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磁共振影像解剖PPT
颅脑解剖磁共振MRIppt课件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旁 中央小叶前部。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后 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语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 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 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 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 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 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失语症:Broca氏区及颞叶后部Wernicke氏 区与顶叶缘上回的移行区损害时,分别产生 运动性失语及感觉性失语。
1.颞叶癫痫:患者表现发作性记忆力障碍,神 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 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等。
2.自动症: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地自伤、伤人、 冲动、毁物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不自主 地咀嚼,反复吞咽、口唇乱动、发作性头眼 扭转,摸索等无目的动作。
4及6区,和该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或胼胝体前 部。
3.意识运动性运用不能 :兼有上述两种情况 。 4.结构性运用不能:如让患者用火柴杜摆几何 图形、画房屋或摆积木时,出现长短粗细失 当,不适当倾斜断续或其它不成比例,规则 紊乱现象和各构成部分虽然存在,但相对位 置过分拥挤、重叠、倒错、离散或对空间位 置完全忽略,整个图案缺乏立体透象关系。 也常可伴发半侧空间忽略,图形只绘右侧一 半。任何一侧顶叶损害可出现结构失用,但 以右侧顶叶病损时明显。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MRI表现ppt课件
[影像学表现]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MR横断面示右侧额叶、岛 叶类圆形肿块,边缘较清晰,信号强度不均匀, T1加权(左图)为略低信号,T2加权(右图)以 高信号影为主。周边有轻度水肿带。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鉴别诊断]
▪ ①少突胶质细胞瘤:瘤内钙化是少突胶 质细胞瘤的特点之一,其钙化率达50%- 80%,形态上为点状,或为斑点状,或为 曲条状,后者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上 有一定的特征性,此外,少突胶质细胞瘤 的瘤体常较大,而瘤周水肿相对较轻,不 到肿瘤的1/3。但钙化亦见于星形细胞瘤 ,且其发病率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
[病因病理]
脑膜瘤(Meningioma)
▪ [临床表现] ▪ 脑膜瘤起病慢、病程长,可达数年之久
,初期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以后逐渐出现 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症状及体征。颅内 高压征的出现通常提示瘤体已较大或肿块 阻塞了脑脊液通道。主要表现为剧烈头胀 、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及眼底视乳头水 肿。
[临床表现]
脑膜瘤(Meningioma)
▪ [鉴别诊断] 需同脑膜瘤鉴别的肿瘤因部 位而异,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瘤 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鉴别,桥小 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鉴别。
[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 [病因病理] 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后髓帆外 颗粒层的残余胚细胞,好发于小脑蚓部, 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1.84%-6%,主要发 生于小儿,是儿童第2位常见肿瘤,占儿 童颅内肿瘤的15%-20%,40岁以上罕见,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病因病理]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 [临床表现] ▪ 常见症状是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和共
头颅MRI断层解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3
前连合
• 前连合是脑的一束神经纤维(即白质纤维)。它位于大脑 的中线,其中的神经纤维连接大脑的两个半球。主要连接 两个半球的颞叶。不过其中也包含嗅束的交叉纤维。前连 合也是新脊髓丘脑束的一部分,与痛觉相关。
完整版课件
14
4
1
5
6
11
2
7
8
3
8 9
12
10
1.视神经 2.脚间池 3.环池 4.额眶回 5.额直回 6.颞叶 7.中脑大脑脚 8.海马 9.中脑导水管 10.枕叶 11.钩 12.海马旁回
中脑水管 四脑室(脉络丛分泌CSF) 正中孔、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
完整版课件
31
谢谢
完整版课件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完整版课件
15
7
3
8
9
1
4
10
2
5
11
2 6
5
1.灰结节 2.黑质 3.视束 4.乳头体 5.红核 6.大脑大静脉池 7.嗅球 8.嗅束 9.嗅三角 10.视交叉 11.颈内动脉
完整版课件
16
2
1
3
4
1.环池 2.桥前池 3.桥脑 4.四脑室
完整版课件
17
Wernicke脑病
