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甄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甄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学生:徭役繁重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1.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师: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使秦始皇的愿望落了空。

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招致百姓如此激烈的反抗呢?师:陈胜、吴广率先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么同学们,你对陈胜、吴广了解多少?生: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

师:历史是真实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因为秦的暴政,秦末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苦秦久已”,只有推翻秦的统治才是唯一的希望与出路。

而“遇雨误期”只是一个“偶然”,为他们起义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

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有更多的“陈胜、吴广”站了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项羽和刘邦率领的起义军。

他们把秦末农民大起义推向了高潮。

PPT展示:项羽、刘邦起义这一标题,并提出以下问题。

1.哪次战役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领导者是谁?这次战役有什么特点?2.谁最终灭掉了秦朝?3.秦朝什么时间灭亡?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并在课本上简单标注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由几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课堂小结】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执教日期执教班级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

巨鹿之战。

秦朝的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2.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二、新课讲授:模块一秦的暴政:1、欣赏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有关图片。

2、组织学生思考,在图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赋税沉重: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模块二陈胜吴广起义:1、投影《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动脑计算,体会徭役的繁重通过提问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2、提问:同学们刚才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里?①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③第一次提出了斗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④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第一次推翻了残暴的统治。

模块三楚汉之争:1、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2、简述项羽失败经过。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以及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英勇斗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农民起义这一历史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需要通过课堂讲解来进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掌握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农民起义的客观认识,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场景。

2.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以便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进行课件展示和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秦末农民起义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

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一、秦的暴政师:阅读第50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生:(1)赋税重。

“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

“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

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2)徭役繁重。

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

(3)刑罚残酷。

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地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

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 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学者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研究成果和不同观点。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数据库,查阅更多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资料,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景。
- 学生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的历史遗址,亲眼见证历史文物,感受历史氛围,加深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 学生可以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同理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秦末农民起义的知识点。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增强历史事件的现实感。
2. 互联网资源:运用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参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互动式教学平台:利用互动式教学平台,发布讨论话题、测试题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1)秦朝暴政的严重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秦朝统治者为何采取如此残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2)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次起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帮助学生突显这次起义的特殊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楚汉战争
1、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
2、师:简述项羽失败经过。
1、生:分组讨论。
2、生:汇报讨论结果。
课堂练习
师:课件出示四道选择题。
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
课堂小结
师:威名显赫的秦王朝,由于统治残暴,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军给推翻了。这充分证明了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巩固练习
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2题。
板书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讲授新课
秦的暴政
师:课件出示。
1、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2、应用课件对秦的暴政进行细致讲解。
(1)沉重赋税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二世残暴
师: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还下令“焚书坑儒”。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须引起人民的反抗。
生:默读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启发
教学手段
课件、触控一体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复习导பைடு நூலகம்新课。
(复习内容见课件)
师: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陈胜、吴广起义
1、出示课件,学生默读“陈胜、吴广起义”。并回答:陈胜、吴广为何起义?
2、指导学生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深层原因——秦的暴政。
3、陈胜、吴广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4、是谁推翻了秦朝政权?著名的战役是哪个?
5、为学生讲破釜沉舟的故事。
1、生:默读“陈胜、吴广起义”,完成教师安排的思考内容。
2、生: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
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题,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沉重赋税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二世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
2、起义的经过
3、起义的影响
三、楚汉之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