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14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 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4.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剂量、溶媒、疗
程合理性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清洁手术预防
4.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剂量、 溶媒、疗程合理性
药物选择正确率 剂量正确率 溶媒选择正确率 疗程≤24h
19
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
• 预防用药: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 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华外科杂志,2006,,4(23):1594-1596
清洁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同期用清抗洁菌手药术物总例例数数1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测算清洁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 标准:≤30%
16
➢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 考虑预防用药 ✓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 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
处方指标
医疗机构合理 用药指标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合理用药指标

合理用药指标

合理用药指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目的: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如分组(手术组、非手术组或预防组、治疗组)计算,同期总出院人数不相同时要考虑权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目的:测量每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几种抗菌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品种数: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统计。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三.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目的:测算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抗菌药物的费用按药品最近的购入价格(按商品名计价)。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费用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四.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日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摘要:一、引言二、2021 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概述三、具体监测指标内容1.药品使用合理性分析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3.临床治疗方案优化4.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四、2021 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实施成果五、未来展望与改进措施正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合理用药监测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 年,我国某院在合理用药监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1 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相关内容。

二、2021 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概述2021 年,我院在药品使用合理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以及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监测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具体监测指标内容1.药品使用合理性分析针对我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包括:- 药品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的合规性;- 药品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的遵循情况;- 药品剂量、疗程的合理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确保:-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报告质量的提升;- 药品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立。

3.临床治疗方案优化通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结合循证医学,更新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 定期开展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开展治疗方案评价和持续改进。

4.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加强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制定患者用药教育计划,开展个性化用药指导;-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促进自我管理;-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四、2021 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实施成果通过实施以上监测指标,2021 年我院在合理用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 药品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用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临床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得到加强,用药依从性不断提高。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一、概述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治疗疾病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是医疗卫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规范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和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我国提出了“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侧重于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行为、药物费用控制和合理用药评价等方面,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内容1.药品使用行为方面的指标(1)门诊和住院药品使用强度指标: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药品的强度,主要包括每百例门诊患者和每百例住院患者使用药品的费用、药品种数等指标。

(2)大处方率指标:反映医生是否滥用开具长期用药或多种药物,导致患者用药不当,增加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

(3)抗生素使用率指标:反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2.药物费用控制方面的指标(1)门诊和住院平均药品费用指标: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用来评估医院在药品费用控制方面的效果。

(2)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占总费用比例指标:反映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评估医疗机构在药品费用控制方面的表现。

3.合理用药评价方面的指标(1)核心药物使用率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核心药物是指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患者基本治疗需要的药物。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对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对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三、培训内容1.“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概念和背景:介绍“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使学员了解“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2.“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内容和解读:详细介绍各个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解读,使学员能够理解每个指标在评价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时的作用。

3.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培训学员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遵医嘱用药、减少不良反应、节约药品费用等方面。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解读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解读

六、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7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合理提高治疗费及检查费。 检查费用占比:20-30%,治疗费用:30-40%
七、合理用药的标准 1 2 3
费用合理(是WHO合理用药第一标准)
用药方案能产生最佳的临床疗效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4
把耐药性形成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七、合理用药的原则 1 2 3 4
46.67 34.3
67.3 67 46.33
12439 9582
3847 2650 3711
580528 步长药业 328662 天津新丰
258903 白求恩医科 177550 浙江海正 171940 锦州奥鸿
5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0.2g/支
排名 品名
1 注射用骨肽
规格
10mg/支
单价 使用数量 使用金额 产地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 宜处方: (一)适应证不适宜的;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医保费用指标
门诊、住院带药 急性疾病
3天量
慢性病
特殊慢性病
7天量
1月量 (住院诊断疾病治疗需要)
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医保费用指标
费用结算 医保实际报销比 例
资金总额控制目标值(全年) 人次数量、均次住院费用
大于70%
项目 住院收入 门诊收入 挂号收入
医疗收入 359941 1086407 27413

三级医院评审监测指标汇总

三级医院评审监测指标汇总

监测指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信息库•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合理使用血液和血制品;•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麻醉;•医院感染;•病历质量;•急危重症管理;•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患者满意度等。

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求;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住院重点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

•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月出院人数。

月门诊人数。

月危重比例。

月疑难病例数。

患者月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月用血登记。

•每月抗菌药物考核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按照第七章要求的18个重点监测疾病)•患者安全类指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第七章规定的6个病种)•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增加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药费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求。

手术科室特殊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住院重点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一、合理用药概述1.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节约医疗资源。

2.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遵循医学指南和临床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

二、常用的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药效学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例如疼痛程度评分、病情评估等。

2.药代动力学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如血药浓度监测,包括药物高峰浓度、低谷浓度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等。

