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启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启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的大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感受和认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它们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回答并讨论。

3. 小组讨论与分享:(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现象或事物,讨论其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启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家庭作业、生活琐事等。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大自然现象或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规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技能、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大自然中的启示:模仿自然现象发明创新技术、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然现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创新的想法。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介绍大自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自然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生物,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分析: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提出创新的想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自然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规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技能、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大自然中的启示:模仿自然现象发明创新技术、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观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

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听新闻,带入情境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

(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

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依托课件,自主探究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

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和启示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启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

3.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大自然现象和事物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悟。

3.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作文写作,评价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准备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的文本材料。

准备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讨论。

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意义;2.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并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3.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奇迹1. 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感悟:引导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自然景观,如公园、校园绿化等,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3. 思考: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奇迹,如壮观的瀑布、神秘的山洞、广袤的大海等,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之处。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魅力1. 导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景观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鸟类昆虫等,并记录下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

3. 分享: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美丽之处。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启示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讨论:向学生提问: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3. 思考: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大自然的启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保护行动。

第四课时:合作与分享1. 导入: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展板,并在展板上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保护的措施。

3. 分享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展板,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景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篇1教学三维目标1.品味语言,感悟文理;2.学习文法,拓展提高;(细致观察,细腻描写,托物言志)3.培养态度,汲取智慧。

教学重难点品位语言,感悟文理教学过程导读激情--美读感知--研读品析--写读拓展一、导读激情1.播放配乐自然风光集锦,配画外音,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发联想。

(画外音:神奇的大自然,千资百态,鬼斧神工,日月星辰,高山大河,花鸟虫鱼……人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观照中,会获得美的愉悦和熏陶。

大自然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启示。

)2.导入:欣赏到这样的旖旎风光,勾起了你怎样的联想,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呢?(学生交流观感)那么被世界誉为“企业之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立者松下幸之助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大自然的启示》。

(屏示课题)二、美读感知1.自由地,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2.畅谈自读感受,用“这是一篇____的散文”的句式来谈。

三、研读品析1.理思路:的确,文章是通过观察自然,来感悟人生,收获智慧,我们来共同梳理一下,作者主要观察到了自然界中哪些现象或景物?[明确:赏花鸟,听池音,读流云]2.那么作者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产生了什么感悟呢?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与小组成员交流,老师穿行,相机引导,要求学生勾画文中关键句。

(此处为避免学生纠缠于枝节,预设方案引导。

文章由引子和四部分组成,重点放在哪几部分?那么作者主要观察了哪些景物与现象呢?)2.全班交流(研读哲理,研读文法)(选善赏析学生分析,带动学生深入思考,教师相机点拨,以下是三个片段的指导思路,实际操作顺序视学生情况而定.板书伺机呈现.)A.赏花鸟小花小鸟在对待风雨时,有什么相同点吗?从那里看出来的?(小花,小鸟都能坦然面对自然界的风雨,小花坚毅绽放,小鸟振翅飞翔.从”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这个短句反复三次及很多形容词中可明显感受到,)请生尝试着朗读该短句,读出坦然的态度.,师作指导而人类面对生活却是“唏唏惶惶”的度日方式,从中作者悟到什么?(人类应该效法小花小鸟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作者用小花小鸟的坦然、坚毅来反衬出人类的,反思人类的生活态度。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之处探讨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第二章:大自然的美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展示大自然的色彩和形态之美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收集学生的描述和感想第三章:大自然的规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现象探讨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启示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自然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过程收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内容第四章:大自然的智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创新设计和解决方案探讨大自然对人类创新的启示4.3 教学方法展示自然界中的创新案例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创新思考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创新方案第五章:大自然的保护与可持续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性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5.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探讨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和保护措施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保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环保行动和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收集学生的环保方案和实践活动报告第六章:大自然的力量与能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力量和能量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如磁力、重力、光合作用等探讨大自然力量和能量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启示6.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力量和能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收集学生的探究报告和问题解决方案第七章:大自然的灾害与启示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灾害现象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对灾害预防和应对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常见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分析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和影响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灾害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灾害预防和应对的讨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灾害预防和应对知识掌握情况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预防措施第八章:大自然的生态与循环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和物质循环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和循环利用意识8.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链探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影响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关系和物质循环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保护和循环利用的实践活动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生态保护和循环利用实践情况收集学生的实践活动报告和心得体会第九章:大自然的艺术与创意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在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艺术创造力9.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艺术形态,如山水画、音乐、摄影等探讨大自然对艺术家创作的启示和影响9.3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自然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创意分享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艺术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收集学生的创意分享和感想体会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大自然的启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讨论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中10.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过程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心得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引言:引入主题,建立学生对大自然兴趣和好奇心的基础。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大自然的重要性探索大自然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大自然的重要性观看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想法第二章: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观察和想象的能力2.3 教学方法观看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小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想象写作练习:描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写作练习的创意和表达能力第三章:大自然的规律与智慧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认识到大自然的智慧,并学会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规律。

