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 总体架构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 总体架构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总体架构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及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设计、研发、建设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融合媒体 converged media有效结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视听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将新闻资讯等内容广泛传播给受众,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

3.2融合媒体云平台 converged media cloud platform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与工具,重构融合媒体业务流程,开展媒体服务类、综合服务类、运营服务类等业务的综合技术支撑平台。

3.3云平台工具 cloud platform tool由平台服务层向开发者、软件服务层向用户提供的,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特定软件。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P 应用程序(Application)CIFS 通用网络文件系统(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GPU 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H5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五版(HTML v5)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GY/T 354—2021HTTPS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ID 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O 输入输出(Input/Output)IP 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NFS 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SDN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VxLAN 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5 融合媒体云平台架构5.1 概述融合媒体云平台通过能力建设、接口开发、流程重构,实现多渠道内容资源的汇聚共享和统一管理。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一种集视频采集、编辑、制作、播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媒体制作系统,为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平台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制作和播出工具。

下面将分享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1. 系统功能及流程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视频采集、视频编辑、素材管理、制播及直播等。

系统流程分为素材采集、素材筛选、剪辑、制作及播出环节。

素材采集:主要包括接收外部信号、采集录播及拍摄采集。

系统需要提供各种视频采集入口,包括基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采集卡,同时支持移动设备的录制及网络传输的直播采集。

素材筛选:素材筛选是整个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系统需要提供强大的素材管理功能,可对采集的素材进行分类、命名、保存、删除等操作,并支持搜索、预览、筛选等便捷的功能。

剪辑:剪辑功能是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用户可在素材库中自由选择需要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修剪等操作,形成一段完整的视频内容。

系统需要提供丰富的特效、滤镜等功能,以及可视化的时间轴编辑界面。

制作:制作功能包括音频混合、字幕制作、贴片广告着色等多种操作,目的是在视频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和效果。

播出:播出功能是指将剪辑和制作好的视频文件发送到各平台进行播出。

系统需要支持多个平台的播出,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同时可以支持直播操作。

2. 技术架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及数据库平台。

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应当具备高性能、高效率、稳定可靠的特点,以支持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各种操作。

硬件平台应当包括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工作站等。

软件平台:软件平台应当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监控工具等,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丰富的功能,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数据库平台:数据库平台是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数据库平台应该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以及备份和恢复机制等。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制播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多媒体信息传播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应运而生。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指将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传媒形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制作、编辑、播放和传输。

本文将从系统的整体设计、技术架构、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的整体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整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扩展性。

系统应当能够支持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制作和播放,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的终端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系统设计应当采用分布式架构,能够灵活地扩展和部署,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需求。

二、技术架构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技术架构应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在硬件方面,系统应当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在软件方面,系统应当采用先进的编解码技术、流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和高音质音频的制作和播放,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输。

三、功能模块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制作编辑、播放控制和用户管理等模块。

内容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内容的存储和管理,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标签,便于后续的检索和利用。

制作编辑模块主要负责内容的制作和编辑,能够支持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字幕添加等多种功能。

播放控制模块主要负责内容的播放和传输,能够实现内容的实时播放和网络传输。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用户的注册和权限管理,能够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控制。

四、系统特点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媒体融合:系统能够对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和处理,能够实现多种内容的同时制作和播放。

2. 定制化服务: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3. 灵活扩展:系统的架构设计灵活,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扩展和部署,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需求。

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业务流程总图4

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业务流程总图4

收 视 率
放像


演播室大屏


微博分发
互 动

微信分发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PP分发
据 分

电视生产 记者写稿 素材上载
编辑串联单

发 稿
分发组织
大屏编排
微博编排
微信编排
APP编排

一审
二审

稿件
稿件


粗编
粗编
合 成
编辑处理 大屏播放系统
新媒体编辑精编处理完成
新闻媒资系统
节目入媒资、编目 检索、回迁达镜头级要求素材
全媒体播出与分发
网站传送素材 网站审核发布
主编导播
图文 直播组 值班总监
新 闻 直 播
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云平台总体业务流程图
全媒体汇聚
云线索 内容汇聚
领导指派
报料线索
记者报题


编辑策划
舆情分析
播后反馈
通联报片
收录报片
4G/场外 回传
内容库 引用
记者外采
记者写稿
视讯上载
简单特技 内容库 引用
全媒体内容库
全媒体内容资源 检索、回迁素材
简单 编辑 完成
通联 简单 编辑 完成
全媒体融合生产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指将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集成在一起,通过统一的制播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和播放的系统。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架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系统设计原则1. 开放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和技术标准。