完整版课件
18
1
完整版课件
23
1
23
45
6
11
12
7
13
16
8
14
9
10
15
1.额叶 2.顶叶 3.胼胝体 4.枕叶 5.上矢状窦 6.三脑室 7.乳头体 8.中脑 9.桥脑 10.延髓 11.中脑导水管 12.四脑室 13.正中孔 14.小脑 15.脊髓中央管 16.垂体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2023标题:《(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CATALOGUE目录•颅脑的MRI解剖•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的MRI正常值及异常表现•颅脑的MRI安全性及注意事项•颅脑的MRI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颅脑的MRI病例分享与讨论01颅脑的MRI解剖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颅脑的MRI成像原理MRI成像原理颅脑MRI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获取颅脑内部结构的图像。
颅脑MRI成像颅脑MRI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能够清晰地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图像特点脑膜结构脑膜是包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薄膜,分为三层:蛛网膜、硬脑膜和软脑膜。
颅骨结构颅骨由头盖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组成,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脑室结构脑室是脑内部的腔隙,包括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其中侧脑室是最大的脑室。
颅脑的MRI解剖结构MRI扫描技术颅脑MRI扫描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功能性MRI等多种扫描技术。
增强扫描颅脑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提高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是利用MRI技术对颅脑功能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平扫颅脑平扫是颅脑MRI最基本的扫描技术,能够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颅脑的MRI扫描技术02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病变的MRI诊断脑炎的诊断与鉴别MRI可判断脑炎病变范围及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脑脓肿的诊断与分期MRI可明确脑脓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评估MRI可检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变,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质地、信号特点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肿瘤类型鉴别肿瘤分期与扩散疗效评估MRI可检测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制定手术和放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测量和分析
对颅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比 较不同结构的大小、形状、信号 强度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
诊断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颅脑 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 确的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图像分析
肿瘤病变
血管病变
通过MRI图像观察颅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分析病变的大小、 位置、信号特点等。
MRI图像获取
采用MRI扫描仪,对颅脑进行多序列、多方位的扫描,获取 不同组织对比度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调整图像对比度、亮度,进 行图像滤波和降噪等,以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诊断准确性 。
颅脑mri图像的分析方法
图像阅读
仔细阅读颅脑MRI图像,观察不 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信号
当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 能级像重建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利用计 算机重建图像。
颅脑mri检查技术
常规颅脑mri
01
利用高场强mri扫描仪,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颅脑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2
利用mri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测,如语言、运动、感觉
颅脑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流程
康复治疗一般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社 区康复三个阶段。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颅脑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 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MRI技术将朝着更高分 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精确 诊断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介绍
