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四年级新版地方课程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家乡》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家乡发展2. 《社会与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规范与秩序3. 《公共设施与公共秩序》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公共秩序的意义与维护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3. 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秩序的维护。
2.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共设施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践作业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提问:“你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吗?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地方?”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让学生了解并热爱家乡。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分析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的意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公共设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讨论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设施?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我们的家乡与社会2. 内容: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
2. 答案要点:海报内容要包括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生态环境保护方法等。
设计美观、简洁,具有宣传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一)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 讲解家乡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二)1. 继续讲解家乡的历史,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第三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一)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
2.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二)1.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第五周: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地理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3.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辽宁地方课程人与自然生活中的电教案
辽宁地方课程人与自然生活中的电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从发电厂的发电机和电池中都可以得到电。
2、教育学生注意节约用电。
教学准备:1、说明电与人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挂图或录像。
2、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用是非常大的,电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与自然生活中的电”。
二、学习新课:1、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提问:日常生活中哪里要用电?(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师生小结:看电视、洗衣机洗衣服、电灯、电脑、移动通讯等都要用到电。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电?(5)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回答。
(7)小结: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电,可以说,没有电,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几乎要停止。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来源。
(1)提问:电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么,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出示“手摇发电机”,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4)演示实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电珠亮起来(教师边讲边演示)(5)讲述:刚才,老师用手摇发电机得到的电比较微弱,它远远不够我们生活用,而且也很麻烦。
那么千家万户的家用电器,工厂、农村生产所用的各种机器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6)学生阅读课本,说说电是从哪里来的。
(7)学生回答。
(8)小结:常用的电的来源有两种,一种从发电厂,通过火力(蒸汽力)、水力、风力、原子能的力量推动发电机转动,产生很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设备送到各家各户,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如遍布全国各地的火力发电站,利用水力资源的水力发电站(长江上建有我国最大的葛洲坝发电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电站,黄河上的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草原上的风力发电站,还有建在浙江、广东境内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江苏连云港核电站等。
另一种是从电池中可以得到电。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自然环境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经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经济发展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习俗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学科:社会与生活年级:四年级教材:四年级下册课题:我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记猜测这是哪个地区的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主要地理特征,并解释家乡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面积大小等。
3.情景体验(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优良的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口头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景观和资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每个小组为自己的家乡找出至少三个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并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总结(5分钟)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和值得骄傲的地方,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保护家乡的资源和景观。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一张家乡的照片,并写一篇100字的作文,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作文要用自己的话语简单地进行描述,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七、板书设计我家乡-地理位置-基本情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八、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照片记录家乡的美丽。
2.邀请家乡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给学生讲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4四年辽宁地方教案
一、教学内容:辽宁地方特产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辽宁地方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辽宁地方特产的爱好和兴趣,增强对辽宁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掌握辽宁地方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2.能够正确使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展示物的特点和所属地区,诱发学生对辽宁地方特产的兴趣。
2.学习探究(30分钟)1)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师将辽宁地方特产的图片、实物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请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学科知识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例如,学生描述了一种辽宁特产的外观特点,教师便可以解释这种特产是由于辽宁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导致的。
3)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辽宁地方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3.拓展延伸(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种辽宁地方特产,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设计展示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选择的特产。
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展示方式,以吸引观众。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带上自己家乡的特产进行展示,以增加多样性。
4.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辽宁地方特产的重要性和特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分析辽宁地方特产的种类和特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能力,给予足够的自主空间。
4.四年地方教案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矛盾开始显现,诸如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下滑、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困难群体比例上升、财政负担日趋沉重等难题集中暴露出来。
针对“东北现象”,继实施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党的十六大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局出发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老师:你还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介绍给大家吧!
让大家欣赏图片
老师:在我们的家乡不光有水果,物产丰富,还有丰富山珍。
物产分布图水果、粮食、花卉
直观感受,更接近生活,感受家
乡的美。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板书
设计
富足美丽我家乡
苹果、玉米、水稻小麦、高粱……
总计第2节
总计第3节
课题
追根溯源说辽宁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演奏家郎朗及个人成就
2、了解舞蹈家吕萌及个人成就
学生课后准备道具,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表扬秧歌
直观感受,更接近生活,
了解家乡音乐舞蹈历史变化。
板书
设计
乐舞情牵美辽宁
总计第6节
课题
逐梦体育展风采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
目标
了解人文体育精神,感受多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的影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感受体坛人物的风采
难点
如何用眼发现家乡的景,用心理解家乡的美,用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爱。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集体展示
延伸交流:
课前以家乡特色景观图片或绘画作品及体现家乡文化、艺术、民俗的物品布置教室。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红分水果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小明和小红计算他们分别得到了多少水果。
2. 例题讲解(1)分数加法:讲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
(2)分数减法:讲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分数减法的意义。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意义、计算法则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意义、计算方法(通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道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辽宁地方课程人与自然第一课保护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类型。
3、不同资源对人的价值
4、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组织学生对这几个问
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青山工程踢出的“八大工程”,你知道是什么么?
