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七版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代码:22170300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 36(讲课:36)总学分:2考核方式:随堂考试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他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的主要检查方法有:X线、CT、磁共振、超声和介入放射。

其中X线、CT和磁共振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主体部分。

医学影像学,主要讲述了正常人体和人体常见疾病的X线、CT、磁共振的影像表现和影像诊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基本的技能,从而了解病情,对常见疾病作出影像诊断。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X线成像教学内容第一节X线的产生与性质1.X线的产生2.X线的性质第二节X线成像原理1.X线的穿透能力和被照射物对X线的衰减作用是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X线成像设备及检查技术1.X线发生装置2.X线接收装置及检查技术第四节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1.与其他电离辐射一样,X线也具有生物学效应,可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中有的损伤与剂量有关。

2.X线监察室要有足够大的面积,其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或覆重晶沙等防护材料。

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学生熟知并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

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重点: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

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难点: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CT)教学内容:第一节CT的基本知识1.CT的基本结构由扫描机架、扫描床、计算机及显示器。

存储器和照相机(打印机)几个部分组成。

2.适当的窗宽,窗位是显示CT图像的必要条件。

3.CT的成像原理与X线的成像基础相似。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临床学科。

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和介入等。

传统的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部分也作为重点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介绍。

教学分两大部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

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实验各32学时。

《医学影像学》共六篇二十一章,结合本地区发病特点及学时数,重点讲授七大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发展,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同时对介入放射学也作较详细的介绍。

各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验教学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和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授课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医学美容、急救医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和眼耳鼻喉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七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七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七第八章生殖系统与乳腺本章为自学内容。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骨、关节与软组织的正常X线解剖,掌握小儿与成人骨关节的影像特点及其区别;3.掌握骨骼、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熟悉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4.熟悉骨、关节创伤、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结核、关节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良、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表现;熟悉慢性关节病、代谢性骨疾病的X线表现。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1.X线检查:摄片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2.CT检查:适应范围及检查方法;3.MRI检查:适应范围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骨的解剖结构与发育;重点讲授小儿长骨的特点、构造及骨龄的定义与意义;2.熟悉成人长骨、脊柱、关节的正常X线、CT、MRI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骨骼基本病变:着重讲授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质坏死与骨膜增生的定义、病理基础及其X线表现。

2.关节基本病变:着重讲授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和脱位的定义、病理基础及X线表现。

3.软组织基本病变:讲授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钙化与骨化、软组织气体的影像学表现。

第四节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1.创伤性骨折:讲授骨折的定义、分类及长骨骨折、脊柱骨折、儿童骨折(青枝骨折、骺离骨折)、疲劳骨折与病理性骨折的X线表现;2.关节创伤:讲授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3.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

第五节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结合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重点讲授其X线平片表现;2.化脓性关节炎:结合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重点讲授其X线平片表现;3.骨关节结核:讲授骨骺与干骺端结核、脊柱结核与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及其X线表现。

第六节慢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可自学)。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

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

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

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

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课见习及实习,使学生掌握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常见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CT及MRI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骨与关节检查方法、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第三章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 3第四章胸部检查方法及比较、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第五章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及结核影像诊断 3第六章肺肿瘤、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3第七章心脏及大血管影像学 33第八章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比较、急腹症、溃疡病、胃肠道肿瘤第九章肝胆胰脾检查方法及比较、肝胆疾病影像诊断 3第十章胰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 3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3第十二章头颈部影像学 3合计35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特性、X线分析与诊断。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 - 最新修改(2021年)~~土豆爱打印~~018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 - 最新修改(2021年)~~土豆爱打印~~018

《医学影像学》第一篇影像诊断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 X线成像(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二)熟悉X线检查方法。

(三)了解X线检查的安全性。

(四)掌握X线图像特点。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一)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二)熟悉CT检查方法。

(三)了解CT检查的安全性。

(四)熟悉CT图像的特点。

第三节超声成像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二)了解MRI检查方法。

(三)了解MRI检查的安全性。

(四)熟悉MRI图像特点。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第六节对比剂(一)了解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二)了解常用对比剂种类与性能。

(三)了解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第七节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与临床应用(一)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二)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一)熟悉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二)了解影像诊断原则。

第九节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一)了解影像检查的申请。

(二)了解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第十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了解图像存档和转输系统。

(二)了解信息放射学。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检查技术(一)了解X线检查技术。

(二)了解CT检查技术。

(三)了解MRI检查技术。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一、颅脑正常表现(一)了解颅脑正常X线表现。

(二)熟悉颅脑正常CT、MRI表现。

二、脊髓正常表现(一)了解脊髓正常X线、CT表现。

(二)熟悉脊髓正常MRI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一、颅脑基本病变(一)了解颅脑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二)熟悉颅脑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二、脊髓基本病变(一)了解脊髓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

(二)熟悉脊髓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第四节疾病诊断一、颅脑疾病(一)脑肿瘤1.熟悉星形细胞肿瘤及脑膜瘤的CT 、MRI表现。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颅脑和脊髓的检查方法;2.熟悉颅脑和脊髓的X线、CT和MRI正常解剖;3.掌握颅脑和脊髓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MRI表现;4.掌握常见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外伤、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熟悉脊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1.颅脑(1)X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2)CT检查:平扫、增强、CTA以及CT灌注扫描;(3)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功能成像。

