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以A商业银行为例
【摘要】自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渐渐的市场各个行业开始融合,这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传统银行为了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不断推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例如基金投资等,希望借此来推动自身的竞争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具体展开研究分析,针对性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有哪些,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这几年电商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逐渐已然成为大家都了解和认可的商业模式,而且很多人也将其称之为最优秀的盈利模式。
淘宝作为电商的一个代表性平台,在每年的双十一活动当中都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成绩。
2018年的双十一淘宝的总成交额更是达到了2135亿元,而2013年的时候只有350亿元。
以此来看,短短的几年时间淘宝获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也让更多人接受了电商的存在。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在了未来的线上发展上,他们更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虚拟3D技术来实现自身未来发展。
相对于互联网来说,传统的金融市场逐渐落后,因此也有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大力发展网络技术,而发展出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让很多金融机构起死回生,同时也使得网络经济以及电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较为广泛的一个渠道,既有着便捷性的优势,又有着金融方面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服务对比传统金融而言,优势在于它整合了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非凡感受。
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推动,不断、持续成长。
金融业在这个现状之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少,市场也会逐步壮大,民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也可以获得需要的利益。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该课题很多专家与学者都研究过,如Stijin(2002)指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影响是全球范围内的。
在很多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服务还处在起步状态,互联网金融相关制度刚刚建立完成,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产生已然推动着很多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K1afft(2009)认为,发展快速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携带着很多的风险问题。
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组建了信贷组织,以专门避免因互联网金融服务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cecilia(2009)认为,互联网
金融和普通的商业银行之间具有竞争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反而对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业务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他还表示,商业银行应该审时度势,健全机制,以便紧跟发展的潮流。
Daniela(2010)认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让商业银行更加敏捷的应对行业变革。
同年,有科学家论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在探索融入网络银行的进程中如何正确的策略。
他们在研究后指出能够最先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银行必然能够获得最初的成功,把其他后尝试的银行抛到后面。
Boon(2012)总结了信息化时期的特点,将企银行业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做出了透彻剖析。
他认为传统商业银行会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积极的实现创新和转变。
同年,Freedman表示,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这部分用户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完成的业务将要大大超过传统商业银行中的业务数量。
2.国内研究现状
汤廷兵(2022)认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信息的迭代创新,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手段的逐步发展和运用,再加上对金融服务产业本身的新发展需求,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节奏进一步加速。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和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现代金融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为商业银行提供先进信息,在加速着商业银行现代化转型的脚步同时,也将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出着巨大的考验。
周杨(2021)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金融科技也在不断地开辟着新的应用领域并给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带来冲击。
所以,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赢利水平的变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朱晴洋和陈晴(2021)提出,在当下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功能以更便捷和安全的应用优势,推动了网络征信和互联网支付等多种工具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方式。
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银行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措施,让互联网渗透到传统金融服务当中,同时必须创新运营方式,以保证传统金融服务的发展。