3.药品使用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来评估药物的使用频率、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等。

如合理用药评估工具的使用,包括STOPP/START评估工具、BEERS准则等。

4.患者满意度监测指标: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遵从度。

三、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应用方法1.获取监测数据:采集患者相关的监测数据,如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浓度等,并记录在相关表格或系统中。

2.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与参考值进行对比,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3.评估用药合理性:综合分析和评估监测数据,判断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个体患者的特殊情况。

4.优化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用药评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调整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5.监测结果沟通:将监测结果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与患者和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以便患者理解治疗的效果和需要的调整。

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对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概念、原则和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摘要:1.引言:介绍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重要性2.2021年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具体情况a.抗生素使用率b.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c.药品采购规范性d.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3.指标变化的原因分析4.取得的成果和影响5.未来展望和政策建议正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合理用药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的规范化管理。

2021年,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一、抗生素使用率2021年,我国抗生素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抗生素滥用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限制抗生素的采购和处方,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的处罚力度等。

此外,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21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

这得益于医疗机构加强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通过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同时,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注重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等方面的风险评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品采购规范性2021年,我国药品采购规范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政府实施了“药品采购新政”,加大对药品购销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医疗机构也逐步实行阳光采购,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虚高价格。

四、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2021年,我国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患者用药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意识。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2021年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课件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课件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3 满意度评价
2013年满意度调查:职工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费用 满意度仅为72、 88%,是所有项目中最不满意的。(整体满意度85、73% ) 。 满意度指标要大于85%。
六、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1 学习《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幸免不正当的经济动机;
依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
七、合理用药观念
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患者的医疗利益,而非自身的
1 经济利益,幸免过度药物治疗。 2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3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感谢您的聆听!

0人/日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1 医保费用结算
关于医疗机构因为医疗费用控制不力等其他原因而导致超支情况, 其超支部分医院自行承担,医保办一概不予承担。
药占比超过50%的部分 不合理用药(辅助和昂贵药品)超过10%的部分。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2 医院各类评审
医保定点医院评审 等级医院评审 医院评先评优 吊销医院营业执照 吊销医生执业证书 刑事处罚
规格 单价 使用数量 使用金额 产地
10mg/支 22、7
6984
158536
黑龙江珍宝 岛
2952
67010
1456
33051
782
17751
第十六条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
不规范处方
2
用药不适宜处方
3
超常处方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 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 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十二)无特别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别 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别管理药品处方未 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十四)医师未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依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 剂、煎煮等特别要求的。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用药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成为评估医师在用药过程中是否满足科学、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并对合理用药进行深入分析。

一、剂型合理性评价指标剂型合理性评价指标是对药物剂型选择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使用给药途径、合理选择给药方式、合理选用药物剂型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以及患者自身的用药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例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给药途径可能会降低药物代谢的速度,从而减轻其在体内的副作用。

二、药物剂量合理性评价指标药物剂量合理性评价指标是衡量医师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合理选择给药频次、合理调整剂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权衡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的剂量。

合理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可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三、疗程合理性评价指标疗程合理性评价指标是判断患者的用药时间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确定疗程长度、合理选择间隔时间等。

在医疗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合理确定药物的疗程长度。

例如,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长度,以避免药物过量使用或疗程过短导致治疗失败。

合理用药分析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找出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药物的滥用、重复用药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举例来说,某医院的药学部门通过对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医生在处方中频繁使用某种抗生素,导致了药物的过度使用和耐药性增加。

药学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与相关科室进行了沟通,并给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从而达到了减少耐药性的目的。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每次就诊人 就诊用药总品种数 同期就诊人次 均用药品种数 释义 目的:考查用药过多的程度。 确定规则:复方药物当一种药品计算;中成药统计内;标准化的序贯疗法需制定 指南。 同期: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或横断面上。 就诊人次:指就诊处方人次。 1个就诊处方人次在多个就诊科室开方、多张处方需合并。 统计:求均值(将处方药物总数除以就诊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 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在此不列为抗菌药物。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只包括全身作用的抗菌药物(含抗真菌药),不包括抗结核病 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 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
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抗菌药物费用占 已使用抗菌药物总费用 100% 已使用药品总费用 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释义 目的:测算抗菌药物费用在总药费中的相对数值 统计:将已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金额除以已使用药品总金额乘100。
6. 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 用量百分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数)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 =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 3.DDD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Defined Daily Doses→DDD 庆大霉素 阿莫西林 头孢他啶 24万单位 + 1克 + 4克=? 庆大霉素 青霉素 头孢他啶 1 DDD + 1DDD + 1DDD = 3DDD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在医学领域中,临床合理用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合理用药意味着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并进行合理用药分析。