3.2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规律:季节变化、生物循环等大自然的智慧:动植物的适应、生态平衡等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观察自然:记录季节变化和生物循环小组讨论:探讨大自然的智慧和规律案例分析:学习大自然的适应和生态平衡3.4 教学评估观察自然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第四章:大自然的保护与利用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保护意义,学习大自然的利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保护:环保知识、生态保护等大自然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4.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大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知识小组讨论:探讨环保行动和实践方法实践活动: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或自然体验活动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度第五章:大自然的艺术与创作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作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大自然的启示教案(通用21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篇1教材分析《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记叙文,原文题目为《饿水》。

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

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水的珍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语句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验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

3、教育学生要微笑地、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把书读好,把书读透,带着思考读书,读出文本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课前播放缺水地区视频(教学设想:课前播放缺水地区的生活图片,配上低沉的音乐。

给学生以强烈地视觉冲击,给学生一个感知——缺水地区的生活是苦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画面1、孩子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作家马朝虎在《水》一文中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特殊的画面。

还记得吗?师板书(远程挑水。

挑一担水得花八个小时,还得走崎岖的山路,多不容易。

板书:艰辛)还有一幅什么画面?(雨中洗澡)还有呢?(勺水冲凉)。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水的渴望。

2、师板书水远程挑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冲凉对水渴望的人们忘不了生答:远程挑水——艰辛。

所以文中这样说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教学设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重点,初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二、感悟“雨中洗澡之乐”过渡:在那漫长的、干渴的日子里,人们盼啊,盼啊,盼着天空下雨。

可多少次,他们又在失望中度过。

终于一天,等来了那期盼已久的雨。

他们终于可以洗澡了。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们在雨中是怎样洗澡的呢?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孩子们在雨中是怎样洗澡的呢?2、请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他们此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常见现象和规律:如天气变化、季节交替、动植物的生长等。

2. 大自然中的创新启示:如仿生学、生态系统等。

3. 大自然的环保启示: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以及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自然中的环保启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大自然中的创新和环保案例。

3.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奇特的自然现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如天气变化、季节交替、动植物的生长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大自然中的创新和环保案例,如仿生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启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力的评价: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和规律,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方面的能力。

3. 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价:通过分析大自然中的环保启示,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了解大自然中的启示,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描述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的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的特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的特点。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启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

4.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短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5.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讨论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大自然的基本知识和各种自然现象的特点。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自然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与科学》教材第五章“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详细内容为第三、四节“大自然的启示”,围绕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树叶、昆虫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出“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如四季变化、生物进化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自然界的规律进行节能减排。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大自然的启示,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启示1.1 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1.2 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1 实例分析2.2 习题演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在生活中受到的大自然的启示,如何将这些启示运用到实际中。

2. 答案:(1)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模仿鸟类的飞行原理设计飞机等。

(2)答案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普馆、进行实地考察等。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大自然的启示》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自然界的规律”,第一节“自然界的节奏”,第二节“生物钟与节律性”;第二章“生态系统的智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二节“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节奏和生物钟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智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观察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界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智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难点: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生物钟与节律性的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的节奏和生物钟。

a.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作息时间、季节变化等)为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的节奏。

b.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钟与节律性的作用机制。

c.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节奏和生物钟现象。

3. 新课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智慧,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态系统的美丽。

b. 例题讲解:讲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规律a. 自然界的节奏b. 生物钟与节律性2. 生态系统的智慧a.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 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节奏和生物钟现象。

b.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答案:a. 例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b.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2)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学会从大自然中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大自然中的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大自然的规律;(2)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2)提问:我们从大自然中可以学到什么?2. 探究与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和体验;(2)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提炼出大自然的规律。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自然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规律;(2)学生尝试将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2)教师分享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大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3. 实践运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大自然启示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大自然的美景、实例图片等;2. 视频:大自然的相关纪录片、实例视频等;3. 书籍:关于大自然、启示的书籍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户外观察,选择自然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下来。

2. 实验活动:安排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循环、土壤的成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魅力;(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大自然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启示概述(1)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2)大自然的启示意义。

2. 观察大自然(1)户外观察活动安排;(2)观察方法的指导。

3. 总结大自然的规律(1)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2)举例说明大自然规律的应用。

4. 大自然的启示案例分析(1)介绍几个典型的自然现象;(2)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启示。

5. 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1)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2)倡导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能力;(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大自然的规律;(2)如何让学生将大自然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户外观察、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规律;3. 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知识,收集典型的自然现象案例;2. 学生准备:户外观察活动所需的器材和用品;3. 教学场地:户外观察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启示意义。

