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书·向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向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书·向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向靖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
名与高祖祖讳同,改称小字。
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
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
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
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
义熙三年,迁建式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成堂邑。
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
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
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
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戌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
除中咨议参军,将军如故。
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
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戌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
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戌事。
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
明年,高祖北伐,弥以本号侍从,留戌确磝,进屯石门、柏谷。
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制史,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
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
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
追赠前将军。
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于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
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何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向靖传》)译文: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是河内山阳人。
他的名和高祖刘裕的祖父的名相同,为了避讳,就用他的小字称呼他。
世代居住在京口,和高祖刘裕从小交情好。
跟从高祖刘裕平定京城,参与建武军事。
进而又平定京邑,加封为宁远将军。
京邑虽然平定了,可是许多贼寇争相兴起,向靖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打寿阳并且取得胜利。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向拱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向拱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向拱字星民,怀州河内人。
少倜傥负气。
弱冠,闻汉祖在晋阳招致天下士,将往依之。
中途遇盗,见拱状貌雄伟,意为富家子,随之,将劫其财。
拱觉,行至石会关,杀所乘驴市酒会里中豪杰,告其故,咸出丁壮护拱至太原。
以策干汉祖,汉祖不纳,客于周祖门下。
周祖即位,授宫苑使。
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贼平,命为陕州巡检。
显德二年,世宗亲征淮南,以拱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
时扬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
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妻女者。
及拱至,戮其不奉法者数辈,军中肃然。
时周师围寿春经年未下,江、淮草寇充斥,吴援兵栅于紫金山,与城中烽火相应。
而舒、蕲、和、泰复为吴人所据。
拱上言欲且徙扬州之师并力攻寿春,俟其城下,然后改图进取。
世宗从之。
拱乃封库,付扬州主者;复遣本府牙将分部按巡城中。
秋毫不犯,军民感悦。
及师行,吴人有负糗粮以送者。
宋初,太祖征李筠,拱迎谒至汜水,言于上曰:“筠逆节久著,兵力日盛,陛下宜急济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诛之,缓则势张,难为力矣。
”帝从其言,卷甲倍道趋之。
筠果率兵南向,闻车驾至,惶骇走泽州城守,遂见擒。
拱尹河南十余年,专治园林第舍,好声妓,纵酒为乐,府政废弛,群盗昼劫。
太祖闻之怒,移镇安州,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
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五。
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向拱传》,有删改)译文:向拱字星民,怀州河内人。
年轻时性情洒脱而不肯屈居人下。
二十岁时,听说汉祖在晋阳招揽天下有才之人,将要前去依附他。
半路上遇到强盗,盗贼见拱相貌身材魁梧,料想一定是富家子弟,就跟随着他,想要抢劫他的财物。
向拱发觉后,走到石会关,杀掉所骑的驴子买酒会聚当地的豪杰,告诉他们缘由,这些人都派出壮年男子一直把向拱护送到太原。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
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府,以臣僚言罢。
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
起知高邮*,制置使丘崇又论罢。
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
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费其志足嘉。
进秘*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夫*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
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
未几,文德亦以捷闻。
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
大元将兀良合台兵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
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风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
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
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安而征之。
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
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
德祜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选自《宋史·向士璧传》,略有删节)译文: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
恃才负气,精明强悍,很是洁身自好,绍定五年考中进士,不断升官至平*府通判,因为臣僚*劾免职。
