该区 有 3条重要的矿带 , 一是缺口 —罗河北东向铁带 ;二 是庐枞火山盆地北部边缘清水塘 —黄屯近东西向成 矿带 ;三是枞阳城山 —石矶近东西向成矿带 ;上述 3 个成矿带与区内 3条航磁异常带相吻合 。 其具有发 现新的与成铜系列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及在盆地 内及其边缘发现 “龙桥式铁矿 ”、“罗河式铁矿 ” 、“沙
岩型矿床 (体 )的工作 成果 , 进一步说 明老矿 区的 1 000m以下深部还有大型 —超大型铜矿的潜力 , 地 下 500m~ 1 000m中深部找矿仍然具有很大远景 。
宁镇地区 :总体勘探深度较浅 , 已完成勘探的矿 床规模较小 , 泥盆系 —石炭系界附近的层控热改型 矿床仍未突破 , 其中安基山矿区深部及外围 、铜山矿 区深部 、老人峰 —仙桃山地区是较大的资源潜力区 。 中深部具有 2处以上大型 —超大型铜 、铅锌的矿床 前景 。 2.2 中新生代盖层的覆盖区是新增资源的重点突 破区
“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屡试不爽
“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屡试不爽摘自:隐伏矿床何处寻——地质专家为深部找矿支招来源:国土资源网作者:涂义宏金属矿藏丰富的九瑞地区及赣东北因为300-500米的浅部矿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要想在找矿方面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将这一地区地质工作的主要目标转移到找矿潜力巨大的600-1000米左右的深部。
这是138位地质专家,在研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后达成的共识。
“城门山”的经验证明,就矿找矿可行在江西九瑞地区城门山名为“美女现羞处”的山间,地质队员找矿途中偶然发现对面陡坎有铁矿细脉,顺藤摸瓜,钻探验证,见到50多米厚含铜黄铁矿的细粒粉末,经岩矿测试、光谱、极谱分析,证实了铜的品位很高。
1960年底首次估算出铜硫矿石量与金属量为中型规模,确认了城门山铁矿系铜的铁帽型褐铁矿。
上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又发现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北东东、北西、北北东三组断裂有关熏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二叠、三叠纪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熏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
该矿床是与燕山早期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质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
上世纪80年代,根据总结出的矿区内探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又先后发现金鸡窝铜矿、铁门坎金矿与铁路坎银矿,进一步扩大了矿区远景。
终于,城门山由一个小铁矿发展成为特大型铜硫矿,进而发现大型钼锌矿,再发现独立金矿和独立银矿,变成为多矿种、多类型复合矿区。
并由此总结出了以斑岩体为中心的岩体内形成斑岩钼矿、斑岩铜矿,向外至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铜、锌矿,再到外接触带形成层控硫化物型铜、硫矿及其浅部铁帽型金矿,再到远接触带银多金属矿的矿床模式。
采用“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沿着“就矿找矿”的思路,江西地质工作者又先后找到了张十八大型铅锌矿和金鸡窝铜银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简介
地 质 找 矿 工 作 的 中心 任 务 。今 年 正值 常 印佛
院士 8 0华诞 , 是 他 提 出“ 部 调 查 、 体 找 也 深 立 矿” 念 的 2 理 5年 , 以本 专 辑 向他 表 示 祝 贺 , 谨
衷 心地 祝 贺 常 印佛 院士 身 体 健 康 , 比 南 山 , 寿 对 常先 生 为 我 国矿 床 学 研 究和 地 质 找 矿 事 业
进 军 、 取 深 部 资 源 已经 成 为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攫
可持 续 发 展 的战 略 选 择 , 展 深 部 调 查 , 行 开 进
立体 填 图 , 现 深 部 找 矿 突破 已经 成 为 当前 实
岩 盆 地 在 地 质 特 征 、 浆 岩 时空 格 架 、 球 化 岩 地
学及 成 矿 作 用 方 面 的 相似 性 。 提 出岩 浆 源 区 为 成 分 接 近 富集 的 交 代 地 幔 , 代 地 幔 的形 交 成 与 古 板 块 的俯 冲 交代 作 用 有 关 的 认 识 。邓 晋福等则通 过岩 石 学和 岩石地 球 化 学数据 ,
造 演 化 、 部 过 程提 供 新 的信 息 。 深 长江 中下 游地 区的岩 浆 活 动 可划 分 为 “ 带”“ 北 、 中带” “ 带” 周 涛 发 等 通 过 大 量 和 南 , 的 数 据 阐述 了“ 带 ”中 的 宁 芜 、 枞 火 山 中 庐一
去 了 , 天 国家 面 临严 重 的 资 源 短 缺 , 今 向深 部
于 在 长 江 中下 游 深 部 进 行 找 矿 的 思 想 早 有 专 家提 出过 , 世纪 8 上 0年 代 中期 , 印佛 院 士 常
就提 出在 条件具备地 区及 时开展“ 深部调 查 、
立 体 找矿 ” 的理 念 , 极 倡 导 遵 循 由 浅 到 深 , 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湖北段深部找矿的几点建议