2. 统一性原则:系统应提供统一的制播平台,使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能够集中管理和播放,用户可以通过同一个界面完成所有操作。

3. 高效性原则:系统应具备高效的媒体管理和制播能力,能够快速地对媒体内容进行编排和播放。

4. 灵活性原则:系统应提供灵活的操作方式和个性化设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二、技术架构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媒体管理模块、编排模块、制播模块和播放模块。

1. 媒体管理模块负责存储和管理各种媒体形式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和文本等。

该模块需要支持批量上传和下载、分类管理和文件检索等功能。

2. 编排模块负责将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进行有机地组合和排列,形成可播放的节目表。

该模块需要提供可视化的编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拖拽和编辑等方式完成编排操作。

3. 制播模块负责将编排好的节目表按照预定的播放方案进行制播。

该模块需要支持多个播放通道和时间段的设置,可以自动根据时间表进行播放。

4. 播放模块负责将制播好的媒体内容通过各种播放设备进行播放。

该模块需要支持多种播放设备和播放格式,并具备远程控制和监控的能力。

三、功能模块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需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2. 编排功能:提供可视化的节目编排界面,支持拖拽、编辑和复制等操作。

5. 日志功能: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和播放日志,支持日志查询和导出等操作。

四、应用场景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和会议展示等领域。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 广播电视:用于节目制作和播出,提高节目编排和播放的效率。

2. 新闻出版:用于新闻资讯的采编和发布,支持多媒体内容的集成和制播。

网络直播平台融媒体演播室设计方案

网络直播平台融媒体演播室设计方案

网络直播平台融媒体演播室设计方案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平台已经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一环。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质量的直播内容的需求,网络直播平台需要建设高效、先进的融媒体演播室。

本文将针对网络直播平台融媒体演播室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一、设计目标网络直播平台的融媒体演播室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目标:1. 实现多媒体融合:融合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高质量的直播内容。

2. 提高效率:提供高效率的直播流程,方便主持人、摄影师、制作人员等协同工作。

3. 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清晰、流畅的直播画面和音效,提升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

二、空间布局设计1. 主持区域:设立主持人讲台,配备舒适的椅子和视听设备,方便主持人操作和展示。

2. 摄影区域:设置专业摄影器材和照明设备,保证直播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3. 前期制作区域:提供制作人员的工作空间,包括剪辑、混音、特效等制作设备和软件。

4. 后期制作区域:配置专业的后期制作设备,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字幕制作等设备和软件。

5. 直播控制室:设置直播控制台,包括视频切换、音频调控、字幕投放等设备,方便统一控制直播过程。

三、硬件设备配置1. 摄像设备:选择高清晰度、高动态范围的摄像机,保证直播画面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2. 音频设备:选择高保真度、低噪音的音频设备,包括麦克风、音频混音台等,保证直播声音的清晰度和纯净度。

3. 照明设备:配置专业的照明设备,包括主灯、补光灯等,保证直播画面的明暗度和色彩还原度。

4. 显示设备:安装高清晰度、大屏幕的显示设备,方便主持人、制作人员和观众观看直播内容。

5. 视频控制设备:配置专业的视频切换台、音频调控台、字幕控制器等,方便控制员对直播过程进行统一控制。

四、软件系统选择1. 直播软件:选择稳定、高效率的直播软件,具备流媒体传输、多媒体融合等功能。

2. 后期制作软件:选择功能强大的后期制作软件,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字幕制作等,方便制作人员进行编辑和加工。