后起用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因为监察御史胡泓*劾而免职。
起用为高邮知*,制置使丘崇又奏论将他免职。
起用为安庆府知府、黄州知州,迁任淮西提点刑狱兼黄州知州。
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多次建立奇功。
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向士璧不等朝命,就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费,他的精神值得嘉奖。
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西湖空旷简约、雪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假如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宋史·理宗五(本纪)·卷四十五(4)原文-翻译
宋史·理宗五(本纪)·卷四十五(4)原文|翻译三年春正月戊子朔,诏申饬百官尽言。
诏量移丁大全、吴潜党人,并永不录用。
壬戌,诏:陈垲等耆年奉祠,宜示崇奖:陈垲端明殿学士,林彬之宝章阁待制,史季温直华文阁,丁仁直宝谟阁,仍并予祠禄。
甲子,福建路安抚使马天骥进资政殿大学士,职任依旧。
乙丑,诏谕西蜀郡县等官,已授遇阙,毋遥受虚批月日,违期不赴。
丁卯,以善谘嗣濮王。
戊辰,周国公主进封周、汉国公主。
庚午,赐贾似道第宅于集芳园,给缗钱百万,就建家庙。
甲戌,诏权知梁山军李鉴守城有功,带行阁门宣赞舍人,就知梁山军。
复泸州,改为江安军。
吕文德进开府仪同三司。
【译文】五月初二,贾似道请任祠禄官,诏令不允。
初九,谢方叔恢复为观文殿大学士退休。
十七日,以刘雄飞知夔州、夔路安抚使。
二十四日,王坚迁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湖北安抚使兼江陵知府。
六月初五,下诏阴雨连绵,造成灾害,决定避殿减膳彻乐。
十五日,下诏近畿水灾,安吉最为严重,应尽快实行救荒措施。
二十一日,以范文虎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主管侍卫步军司兼马军司。
秋七月初四,蜀帅俞兴奏报泸州守臣刘整率所部士兵投降元朝,由俞兴构隙致变。
到这时,俞兴发布文书讨伐刘整。
十一日,制置使蒲择之因用蜡书秘密交通叛贼罗显,下诏贬窜万安军。
月亮侵犯斗宿。
十五日,以厉文翁为资政殿学士、沿海制置使、庆元知府。
十八日,王惟忠家诉讼冤屈,下诏削夺谢方叔应得待遇。
丁大全贬降新州团练使,贵州安置。
台臣吴燧夺职罢祠,陈大方、胡大昌都被削夺官职。
二十二日,陈韦华去世,赠少师,谥号忠肃。
二十六日,吴潜贬降为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
八月初二,命令韩宣兼常德、辰、沅、澧、靖五郡镇抚使,吕文德兼四川宣抚使,范文虎因白鹿矶之功赏七官,以五官转行遥郡防御使,余官给予凭据。
初七,下诏削夺向士璧从官待遇,追究侵盗掩匿之罪。
当时因元兵北退,派遣官员公计边费,贾似道忌功,想在这方面污蔑陷害在外统兵将领,向士璧、赵葵、史岩之、杜庶都被责令偿还。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
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
以父泽,补迪功郎。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遥,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搬罩纂,亟奏记波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则庶其肯来耳。
”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
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
”复中前说甚苦。
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
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
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
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荚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
"说怒,椿目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壹蕉上基壹三月,竞解去。
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憾。
及是转对,叉言:“君以刚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
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嘲健之德奂。
在廷之臣,来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
”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
诏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
”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日:“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
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划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
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则周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
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
”上曰:“幼泳阉此。
元史赵璧传译文字词
赵璧传一、原文: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
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宪宗不悦。
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
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
”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为河南经略使。
河南刘万户贪yin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
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
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
”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宪宗崩,世祖即位。
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
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
二年,始制太庙雅乐。
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造伪chao者连坐,系狱。
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平壤。
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
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
”因遣使以闻,帝从之。
十三年,卒,年五十七。
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节选自《元史赵璧传》)二、翻译:赵璧,字宝臣,是云中怀仁人。
世祖做亲王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声就召见他,叫他“秀才”而不叫他的名字,赐给他三个仆僮,发给他薪水,命王后亲自缝制衣服赐给他,看他试穿衣服不合身,就加以修改,对他的恩遇无人可比。
辛弃疾《审势》原文及翻译译文
辛弃疾《审势》原文及翻译译文《辛弃疾《审势》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辛弃疾《审势》原文及翻译译文辛弃疾《审势》原文及翻译辛弃疾原文:用兵之道,形与势二。