介绍先进的MRI技术,如功 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等, 探讨其在头颅解剖中的应用 前景。
技术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MRI技术面临的挑 战,如伪影干扰、磁场不均 匀性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略。
课程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头颅MRI断层解剖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课程目标
熟悉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要点。
了解不同断层下的MRI表 现。
掌握头颅各部位的MRI解 剖特点。
01
03 02
PART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 磁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和检测 ,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
磁场强度与成像质量
磁场强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但设 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MRI技术
快速成像技术
如梯度回波(GRE)和自旋回波(SE)序列,用于快速获取图像,适用于动态 观察和血流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用于评估组织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基底节
基底节是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负责产生和传递运动信号。在MRI图像中,基底节呈现为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 ,包括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等。
大脑皮质与白质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认知、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MRI图像中,大脑皮质呈 现为灰质带状结构,表面有许多沟回。
白质
白质是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在MRI图像中,白质呈现为灰质之间的低 信号区域。
脑解剖及CT、MRIPPT课件
其他脑部疾病病例
帕金森病
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锥体外 系。CT和MRI表现为大脑黑质萎缩、脑沟 变浅等。
癫痫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CT和 MRI表现为脑部结构异常、脑沟裂增宽等。
THANKS
脑炎性疾病
脑炎
CT和MRI可见脑实质广泛水肿和强 化,MRI对早期病变更敏感。
脑膜炎
CT和MRI可见脑膜强化,MRI可显示 脑池狭窄或闭塞。
其他脑部疾病
脑白质病
CT和MRI可见脑白质广泛脱髓鞘,MRI显示病变更敏感。
颅神经病变
CT和MRI可见相应颅神经走行区域异常,如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
05 病例分析
MRI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磁 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发 生共振,检测共振信号并转化为图像。
磁场强度与梯度
射频脉冲与信号采集
射频脉冲用于激发原子核,采集共振 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
MRI设备通常使用超导磁体产生磁场, 并通过磁场梯度实现空间定位。
MRI在脑解剖中的应用
脑的血管和神经
血管
脑部血管包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为脑部提供血液和氧气。
神经
脑部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 的活动。
02
CT成像原理及在脑解剖中的 应用
CT成像原理
0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 断层扫描的医学影像技
术。
02
X射线束围绕人体旋转 并检测透射后的射线, 通过不同组织对射线的 吸收程度来重建图像。
脑膜瘤
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生长缓慢,良性居多。CT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 MRI可显示肿瘤与硬脑膜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
额叶中央前沟与中央沟之间的部分为中央前回, 额叶前部以额上沟、额下沟分为额上回、额中 回、额下回。
顶叶由中央后沟、顶内沟分为中央后回、顶上 小叶、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分为缘上回(包绕 外侧沟末端)、角回(包绕颞上沟末端)、顶 后回。
颞叶以颞上沟、颞下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 颞下回,颞叶的前端称为颞极。
1.3.2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回
额叶以中央沟分为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顶叶以中央沟、扣带沟缘支分为中央旁小叶后
部、楔前叶。 枕叶以距状沟分为楔叶、舌回。 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为扣带回,其后下部位于
胼胝体压部下方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1.3.3 大脑半球底面的脑回
额叶眶面以嗅沟分为直回、眶回;嗅沟外侧部 为H形沟,眶回可分为前、后、内、外眶回。
顶枕沟是大脑半球内侧面后部一条较深的、由 后上向前下走行的脑沟,起自枕极内前部,下 至胼胝体压部附近与距状沟相吻合。