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通过 6 大模块' 使得集团内的视频生产业务与 )__,微信,微博,网站实现双向视频互通) 并通过互 动业务实现两微一端与集团内视频生产业务之间的双 向互动) B?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搭建
广电融合媒体直播平台主要包括集团内的共享演 播室集群,移动摄像机集群,视频切换矩阵,编解码推 流设备,视频云'其拓扑图如图 ! 所示)
为整合 媒 体 网 络 直 播 所 打 造 的 融 合 媒 体 网 络 直 播
平台)
@?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设计原则 #1#3可用性
平台设计应满足融合媒体网络直播需求'保证直 播能做到轻便,快捷,顺畅) 在设计流程上应考虑灵活 可变'以适 应 在 千 变 万 化 的 场 景 中 进 行 的 网 络 直 播) 在直播的过程中还应具备与受众群进行双向互动的 功能) #1!3先进性
$%&1*/3'*.%&4&9:))0.'4*.%&%+G49.% 4&95(0(H.1.%&$%&H(/7(9I(9.4 J(*=%/KL.H(M/%49'41*.&7 N04*+%/2
\/ZBF # QIF]PCB J:KEC:FK ,ILI<EMECF [IKE:+NCBR' QIF]PCB 6!2"""' %PEF:$ :;1*/4'*& ,PNCBGP EF;NCKB9EFG;PIKIMEGF RNEF9ERLIMCS;PI9CF<INGIK OIKE:UIH9:M;RL:;SCNO :FK ;PI 9CFM;NB9;ECF CS;PIN:KEC:FK ;ILI<EMECF 9CF<INGIK OIKE:UIH9:M;RL:;SCNO :FK ;PI9CF<INGIK OIKE:UIH9:M; M9IFIKIMEGF' ;PIN:KEC:FK ;ILI<EMECF FI;UCNX 9CF<INGIK OIKE:UIH9:M;RL:;SCNO U:MEF;NCKB9IK EF KI;:EL1 ,PNCBGP ;PILE<IHNC:K9:M;RL:;SCNO' ;PIN:KEC:FK ;ILI<EMECF FI;UCNX ;N:KE;ECF:LOIKE::FK 'F;INFI;OIKE:P:<I :9PEI<IK CNG:FE9EF;IGN:;ECF' :FK MOCC;PLTNI:LE]IK ;P:;CBNLE<IHNC:K9:M;OIKE:P:M9P:FGIK SNCO;N:KE;ECF:L A.<:FM:FK M:;ILLE;IM;CIOINGEFGOIKE:MB9P :M;PI'F;INFI;:FK @ +1 <(8 =%/91&9CF<INGIK OIKE:(LE<I<EKIC(@+LE<IHNC:K9:M;

融媒体直播互动系统设计

融媒体直播互动系统设计

• 123•融媒体直播互动系统设计灵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任书昌【摘要】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打造全新的融媒体发展,以互联+的思维,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优势互补、全面发展,引用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打造丰富内容为根基,推动融媒体在管理、经营、平台、渠道、内容、AI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位一体)、任意交叉、多样、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型融媒体直播互动体系。

并且通过此系统,参与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实现异地双向互动,使身处不同地域的人员如同在一个主播室,使主播、用户体验到如同身临其境的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直播;互动Fusion media broadcast interactive system and hardware requirements designRen shu-chang(AperaX (Beijing) Technology Inc.,Beijing 100022 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central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leading group examined and passed at 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abou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fusion guidance,promote and build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to create new media development,thinking,as the Internet + guarantee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refer-enc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for support,creating rich content and promote financial media in the management,operation,hardware platform,channels,content,AI depth of fusion,A new type of interactive live media system integrating stereoscopic(multi-level integration),arbitrary crossover,diversity,virtual and real integration will be formed.And through this system,participants can through a variety of network,and realize the long-distanc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make people in different areas as in a room host,make the host,user experience as immersive effect. Keywords:integrated media;live broadcast;interaction1 引言融媒体直播互动是通过高清视频双向互动系统、数据双向互动协作系统完成各种节目的互动与直播。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开创了通讯技术史上的新篇章。

传媒公司的制播系统也在不断地升级、改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综合多家传媒公司的使用情况和市场需求,设计了一套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

一、系统架构本系统以服务端为主,以分布式架构为基础,结合大数据算法设计,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媒体制播系统。

1.1、服务端本系统的服务端采用异构集群式架构,包括WEB服务器、文件存储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和媒体处理服务器。

WEB服务器:提供网页展示和系统管理功能。

文件存储服务器:负责存储本系统生成的各种文件、音视频文件等。

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全媒体素材和制作过程中的中间数据。

媒体处理服务器:包含音视频处理、音视频转码、图像处理等功能。

1.2、客户端本系统的客户端包括两大类用户: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

普通用户可以搜索并浏览系统内的各种媒体素材,以及使用系统内的制播工具制作自己的作品。

管理员用户可以管理全媒体素材库,对素材进行添加、编辑、删除、分类等操作。

同时也可以管理用户的权限。

二、功能设计2.1、素材库管理本系统采用分层次的分类方式,可以对全媒体素材进行多种分类方式。

在素材库新增、删除、编辑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素材标签管理功能,使查找和归档更为简便。

2.2、制播工具本系统针对素材和制播单元进行分类,提供视频、音频、图像、文本、互动等多种制播工具。

制播工具采用WYSIWYG设计理念,使操作更为简便实用,同时也支持多种导出格式。

2.3、定制推荐本系统采用大数据算法设计,从用户历史记录、当前内容热度等多维因素出发,为用户推荐更为个性化的媒体素材和作品。

2.4、实时互动本系统支持实时互动功能,包括点赞、评论、分享等等。

同时结合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平台,让用户更好地在社会化媒体中体验全媒体时代的魅力。