2. 户外观察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提取有益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教学道具:植物、动物等实物。

3. 参考资料: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与特点: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如自然界的生物、非生物因素等,并阐述大自然的特点,如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

3. 启示与创新:分析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等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益的启示,如仿生学、生态学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启示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与大自然相处,保护环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大自然概念、特点以及启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思:评估学生在反思环节中对环境保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启示与创新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大自然中提取有益的启示,并尝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组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较浅,难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启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大自然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高创新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启示概述2.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3. 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4. 大自然中的数学与应用5. 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大自然,获得启示,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实际生活、学习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大自然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启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自然启示的认识和体会。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和奥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启示,包括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自然案例,如动物的迁徙、植物的适应性等,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自然启示的认识和体会。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启示的意义,提出如何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实际生活、学习相结合。

8.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成果,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如生物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现象的科学原理。

2. 跨学科教学: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3. 举办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大自然的故事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大自然的启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学会从大自然中寻找启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3. 学会运用启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 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启示;2. 分析大自然中的规律,总结启示;3. 运用启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启示概述1. 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2. 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规律与启示1.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2. 自然界的共生与互助;3. 自然界的适应与演化。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大自然启示1. 植物的启示:如飞机的翼形、防弹衣的原料等;2. 动物的启示:如潜水艇、雷达等;3. 自然现象的启示:如磁铁、太阳能等。

第四课时:探索与创新1. 运用大自然的启示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3. 总结创新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五课时: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大自然启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3. 教学效果评价与建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启示》;2. 教学课件;3. 互联网资源;4. 学生创新项目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大自然启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4.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

1.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4.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大自然的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启示。

第二课时:探索大自然的规律与启示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界的事物,分析其特点和给人类的启示;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品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品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

《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3、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

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教案《《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大自然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3.训练学生抓要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继续训练学生运用抓要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运用抓要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1.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出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指生朗读.遭殃扫帚腐殖质土壤机翼略重关键鲸提示:“帚”这个字是三声,在词语里读轻声。

(二)回顾前文,找出异同,梳理方法。

1.读了第12课,你会想到本单元学过的哪两篇课文?为什么?(《“打扫”森林》与《自然之道》,都是通过一件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属于写事的文章。

《人类的老师》与《蝙蝠和雷达》,都是科学家根据动物特点得到启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属于说明文)2.我们在学习《自然之道》和《蝙蝠和雷达》时,是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板书:起因经过结果事物特点解决的问题追问:为什么我们找到这些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3.小结:《自然之道》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主要讲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抓住这些要点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涉及仿生学的说明文,它主要介绍了科学家根据事物的特点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抓住事物的特点和解决的问题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什么是文章的要点呢?文章主要讲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要点。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先要弄清它主要讲了几个内容,也就是弄清文章有哪些要点,然后读文章圈画要点,最后进行串联,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抓要点概括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种方法进行重点训练。

(三)运用学法,慨括《“打扫”森林》的主要内容。

1.现在我们看《“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两部分内容?A如果学生回答(事情,道理)如果学生回答(起因、经过、结果)追问:除了打扫森林这件事外,作者还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道理)板书:事情道理B追问:那我们在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时,要不要把道理说出来?为什么?C小结:《自然之道》一文道理隐含在事件中,没有明确地写出来,所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只抓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道理写出来了,而且还占有大量的篇幅,说明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就要把道理这个要点说出来。

那么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我们需要先找到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点把事情说清楚,然后再找到道理这个要点进行串联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由此可知,一篇文章的要点到底有哪些,一定要依文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起因这个要点。

A学生汇报起因: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B教师指导圈画:谁?干什么?C谁能看着圈画出的重点词说说起因?(林务官下令打扫森林)D小结:通过圈画重点词我们不仅找到事件的起因,而且叙述起来会更加凝练。

3.仿照老师教的样子自己圈画经过、结果、道理这几个要点。

A汇报圈画的要点。

(护林工人只好按着他的命令去做。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

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谁能看着圈画出的要点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整地说一遍?5.为什么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森林就遭殃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谁能看着提示给大家讲一讲这里的奥秘?灌木昆虫甲虫森林杂草鸟类枯枝烂叶兽类毛毛虫遭殃7.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的不懂问题?8.追问:“打扫”森林为什么用引号?(我们平时说的打扫是用扫帚、簸箕,结果是清洁,效果是好的;而课文说的打扫是砍光除尽,破坏森林,结果是不好的。

所以“打扫”在文中带有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四)运用学法,概括《人类的老师》主要内容1.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主要有谁?(蜻蜓、鲸)2.默读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些要点?请你圈画出来。