胡莹芝(2021)认为,随着网络时代的进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将随之而来。
互联网金融服务拥有者传统金融领域的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会携带传统金融中的一些风险问题。
二、概念阐述与基础理论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2012年,我国的学者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是受到技术、互联网精神的作用,从传统商业银行、证券企业、担保交易等金融服务中产生一般均衡关系的各种交易和形式,其反映了互联网金融去中间化的特点。
业内广泛认可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是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第三方交易的金融服务行业。
国家政策将其划分为网络交易、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和互联网保险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平台化
借助线上平台,各金融机构都可以和客户双方实现电子化交易,从而降低了很多限制,
给各方带来了方便,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需求双方在同一平台上也能够进行金融信息共享,从而有效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进而更好实现对资本配置的需要。
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利用同一平台将多种利益关系相互融合起来,进行金融信息和共享,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直接完成客户信息收集、客户资源积累和客户群体维系等,抛弃了传统金融机构在经营场所的房租费用、运营单位办公费用以及员工支出等,也能够降低了人员管理成本以及资金运营成本等。
而且,供需双方都能够直接利用网络融资平台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交易,并完成融资支付等服务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双方之间在融资时效上的匹配性,从而有效减少了双方交易风险成本。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大客户聚集效应的实现,成本优势也更加突出,能有效节省资本、减少交易成本,并可大大提高双方交易的成功率,从而实现了资本与生产的全面融合。
2.互联网金融的高效和便捷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在云计算技术和移动支付等方面均具备了先天优势,使所有参与者均能够进行网络的便捷支付,从而有效提高了便捷程度和资金利用效益。
用户只需使用手机配置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平台,就能够进行理财业务、生活缴费、购物出行等,从而让移动支付渗入日常生活各个方面,进而将传统金融的物理空间场景,逐步迁移至有现实网络覆盖的任意空间和任何时候,从而克服了传统金融中存在的缺陷,给客户带来了方便,也促进了资金的自由流动。
3.互联网金融的整合和创新
统的金融模式中,针对消费者来说,都是非常专业领域,同时不同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方式和金融内容都相对同质化,赢利方式也都大同小异。
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也同时给整个金融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变化,互联网的到来冲击了金融界的固有传统,也带来了本质性的变革,使传统金融业电影经营方式的局限性暴露无遗,一种新求变理念也逐渐出现并流行。
而互联网金融将不同领域间的璧垒穿破,并针对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融合,将其由原来的传统封闭模式向共享融合方式的过渡。
互联网技术各行业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餐饮、交通、教育等领域开始引入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可实现多样化信息的综合叠加定制,有效降低了传统行业准入壁垒,可以适应各种年龄、各个阶层民众的需要。
(三)相关基础理论
1.金融抑制理论
一九七三年罗纳德麦金农和和爱德华肖二个经济学家就的宏观经济状况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金融抑制学说。
按照该理论,在发达国家里,正是因为政府当局对金融机构进行了监管,对利息水平加以管制,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了指导,因此使金融市场原有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也使得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资源配置也没有平衡效益。
金融抑制既能够促使银行领域在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条件下正向进步,稳定整个金融系统,而且也能够在维护银行业稳定的前提下改进经济发展情况。
但是,在现代金融市场控制下,对同样市场主体的融资需要比从传统金融机构中获得困难很多。
所以,一定要推进现代金融市场变革,对这些现状和难题加以改造,而传统金融机构也将成为其中的关键变革者和推动力,其对经济成长的最深层驱动就源于现代金融市场控制现状和难题的存在。
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学说是由美国知名经济学家通过深入研究而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参加过深入研究的著名学者有G.AkEr1of、J.E.Stigjiz等。
信息不对称状况的背后有许多构成原因,包括既有市场上对消息传播的处理渠道和能力、在社会劳动分配流程中的专业性偏重等,都导致了“隔行如隔山”现象问题。
市场处理交易信息的困难程度随市场主体不同而差异,即所谓交易信息不对称特征,市场上在掌握较多交易信息与掌握较少交易信息同时的买卖情况下是完全不相同的:掌握信息较多的交易主体,较掌握信息较少的交易主体更具备买卖有利条件;但在信号传递中同样也会产生二极分化情况,有利一方更有利,而劣势一方则更不利。
3.金融脱媒理论
1969年,学者DollalcD.H ester首先明确提出了金融脱媒理论,并指出金融脱媒是指金融机构操作的去中介化进程,对传统金融来说,金融脱媒象征着中间的各自作用力都在减弱,资金在实现融通时会跳出传统金融,在金融市场体系以外也能够展开。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脱媒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出现与扩展,逐渐形成了多元化融资领域,而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实现也进一步促成了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理论也有效化解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与差异。
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出现,也固然影响着传统的金融领域,与传统金融机构在众多领域中展开了竞争,又或者在许多具体服务领域中实现了功能的交叉替代。
区别于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在传统资金融通流程中,对中介机构的功能更加淡化,在创造新金融商品的金融流程中,传统金融机构更直接地被平台化。
而随着网络银行的更加深入普及,金融脱媒状况越来越突出,银行的媒介作用也越来越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