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文化-聚落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乡村与城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环境状况 发展程度 乡村聚落 较自然 低 城市聚落 人工化 高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低
少、低 单一 疏远 低 农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三批及19座增补城市,共计118座。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 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 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 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 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 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 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 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 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 什。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与塔 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 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 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 塔都完整保存,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 筑群。 白居寺被称为西藏塔王。这座寺庙以它巧 妙利用地形地貌的建筑布局、拥有宏伟别 致的“十万佛塔”和对西藏佛教各教派兼 容并蓄的气度为人仰慕,同时还以独具风 貌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而享有盛名。
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有剩余产品,一般采用灌溉技术, 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这 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 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 商品生产。 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 时,就出现了集市,集市可能演变为 城市。
3.2
3.2.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和特点
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 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地处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
具有较长久的历史
3.2.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
八大古都城
1.安阳
殷商后期都城,
历时273年。
2.西安
周、秦、汉、隋、
唐等12个王朝在 此建都,历时千 余年。
城墙和护城河
西安城墙
3.北京
燕、辽、金、
元、明、清在 此建都。
4.洛阳
从西周开始到
后梁,有11个 王朝(有说9朝) 在此建都
龙门石窟
5.开封
战国时期的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 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绿皮书)显 示,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 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 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 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山海关区(秦皇岛)、凤凰县、濮 阳、安庆、泰安、海口、金华、绩溪、吐 鲁番、特克斯。
后又有无锡、南通、北海、宜兴、嘉 兴、中山、太原、蓬莱被增补为历史文化 名城。
3.2.3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及其特色
(1)古都类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帝王居住过的城市,曾是国家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留一定数量的历 史遗迹或革命文物,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缩影, 也是民族文化的橱窗。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城市起源的条件
2.劳动分工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中下游
的冲积平原上。 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及其三 角洲、印度河谷地、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 中下游地区。 原因:大河冲积平原,有平坦肥沃的土地 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 大发展,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促进了第二次 社会大分工,进而促进了城市的诞生。
江孜宗山遗址 耸立在西藏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 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600人占领岗巴宗,同 时从亚东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军民的 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炮、 土枪、“古朵”、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 展开了英勇的血战,战斗持续8个月之久。 1904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千余军民偷袭英军将 其全歼。6月,英军派来了援军,用大炮狂轰宗山 炮台,堡垒中的火药库为英军炮火击中爆炸。江 孜军民在最后关头,仍用石头拼死抵抗,坚持了3 天3夜。最后所有勇士宁死不屈跳崖殉国,写下了 光辉而悲壮的篇章。 宗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 宗山还是西藏旧政府江孜宗所在地,清乾隆年间 大臣巡边的四声石碑仍保存完好,有十分重要的 文物价值。
3.1.4
聚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聚落是旅游资源
聚落是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自古 以来就是吸引游客的旅游吸引物。 富有特色的乡村和城市聚落,都可以 开发为文化旅游景区。 目前,相当一部分旅游地系聚落旅游 地。
(2)旅游开发可以保护和复兴聚落
提升其价值,引起人们的重视。 提高知名度。 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发展资金。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 平。
乡村的形成过程
聚居
畜、农 业起源
分散的乡村聚落
农业生产水 平逐渐提高
固定的乡村
地理 环境
圆形、多边形
聚落(定居地) 带状村落
乡村村落的形态:
村落平面形态呈圆形或多边形: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村落平面形态呈带状: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
岸延伸
(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 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
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 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 场所。
3.1.2
聚落的分类
乡村