根据重力资料推断¨ , 本区深部构造处于武汉一
九 江 幔 隆 带 , 北 西 向 由武 汉 、 石 经 九 江 转 向北 东 呈 黄 向。长江 中下 游成 矿带 湖北段 位 于该幔 隆 带脊 部偏 南
资源枯竭 , 迫切需要增加可持续资源储量。与此同时, 浅表 矿及 明显 可值得 验证 的物 化探 矿致 异 常 也难 以寻 找, 因此地质勘查工作也同样 面临困境。如何 拓展新 思路 , 开辟新的找矿空间,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新的发 现 , 我们 这一 代地质 物 化探工 作 者面 临的 挑战 。 是 加强深部找矿 , 开辟第二找矿空间 , 对该 区实现找 矿突破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现 代 勘查 技术 手 段 的进
第2 2卷 特刊
20 0 8年 1 2月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Re o r e vr n n s u c sEn i me t& En i e rn o gn ei g
Vo . 2 S p 12 . e . De . 2 0 c ,0 8
长江 中下游 成 矿 带湖 北段 深 部 找矿 的几 点 建 议
外 围,已有物化探 异常的 筛选查证 ,成矿 地质 条件 有利 的隐伙 岩 体 区等 ;在 分析 已有物探 资料 的基础 上,
提 出" 3前深部找矿值得 关注的六 处远景 区段 ;重视物探 在深部找矿 中的作用 ,包括 物探老 资料的二 次开发 -
利 用 、 物探 新 方 法 新技 术 的 应 用 及 物 探 工 作 的 布 置 等 。
一
有 多种途 径 , 是在大 中型矿 区 的深部 及外 围 , 一 目标是
步分析认识 的是 , 基底 性 质 的差 异 与本 区燕 山 期 中 酸性侵入 岩的属 性 及分 布 有无 内在 联 系 , 底 的 形 态 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5卷 第5期2011年5月 地 质 学 报 AC TA GEOLOGICA SINICA V ol .85 N o .5M ay 2011注:本文为国家科技专项项目“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与试验(编号Sin oProbe -03)”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1-01-12;改回日期:2011-03-20;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杜建国,男,1962年生。
教授级高工。
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研究。
DOI :CNKI :11-1951/P .20110512.0827.004 网络出版时间:2011-5-128:27:29网络出版地址:h ttp ://w w w .cnki .net /kcms /detail /11.1951.P .20110512.0827.004.h tm l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的思考杜建国,常丹燕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内容提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以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为主的一条陆内成矿带,区内已知铁矿类型主要有产于火山-沉积盆地区与中(基)性火山-侵入作用和偏碱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以及产于隆起区、隆-坳过渡区的与中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两大类铁矿床。
本文在区域铁矿成矿背景研究基础上,对区内铁矿类型进行了简要划分,指出影响铁矿找矿突破需要解决的一些矿床学问题。
根据区内深部铁矿找矿进展,重点对宁芜、庐枞地区铁矿成矿的异同点以及深部找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本区深部铁矿找矿应在盆地基底或盆地与隆起区过渡部位,寻找“大冶式铜铁矿”、“铜陵式铁铜矿”、“斑岩型铜矿”。
这些都是下步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深部找矿;铁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思考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一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为主的陆内成矿带,自鄂州—九江—安庆—马鞍山—南京—镇江,全长约500km ,分布于长江沿岸,最宽处50~60km ,一般20~30km ,在成矿带内自北向南形成有宁镇、宁芜、铜陵、庐枞、贵池—安庆、九瑞、鄂东南等7个成矿区或称矿集区(图1)(刘湘培等,1988;Pan and Dong ;1999),除宁芜、庐枞矿集区集中产出了陆相火山岩型铁矿(玢岩铁矿)外,其它矿集区多出现与矽卡岩型铜矿共、伴生的铁矿。