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眩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
何谓形?小大是也。
何谓势?虚实是也。
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
形可举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
譬如转嵌岩于千仞之山,轰然其声,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堑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之,至力杀形禁,则人得跨而逾之矣。
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纵自我,不系于人,有轶而过者,抨击中射惟意所向,此实之可虑也。
自今论之: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其举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
未欲用以求胜者,固知其未必能也。
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为可疑。
焦未必能。
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
臣请得而条陈之: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
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恩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
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
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亦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盖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辛巳之变,萧鹧巴反于辽,开赵反于密,魏胜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齐、鲁,亲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纷纷所在而是,此则已然之明验,是一不足虑也。
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得吾岁币惟金与帛,可以备赏而不可以养士;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
盖虏政庞而官吏横,常赋供亿,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
叛则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是二不足虑也。
若其为兵,名之曰多,又实难调而易溃。
且如中原所签,谓之大汉军者,皆其父祖残于蹂践之余,田宅罄于捶剥之酷,怨忿所积,其心不一。
《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
用询荫为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一府尽倾。
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
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
尝语人曰:“凡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
“世以为知言。
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裹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
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召试,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
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
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梅尧臣传》)译文: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
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
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
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发现。
后来,梅尧臣以父荫而入官,为河南主簿。
当时留守西京的钱惟演发现并惊叹他的才华,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抒发情感。
欧阳修也与梅尧臣结为诗友,并自谦不如梅尧臣的写诗才能。
梅尧臣因受到知名前辈的夸奖与鼓励愈发兢兢业业,潜心苦读,终于在宋代文坛上名声大振。
自宋以来,像梅尧臣那样,专以诗才之名流芳后世的人实不为多。
梅尧臣曾对人说“:大凡做诗,要注意立意新颖,语言考究,发前人所未发,感前人所未感。
而且,能自如驾驭难写之景,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之外深远而美妙的意境。
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壁字季章。
父焘,典国史。
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
召试,为正字。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
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
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
侂胄意不怿。
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
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
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
”疏奏,秦桧坐追王爵。
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
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
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
”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
”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
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
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
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译文:李壁字季章。
父亲李焘,主修国史。
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章精当广博。
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
《宋史·向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向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向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向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向敏中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
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
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
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
