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白居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非花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这首词通篇都是隐语,主题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很多的娼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遣。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实之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语义双关,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
非真实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喻人,语涉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非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公开,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叹。
上句指会短,下句写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指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隐曲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词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余蕴无穷,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