布置课后作业,查找滴灌技术相关资料。
学生思考、回答
有植物光合,氧气不会枯竭。
学生读书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分享
板
书
设
计
《保护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念
重点:
自然资源的类型
难点:
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改备注
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担忧的指出:500年后,地球上的所有氧气都将消耗殆尽,人类灭亡。他担心的事会发生么?
植物是自然存在的、有价值的自然物,属于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资源。阅读教材,试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地方课程《人与自然》第1课
《保护自然资源》教案
班级:7.1-8.2时间:9月20第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自然资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辽宁地方课程人与自然第一课保护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资源》教案
班级:7.1-8.2时间:9月20第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自然资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十分资源的类型
难点:
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改备注
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担忧的指出:500年后,地球上的所有氧气都将消耗殆尽,人类灭亡。他担心的事会发生么?
植物是自然存在的、有价值的自然物,属于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资源。阅读教材,试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类型。
3、不同资源对人的价值
4、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组织学生对这几个问
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青山工程踢出的“八大工程”,你知道是什么么?
布置课后作业,查找滴灌技术相关资料。
学生思考、回答
有植物光合,氧气不会枯竭。
学生读书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分享
板
书
设
计
《保护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念
2、自然资源类型
3、自然资源保护
四年级下辽宁地方课人与自我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辽宁地方课人与自我教学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四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的主题是人与自我。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3.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的热爱和责任心。
教学内容:1. 我们所在的地方2. 地方的地理特征3. 地方的历史沿革4. 地方的文化传承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在地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责任心。
教学方法:1. 形象化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地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传承。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地方的具体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地方的认识。
3. 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地方的了解。
教学准备:1. 地理地图和图片资源。
2. 与地方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材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和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所在的地方。
2.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地图知识,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起来。
Step 2 地理特征介绍(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学生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地理特征,并和学生一起做简单的绘画作品。
Step 3 地方的历史沿革(2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方的历史沿革,如建城的原因、历史事件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地方历史对地方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对地方历史的看法。
Step 4 地方的文化传承(2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方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和展示文物,学生可以提问并讨论。
3.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地方文化的理解。
Step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与学生一起填写学习笔记。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地理位置b. 家乡的气候特点c. 家乡的自然资源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b. 制作手抄报,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山川河流b. 家乡的交通状况c. 家乡的地貌特点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山川河流、交通状况和地貌特点b. 绘制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第三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历史沿革b. 家乡的文化遗产c. 家乡的历史名人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b. 编写家乡的历史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传统节日b. 家乡的风俗习惯c. 家乡的特色美食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b.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制作比赛,体验民俗风情第五单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农业产业b. 家乡的工业产业c. 家乡的旅游业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b. 制作家乡产业发展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 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程度。
辽宁省四年级新版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教案(四年上)(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组课程标准对小学地方学科教学提出的总目标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及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及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及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及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及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自然环境及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倡导体验性学习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及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一)人自身的和谐。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活动内容: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拍照留念;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记录法。
2.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3.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产与美食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准备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教学方法:准备特产和美食法、品尝法、分享法。
4.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传统服饰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民俗风情展示,如表演舞蹈、展示服饰等;教学方法:展示法、表演法、讨论法。
5. 第五单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家乡特产和美食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4. 学生对家乡发展与变化的掌握程度;5. 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方课程教材;2. 互联网资源;3. 家乡的实地考察;4. 家乡的特产和美食;5. 家乡的民俗风情展示。
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2课时;3. 第三单元:2课时;4. 第四单元:2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第一章:我们的社区1.1 学习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社区设施等。
学会与社区居民沟通,收集社区信息。
1.2 教学内容: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社区设施等。
学习如何与社区居民沟通,收集社区信息。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社区调查,与社区居民沟通,收集社区信息。
1.4 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社区调查,完成一份社区介绍的作业。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2.1 学习目标: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设施等。
学会与学校教职工沟通,收集学校信息。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设施等。
学习如何与学校教职工沟通,收集学校信息。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学校调查,与学校教职工沟通,收集学校信息。
2.4 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校调查,完成一份学校介绍的作业。
第三章:我们的环境3.1 学习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学会观察和描述环境,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3.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环境,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描述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3.4 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环境观察,完成一份环境保护建议的作业。
第四章:我们的节日4.1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主要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
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节日,增强节日氛围。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主要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
学习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节日,增强节日氛围。
学生分组进行节日调查,了解各个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庆祝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举办节日晚会等。
4.4 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节日调查,完成一份节日介绍的作业。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辽宁省地方课程三、四、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第五周