三、安全与性能3.1、安全从用户角度出发,系统提供了安全的登录和注册机制,并且对用户密码采用加密存储。

如何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成功的视频直播

如何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成功的视频直播

如何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成功的视频直播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成功的视频直播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1. 确定直播主题和内容:首先,要明确直播的主题和内容,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和价值。

了解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兴趣,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要确保内容符合融媒体平台的规范和要求。

2. 制定直播计划:在确定主题和内容后,要制定详细的直播计划,包括直播的时间、频率、时长、形式等。

考虑如何吸引观众、如何互动、如何推广等,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摄像机、麦克风、灯光等。

3. 建立良好的直播形象:在直播中,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气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意穿着得体、言谈举止恰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意与观众互动,回应观众的问题和反馈,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4. 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在直播中,要运用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的语言表达观点和信息。

适当运用幽默、情感等元素,增加直播的吸引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或敏感话题,以免引起争议或违规。

5. 持续优化直播质量:在直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观众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形式。

根据观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直播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保持创新和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6. 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优势:融媒体平台通常具有多渠道、多终端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推广直播。

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种工具和功能,如社交媒体分享、广告推广等,将直播内容传播给更多的潜在观众。

同时,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7. 数据分析与反馈:在直播结束后,要分析直播数据和反馈,了解观众的行为和喜好。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不断优化直播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要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纳入考虑范围,及时调整和完善直播策略。

总之,要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成功的视频直播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和策略。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融媒体直播是传媒行业的新生代产品,它将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内容传播方式。

随着5G 网络的普及和传媒业对多元化内容的需求,融媒直播搭建方案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追捧。

那么,如何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融媒直播平台呢?选购服务器及硬件设备1.1 服务器融媒直播需要保障高并发、低延迟与大带宽等特点,因此选购服务器时需选择性能更高的产品。

可以考虑选用业内知名的服务器品牌,如戴尔、惠普等,同时应参考物理内存、磁盘容量、主频、核心数等指标。

建议选购至少2台服务器,以实现高可用部署。

1.2 硬件设备硬件方面需要选购高速稳定的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以保障直播平台网络安全和稳定。

部署融媒直播软件2.1 选择直播软件市面上有很多直播软件可供使用,其中包括OBS、XSplit、Wirecast、Vmix等。

这些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直播软件。

2.2 部署直播软件部署直播软件需要结合选购的服务器和硬件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和网络调整,以保障直播软件的顺畅运作。

安全防护3.1 CDN加速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通过将源服务器的内容分发到全球的边缘节点,将用户请求导向最近的节点,以实现加速服务和降低网络延迟的技术。

CDN可以有效缓解直播平台的访问流量,提高网站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3.2 防火墙防火墙可以设置网站黑名单和白名单以及IP过滤等功能,有效防范恶意攻击和流量攻击等威胁。

建议使用业内知名的防火墙产品,如华为、天融信等。

直播体验优化4.1 转码与优化直播体验是直接决定用户留存和推广的关键之一。

在直播期间,如果发现直播信号质量不佳,可以使用软件对直播信号进行转码、压缩和优化等处理,以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直播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总结直播效果、用户行为习惯等,为下一次直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一种将多种传媒功能和资源相互融合的广播电视制作和播放系统。

该系统不仅涵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功能,还结合了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传媒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下面将介绍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编排设计、制作设计和播放设计。

编排设计是指将各种媒体资源和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制作流程和方案。

在编排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节目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然后确定所需要的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接着,根据节目的内容和风格,确定节目的格式和结构,包括长短、内容安排和节奏等。

制定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时间安排,包括采访、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

制作设计是指根据编排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和技术,进行具体的节目制作。

在制作设计中,可以使用多种制作工具和技术,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剪辑软件和特效软件等。

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等,辅助制作过程。

通过制作设计,可以将各种媒体资源和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节目效果。

播放设计是指根据编排设计和制作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播放渠道和方式,进行节目的播放。

在播放设计中,可以选择传统的广播电视播放方式,也可以选择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播放方式。

还可以结合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个性化的节目推荐和互动。

通过播放设计,可以实现节目的广泛传播和观众参与。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节目的编排、制作和播放三个方面,以实现传媒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多种媒体功能和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节目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指将传统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融合为一体,并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手段和流程来进行制作与播放的一种系统。

它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与互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1. 系统架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系统应当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容错性。

2. 前端采集与编码设计:系统需要具备多种数字影像信号的接入能力,包括数字摄像机、录像机、摄影机等设备。

同时需要支持不同的采集格式和编码规格,保证系统能够接收和处理各种不同格式的影像信号。

3. 素材管理系统设计:素材管理系统是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应当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和高效的检索能力,能够对不同媒体的素材进行分类、归档和管理。

