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年级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教学目标:自然美景看不够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 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1/ 35三、说说家乡新变化 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 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课教学目标:家乡风情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家乡的地理位置:在哪个省份、相邻的城市和乡镇。

3. 家乡的历史文化:著名的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文化等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并分享讨论成果。

3. 制作手抄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特点,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特点。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乡的美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美食:地方特色菜肴、小吃等。

2. 美食的制作过程:介绍几种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美食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

2. 制作美食:让学生分组进行美食的制作,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

3. 分享美食:让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美食分享给同学,培养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几种家乡的特色美食。

2. 学生能简单介绍几种美食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家乡的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节日习俗: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传统食物等。

三、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讲解家乡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 制作节日食物: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食物,体验节日习俗。

3. 文艺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文艺表演,展示家乡的节日习俗。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特点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水资源状况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家乡的地形特点:介绍家乡的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等,并解释地形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并解释气候对家乡生产、生活的影响。

4. 讲解家乡的水资源状况:介绍家乡的水资源分布、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对家乡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的信息,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以便在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认识家乡的文化传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发展2.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发展:介绍家乡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重点突出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3.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独特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建筑等,并解释这些文化传统对家乡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信息,如历史故事、民俗活动等,以便在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物产与经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认识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助力家乡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物产资源2. 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特色产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资源。

2. 讲解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物产资源,并解释这些资源对家乡经济的重要性。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1. 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能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2课时)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3课时)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人文景观。

第3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家乡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

辽宁省四年级新版地方课程教案——

辽宁省四年级新版地方课程教案——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一)人自身的和谐。获得有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精神,以一种文明的、有教养、有自省意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态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倡导体验性学习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地方教案
(四年上)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风俗和传统文化,增强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

2. 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培养孩子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和资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风景和风俗。

2.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研究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3. 活动探究: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和比较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4. 课堂讨论和展示:学生展示实地考察的成果,分享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风景和风俗。

2. 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二、分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 分发家乡地图和地点介绍,让学生研究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三、活动探究(30分钟)1. 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和比较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2. 引导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照,记录实地考察的情况。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环保,不损坏环境。

四、课堂讨论和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实地考察的成果,分享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3. 教师总结和点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资源。

2. 鼓励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分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的思维活跃,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

四年级地方教案

四年级地方教案

四年级地方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3. 掌握使用地图和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掌握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1. 使用地图和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中国地理地图和相关图片。

2. 学生绘制地图的材料。

3. 学生绘制图表的材料。

4. 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中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2. 出示中国地理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中国的哪些地方是海洋环绕的?中国与哪些国家接壤?探究(15分钟):1. 出示中国地理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中国有哪些主要山脉?请在地图上标出。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地图上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进行简要介绍。

3. 学生分组绘制中国地图,标出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中国的自然风光,如美丽的山脉、壮丽的河流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使用地图和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如:中国的最高山峰是什么?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中国地理的小报告,包括地理位置、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等内容。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拓展活动:1. 邀请地理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来校进行地理知识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区,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学地方教案

小学地方教案

小学地方教案课程名称:小学地理教学课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故乡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地理特征。

2. 学习使用地图,了解地图上的基本地理符号。

3.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使用地图。

2. 了解故乡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地理特征。

教学准备:1. 地图:教师准备一张标有故乡位置的地图。

2. 课件:课件中包含故乡的图片和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问学生“你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地图。

然后,教师指向地图上的标示,并问学生“这些标示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常见的地理符号。

Step 2:教学地理位置及周边地理特征(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课件,上面标有故乡的名字,并展示故乡的图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故乡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指向地图上故乡的位置,并解释故乡的地理位置。

接着,教师介绍故乡的周边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或湖泊等,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解释。

Step 3:学习使用地图(10分钟)教师再次出示地图,并提问学生:“你能找到故乡在地图上的位置吗?”学生尝试使用地图上的地理符号找到故乡的位置。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向标识。

然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并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家乡的位置和特征。

Step 4:巩固与拓展(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地图指出故乡周边的其他城市或乡村,并介绍这些地方的地理特征。

