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的实际应用题解析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的实际应用题解析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际应用题,它们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的实际应用题进行解析,并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实际应用题例子:【例题】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去买东西,待在商店里10分钟,然后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回家,回家时发现少带了20元,回家的时间比去商店的时间少5分钟,求小明带了多少钱?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小明骑自行车去商店的时间为t小时,则回家的时间为t-1/6小时(1/6小时即10分钟)。
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的公式可得:24t = 30(t-1/6)化简方程:24t = 30t-56t = 5t = 5/6小明骑车去商店的时间为5/6小时。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4 × (5/6) = 商店距离30 × (5/6-1/6) = 商店距离化简方程得到商店距离为20千米。
设小明带的钱数为x元,根据已知条件可得:x - 20 = 30 × (5/6) × 10化简方程得到x = 100元。
所以小明带了100元。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关键是理清思路,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列方程,最后求解方程得出答案。
在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实际应用题的题型多样,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
比如与长度、面积、体积相关的问题,与速度、时间、距离相关的问题,与人数、比例、百分比相关的问题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到所学的对应知识点,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除了掌握解题方法,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决实际应用题时,需要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答题技巧须知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答题技巧须知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答题技巧须知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比较复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常规,灵活、巧妙地变通解题步骤,避繁就简,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般在解决问题时第一步就是要设出未知数,未知数的设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比较关系时,如甲比乙多8,我们一般设较小的为X,这样计算时主要用的是加法不易出错;
2,有倍数关系时,如数学小组人数是英语小组的5倍,我们设一倍量为X,用乘法表示其余量利于计算;
3,在分数应用题中,我们设单位'1'为X,
4,在有比的问题中,我们设一份数为X,
5,在有和的问题中,我们设其中任意一个为X都可以,比如说两个班共有50人.
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
1,依据题目要求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2,根据题目实际情况找出等量关系,用文字关系式表示出来;
3,依据等量关系,把关系式中的每一项用数或者未知数表示出来列出方程;
4,解方程,依据题目问题计算;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图象特征是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的重点内容,然后最重要的就是解题,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答题技巧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各个各科都讲课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运用,数理逻辑作为最烧脑专业课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解题技巧应用题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替。
经典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思路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汝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布季谢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沙发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公司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解题思路: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两公里?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很慢快多少千米。
答题: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初一奥数应用题专项练习1、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撞车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跑步公共汽车超过骑车.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2、在地铁车站中,从站台到地面有一架数架向上的自动扶梯。
小强想逆行从上到下,如果每秒向下迈两级台阶,那么他走过100级台阶后到达站台;如果每秒向下迈三级台阶,那么走过75级台阶到达站台。
初一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8大题型解题方法整理
初一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8大题型解题方法整理#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换成“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①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②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③方程两边的数要相等。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用两个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列:列出方程组(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答:写出答案。
3.要点诠释:(1)“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2)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1和差倍数问题知识梳理:和差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或这两个数的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典型例题:思路点拨:由甲乙两人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可以得到第一个等量关系式2(x+y)=240,再由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可以得到第二个等量关系式x-y=10,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变式拓展:思路点拨:由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可以得到第一个等量关系式x=3y,由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可以得到第二个等量关系式3x-y=40,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2产品配套问题典型例题:思路点拨:本题的第一个等量关系比较容易得出: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共有22名;第二个等量关系的得出要弄清螺钉与螺母是如何配套的,即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数量的2倍(注意:别把2倍的关系写反)。
变式拓展:思路点拨:根据共有170名学生可得出第一个等量关系x+y=170,根据每个树坑对应一棵树可得第二个等量关系3x=7y,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3工作量问题知识梳理我们在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把工作总量看成1;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每个个体工作量之和;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即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工作效率=1÷完成工作的总时间。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一、审题技巧1. 仔细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解析:已知条件是男生有2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