素材管理系统还应具备编辑、剪辑和导出等功能,便于对素材进行编辑处理。

4. 制播逻辑与流程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制播需求,设计相应的制播逻辑和流程。

制播流程涉及到素材导入、编辑剪辑、节目排期、播出控制等环节,需要精确计算播出时长和播出顺序,保证节目按时播出。

5. 客户端设计:客户端是用户接入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主要方式,它应当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客户端应当支持多终端接入,包括PC、手机、平板等设备,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节目收看、预约、点播、评论等。

6. 安全与权限控制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需要具备严格的安全机制和权限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系统应当设立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级别,限制其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架构、前端采集与编码、素材管理、制播逻辑与流程、客户端和安全与权限控制等方面,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实践

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实践

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实践作者:李东东郭文鑫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18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各种类型的新兴媒介实现了互相融合发展,也正如此拉开了新媒体时代的巨幕。

在这一生活背景下,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科学化,逐渐引起了我国各大广电部门以及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基于此,本文就对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电融合媒体;网络直播平台;搭建;应用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8.084我国媒体广播与电视都作为科技的引领以及创新的驱动力,而在全媒体时代却遭受到了各种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以及高科技技术的持续进展,对于传统媒体的电视、报纸、广播而言,慢慢被多元化、多互动化的多媒体融合传播方式所取代。

受众群体逐渐提高了自身对电视节目和图像的质量,且对于视频直播的方式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互动模式都提出了一定需求。

促进媒体融合的高效发展,如何将主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做的更加精致且强大,是当前各个广播电视部门都需要应对的课题。

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新媒体发展的浪潮击打,电视媒体也必须要转变自身观念实现创新。

现代化网络视频直播也主要是掌握了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实际进行直播时可以加强受众与传播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1. 融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的设计原则1.1 可用性在设计直播平台时,应该结合网络直播的主要需求,从而保证直播过程中可以达到顺畅、快捷等要求。

在流程设计时,还要考虑灵活多变,以便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都可以实现网络直播,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直播过程中,与受众群体之间进行互动是一项最基本的功能。

1.2 先进性在设计系统时,主要运用了现代化网络技术上的优势。

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在网络中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必须要达到高流畅度,还要尽可能的保证视频图像的高清画面,以此拉开网络直播与传统电视媒体二者在制作、处理视频上的差异。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引言随着视频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意识到融媒体直播的重要性。

融媒体直播即为将传统媒体的独立机构跨越整合成一个机构,并互相之间交流合作,使得信息和资源得到共享,达到更好的聚合与使用。

因此,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应用融媒体直播的搭建方案。

设计方案数据中心搭建在视频直播的数据中心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较为成熟的融媒体中心,或者自行搭建一个融媒体直播平台。

如果选择自行搭建,则需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音视频转码器、存储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

直播业务管理系统搭建直播业务管理系统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和管理后台两部分。

流媒体服务器主要承担流媒体的接受、处理和推送工作,需要选择支持RTMP、HLS等主流协议的流媒体服务器。

管理后台用于进行直播活动的录制、回放、监控等管理工作,通常设计为Web应用。

直播客户端开发直播客户端是指提供观看和互动服务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通俗来讲就是观众要看直播、主播要开启直播,都需要在客户端上进行操作。

客户端需要根据平台(如iOS、Android、Web等)进行适配开发,并采用跨平台技术,保证用户在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下都可以顺畅观看。

人才建设融媒体直播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支撑,主要包括技术开发、内容制作、运营等方面的人才。

要想打造出一个成功的融媒体直播平台,需要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

实施流程1.设计规划: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求,设计出一个详细的直播平台建设方案,并确定好适合自己的数据中心、直播管理系统和直播客户端开发方案。

2.购置设备:根据设计规划,购置需要的设备和硬件,包括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音视频转码器等。

3.搭建平台:按照设计规划,搭建出数据中心、直播管理系统和直播客户端应用程序,并确保它们之间的顺畅连接和运行。

4.测试运行:在进行正式直播之前,需要对整个平台进行测试运行,确保无明显漏洞或故障,让管理者和用户能够体验到流畅的直播服务。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

融媒直播搭建方案随着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的兴起,融媒直播已经成为了媒体传播的新模式。

融媒直播不仅可以让用户亲身体验事件,同时也能够让事件传达者更加直观地传递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媒体、机构、企业开始探寻融媒直播的搭建方案,下面将介绍融媒直播的搭建流程。