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
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
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
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驰驿掘得,封题如故。
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
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
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
”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①,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
”敏中但唯唯。
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
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
明日,具以所见对。
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注]①端揆,指相位。
译文:向敏中,字常之,河南开封人。
《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余玠,字义夫,蕲州人。
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
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译文:余玠,字义夫,是蕲州人。
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不久授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杨时《宋史》原文及翻译
杨时《宋史》原文及翻译杨时《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时《宋史》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
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
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
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钦宗曰:“无逾于卿。
”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
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
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
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
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杨掞传
阅读下面的这那么文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掞〔shàn〕字纯父,抚州临川人。
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
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沉着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
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
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
后登死,人以为知言。
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征谋:征战的计策。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可以表现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事亟矣,掞请行。
《宋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宋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
周显德中,进士登第。
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
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
授右拾遗,迁左补阙。
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
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
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
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
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
五年,拜户部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
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
九年,卒,年五十七。
赠侍中,谥元懿。
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
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
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
初,微时,为养负米。
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
”言讫不见。
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
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
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
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
以熙载故,奏补殿直。
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
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
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
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
上素知熙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
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
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
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相厚善。
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
中立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
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
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
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璧字季章,眉之丹稜人。
父焘,典国史。
璧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璧对。
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
召试,为正字。
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宰相陈自强请以侂胄平章国事,遂召璧草制,同礼部尚书萧达讨论典礼,命侂胄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