1.1.4.1 中央沟的确定
横断位:
①在脑顶部,中央沟是恒定(或唯一)与大脑纵裂相 交的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沟。
②中央前、后沟伴行征,在脑顶部,中央沟是大脑半 球外侧面最深的脑沟,且有两条脑沟(中央前、后 沟)与之伴行。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大脑磁共振影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半球、间脑、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与小脑。
1、大脑
1.脑沟 2.脑叶 3.脑回 4.大脑结构
1.1.1 大脑半球外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大部分传入和传出的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的 大脑皮层,此部分纤维称为放射冠。
基底节区横断位图示
基底节区MRI
基底节区冠状位图示
基底节区冠状位MRI
半卵圆中心MRI
2、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邻内囊,内 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间脑与大脑的分界 为室间孔和视交叉上缘的连线,此线也是其前 界;间脑与中脑的分界是后连合至乳头体后缘 的连线,此线为其下界,包括后连合、乳头体。
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外侧沟、额上沟、额下沟、 颞上沟、颞下沟、顶内沟。
脑叶
顶后回 枕前切迹
脑回
1.1.2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扣带沟、扣带沟缘支、顶枕沟、距状沟。
海马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扣带回
扣带沟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扣带沟缘支 中央前回
额叶
顶枕沟
楔叶
胼胝体沟 胼胝体
③宽带征,中央前回的厚度明显大于中央后回。
④额上沟–中央前沟征,指额上沟后端与中央前沟以 直角相交的征象,多位于脑顶部,中央沟是该征象 后方的第一条脑沟,为判定中央沟的间接征象。
正中矢状位:位于扣带沟缘支前方的第1条脑沟。
横断位-中央沟征象①
与大脑纵裂相交的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沟
横断位-中央沟征象②③④
胼胝体下区
距状沟 舌回
1.1.3 大脑半球底面主要脑沟、结构
嗅沟、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
H形沟
1.1.4 大脑半球主要的脑沟
中央沟在26周胚胎脑表面即可出现,是大脑半 球外侧面最明显、最主要的脑沟,为大脑半球 外侧面的中部一条冠状走行的脑沟。
外侧沟是大脑半球外侧面恒定不变的、最主要 的界标性脑沟,为大脑半球外侧面一条由前下 向后上走行的脑沟。
②中央前、后沟伴行征 ③宽带征 ④额上沟–中央前沟征
矢状位-扣带沟缘支前方的第1条脑沟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扣带沟缘支
横断位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绿色箭头为中央沟,金色箭头为外侧沟,褐色箭头为顶枕沟。
1.2 大脑半球的分叶
左、右大脑半球以大脑纵裂为界
额叶、顶叶以中央沟为界
顶叶、枕叶、颞叶以外侧沟、顶枕沟、顶枕沟 与枕前切迹连线、以及此连线中点与外侧沟末 端的连线为界。枕前切迹:是指位于大脑半球 外侧面、枕极前下缘4cm处。
间脑结构
背侧丘脑 是间脑的主体,后部膨大为丘脑枕, 丘脑枕下外方的隆起为内、外侧膝状体(即后 丘脑)。
上丘脑 包括缰连合、后连合、松果体、丘脑 髓纹和第三脑室顶。
下丘脑 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柄、乳头 体、后穿质。
底丘脑 间脑与中脑的移行区。
3、脑干
包括中脑、桥脑、延髓
脑干腹面图示
岛叶是隐藏于外侧沟深部最小的、高度发达的 三角形脑叶,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为岛盖 (额叶、顶叶、颞叶的岛盖部分)所掩盖。
1.2.1 岛叶图示
顶叶
岛长回
岛环形沟后部
颞叶
额叶
岛环形沟上部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叶环形沟前部 岛阈
1.3 大脑半球的脑回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回 大脑半球底面的脑回
颞叶以枕颞外侧沟、侧副沟(又称枕颞内侧 沟)、海马沟分为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 海马回,海马回的前端膨大,并绕海马沟的前 端而弯曲,称为(海马)钩。
1.4 大脑半球的结构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仅有1/3露在 表面,余2/3埋在脑沟里,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
在大脑皮质的深面为白质,包括有髓神经纤维和神经 胶质,神经纤维包含:①联系同侧各部皮层的联络纤 维;②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连合纤维;包括胼胝体、 前联合、后联合;③联系皮层与皮层下结构的投射纤 维,包括内囊、外囊、最外囊及穹窿等。
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内有数个灰质核,且位于脑底, 故称基底神经节(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 苍白球)、屏状核、杏仁核,还包括位于中脑–间脑区 域的红核、黑质、未定带、丘脑底核(Luys氏体)。
1.4.1 大脑半球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是指基底神经节(核)及其邻近区域 的结构。
在胼胝体背侧作水平断面,大脑半球的白质呈 半卵圆形,故称半卵圆中心(狭义);它位于 大脑半球的皮质内、居大脑皮层与中央灰质核 之间(广义) ,主要由皮质运动区发出向下 集中于内囊的运动性神经纤维、自下向上行经 内囊而分散到个皮质感觉区的感觉性神经纤维 所组成。
脑干背面图示
3.1 中脑
上界为视束,下界为中脑桥脑间沟。 主要由四叠体(又称中脑顶盖)、大脑脚、脚
间窝、动眼神经等组成。 四叠体为中脑导水管背侧的部分,上丘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