第一步:准备硬件由于融媒直播需要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视频传输,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视频传输设备来支持直播的流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使用一款芯片带有高清采集、压缩、编码和解码功能的设备。

同时需要保证每台参与直播的设备配有网络接口,以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第二步:掌握网络流程一个成功的融媒直播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确保视频畅通无阻。

网络流程主要包括推流、转码、分发和播放四个环节。

推流推流是指通过摄像机、编码器或手机等设备,将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流上传到云平台,以便用户观看。

转码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带宽情况,需要对上传的视频流进行编码、压缩和格式转换。

同时,在转码环节,推荐使用专业的转码器,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分发分发是指将上传到云平台的视频推送到用户设备端的过程。

同时,在分发环节需要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以保证视频传输速度。

播放播放是指用户通过设备实现视频流的播放。

为了避免播放延迟和网络抖动的影响,我们建议利用专业的播放器,同时充分利用设备资源。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保证融媒直播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目前较流行的直播平台包括:腾讯云、阿里云、网易云等。

我们建议选择专业的直播技术服务提供商,以利用好高质量的平台资源。

第四步:流程测试与维护在直播前,需要进行流程测试,保证整个直播流程正常无误。

同时,在直播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维护整个直播运行环节,保证直播顺利实施。

总的来说,融媒直播是一项兼具技术和内容要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建议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直播平台,并配备专业技术团队,不断完善直播技术体系,来不断拓展融媒直播服务的范围。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

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是一种将多种传媒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和制作的系统,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媒形式。

这种系统能够帮助传媒机构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传媒制作效率,满足不同媒体形式的传媒需求。

本文将对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系统需求分析(一)系统功能需求1.多种传媒形式制作管理: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媒形式的内容管理和制作,支持多种媒体格式。

2.资源整合管理:统一管理不同媒体形式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

3.制作流程管理:支持多种制作流程的管理,包括内容创作、编辑、审核、发布等多个环节。

5.数据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帮助传媒机构了解内容的受众反馈和传播效果。

2.云计算技术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3.大数据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

4.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支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内容制作和发布,提供多种移动终端的兼容性。

5.安全技术应用: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攻击。

二、系统设计方案(一)整体架构设计1.多层架构: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包括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实现系统的分层管理和模块化设计。

2.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将系统的各个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二)功能模块设计(三)技术实现方案1.多媒体格式处理:利用多媒体处理库实现多种媒体格式的处理和转换,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支持。

4.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通过移动端开发框架实现系统在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和响应速度。

1.需求调研:对传媒机构的需求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其对全媒体融合制播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

3.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包括前端界面开发、后端业务逻辑开发和数据库设计等工作。

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

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

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融媒体传播成为了传媒产业的新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媒体形态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热点话题。

2. 定义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报道和直播的方式。

通过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直播等多种媒体元素,将信息以多维度、多层次的形式呈现给受众。

3. 方案设计3.1 资源准备在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中,资源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准备的资源包括:新闻报道内容、图文资料、视频、音频、摄像设备、拍摄团队、主持人、经验丰富的编辑等。

3.2 方案制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针对不同的主题或事件,制定不同的报道和直播方案;•研究主要受众群体的喜好,思考如何将资讯以最能吸引受众的方式呈现;•确定主题,明确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撰写脚本,拟稿稿件和采访题目;•精心策划每一个直播环节,包括采访、播音、画面、文字等;•安排好直播设备、路线、时间和人员安排等。

3.3 播出流程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中的播出流程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筹备阶段:内容确定、脚本编写、主持人选定、团队组建等;•拍摄阶段:采访、录像、拍照等;•后期制作: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元素合成、编辑剪辑等;•直播阶段:通过多传输渠道向用户传输内容。

4. 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的优点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多种媒体元素多角度呈现,增强了信息的传递效果;•提升受众体验:能够让受众在娱乐感和学习感中相辅相成,更加直观感受到事件的全貌;•提高用户转化率:通过多渠道触达受众,让信息被更多的受众了解和分享。

5. 结论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是新媒体时代的热点话题,具有巨大的传播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制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融媒体报道直播方案,将成为传媒产业关注的重要领域。