璧受命使金,行次扬州,忠义人朱裕挟宋师袭涟水,金人愤甚,璧乞枭裕首境上,诏从其请。
璧至燕,与金人言,披露肝胆,金人之疑顿释。
璧归,侂胄用师意方锐,璧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既而陈景俊使北还,赞举兵甚力,钱象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
初,侂胄召叶适直学士院,草出师诏,适不从,乃以属璧,由是进权礼部尚书。
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一夕招璧饮,酒酣,及师旦事,璧微擿其过,觇侂胄意向,乃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师旦坐贬官。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方信孺使北归,言金人欲缚送侂胄,故侂胄忿甚,用兵之意益急。
璧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璧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会礼部侍郎史弥远谋诛侂胄,以密旨告璧及钱象祖,象祖欲奏审,璧言事留恐泄,侂胄迄诛,璧兼同知枢密院事。
御史叶时论璧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后辅臣言诛侂胄事,璧实预闻,乃令自便。
复官提举洞霄宫,久之,复以御史奏削三秩,罢祠。
璧寻引疾奉祠。
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进资政殿学士致仕,谥文懿。
(选自《宋史·李璧传》)译文:李璧,字季章,眉州丹稜人。
他父亲李焘,为典国史。
李璧少年时就很颖悟杰出,每天背诵一万多字,文辞精当广博,周必大看见他的文章,惊奇地说:“这是被贬下的仙人啊。
窦融传阅读答案翻译
篇一:窦融传阅读答案翻译您的位置: >>陆九龄传阅读答案 _陆九龄传翻译 _古诗大全文言文《陆九龄传》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
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
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
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
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于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
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
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
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
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
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
不满岁,以继母忧去。
服除,调全州教授。
未上,得疾。
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
至夕,整襟正卧而卒。
年四十九。
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
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
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
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
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
或未可与语,则不发。
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
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文言文900个原文及翻译大全(2)
⽂⾔⽂900个原⽂及翻译⼤全(2)《说苑·介⼦推不受禄》原⽂及翻译《陈平之⽤》原⽂及翻译《⽥婴善剂》原⽂及翻译袁中道《听⾬堂记》原⽂及翻译《宋史·施师点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潚传》原⽂及翻译《明史·胡濙传》原⽂及翻译《宋史·陈韡传》原⽂及翻译《隋书·元胄传》原⽂及翻译㣿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原⽂及翻译《后汉书·刘茂传》原⽂及翻译《宋史·罗点传》原⽂及翻译《宋史·刘述传》原⽂及翻译《宋史·太祖本纪》原⽂及翻译苏轼《万⽯君罗⽂传》原⽂及翻译《北史·源⼦邕传》原⽂及翻译韩愈《送浮屠⽂畅师序》原⽂及翻译《宋史·赵⼦崧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耿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鹏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阐传》原⽂及翻译《汉书·傅喜传》原⽂及翻译李渔《饭粥》原⽂及翻译《新唐书·侯君集传》原⽂及翻译《晋书·罗含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永元⼗四年冬,⼗⽉》原⽂及翻译《新唐书·柳浑列传》原⽂及翻译宋濂《游琅琊⼭记》原⽂及翻译《后汉书·郭太传》原⽂及翻译《三国志·任峻传》原⽂及翻译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及翻译《宋书·谢晦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琼传》原⽂及翻译《明史·邹元标传》原⽂及翻译《梁书·明⼭宾传》原⽂及翻译《隋书·⾖卢毓传》原⽂及翻译《北史·杨津传》原⽂及翻译《宋史·刘勔传》原⽂及翻译《宋史·包拯传》原⽂及翻译《明史·韩爌传》原⽂及翻译《明史·袁忠彻传》原⽂及翻译《魏书·张蒲传》原⽂及翻译《明史·罗喻义传》原⽂及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及翻译《清史稿·熊赐履传》原⽂及翻译《明史·黄宗载传》原⽂及翻译《清史稿·赵国祚传》原⽂及翻译《明史·程启充传》原⽂及翻译《隋书·循吏·樊叔略传》原⽂及翻译《江⽔⼜东,经黄⽜⼭下》原⽂及翻译《成王封伯禽于鲁》原⽂及翻译《宋史·汪澈传》原⽂及翻译《宋史·张庭坚传》原⽂及翻译《晋书·颐和转》原⽂及翻译《汉书·周勃传》原⽂及翻译《宋史·陈襄传》原⽂及翻译《宋书·刘⼤夏传》原⽂及翻译《后汉书·班彪传》原⽂及翻译《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原⽂及翻译《史记·义纵传》原⽂及翻译《宋史·彭乘传》原⽂及翻译《聊斋志异·郭⽣》原⽂及翻译《清史稿·骆秉章传》原⽂及翻译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段思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周新传》原⽂及翻译《北史·李訢传》原⽂及翻译《周书·寇俊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崔⽇⽤传》原⽂及翻译《宋史·陈康伯传》原⽂及翻译《宋史·张美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彪之传》原⽂及翻译《南村辍耕录·迈⾥古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吴保安传》原⽂及翻译《晋书·朱序传》原⽂及翻译《宋史·许奕传》原⽂及翻译《明史·沈希仪传》原⽂及翻译《明史·谢迁传》原⽂及翻译《元史·吕思诚传》原⽂及翻译《宋史·卞衮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谯⽞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萧俛传》原⽂及翻译《明史·张永明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原⽂及翻译《明史·张家⽟传》原⽂及翻译《晋书·阳裕传》原⽂及翻译《南齐书·禇炫传》原⽂及翻译《明史·刘荣传》原⽂及翻译《元史·孔思晦传》原⽂及翻译《宋书·垣护之传》原⽂及翻译《宋史·苗授传》原⽂及翻译《宋史·何栗传》原⽂及翻译《汉书·杜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从愿传》原⽂及翻译《