从平面上看,长江中下游铁矿带在全国主要铁矿成矿区带中是一个范围狭小的成矿带;在垂向上,如安徽庐江泥河铁矿、湖北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控制矿体延深1000m 以下仍见有工业矿体,表明深部仍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正是因为2007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庐江泥河铁矿的发现和大冶铜绿山深部找矿突破引起了国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两项成果均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的矿产勘查工作中,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勘查取得了巨大成果,已发现铁矿产地300余处,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矿床有10个,中型矿床35处,规模最大的罗河铁矿床详勘资源储量仅有5亿吨,尚未发现世界级铁矿床。
但集腋成裘,截止2005年统计,全区累计探求铁矿资源储量达41.15亿吨,占全国铁矿总量约6%,2005~2010年之间全区新增铁矿资源储量约5亿吨,但在国内所占比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在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危机矿山找矿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方政府地质勘查基金等项目的实施,以及商业地质勘查资金的投入,在长江中下游铁矿勘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在湖北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和铁山铁矿、安徽马鞍山和尚桥铁矿、江苏吉山铁矿、江苏韦岗铁矿的接替资源勘查中新增资源储量均达到中型矿床规模。
在安徽当涂县耿家庄、当涂县杨庄、繁昌县高安桥、马鞍山市三官塘等地区新发现了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的矿产地,其中当涂县杨庄铁矿已达到大型规模。
2007年,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在庐枞地区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在庐枞火山-沉积盆地内部的泥河地区于孔深675~990m 之间发现隐伏铁矿,经勘探证实铁、硫矿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泥河铁矿的发现突破了庐枞地区铁矿的勘查深度,证明在-600m 以下铁矿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成矿背景与铁矿类型1.1 区域成矿背景1.1.1 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表层构造显示为一以网络地 质 学 报2011年图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矿集区和矿床分布略图Fig .1 Sketch showing distribution of main metallog enic pr ovinces and depo sites in the M iddle and Low erReaches of Y ang tze River (after Pan and Dong 1999)状为构造的长江断裂带,中轴在平面上显示一由近东西向与北(北)东向交替出现“锯齿状”构造-岩浆岩带(刘湘培等,1988;常印佛等,1991),这种浅表构造格局是在基底构造基础上,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叠加、改造后的综合表征。
杜建国等(2003)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及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研究,论证了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是一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再活化的构造-岩浆岩带,它是控制成矿带形成的重要聚矿构造。
燕山期强烈陆内造山活动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中,这种多慕次构造-岩浆-成矿的最佳耦合作用,使其成为再活化岩浆成矿带,在近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出现金属矿产巨量堆积的中心。
1.1.2 沉积盖层之下由不同特征的块体组成的基底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南华纪-中三叠世稳定沉积盖层之下呈“一盖两底”或“一盖多底”的结构(常印佛等,1996),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成矿带是一“鼻状”高值区,对应地幔隆起,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区总体处于地幔隆起区,也即地壳相对较薄的位置,印证了地表构造形态与深部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反映的事实;同位素地质研究表明南京—安庆一线附近存在分界线,矿床主要分布在此界线上及其两侧(李曙光,2001;陈江峰等,2001)。