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

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

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蔡宏伍
【期刊名称】《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8(45)8
【摘要】网络互动直播系统做为广电融媒体平台的一个SaaS应用,通过重新定义生产流程、创新业务系统和工具,可以有效拓展并提升广电业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力.本文将根据广电媒体的业务特点、行业背景和技术基础,并结合目前主流的产品设计思维和互联网互动直播技术,进行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为从业者提供方案设计参考.
【总页数】7页(P24-30)
【作者】蔡宏伍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3;TN94
【相关文献】
1.改造广电点播平台为互动直播平台的应用 [J], 杨景华
2.社会互动理论下网络互动直播平台对受众行为的影响——以"斗鱼TV"直播平台为例 [J], 宋硕玉
3.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 [J], 丁新亚
4.融媒体背景下网络互动平台"直播+"的新模式探索
——以"斗鱼TV"为例 [J], 张雅敏;陈於婷;魏江茹
5.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网络直播品牌“荔直播”上线首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摘 要】网络互动直播系统做为广电融媒体平台的一个SaaS 应用,通过重新定义生产流程、创新业务系统和工具,可以有效拓展并提升广电业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力。

本文将根据广电媒体的业务特点、行业背景和技术基础,并结合目前主流的产品设计思维和互联网互动直播技术,进行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为从业者提供方案设计参考。

【关键词】网络互动直播,直播系统,融媒体,业务流程,架构设计【中图分类号】 TN93/TN94 【文献标识码】 B 【DOI 编码】10.16171/ki.rtbe.2018008002【本文献信息】蔡宏伍.广电融媒体平台网络互动直播业务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Vol.45(8).Interactive Live Broadcasting Business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in Convergent Media Network PlatformCai Hongwu(Hubei Media Group ,Hubei 430070,China)Abstract As a SaaS application of convergent media platform, the interactive live broadcasting system effectively expands and enhanc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business in the Internet era, by redefinin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innovating business systems and tools. According to the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mainstream product design thinking and the Internet interactive live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to propose a design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active live broadcasting system, which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peers.Keywords Interactive live broadcasting in network ,Live broadcasting system ,Convergent media ,Business process ,Architecture design 蔡宏伍(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 430070)0 引言互联网直播行业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了视音频内容的服务方式和用户习惯。

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已不再停留于讨论要不要做网络直播的阶段,而是进入了实践和探索的阶段。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主流公有云平台,一批广电媒体也建成了基于私有云的融媒体平台,对于广电媒体而言,是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来部署网络互动直播系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要来选择。

但无论选择哪种部署方式,要想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运营商下用户能同时低延时、稳定流畅和高并发地观看直播流,其主流的实现方式是借助融合CDN 网络来进行分发。

考虑到广电媒体自己搭建CDN 网络的成本、难度及合理性,本文建议采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CDN 服务。

已建成私有云平台的的广电媒体,可将直播平台部署在私有云上。

和部署在公有云上相比,私有云架构能够以更低的延时和更好的信号质量来满足台内电视节目直播连线的需要。

同时,直播收录视频的共享再利用以及演播室直播信号的回调将更加高效和便捷,更好的满足内容融合生产的需要。

另外,通过使用融合CDN ,将直播内容互联网发布时所面临的高并发、安全稳定等问题转移到了CDN平台,极大降低了私有云平台的压力。

本文将以部署在私有云上的方式进行平台业务流程和技术架构设计。

1 业务流程考虑到广电媒体的业务特点和行业背景,其网络互动直播产品采用邀请制完成直播团队或个人主播的入驻,通过模块化定制和分级运营的结构,构建可管可控的PGC类网络直播平台。

入驻平台的PGC内容生产者,通过WEB端后台可获取标准服务模块,如:账户管理、用户管理、直播管理、效果分析等。

关于控制端导播功能、发布端内容包装、更多渠道发布等增值服务模块,可根据生产者所拥有的服务权益采取差异化授权。

广电融媒体网络互动直播系统应既能够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各类直播需求,通过较少的资源占用,灵活快速的完成演播室现场连线,又能够借助自身完整的业务流程,独立完成互联网视频直播。

生产者通过云端后台创建直播任务,现场直播者可通过摄像机、手机、电脑摄像头、无人机、监控摄像头、VR摄像头等终端设备进行现场拍摄,现场画面将通过互联网实时回传至后台进行调用、包装、监看和发布。

针对多信源直播的应用场景,还可进行信源调度和切换。

1.1业务流程描述进行网络直播时,生产者在后台可对直播画面进行包装,如:添加logo、字幕、动态或静态广告、分屏显示(如:画面中一半是现场画面一半是资料展示)等,包装完成后的画面将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到APP、两微、第三方直播平台等。

后台提供备用信源(可以是视频广告、宣传片等),可用于直播信源的应急垫播等。

平台管理员可对所有播出信号进行线路干预,保障内容安全。

用户在终端观看直播的同时,可通过评论、点赞、打赏、投票等方式进行互动,生产者在后台对评论内容进行审核后显示。

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也可增加用户连线入口,参与直播现场的话题讨论或用户现场画面切入。