(科学家根据蜻蜓翅膀末端厚斑点防止翅膀颤动的特点,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A“蜻蜓翅膀末端有厚斑点”是蜻蜓的外形特点,“防止翅膀颤动”是什么?(蜻蜓翅膀的功能)板书:作用B这个要点要吗?为什么?(要,因为正是这个功能,才解决了机翼的问题,它是蜻蜓与飞机间的联系。

)C请你把事物的特点、功能、解决的问题连在一起,说说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3.请你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要点。

(根据鲸“流线型”阻力最小的外形特点,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A“提高船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得到的启示。

板书:得到启示4.谁能看着要点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整地说一遍?(科学家根据蜻蜓翅膀末端厚斑点防止翅膀颤动的特点,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根据鲸“流线型”阻力最小的外形特点,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A这么说非常啰嗦,谁能说得更简练些?引导: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B小结:作者用凝练的语言对文章1-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值得我们学习。

5.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6.追问:这两篇文章已经有题目了,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再起一个题目?(因为两篇文章都是在讲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所以合在一起又起了一个题目,告诉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应当向自然老师学习。

)(五)拓展训练1.过度:看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要依文确定它有哪些要点,然后进行要点的圈画,最后串联要点,就能全面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大家看短文一,自己试着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圈画这段文字的要点,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学家根据鳄鱼体内盐腺能够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析xī出来的特点,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

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

3.默读思考第二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二战期间,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对军事设施进行伪装,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总结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抓要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依文确定要点有哪些,然后进行圈画,最后进行串联,就能全面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老师学习的道理。

希望在下节课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大自然能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事情道理(起因经过结果)要点人类的老师事物特点作用解决问题得到启示补充说明:亲爱的老师们,需要强调的是写事的文章不是全都必须抓“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点,还可以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结果怎样?”这同样也是一种要点概括的思路。

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一定要因文而异。

为方便大家训练学生,提供一些仿生学的小文章供大家训练使用。

阅读材料(一)凶残的鳄鱼在吞食猎物时,总是流着“悲伤”的眼泪,其实它们是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

生活在咸水或海水中的动物,体内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盐腺,各种盐腺的构造基本一样:中间是一根导管,并向四周辐射出几千根细管,跟血管交织在一起,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析出来,再通过中央的导管排泄到体外。

盐腺是动物天然的“咸水淡化器”。

科学家从鳄鱼的流泪中得到启示,模仿盐腺的构造原理,研制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价格低的“仿生海水淡化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

(二)五彩的蝴蝶色彩斑斓。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bì]益。

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

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三)三千多年前的一天,周武王带领士兵去打仗,正是夏天,太阳晒得人都睁不开眼,路上连一点儿树荫都没有。

这可怎么办呢?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座荷叶池,许多士兵急忙跑过去把荷叶折下来扣在头上,这才感到好受一些。

周武王也学着士兵的样子,把荷叶戴在头上,有的士兵边走边说:“要是这种荷叶随时都有,就好了。

”周武王听了士兵的话,心想:能不能做出一种东西来遮阳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工匠,工匠就试着做出一种样子与荷叶差不多的木头伞,这种伞不能收起来,携带不方便。

后人又把伞加工改进,用竹篾做伞骨,制成了可以开合的伞,伞面也由木头改成丝绸、油纸等又轻又薄的材料。

到了今天,在不断的改进下,伞的种类也很多。

(四)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

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

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五)变色龙学名叫“避役”,它行动迟缓,面目可憎,浑身灰黑色,布满了疙瘩,可是它在一昼夜中能变换六七种颜色。

原来,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贮藏着黄、绿、蓝、黑等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

科学家仿照变色龙,制成了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又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的军装。

这种军装用一种对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维织成的布料制成,士兵穿上这种军装,可以放心地从白色的沙滩上登陆,在森林里军装是深绿色,在草地时又变成麻黄色的了。

(六)听,惊人的声音传入耳中,风暴即将来临,快逃!好似果冻的水母们就像接到命令似的,自动将可产一氧化碳的特别腺体,一起逃到了海底。

所向披靡的水母并非无所畏惧,怕人,把他做成凉拌海蛰死;怕海龟,拉它扯它并且吃了他;怕强大的水流,把它击得支离破碎!好在它有一套超常的“耳朵”,总能幸运地躲开风暴潮的袭击。

水母的“耳朵”位于触手间的细柄上,叫听石。

它能够听到人的耳朵听不到的次声波。

次声波的速度比声波快十倍多,由海浪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时,刺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能够提前十几个小时预知风暴的来临。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模拟水母的“耳朵”制成人类在舰船上使用的──风暴潮预测仪。

所以,当风暴来临时,人类早已将舰船开到安全的地方了。

你瞧,难道动物不配当人类的老师吗?(七)建筑上的“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