3.25-23.29
《人与自然》第3课变废为宝巧利用
第4课厨余垃圾大变身
第六周
4.1-4.3
《人与社会》第3课品读故事赞英雄
第4课衣着服饰重得体
第七周
4.7-4.12
《人与自我》第3课学会尊重
第4课每天自省5分钟
第八周
4.15-4.19
《人与自然》第5课电子垃圾莫轻视
第6课保护水源地
第10课绿色出游文明行
第十八周
6.24-6.28
《人与社会》第9课国防常识我知道
第10课五彩斑斓民族风
第十九周
7.1-7.5
《人与自我》第9课当心病从口入
第10课我是小小营养师
第二十周
7.8-7.12
复习
第九周
4.22-4.26
《人与自然》第5课治理尾气在行动
第6课生活中的辐射
第十周
4.28-4.30
《人与社会》第5课仪表仪态展涵养
第6课呛水溺水有措施
第十一周
5.6-5.10
《人与自我》第5课网络世界健康游
第6课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第十二周
5.13-5.17
《魅力辽宁》第3课悠悠沈水情
第十三周
5.20-5.24
第四周
3.18-3.22
《魅力辽宁》第1课千朵莲花山
第五周
3.25-23.29
《人与自然》第3课聚焦一次性餐具
第4课快递包装莫忽视
第六周
4.1-4.3
《人与社会》第3课音韵典雅寄深情
第4课邻里和睦胜远亲
第七周
4.7-4.12
《人与自我》第3课嫉妒大变脸
第4课全科小能手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熟悉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
2. 掌握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强地方归属感。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地方意识。
教学内容: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带有本地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特征,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2. 继续观察地图,提问:“根据地图上的特征,你能猜出这个地方有哪些特色吗?”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尽量描述本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二、呈现(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地的特色景点、地标建筑或自然风景,并简单解释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2. 展示一些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闻名人物、地方特产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志愿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个特色景点或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并整理资料。
2. 各小组进行展示,介绍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使用图片、PPT、模型等形式。
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说明。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以及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活动中,继续观察和了解本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积累更多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多阅读本地的地理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增长见识。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画一个属于本地的地图,标注本地的特色、历史或文化。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多找家人或朋友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本地的地理特征、历史和文化,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地理意识。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辽宁省地方课程 四年级 科技教育 教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商品包装材料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有哪些好处?
1易拉鬼
2方便餐盒
思考:还有哪些商品包装材料发生了变化?
讨论:包装材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小资料:
包装的演变与发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为一种商品设计商标,并能够清楚的表述出来。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准备的填写调查记录。
环节
教学活动安排
谈话导入
为一种商品设计商标
总结
今天我们以每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商标和商品,并为你们喜欢的商品设计一个商标。
活动一:评选商标
从收集的商标中,选出自己或小组同学最喜欢的商标,并交流喜欢的理由。
活动三:商标的应用
正确认识商标、合理利用商标,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我们来亲身经历一些实践活动。
1、根据绿色食品商标寻找绿色食品。
2、收集我们身边的防伪商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科技教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于宏洋2016年1月
课题
为一种商品设计商标
内容
为一种商品设计商标
3制作材料容易找到。
4能说出开关工作的原理。
2、讨论:
1你想为哪些物品设计开关装置呢?
2设计开关装置需要哪些材料?
3、制订一个计划,设计方案,填写学习单1-3。
4、按照计划制作开关。
活动二:开关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自己制作的开关,并和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填写学习单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知道中国 的人口问题和基本政策;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确立科学的人口意识,增强社会 责任感。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 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 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 《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 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 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地方课( 第一)学期
周次
Hale Waihona Puke 日期教学内容课时数
备注
1
9.14—9.8
魅力辽宁
2
2
9.11—9.15
魅力辽宁
2
3
9.18—9.22
人与自我
2
4
9.25—9.30
人与自我
2
5
10.1—10.8
十放假
6
10.9—10.13
人与自我
2
7
10.16—10.20
人与自我
2
8
10.23—10.27
人与社会
2
9
10.30—11.3
人与社会
2
10
11.6—11.10
人与社会
2
11
11.13—11.17
人与社会
2
12
11.20—11.24
人与自然
2
13
11.27—12.1
地方教案
(四年上)
(2017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组
课程标准对小学地方学科教学提出的总目标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 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 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 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自身的和谐。获得有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 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精神,以一种文明的、有教养、有自省意 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 的态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 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 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和人文素 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 及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和人文 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概述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了解悠久的历史,体验文化的深厚意蕴,关注当前社会生活 的变化。
•举例说出民间的风俗习惯,知道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概述重要的文化遗存和文化胜迹;知道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教育发展的现状; 认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举例说出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尝试学习某种民间艺术;体验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 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一、人自身的和谐
•知道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家居安全、疾病预防和灾害逃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养成遵 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学会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
•既述经济发展的状况,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认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既
述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基本的国防理论;学习初步的队列训练、三防”、射击、
战场救护等军事技能;增强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和国防观念。
•简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关注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确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 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形成规则意 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苗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概况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
•既述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基本状况; 阐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省情;认同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倡导体验性学习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 会现实问题,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 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道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分布及危害程度;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提 高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举例说出重大科技成果;概述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既述环境状况,知道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措施;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境保护的 意识和责任感。
•知道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措施; 尝试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增强资源忧 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
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既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 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