一、药物疗效评价指标1. 疗效持久性:药物的疗效是否能够持续,并防止疾病复发。

疗效持久性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

2. 疗效显著: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3. 副作用: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对于评估药物安全性非常重要,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4. 安全性:药物治疗过程中是否会对患者产生潜在的风险,包括副作用、过敏反应、耐药性的产生等等。

5. 经济性:药物治疗费用是否合理,并且是否可以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合理用药分析1. 病情评估:医生在决定使用某种药物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这包括病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对患者的影响等等。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3. 合理用药方案制定:医生在给患者开具药方时,需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这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频率以及用药时长等等。

4. 药物监测与调整:在患者用药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可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 定期复查与随访:合理用药需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医生应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随访。

这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的问题。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2. 减少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3. 节约医疗资源:合理用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抗菌药合理用药目标性监测综合评价标准

抗菌药合理用药目标性监测综合评价标准

童寺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合理用药综合评价标准一、抗菌药合理应用判断标准合理性判断主要参照抗菌药指导原则,并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分为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

将合理、基本理数量合并计算合理使用率。

抗菌药合理应用判断标准二、用药评价用药评价:①给药途径;②给药剂量(量少、足量、过量等);③给药时间(时刻、间隔、疗程等)。

选药与规定适应症的符合性评价:是否以规定的适应症、根据以往的经验、循证的医学文献为依据。

生理病理状态评价:对于新生儿、儿童、老年、男性、女性(经期、妊娠、产褥、哺乳、更年期)特定人群相宜性。

禁忌评价:①存在规定的禁忌症(禁用、忌用、慎用);②存在潜在的(延伸的)禁忌症;执行注意点:对注意事项的执行遵从情况,患者应遵从、医生、护士应执行。

配伍评价:①配伍变化:规定的、已出现的、潜在的。

②药物相互作用;规定的、潜在的/经验的/循证的、可能已出现的。

三、用药效果的观察①药物的疗效:预期的效果——显效、有效、效果不明显;非预期的效果——比如新的治疗效果。

②药品不良反应:预期的不良反应——一般的不良反应;需要报告的不良反应——新的、严重的、罕见的等。

四、安全性①药物本身的安全级别——特殊管制药品、抗菌药管理级别、剂量的数量级(g、mg、ug)、生物活性烈度等。

②机体反应的安全性——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禁忌症的覆盖程度、对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

③效益/风险=安全性大小的评估等。

五、有效性①药物本身的药效性条件——药效的性质(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预防治疗等);②药物推荐选用的级别(第一线药物或首选药、第二线药物或备选药);③机体反应有效性的程度——治愈、缓解、无效。

六、经济性①同一种化学单体:各种市售商品名药品的品种和价格的调查及比对;各种市售商品名药品的药动学、药效学调查及比对。

②同一类药理作用机理或药理效应的化学单体:各种市售通用名、商品名药品的种类和价格调查;各种市售通用名、商品名品种的药动学、药效学调查。

药学部三甲质控指标

药学部三甲质控指标

药学部三甲质量控制指标一、药品采购供应管理1、药品配送单位资质合格率100%;2、定期评估药品储存情况,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日;3、《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西药品规数≤1000个,中成药品规数≤200个;年度增减调整药品率≤5%;4、抗菌药物品种数≤50种;5、基本药物配备比例≥35%;6、处方通用名维护率为100%;二、药品质量管理1、库房发出药品质量合格率100%;2、药库、调剂室药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9.8%;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100%符合相关规定;4、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100%;5、药品温湿度要求:阴凉柜温度不超过20℃;冷藏柜温度不超过2-8℃;常温贮存温度为10-30℃;湿度要求保持在35%~75%;三、药品调剂管理1、处方复核率100%;2、处方合格率≥99%,其中麻精处方处方合格率100%;3、调配室年出门差错率≤0.01%;4、调剂室药品损耗率≤0.05%;5、中药饮片调剂分剂量误差≤±5%;四、合理用药指标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0%;5、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30%;6、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30%;五、不合理用药公示1、每月进行门急诊处方点评、门诊输液处方点评、清洁手术用药点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碳青酶烯类药物专项点评、毒麻精药物专项点评等;2、每季度进行血液制品专项点评、激素类药物专项点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双十点评、临床用药双十点评、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辅助用药点评、基本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等;六、质控检查及总结报告1、每月各班组至少做4次班组内质控检查及1次质控总结;2、每月至少做1次全科质控检查及总结;3、每季度1次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即为:门诊患者抗
菌药物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1.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
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2. 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
不列为抗菌药。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即为:门诊患者注
射剂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注射剂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备注:
1. “监测网”界定的注射药物范围:
⑴疫苗、溶媒、局麻、封闭、结膜下、球后注射药等,不列入
使用注射药物的统计范围;
⑵不包括皮试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