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较典型的双层结构的变质基底,但是在组成地壳的结构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江北基底由新元古代张八岭岩群为代表的浅变质岩系较薄,而以古元古代董岭杂岩、埤城群、新太古代南黄片麻岩等代表的结晶片麻岩较厚(邢凤鸣等,1999;陈沪生等,1999;涂荫玖等,2001);相反,在江南基底中,以中-新元古代历口群、溪口群为代表的浅变质岩系相对较厚,深变质岩系埋深较大,这已为地表观察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所证实(陈沪生等,1999)。
这种基底结构及类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南铜、北铁”成矿不同的原因之一。
1.1.3 古生代频繁升降震荡环境沉积形成了“矿坯”层 在南华纪-中三叠世的盖层形成时期,地壳频繁688第5期 杜建国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的思考升降运动影响了沉积环境,也导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的出现。
特别是加里东运动使下扬子海海底发生逆转,成矿带处于早古生代水下凸起和晚古生代海底沉陷部位,两期之间出现陆上环境,并在海西早期海侵时形成“古铜陵(半)岛”(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常印佛等,1991),沉积了多层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它作为“矿坯层”在燕山期叠改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刘裕庆等,1984;常印佛等,1991),铜陵、九瑞矿集区主要铜矿即产于该层位,该层位控制矿床的金属储量占整个成矿带铜29.21%、金28.78%、钼25.59%、铅73.69%、锌69.30%(常印佛等,1991)。
中三叠世广泛分布的膏(盐)沉积在嗣后的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鄂东南、安庆主要铜铁矿也与这套地层有关,该层位控制的矿床的金属储量分别占整个成矿带的铜44.23%、铁11.09%、金51.63%(常印佛等,1991)。
图2 长江中下游主要铁矿分布于中生代隆坳构造关系略图Fig .2 Schema tic structur al map sho ws the distributio n o f main iro n o re depo sits in M eso zo ic uplift -subside zo ne1—长江深断裂;2—中三叠世黄马青期沉积盆地南北边界;3—晚三叠世范家塘期沉积盆地南北边界;4—早侏罗世沉积等厚线0m ;5—中侏罗世沉积等厚线0m ;6—早白垩世火山岩盆地或火山岩分布区;7—主要铁矿床1—Yang tze River deep fault ;2—N -S boundary of the M iddle Triassic Epoch H uan g M a Qing period sedim en tary b asin ;3—the N -S boundary of the Later Triassic Epoch Fan Jia Tang Period s edimentary basin ;4—Late Ju ras s ic Epoch sedimentary is opach 0m ;5—M iddle Ju ras sic sedimen tary isopach 0m ;6—Early Creataceou s volcanic b asin or volcanic rock dis trib ution ;7—M ain iron ore deposits1.1.4 印支-燕山期陆内构造发展控制了成矿带的格局 在印支期南北大陆碰撞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扬子陆块的前陆带,盖层收缩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紧闭褶皱带和坳陷盆地,而南北大陆基底俯冲消减的地缝合线在郯庐断裂以东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李曙光,2001),构成了岩石圈尺度的不连续,为燕山期再活化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奠定了基础(杜建国等,2003)。
区内在燕山期进入陆内发展阶段,成为夹持于大别和江南两个隆起带之间的坳陷带,从燕山早期陆内挤压岩石圈加厚至燕山晚期岩石圈伸展减薄,记录了中国东部从早侏罗世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以及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发生构造转折的构造-岩浆-成矿过程。
特别是坳陷带内部燕山期的块断运动产生了次级的隆坳构造分区,形成了火山-沉积盆地、断块隆起及介于其间的隆、坳过渡带等三类控矿构造单元,它直接控制了矿集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内部的矿种组合。
一类是断陷火山-沉积盆地区,形成了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铁、硫矿集区,如庐枞和宁芜地区,主要容矿层为早白垩世的火山岩系,控制了该成矿带内53.77%的铁储量和63.22%的硫储量(常印佛等,1991)(图2);二类是断块隆起区,形成了与晚侏罗世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金矿集区,如铜陵、九瑞、宁镇等地区,主要容矿层为中-晚石炭世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以及二叠纪地层;三类是隆-坳过渡区,如鄂东南、安庆-贵池,主要容矿层为中三叠世东马鞍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