所求问题是这个班共有的人数。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女生人数为25 - 5=20人,然后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加,得到班级总人数为25+20 = 45人。
2. 标注关键信息- 例如:一件商品按进价提高20%后标价,又以9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20元,求这件商品的进价。
- 解析:关键信息有“进价提高20%标价”“9折优惠卖出”“获利20元”。
设这件商品的进价为x元,标价就是(1 + 20%)x元,售价就是(1 + 20%)x×0.9元,根据售价 - 进价=利润,可列方程(1 + 20%)x×0.9−x = 20,1.08x−x = 20,0.08x = 20,解得x = 250元。
3. 理解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如: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是8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 解析:隐含条件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这里80°的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
当80°是顶角时,底角为(180° - 80°)÷2 = 50°,另外两个角是50°、50°;当80°是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是80°,顶角为180° - 80°×2 = 20°,另外两个角是80°、20°。
二、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或算式)的技巧1. 对于等量关系明显的问题,直接设未知数建立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相距30千米,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两人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 解析:等量关系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 30千米。
设x小时后相遇,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可列方程5x+4x = 30,9x = 30,解得x=(10)/(3)小时。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析——顺流水速度
1、某学生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逆流而上到C 地,共用三小时,若水流速度为2千米/小时,穿在静水中速度为8千米/小时,已知A 、C 两地的距离为2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
(提示:分C 地在A、B之间和C在A地上游两种情况求解) 分析: 设AB 距离为x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时间和为3小时,列方程求解。
解:设AB 距离为x ,由题意列方程得,238282xx -+=-+解方程2361013610581630512xx xx x x -+=+=+== 答:两地距离为12千米。
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
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航速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分析:飞机的顺风速度=无风时的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时的速度-风速,此题应先求出飞机无风时的速度。
解: 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4)×50260=(X-24)×3 解方程526837261406840x x x x +=-==1(840-24)×3=2448千米答:无风时飞机的航速是840千米/时,两城之间的航程2448千米。
3、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小时到达乙地,原路返回11小时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度是2千米每小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甲乙两地的距离分析:轮船顺流航行与逆流航行的路程相等,均等于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即:顺流航行速度×顺流航行时间=逆流航行速度×逆流航行时间,而 顺流航速=船的静水速+水流速,逆流船速=船的静水速-水流速。
若设船的静水速为x 千米/时,则顺流航速为(x+2)千米/时,逆流航速为(x-2)千米/ 时, 列方程求出x 即可。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x+2)×9=(x-2) ×11 解这个方程,得x=20 ∴甲、乙两地距离为: (x+2)×9=22×9=198 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千米/时,甲、乙两地距离为198千米。
初一数学角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角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一、观察规律
1、首先,熟悉该问题的基本信息,形态,思考和发现它有什么规律,看看角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寻找特殊的点,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例如,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的角是相等的,每一边的顶点的角的和就是180°。
3、联想和比较,看看这些角的大小与以往解决的类似问题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画图去想象它们的特点,甚至能根据面积从结果中进一步得出角的大小。
二、计算公式
1、当得出某条边的长度或倾斜角度时,可以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公式进行计算,如角平分线,勾股定理,正弦定理等。
2、此外,可以利用等条件三角形的关系计算,例如利用两夹脚同时夹住三角形的等条件来分析这三角形的属性,并利用关联性得出结论,以解决复杂的角度问题。
3、若找不到等条件或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可以先将多边形拆分成多个直角三角形,再依次求解角的大小并相加得出结论。
初一数学工程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工程问题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的一种类型,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初一数学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1. 理解基本概念:工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工作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来表示,如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等。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工作量指需要完成的总任务量。
2. 运用公式:工程问题中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
3.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设立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或工作量等,然后根据公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4. 注意单位:在工程问题中,单位非常重要。
确保所有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都使用相同的单位,否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答案。
5. 画图辅助理解: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和分析问题。
画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到解题的思路。
6. 多做练习:解决工程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多做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工程问题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数学初一应用题及答案
数学初一应用题及答案1. 问题: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为500元,现在商店打8折出售,小明的爸爸实际支付了多少钱?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原价为500元,打8折,即支付原价的80%。
计算方法如下:500元× 80% = 500元× 0.8 = 400元所以,小明的爸爸实际支付了400元。
2. 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米,宽是10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面积 = 长× 宽 = 15米× 10米 = 150平方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0平方米。
3. 问题: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求这个班级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首先,我们设女生人数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1.5x。
根据题意,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为40人。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 + 1.5x = 402.5x = 40x = 40 ÷ 2.5 = 16所以,女生有16人,男生有1.5x = 1.5 × 16 = 24人。