宋史·程公许传》原⽂及翻译《南史·萧⼦良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兑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武周传》原⽂及翻译《宋史·张觷传》原⽂及翻译苏轼《南⽅多没⼈》原⽂及翻译《贞观⼆年,太宗谓侍⾂⽈》原⽂及翻译《汉书·武五⼦传》原⽂及翻译《明史·林聪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孙伏伽传》原⽂及翻译《宋史·范祖禹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第五琦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封中宪⼤夫兴化府知府周公⾏状》原⽂及翻译《宋史·徐经孙传》原⽂及翻译《元史·董⽂⽤传》原⽂及翻译《宋史·孟宗政传》原⽂及翻译《清史稿·刘长佑传》原⽂及翻译《北史·乐运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承天传》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及翻译李鸿章《亡妹张夫⼈家传》原⽂及翻译《宋书·刘穆之传》原⽂及翻译《明史·魏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从谠传》原⽂及翻译《宋史·薛叔似传》原⽂及翻译《明史·吴时来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王晏球传》原⽂及翻译《宋史·尹继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娄师德传》原⽂及翻译《明史·童元镇传》原⽂及翻译《三房⼗四叔⾮不勤读》原⽂及翻译《后汉书·虞诩传》原⽂及翻译《元史·魏初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守⽂传》原⽂及翻译《宋史·黄震传》原⽂及翻译《梁书·谢举传》原⽂及翻译《新唐书·虞世南传》原⽂及翻译《明史·张宁传》原⽂及翻译《晋书·张闿传》原⽂及翻译《李彦仙传》原⽂及翻译《中⼤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原⽂及翻译《隋书·窦荣定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廷谓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潮传》原⽂及翻译《北史·段⽂振传》原⽂及翻译《说苑·政理》原⽂及翻译《汉书·⾼帝纪》原⽂及翻译孔融《论盛孝章书》原⽂及翻译《宋书·宗悫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清史稿·李鸿章传》原⽂及翻译《宋史·程颢传》原⽂及翻译《秦观劝学》原⽂及翻译《陋室铭》原⽂及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原⽂及翻译《郎中令赵⾼恃恩专恣》原⽂及翻译《三国志·张温传》原⽂及翻译《宋史·乔执中传》原⽂及翻译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及翻译颜之推《名实篇》原⽂及翻译《宋史·范如圭传》原⽂及翻译《宋书·王诞传》原⽂及翻译《明史·徐阶传》原⽂及翻译《宋史·卢之翰传》原⽂及翻译姚鼐《登泰⼭记》原⽂及翻译《宋史·宇⽂昌龄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先妣事略》原⽂及翻译书《孟德传》后原⽂及翻译《孟德传》原⽂及翻译《后⼗九⽇复上宰相书》原⽂及翻译《明史·陶琰传》原⽂及翻译《史记·张丞相列传》原⽂及翻译《宋史·王拱⾠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严挺之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原⽂及翻译《新唐书·孟浩然传》原⽂及翻译《明史·张罗彦传》原⽂及翻译《宋史·陈恕传》原⽂及翻译《⼦产为政》原⽂及翻译《宋史·余良肱传》原⽂及翻译李肖《萧毕顺传》原⽂及翻译《马先⽣钧,字德衡》原⽂及翻译《宋史·党进传》原⽂及翻译《宋史·陈从信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魏谟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徐⽂远传》原⽂及翻译谢枋得《丞相留忠斋书》原⽂及翻译《明史·张淳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应麟传》原⽂及翻译《宋史·丁谓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周纡传》原⽂及翻译《于是秦王⼤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及翻译《明史·胡俨传》原⽂及翻译《北齐书·阳斐传》原⽂及翻译《去宥》原⽂及翻译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霍峻等传》原⽂及翻译《宋史·陆诜传》原⽂及翻译《明史·廖庄传》原⽂及翻译《三国志·步骘传》原⽂及翻译《宋史·刘甲传》原⽂及翻译《元史·马亨传》原⽂及翻译《晋书·江统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张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郑覃传》原⽂及翻译《郑成功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时勉传》原⽂及翻译《宋书·沈怀⽂传》原⽂及翻译《汉书·张良传》原⽂及翻译《晋书·陶侃列传》原⽂及翻译元好问《送秦中诸⼈引》原⽂及翻译《汉书·苏武传》原⽂及翻译(⼆)《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及翻译《后汉书·钟离意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凯传》原⽂及翻译《宋史·杨⼤异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屈突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吴范传》原⽂及翻译《明史·张任学传》愿⽂及翻译《王安⽯待客》原⽂及翻译王若虚《门⼭县吏晓堂记》原⽂及翻译刘⼤魁《程易⽥诗序》原⽂及翻译《宋史·许骧传》原⽂及翻译《南史·沈炯传》原⽂及翻译《明史·温纯传》原⽂及翻译《汤义仍先⽣⽂集序》原⽂及翻译《宋史·张逊传》原⽂及翻译《梁史·褚翔传》原⽂及翻译戴名世《蓼庄图记》原⽂及翻译《宋史·林光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长孙顺德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原⽂及翻译《南唐书·周本传》原⽂及翻译《谏说之难》原⽂及翻译《万⽊图》序原⽂及翻译《旧唐书·冯⽴传》原⽂及翻译《宋史·傅伯成传》原⽂及翻译《宋史·吴奎传》原⽂及翻译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原⽂及翻译苏轼《司马温公⾏状》原⽂及翻译《北史·薛聪传》原⽂及翻译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及翻译《元史·敬俨传》原⽂及翻译《北史·庾信传》原⽂及翻译《隋史·杨善会传》原⽂及翻译《魏书·阳固传》原⽂及翻译《旧唐书·陆贽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简辞传》原⽂及翻译《明史·赵世卿传》原⽂及翻译《宋史·虞允⽂传》原⽂及翻译《明史·张肯堂传》原⽂及翻译汪琬《传是楼记》原⽂及翻译《明史·唐胄传》原⽂及翻译《宋史·卢秉传》原⽂及翻译《隋书·燕荣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薛嵩传》原⽂及翻译《隋书·万宝常传》原⽂及翻译王世贞《⽵⾥馆记》原⽂及翻译《光武帝纪》原⽂及翻译《北齐书·斛律羡传》原⽂及翻译《明史·安磐传》原⽂及翻译宋濂《阅江楼记》原⽂及翻译《登扫叶楼记》原⽂及翻译《刘备⼊益州》原⽂及翻译《三国志·费祎传》原⽂及翻译《晋书·胡威传》原⽂及翻译《旧唐书·柳公权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及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孟尝传》原⽂及翻译《明史·李充嗣传》原⽂及翻译《游龙鸣⼭记》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孔谦传》原⽂及翻译布颜图《画树法》原⽂及翻译《明史·郑晓传》原⽂及翻译《宋史·梁克家传》原⽂及翻译叶适《留耕堂记》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之《春,⼆⽉,曹操攻黎阳》原⽂及翻