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美术造型中的审美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美术造型中的审美内涵
我国传统美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悠久的历史渊源,集文化、艺术、审美等功能于一体,是我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
我国传统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而传统美术的各种价格功能,都通过其各种各样的美术造型来体现,本文将简单地介绍各种传统美术的造型特征,来分析美术造型的审美内涵。
标签:传统美术;美术造型;审美内涵
传统美术包含多种美术形式,传统绘画、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等都属于我国传统美术的范畴,传统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造型艺术的多样化。
与此同时,以中国传统儒道美学、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审美理念,使传统美术的各种造型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与精神内涵。
1.传统美术造型的基本特性
(1)传统美术造型的和谐性。
我国传统美术造型以我国传统美术思想为基础,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想。
引用到美术造型创作中,必然具备和谐特性。
美学思想注重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
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传统美术造型之间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美术造型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传统美术造型极具象征特性。
我国传统美学思想,提倡在造型上的伦理与感化效果,强调其造型要满足审美情感需求,并且要求其中的关联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传统的主管意识,因此,中国传统美术在造型方面往往都有着其特定的寓意。
借助美术造型中的尺寸、色彩、纹饰、体量等各种造型形体来喻示某种观念或者精神,这种象征特性,使中国传统美术造型更显得刚健质朴,并充满活力。
(3)传统美术造型富有灵动性。
我国的传统美术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庄子·外物》云:“茎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茎;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种境界不仅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思想依据,同时也影响到文学、诗歌、书法等各个领域,追求“天人合一”,传统美术在造型方面,常常见到S形构图或者是造型范式,使得传统美术造型富有生命韵律,造型特征在规范中极具灵活与灵动特性。
2.传统美术造型的审美意蕴
(1)传统美术造型的完美体现。
传统美术造型种类多种多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其完美表现,从美术题材的选择、造型内涵的表达等各个方面
尽可能地达到完美的表现效果。
这点尤其体现在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造型上,不管是题材或者是造型寓意上都追求圆满,例如,甘肃陇东的香包刺绣,刺绣的图案多选取吉祥寓意的造型,姑娘们作为定情信物的香包,多选择同心形,刺绣的纹样造型则选择莲花,并蒂莲,鸳鸯戏水等等具有鲜明代表意义的造型样式。
(2)传统美术造型的意象表达。
我国传统美术造型,不管是传统中国画还是民间美术,在形体塑造方面往往以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为主导,参照平时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体会以及经验累积,即兴发挥创作,也因此在造型的“形”与“神”的具体处理上,也就比较偏重于“神”的刻画,这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意象表达形式。
另外,传统民间美术造型艺术中,这个意象表达方式更是普遍,例如黄河流域一带土生土长的剪纸艺术——抓髻娃娃,具有祈福、纳祥,有保平安之意,这也是传统民间艺人最朴素的愿望,并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民族特色,并且融合了巫术与审美的多种内涵意义,造型之间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传统美术造型语言朴素中不乏高雅。
传统美术风格,其造型语言的质朴与率真是其独有的审美品质与魅力,更加主要的是体现在其内在的精神体现,朴实无华的是创造主体的内在品格。
从各种民间美术造型中来看,首先在制作材料上一般都是价格低廉的朴素自然物品,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粗糙的材料却逐渐变成富有深刻内涵并及其雅致的美术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
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美术造物造型都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我國传统美术的多样性决定了其造型艺术的多样化,以传统美学、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传统美术造型,浸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审美内涵,极具鲜明的美学个性。
我国的传统美术事业,在历经长期的发展,以劳动人民的智慧为在我国的传统美术史册上,增添了一笔笔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张大会.浅析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05).
[2]田浩.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之演变[J].河西学院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