4. 问题:小华家离学校的距离是2公里,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
求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多少时间?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小华骑自行车上学的总时间。
已知距离是2公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
计算方法如下:时间 = 距离÷ 速度 = 2公里÷ 5公里/小时 = 0.4小时所以,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0.4小时。
5. 问题:一个数的3倍加上4等于20,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3x + 4 = 203x = 20 - 43x = 16x = 16 ÷ 3x = 5.33(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这个数是5.33。
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数学公式与应用题解答技巧
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数学公式与应用题解答技巧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数学公式的应用和解答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数学公式与应用题解答技巧。
一、数学公式在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公式是数学学科中用于描述和表示数学概念、规律和关系的一种语言工具。
在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公式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供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公式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和应用数学公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公式具有逻辑性和推理性,通过解答数学公式,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现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数学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二、数学公式的应用题解答技巧在初一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公式的应用题是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答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数学公式的应用题解答技巧。
1. 分析问题:在解答数学公式的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分析题目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
2. 提取关键信息:在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将其用代号表示。
3.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不等式等数学表示形式。
4. 运用数学公式:运用已学的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将建立的数学模型代入公式,求解未知数。
5. 检验结果:完成计算后,要对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满足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6. 理解应用意义:在解答数学公式的应用题过程中,要理解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或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示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的应用题解答技巧,接下来将通过几个示例演练来展示具体的解题步骤。
示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cm,宽是3cm,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步骤:1. 分析问题:根据题目可知,需要求解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已知长为4cm,宽为3cm。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行程问题】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行程问题】知识点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专项练习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
解:等量关系步行时间-乘公交车的时间=3.6小时列出方程是:X/8-X/40=3.62、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
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解:等量关系(1)速度15千米行的总路程=速度9千米行的总路程(2)速度15千米行的时间+15分钟=速度9千米行的时间-15分钟方法一:设预定时间为x小/时,则列出方程是:15(x-0.25)=9(x+0.25)方法二:设从家里到学校有x千米,则列出方程是:X/15+15/60=X/9-15/603、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
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3.6km,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每小时10.8km。
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22秒,通过骑自行车的人的时间是26秒。
⑴行人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⑵这列火车的车长是多少米?等量关系:①两种情形下火车的速度相等②两种情形下火车的车长相等在时间已知的情况下,设速度列路程等式的方程,设路程列速度等式的方程。
解:⑴行人的速度是:3.6km/时=3600米÷3600秒=1米/秒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10.8km/时=10800米÷3600秒=3米/秒⑵方法一:设火车的速度是X米/秒,则26×(X-3)=22×(X-1) 解得X=4方法二:设火车的车长是x米,则(X+22×1)/22=(X+26×3)/264、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解法(全)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初一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主要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二是对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方程,常常理不清楚基本量,也不知道如何用含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出这些基本量的相等关系,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
事实上,方程就是一个含未知数的等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要将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用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而在这种等式中的每个式子又都有自身的实际意义,它们分别表示题设中某一相应过程的数量大小或数量关系。
由此,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
所以,我认为解题关键为:先找出等量关系,根据基本量设未知数。
一般是问什么设什么,但是一些特殊的题目为了使方程简便有时会设一些中间量为未知数。
初中一年级涉及到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行程问题;(2)工程问题;(3)溶液配比问题;(4)销售问题;(5)数字问题;(6)比例问题;(7)设中间变量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要了解各个具体问题所具有的基本量,并了解各个问题所本身隐含的等量关系,结合具体的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下面针对以上七项分别进行讲解。
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
等量关系为: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速度=路程时间。
③时间=路程速度特殊情况是航行问题,其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速度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①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②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由此可得到航行问题中一个重要等量关系:顺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逆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静水(无风)速度。
例1: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行到一半时耽误了12分钟,当着列火车每小时加快10千米后,恰好按时到了乙地,求甲、乙两站距离?此题的等量关系是:列车改变速度以后所用的总时间=原计划的时间。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技巧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技巧