译《宋书·孔觊传》原⽂及翻译《北齐书·卢潜传》原⽂及翻译《晋书·王沈传》原⽂及翻译《后汉书·梁慬传》原⽂及翻译《颜⽒家训·风操篇》原⽂及翻译《汉书·隽不疑传》原⽂及翻译《钱神论》原⽂及翻译《晋书·虞喜传》原⽂及翻译《商於⼦论治国》原⽂及翻译《宋史·郭逵传》原⽂及翻译汪⼠铎《记江乐峰⼤令事》原⽂及翻译《翱⾄零⼝北,有畜鸡⼆⼗⼆者》原⽂及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及翻译(三)《唐才⼦传·⽅⼲传》原⽂及翻译《周书·郑孝穆传》原⽂及翻译《南史·王规传》原⽂及翻译《美⼈赋》原⽂及翻译《明史·杨荣传》原⽂及翻译《元年,关中饥,⽶⽃直绢⼀匹》原⽂及翻译《晋书·刘弘传》原⽂及翻译《柳宗元》原⽂及翻译曾巩《⼴德湖记》原⽂及翻译《宋书·谢庄传》原⽂及翻译吴敏树《新修吕仙亭记》原⽂及翻译《凡⾳,⽣于⼈⼼者也》原⽂及翻译《宋书·谢弘微传》原⽂及翻译《宋史·蒋重珍传》原⽂及翻译《与致虚妹丈书》原⽂及翻译《周顗奔琅琊王睿》原⽂及翻译《⽵⼭》原⽂及翻译司马相如《⼦虚赋》原⽂及译⽂《初,魏⼈范睢从中⼤夫须贾使于齐》原⽂及翻译吕⼤防《合江亭记》原⽂及翻译陆陇其《崇明⽼⼈记》原⽂及翻译《明史·陈幼学传》原⽂及翻译王鏊《王⽂恪公笔记》原⽂及翻译《陈书·张种传》原⽂及翻译《霍丘知县阳湖左君》原⽂及翻译《楚襄王为太⼦之时》原⽂及翻译《宋史·苏缄传》原⽂及翻译《明史·杨信民传》原⽂及翻译《黄花岗七⼗⼆烈⼠事略序》原⽂及翻译袁枚《江宁两校官传》原⽂及翻译《宋史·席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王维传》原⽂及翻译杨⼠奇《翠筠楼记》原⽂及翻译《敬之识才》原⽂及翻译《⼦昂碎琴》原⽂及翻译《新唐书·马怀素传》原⽂及翻译《三国志·程昱传》原⽂及翻译顾炎武《⽉⾷》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王沿传》原⽂及翻译《明史·⾦国凤传》原⽂及翻译《宋史·邹浩传》原⽂及翻译《明史·廖永安传》原⽂及翻译《晋书·谢安传》原⽂及翻译《汉书·霍去病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锦传》原⽂及翻译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及翻译《晋书·安平献王孚》原⽂及翻译《旧唐书·杜亚传》原⽂及翻译《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及翻译《新唐书·马燧传》原⽂及翻译《⾼帝求贤诏》原⽂及翻译《三国志·刘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吕蒙正传》原⽂及翻译《晋书·傅咸传》原⽂及翻译《明史·崔铣传》原⽂及翻译《秦废封建》原⽂及翻译王充《论衡·⾃纪篇》原⽂及翻译《列⼦·说符》原⽂及翻译《明史·邹应龙传》原⽂及翻译王引之《汪容甫先⽣⾏状》原⽂及翻译《后汉书·赵憙传》原⽂及翻译《陈书·谢贞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翼传》原⽂及翻译程晋芳《⽂⽊先⽣传》原⽂及翻译《裴琰之传》原⽂及翻译《辽史·萧韩家奴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徽传》原⽂及翻译《李世民畏魏征》原⽂及翻译杨循吉《况侯抑中官》原⽂及翻译《新轩乐府引》原⽂及翻译《南齐书·垣崇祖传》原⽂及翻译《宋史·喻樗传》原⽂及翻译《周书·颜之仪传》原⽂及翻译王安⽯《⽥公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张景宪传》原⽂及翻译《宋学⼠⽂集·李疑传》原⽂及翻译《郁离⼦》序原⽂及翻译《宋史·种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邵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湘传》原⽂及翻译李渔《闲情偶记·卷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养鱼记》原⽂及翻译《齐⼈说靖郭君》原⽂及翻译《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原⽂及翻译《明史·崔恭传》原⽂及翻译《宋史·王罕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晁传》原⽂及翻译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原⽂及翻译《魏书·张济传》原⽂及翻译《宋史·邵伯温传》原⽂及翻译《宋史·王觌传》原⽂及翻译《宋史·种谔传》原⽂及翻译《宋史·袁甫传》原⽂及翻译《韩雄传》原⽂及翻译《元史·王都中传》原⽂及翻译《新唐书·源乾曜传》原⽂及翻译姚鼐《答翁学⼠书》原⽂及翻译童轩《治溷⽣传》原⽂及翻译《宋史·赵禼传》原⽂及翻译《晋书·⽯鉴列传》原⽂及翻译《汉书·张骞传》原⽂及翻译《南史·张⾏信传》原⽂及翻译王⼠祯《登燕⼦矶》原⽂及翻译《宋史·⽂天祥传》原⽂及翻译(⼆)⽂天祥《游⽂⼭观⼤⽔记》原⽂及翻译《宋史·黄洽传》原⽂及翻译欧阳修《与⾼司谏书》原⽂及翻译《资治通鉴·公孙度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导传》原⽂及翻译《赵简⼦传》原⽂及翻译《宋史·刘颖传》原⽂及翻译《元史·梁曾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汝华传》原⽂及翻译⽂同《屯⽥郎中⽯君墓志铭》原⽂及翻译《明史·仇钺传》原⽂及翻译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及翻译《元史·姜彧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及翻译《宋史·吕公绰传》原⽂及翻译《北史·达奚长儒传》原⽂及翻译《宋史·司马池传》原⽂及翻译《史记·晁错传》原⽂及翻译《宋史·韩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韦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晋书·王舒传》原⽂及翻译《史记·陈豨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元澹传》原⽂及翻译《元史·谢让传》原⽂及翻译《南齐书·张融传》原⽂及翻译《周书·泉企传》原⽂及翻译《元史·安童传》原⽂及翻译《尉缭⼦·治本》原⽂及翻译《宋史·符彦卿》原⽂及翻译《旧唐书·郑善果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陆⽻传》原⽂及翻译《明史·叶旺传》原⽂及翻译《宋史·丰稷传》原⽂及翻译《宋史·萧注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闼传》原⽂及翻译李渔《⾼低抑扬》原⽂及翻译《明史·胡⼴传》原⽂及翻译《⾦史·张⾏信传》原⽂及翻译《辽史·耶律安抟传》原⽂及翻译《宋史·李⼤性传》原⽂及翻译《宋史·吴芾传》原⽂及翻译《元史·赵世延》原⽂及翻译《宋史·王刚中传》原⽂及翻译《明史·李东阳传》原⽂及翻译《宋史·曾⼏传》原⽂及翻译。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最新5篇】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最新5篇】篇一:游兰溪文言文翻译赏析篇一《游兰溪》是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三月)的事。
这是作者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所作。
当时他在政治上失意,生活上也比较艰苦,但仍对人生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豁达的胸襟,实在难能可贵。
下面是游兰溪文言文翻译赏析,欢迎参考阅读!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
就去他那里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
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
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
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
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注释①游兰溪:选自《东坡志林》。
本篇一作《游沙湖》。
游兰溪,游览兰溪。
兰溪,在今湖北省浠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
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②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