2.脊髓(1)X线平片:常规正侧位;(2)脊髓造影:了解适应症;(3)CT检查:平扫、增强以及脊髓造影CT(CTM);(4)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MR脊髓成像(MR M)。

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平片的正常表现和变异,侧重讲述颅缝、囟门、颅壁压迹、蝶鞍的表现;2.颅脑CT、MRI横断面正常表现;3.脊髓CT、MRI正常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颅脑(1)平片:侧重讲解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定位征象;(2)CT和MRI:分别讲解颅内病变的病灶显示、强化表现、脑水肿、占位效应、脑积水和脑萎缩的表现;2. 椎管内肿瘤简单介绍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的表现。

第四节颅内肿瘤1.神经胶质瘤:熟悉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其CT和MRI征象。

2.脑膜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征象。

3.垂体腺瘤:了解其分类和临床表现,掌握微腺瘤和大腺瘤的CT和MRI特点。

4.颅咽管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

5.生殖细胞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

6.听神经瘤:熟悉其病理改变,掌握CT和MRI表现,了解桥小脑角占位的鉴别诊断。

7.血管母细胞瘤:了解其病理特点,熟悉CT和MRI表现。

8.脑转移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特点。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Image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11 课程总学时71(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与MRI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60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

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X线、CT、MR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X、CT、MR图像的特点2观察异常X、CT、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二)熟悉:1.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2.各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三)了解:1.影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2.X线检查中的防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X线成像(一)详细讲解:1.X线图象特点2.X线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二)重点讲解:1.X线穿透性及其衰减效应的特性及与此相关的X线成像原理2.人体X线密度的概念:自然对比、人工对比3.X线检查方法:透视、摄片普通检查优缺点;软线摄影的特殊检查优点与应用;造影检查及其方法与适用部位4.数字X线成像优点5.X线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X线设备2.数字X线成像技术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X检查中的防护原则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一)详细讲解:CT图象特点:(二)重点讲解:1.CT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2.CT成像原理3.CT设备有关螺旋CT概念4.CT检查技术有关普通CT检查之平扫与增强扫描内容5.CT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CT设备除螺旋CT以外的内容2.CT检查技术中图像后处理与灌注成像内容第三节、超声影像参阅超声章节内容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重点讲解:1.MRI成像原理2.MRI图象特点(二)详细讲解:1.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质子加权成像(PDWI)2.流空效应、MRA、 MRCP3.MRI对比增强效应及伪彩色功能成像(三)一般介绍:1.磁共振设备2.MRI检查技术及有关常见检查序列3.MRI图象的解读4.MRI诊断临床应用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一)重点讲解:1.影像图像解读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即以解剖、病理生理为基础,根据影像所见分析病变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数目、邻近器官和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等,并动态观察、全面分析2.影像诊断思维,重点讲解影像结合临床资料的诊断原则(二)详细讲解:影像诊断包括明确诊断、排除性诊断与可能性诊断三种诊断结果及其临床价值评价,明确影像学诊断是以影像表现特点为主要诊断依据,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影像诊断;同时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手段中重要部分,但有局限性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重点讲解:1.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即PACS系统的概念2.信息放射学的概念与内涵(二)一般介绍:1.PACS系统的原理与结构2.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三)、专业词汇:1.D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自然对比与平片4.螺旋CT5.CT图像6.CT值7.CT增强扫描8.磁共振成像(MRI)9.T1加权成像(T1WI)、T1加权成像(T2WI)10.流空效应11.PACS12.信息放射学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一、超声检查技术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超声的概念、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及超声图象特点㈡熟悉: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了解: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教学内容㈠详细讲解: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图象特点要求学生掌握㈡重点讲解: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超声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一般介绍: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心脏超声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正常心脏及二尖瓣病变的超声表现㈡熟悉:房间隔缺损以及法四的超声诊断㈢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正常心脏的超声表现(二维的重要切面),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要求学生掌握(二)重点讲解: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和法四的超声诊断(三)一般介绍: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三、肝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肝脏正常声像图与肝癌的超声诊断(二)熟悉:肝脏超声解剖及肝转移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变的声像图表现(三)了解:门脉高压、脂肪肝、淤血肝的声像图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正常肝脏声像图。

影像影像学总论,第七版

影像影像学总论,第七版
构造则不外X线管、变压器和控 制器三部分。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X线 1%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热能 99%
(二)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范围 为0.0006—50nm。目前X线诊断常用的X线 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时)。在电磁辐射谱中,居γ射线与 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肉 眼看不见。
穿透性特点:
波长越短 物质密度越低 物质厚度越薄
穿透性愈大 愈易穿透 愈易穿透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 酸钙等),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 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 成波长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 。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 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 银中的银离子(Ag+ )被还原成金属银(Ag) ,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 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及 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 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 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感光效应是X 线成像的基础。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 然被阻止时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必须 具备3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3、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具体说,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 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总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