初一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和步骤:
1.读懂题目: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问题。
2.找出未知数: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通常会有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能是某个物体的数量、某个变量的值等。
找出这个未知数是很重要的。
3.建立数学方程:根据题目,可以建立关于这个未知数的方程。
这个方程通常会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4.解方程:一旦建立了方程,就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来解这个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
5.检查答案:最后,需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步骤:
1.去分母:如果方程中出现了分母,需要先去掉分母,使方程变得更加简单。
2.去括号:如果方程中出现了括号,需要先去括号,使方程变得更加简单。
3.移项:如果方程中的项移动了位置,需要将其移回原来的位置。
4.合并同类项:如果方程中出现了同类项,需要将其合并起来。
5.系数化为一:如果方程中出现了系数,需要将其化为一。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也需要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题技巧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我们首先来解析一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哪些?1.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解读题目的实质,也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2.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3.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可以利用自由表格的形式来梳理信息;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答案:做完了之后不知道自己做的答案是否正确,可以带入原方程检验一下,也要注意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情况。
二、一元一次方程类型1:相遇追及问题行程问题三大基础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相向而行,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
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总路程。
追及问题:它的特点是同向而行,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
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
航行问题: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顺水速度;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逆水速度;③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注意:飞机航行问题同样会出现顺风航行和逆风航行。
类型2: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问题中,你一定要注意到火车的自身长度,即:总路程=火车车身长度+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类型3:销售利润问题(1)利润=售价-成本(进价);(2)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或利润率=(售价-成本)/成本×100%(3)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4)标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5)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
注意:“商品利润=售价-成本”中的右边为正时,是盈利;为负时,就是亏损。
打几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
(例如八折就是按标价百分之八十出售)类型4:分段计费问题关于分段计费问题,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将题目表述出来,一定要注意计算的数值的范围,不要重复计算。
初一数学 应用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常见的应用题类型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流水(航行)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c v2.利润问题现价=原价*折扣率折扣价=现价/原价*100%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进价毛利润=销售额-费用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标价=售价=现价进价=售价-利润售价=利润+进价3.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税率=应纳数额/总收入*100%本息和=本金+利息税后利息=本金*存期*利率*(1-税率)税后利息=利息*税率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4.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5.增长率问题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b或a(1-x)=bn6.工程问题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工作效率7.赛事/票价问题单循环赛:n(n-1)/2淘汰赛:n个球队,比赛场数为n-1场次8.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问题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到火车的自身长度,即:总路程=火车车身长度+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关于初一数学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方法
关于初一数学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方法关于初一数学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
1.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2.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
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
为了让学生明白,例如: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
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
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观分析法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答:应加水40 g.
练习
1、盐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100g, 纯盐若干,要配制质 量分数为60%的盐水,问需加盐多少g ? 2、在600g盐水中加到第三次时盐水的质量分数为40%, 加到第七次时质量分数为24%。问: 1)加水到第九次时,质量分数为多少? 2)开始状态时,质量分数为多少?
3)要使质量分数为15%,应加水几次?
应 用 题 教 学 的 策 略
应用题的解法很 多,本单元着重 介绍以下几种:
1)列表法
2)图示法 3)演示法
4)实践法
一、列表法解应用题
内容说明: 初一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普遍感到有难度。 如何将文字形式表达成数学形式或列成方程,一时 难以下手,本节我们采用列表的形式,帮助同学们 寻找题 中的等量关系,大家先看一例。
16%
800 ×16 % (800 +X) × 10%
800
800+X 10%
质量分数为 16%的盐水
质量分数为 10%的盐水
解:设应加水x g ,根据题意得:
(800 + x ) × 10% = 800 × 16 % 解这个方程得:
x = 480
答:应加水480g.
例2、在上例中如要得到盐的质量分 数为20%的盐水,应加水多少g?
例1、有盐的质量分数为16%的盐水 800g,要得到盐的质量分数为10%的 盐水,应加水多少g?
分析:加水后,盐水质量和盐的质量 分数都发生了变化,但所含盐的质量没有 变化,就是 加水前的盐的质量=加水后的质量 请看下面演示,然后将加水前后的数 量填在表格中
加水X克
盐水 质量 加水 前
加水 后
盐的 含盐 质量 质量 分数
数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1.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
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
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
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例略)
3.直观分析法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
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
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即设应加盐为x克,则(200+x)20%-20195%=x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