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③相:察看。
选择性必修中册(二) 单篇梳理10 课文4 五代史伶官传序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_官__职__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 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__太__牢__”。少牢只 有羊、猪,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 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___太__牢,诸侯祭祀用___少__牢_。另外,古人也把牛 叫“___太__牢”,羊叫“____少_”牢。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极小的事。忽,_一__寸___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_百__万__分___之一。
于所溺
的人
5.特殊句式
例句 ①燕王吾所立 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盛以锦囊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判断句 无标志词 被动句 标志词:为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以
6.文化常识 (1)五代 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907—960)。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_后__梁__、_后__唐__、 _后__晋__、_后__汉__和_后__周___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 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根据句意,“始从尹洙游”与“与梅尧臣游”句式结构相似,排除C、D 两项。 比较A、B两项,主要区别在于“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的断句。这句话 的意思是“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所以应断为“议论当世事/迭相 师友”,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 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做笔, 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 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欧阳修科举中进士,在南宫考试中得 第一,钦点为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 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 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
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 府, 以臣僚言罢。
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 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
起知高邮军, 制置使丘崇又论罢。
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
合州告急 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 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夫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 进至浮桥。
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 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
未几,文德亦以捷闻。
士璧还 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 升湖南制置副使。
大元将兀良合台兵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 力守御, 闻后队且至, 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以易正大监其军, 遇于南岳市, 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
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 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风一再劾 罢之,送漳州居住。
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
幕属方元善者,极意 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安而征之。
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 疾,常呼士璧。
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
德祜元年 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 子孙,诏从之。
(选自《宋史·向士璧传》,略有删节) 译文 : 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
恃才负气,精明强悍,很是洁身自好,绍定五年 考中进士,不断升官至平江府通判,因为臣僚弹劾免职。
后起用为淮西制置司参 议官,又因为监察御史胡泓弹劾而免职。
起用为高邮知军,制置使丘崇又奏论将 他免职。
起用为安庆府知府、黄州知州,迁任淮西提点刑狱兼黄州知州。
合州告 急,制置使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多次建立奇功。
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 “向士璧不等朝命,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值得 嘉奖。
”升任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担任旧职。
开庆元年, 涪州危急, 朝廷又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 北方军队在江两岸驻营, 长达几十里, 阻挡船队不能够到达浮桥。
当时朝廷从扬州抽调贾似道以枢密使的
1/5
身份到六路宣谕诏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贾似道进驻峡州,传书向士璧将军 事交给吕文德, 向士璧不听从, 用计弄断浮桥向皇帝报捷, 详细说明计策。
不久, 吕文德也来报捷。
向士璧回到峡州,正怀疑遭到排挤,不久被征召为宣抚司参议 官,迁任湖南安抚副使兼潭州知州,不久,升任湖南制置副使。
元朝大将兀良合 台的军队从交址往北撤退,先头部队到了城下,围攻很猛烈,向士璧极力守卫, 听说后面部队将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派易正大当监军,在南 岳市与敌军相遇,一战有功,潭州之围于是解除。
军情报告上去,赏赐金带,叫 他佩戴,进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仍担任其他的旧职。
贾似道拜相,忌恨他的功劳,不但不加奖赏,反而暗示监察御史陈寅、侍御 史孙附凤一再地弹劾罢免了他,送到漳州居住。
又核查守城时所花费的钱粮,抓 到行部责令他偿还。
幕属方元善, 极力迎合贾似道的心思, 向士璧因此获罪而死, 又拘捕他的妻妾来索取。
这以后方元善改任吉水县知县,不久回来后发了疯病, 常常喊向士璧的名字。
当时王辅佑也被贬到远地, 等到文天祥起兵时到贬谪地去 召王辅佑, 却已经死了。
德祐元年三月, 下诏追复元官, 仍旧还给侍从官的恩典, 在潭州建庙。
第二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求录用他的子孙,诏令听从他的建议。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