聚落
城市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
聚落,规模较小 。
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
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 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建泉州
新疆喀什
河北山海关
甘肃张掖
(4)特色风貌类历史文化名城
比较完整地保留某一时代或几个时期历 史风貌的城市,或具有特殊民族风貌的城市, 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具有明显的民 族特征和地区文化特色。
西藏江孜县
宗山
藏语“宗”意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 政权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宗山建筑约建于14世纪 初,主要有宗本(县长)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 仓库等,全部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建筑高 大宏伟,居高临下,气势壮丽。 1904年,为了抵抗英军的入侵,守山军民在山 坡用大石块砌筑起一圈高 5~8米、宽约4米的围墙, 并沿墙及前崖修筑了许多炮台,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但在持续的战火中,几乎被侵略者毁为废墟。现仅 存炮台遗迹、带弹孔的残坦断壁以及东部代本(藏 军指挥官)的一处住室。
3.1.3
聚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乡村的形成与发展
最早的人类为了避风躲雨、御寒免晒、
逃避野兽的袭击,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
采集和渔猎社会则多穴居和逐水草而居。
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驯养家畜、种植
作物和贮存食物能力提高,人类开始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相分离,居住在 平原的人们开始有了稳定的农田,住所也开 始相对固定,所以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乡村 聚落。
魏国,五代 时期的后梁、 后晋、后汉、 后周以及北 宋和金七个 王朝曾先后 建国都于开 封,故称 “七朝都会”
6.南京 东吴、东晋和南朝 的宋、齐、梁、陈 均在此建都,称为 “六朝”古都。
7.杭州
五代时的吴越
国、南宋在此 建都。
8.郑州 夏、商朝曾在此 建都。
(2)风景名胜类历史文化名城
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 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 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 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 墨西哥、北京、上海等。
我国规定: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GDP在 2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在550万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 在16000元以上的为A类(特大型)城市。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0亿~1000亿元之间, GDP在500万~2000亿元之 间,市区人口在200万~550万 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在8000元以上的为B类(大型)城 市。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0亿~300亿元之间, GDP在100~500亿元之间,市区人 口在100万~200万之间, 职工年平均工资在7000元以上的为C类(中型)城市。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0亿~100亿元之间, GDP在50~100亿元之间,市区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 职工年平均工资在6000元以上的为D类(小型)城市。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0亿以下,GDP在50亿以 下,市区人口在50万以下,职工年平均工资在6000元以下 的为E类(其他)城市。
自然资源突出,知名度较高,自然 风光与名胜古迹融为一体的城市。
杭州
云南大理
云南丽江
河北承德
苏州
扬州
湖南凤凰
(3)交通军事重镇类历史文化名城
大多为古代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有的位于
古丝绸之路上,有的是古代河流港口、海港 码头,有的为军事要塞。 此类名城保留大量驿道、交通遗迹、古战场 遗址和军事防线残痕。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 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 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 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 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 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增补城市10个(2001-2007):
高
多、高 多元化 紧密 高 工商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功能 联系 生活水平 从事的主要工作 形成的历史条件 分 布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大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军事
中国聚落的发展路径:
村落
城市
中国城市的发展路径:
乡村
集市
集镇
城市
划分城市的标准
世界上不少国家以2000人或5000人以 上的居民点称为城市。
旅游文化
第三章 聚落旅游文化
本章主要内容
聚落文化概述
Biblioteka Baidu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特色古村落
3.1 聚落文化释义
3.1.1
聚落文化的含义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 如中国的《汉书· 沟洫志》的记载:“或久 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今泛指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
江孜白居寺 海拔3900米,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距拉萨 南约230公里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 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 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为喇嘛教噶举派寺庙, 由索朗· 惹丹贵帕巴所创建。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 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 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 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该寺现有16个扎仓。主寺有三层,殿内挂满 各种风格的“唐卡”,还有一尊近8米高的铜佛坐 像。大殿二层东厢殿内,供有文殊菩萨和泥塑罗 汉共20多尊,为明代艺术珍品。
1.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
乡村形成的条件
2.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渐提高
3.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乡村的发展:
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 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域。 逐渐定居、稳定: 生产力水平提高,乡村聚落的规模 和范围逐渐扩大。
历史发展过程: 穴居——半固定原始棚舍————乡村聚落 原因: 生存——第一次大分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