学生可以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向标识来确定位置,并通过地理符号表示特征。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口头回答教学目标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查找自己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并用地理符号表示家乡的地理特征。

要求学生准备下节课的汇报。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在课后制作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图,并加上适当的地理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
第一课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自己正确对待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挑食,不娇气,做个独立的小学生。

3、明白正确对待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
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2、从现在起,给自己订一份学习计划,用它来督促自己努力学
习。

3、说说你对学习的真实的想法。

三、讨论与分享
把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了解课文内容提要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
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理,另外,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才好。

还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三、实践活动
把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父母亲分享
第二课建立友谊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怎样和自己的朋友建立友谊,怎样
处理好自己与朋友的关系。

2、你是怎样对待朋友的,你认为自己做得好吗?
教学重点:
怎样才能在生活中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课文,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
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2、了解一下自己的为人,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
的是什么样的朋友,我现在有好朋友吗?
三、讨论会
1、谈谈你是怎样交友的?你认为你的朋友要是个什么样
的人。

2、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应该学会交友,要做到真诚对
人,平等待人,做到敢于承认错误,要做到宽容和合作,要
做到不轻易许诺;
2、小学生要明白,只有真诚的待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三、实践半自动
全班同学以“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为主题,开一次班会,对大家的看法进行总结,并写下来。

第三课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体验成功,明白成长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
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只有不怕失败,才会有成功的道路。

2、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有责任心,怎样做个有责任人的人。

3、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 、要求学生学会体验成功,明白成长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只有不怕失败,才会有成功的道路。

2、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这些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3、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你有没有遇到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不做的,做到的有哪些?
三、讨论与分享
做一次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成功的信心。

(1)、做自己该做的事。

(2)、主动去实践,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给老人让座。

(3)、要对自己的失败负责。

如果我们失败了,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敢于重新去做。

只要有信心,什么事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2、实践岛
读书上的故事,说说自己成功体验。

第四课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叫感恩,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为你做过哪些事。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感恩。

2、要求学生去体验一下边人对自己的帮助,感恩我们的美好的
生活。

3、到实践中去做一做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叫感恩,你准备怎样去报答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书上的小故事,明白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你明白了什么事,自己怎样做才对。

生活给了你什么,世界给出你什么,你给生活了什么。

世界又给了你什么。

3、你能为帮助过你的人做点什么吗?你准备怎样去做。

三、作业
把你的好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你对生活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得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做;
2、明白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懂得感恩,就不会产生歧视,学会感恩,就知道尊重别人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我们要从爱别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3、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感恩。

三、实践活动
1、你是怎样感激父母亲的,你上怎样对待他们的劳动的
2、结合自己的认识,请教身边的人,谈谈你对生活的态度。

第五课我爱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2、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了解家乡有哪些资源,有
哪些风景名胜古迹;
3、你认为自己的家乡好在哪里,你准备怎样去爱你的家乡;教学重点:
热爱家乡,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我们贵州气候,矿产资源,风景名胜,人口,地形地貌等。

2、理解:谈谈你对家乡的了解,你到过贵州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贵州都有什么民族,你是什么民族的;
三、讨论和分享
1、看书上的提示/:讨论小学生要怎样热爱自己的家乡;
2、谈谈你以后怎样建设家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人们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本民族的传统,宏观世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体。

2、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发奋图强,勇往直前。

我们要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三、讨论和分享
谈谈小学生要怎样才能做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六课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

2、要求学生热爱生命,为了自己的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事;
3、灾害发生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
临危不惧,做个机智勇敢的小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书上的小学生他们上怎样机智勇敢的;
2、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在遇到交通事故时怎样处理。

3、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三、讨论和分享
1、了解书上29页的故事内容,在哪两种情况下你要怎样做才能使事故发生的损失减小在最小的犯围。

2、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们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威胁生命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2、说出你知道的我们家乡特有的自然灾害,我们平时要怎样做才能减小对自己的伤害。

3、我们从自己的身边发生有的事汲取一些教训才是。

三、讨论和分享
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