如果需要提高用户粘度,可以在发布端设置留言精选和贡献排行等。

直播结束后,可根据需要在发布端生成回看和精彩片段点播。

云端系统将对用户的行为数据和互动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和效果分析,提供给生产者进行经验总结和决策参考。

1.2业务基本结构分析关于系统基本业务结构的分析,我们根据平台业务参与者的分工,将整个平台的基本业务结构划分为内容生产端、平台管理端和内容消费端三大部分。

1.2.1内容生产端内容生产端的参与者是以主播为代表的直播团队,提供内容的生产和运营等。

按照平台的使用办法和管理规范,生产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直播内容。

1.2.2内容消费端内容消费端的参与者是观看直播的用户,用户通过各种发布渠道来参与到直播内容当中,完成内容的传播和消费。

1.2.3平台管理端平台管理端的参与者是平台技术运营和监督管理人员,负责整个平台的日常运行和有序生产。

整个平台业务的基本结构可以形成业务闭环,所有的业务参与者依托平台的业务逻辑和节点实现供需关系的平衡,平台对整个业务的运行全程可管可控。

1.3业务应用场景网络直播将是人们了解世界和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途径,凭借其灵活、便捷、互动性等技术优势,可以用于很多的应用场景。

根据广电行业特有的事业和市场双重属性,其网络直播业务应用场景更加的丰富和多样,既能做以新闻为代表的垂直纵深领域,也可横向扩展进行文化传播和泛商业化探索。

在进行网络互动直播业务场景设计时,广电媒体应考虑行业的相关政策规定、要求以及自身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应对互联网行业直播内容的竞争。

1.3.1 新闻现场针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现场连线和报道,既可以配合电视新闻进行直播连线,也可直接进行新闻现场网络直播。

1.3.2政务活动用于政府发布会、公务调研、精准扶贫、学习实践、办公现场等各类活动的报道,将可以做网络直播的政务活动第一时间发布出来,既能用于相关部门内部学习和交流,又能用于满足广大用户第一时间了解政务活动的需要。

1.3.3 人物访谈与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相比,网络直播人物访谈更亲民更经济,具有良好的互动性。

通过主持人的引导、把控以及与用户的实时互动,嘉宾可以更好地向网络用户分享故事、表达观点、展示才艺等。

1.3.4 文艺汇演借助网络直播的便捷性,既可以直接进行文艺汇演的内容直播,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为用户展现文艺汇演的现场情况,为用户带来更加立体的感受和更多的新鲜感。

1.3.5 教育讲座教育讲座类的直播已经是成熟的应用场景,广电行业本身具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这种技术手段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

1.3.6 论坛峰会大量的论坛峰会需要借助媒体报道来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网络直播技术已普遍用于各类论坛峰会现场的报道和互动。

1.3.7 商业活动商业活动是指根据商家品牌推广或流量变现的需要,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去完成用户和商家的对接。

商业活动直播图2 网络互动直播系统业务闭环目前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运作模式,是网络直播直接变现的一种有效途径。

2 系统架构广电媒体网络互动直播系统的设计,包含直播流本身的处理和非视频功能的开发。

既要实现低延时、流畅、秒开和高可用的直播流,又要完成包装、控制、互动、管理等软件功能。

平台整体结构上包含三大部分:基础视频流部分、交互系统部分和运营监管部分。

2.1基础视频流部分实现网络视频直播的关键环节有:信源采集、网络传输、服务端流处理、网络分发和终端播放。

2.1.1 信源采集信源采集环节包括:拍摄录制、前处理、编码封装、码流自适应和推流等,通过充分利用采集终端和网络带宽的现有条件,实现当前状态下推送至云端的信源达到最佳效果。

1. 拍摄录制利用终端拍摄录制设备(摄像机、手机、摄像头等)对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采集,目前通行的采样格式为:RGB/ YUV(视频)和PCM(音频)。

2. 前处理前处理环节为视频流提供美颜、模糊等功能。

美颜功能目前已成为个人直播的标配功能,例如:美白效果,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皮肤区域进行识别并进行色值调整、改变透明度或增加白色图层来实现。

在美颜处理方面,可通过GPUImage 等开源框架进行功能开发以实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

3. 编码封装拍摄录制终端采集到的原始音视频体积很大,需要经过压缩编码技术处理后以提高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目前常用的视频编码是H.264,其它如H.265,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常用的音频编码方式有AAC、MP3、WMA等。

4. 码流自适应在网络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节回传的码流大小,才能尽量保证将最好的画质送到云端。

可以通过帧率和码率自适应的方式去实现,如果网络状况不佳,就降低帧率或码率,保证直播流不卡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