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概述】妇人腹痛是指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亦称“妇人腹中痛”。
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人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行迟滞,以致腹痛。
素禀体虚,血虚气弱,或忧思太过,或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耗伤血气,以致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而痛;且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亦可致腹痛。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本诊疗技术是指西医慢性盆腔炎(CPID)等引起的腹痛。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3.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失去治疗时机转化而来。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炎症比较顽固,西药抗生素治疗常达不到远期疗效,易产生耐药性或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理论,把本病分成: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并拟了清热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三个活血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1 、湿热瘀结型:临床症状常见低热或无热,腰酸腹痛,行经或劳累时加重,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胸闷纳差,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活血汤:双花10~20g,连翘10~15g,公英15g,丹皮10g,赤芍10g,红藤12g,虎杖12g,生地15g,桃仁6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土茯苓15g。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绝者减桃仁,加黄芪15g,白术12g,仙鹤草12g,升麻6g,柴胡9g,甘草9g。
2、血瘀气滞型:症见腹痛拒按经期加重,腰酸腿软,腹部可触及包块,白带量多色黄赤,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B 超检查示:盆腔或附件区有炎症性包块。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用行气活血汤:香附12g,木香9g,郁金9g,桃仁9g,红花9g,元胡9g,丹参9g,路路通12g,鸡血藤15g,皂刺12g,当归12g,川芎12g,益母草10g,牡蛎12g,山甲9g。
3、寒湿凝滞型: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行经或劳累时更甚,小腹及四肢有冷感,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经闭不行,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温经活血汤:小茴香10g,干姜9g,制乳香9g,制没药9g,桃仁9g,当归12g,乌药6g,香附9g,元胡9g,川楝子12g,五灵脂9g,三棱6g,莪术6g,牛膝9g。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1]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盆腔内多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由于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较为多样。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慢性盆腔炎治疗的基石,通过抗菌作用来消除病原体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有: - 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等。
-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注意细菌的耐药情况,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并遵循适当的用药方案和疗程。
2. 抗炎治疗慢性盆腔炎常伴有炎症反应,因此可以使用抗炎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常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免疫调节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有干扰素α、鸟苷蛋氨酸等。
二、物理治疗1. 热敷治疗盆腔炎患者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2. 中药浴治疗中药浴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汤水浸泡或蒸汽熏蒸,可起到温通经络、消炎杀菌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苍耳子等。
3. 物理理疗物理理疗可以通过射频、微波、电疗等手段,改善盆腔循环,消除炎症。
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差异较大。
三、手术治疗1. 盆腔清扫术盆腔清扫术主要是通过手术清理盆腔内的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该手术适用于严重慢性盆腔炎患者。
2. 输卵管通液术对于存在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通液术来解除积水,以恢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
3. 植入宫腔调节剂对于宫腔局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宫腔调节剂。
宫腔调节剂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与修复,达到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通常作为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最后手段,并且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
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
一、概述
盆腔炎症状是属于女性内生殖器和周围的结缔组织,还有盆腔腹膜等部位发生的炎症。
慢性的盆腔炎症状主要是由于急性盆腔炎症状没有彻底的治疗好,时间长了之后炎症反复的发生导致的。
慢性盆腔炎症状可能会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等症状出现。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不孕的情况发生。
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采用西医或者是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二、步骤/方法:
1、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主要是望闻问切,首先要看病人身体上的具体病症。
慢性盆腔炎的病人一般都是据有腹部坠胀、低热、浑身无力、失眠等症状。
另外还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等情况。
2、除了检查这些身体的症状外,中医在诊断的时候还要采用号脉的方法来确诊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慢性盆腔炎由于是有炎症的情况发生,所以在脉相上会表现的比较沉和弱,少数的病人会有把不到脉的情况。
3、由于现在的医学科技非常的先进,所以中医在确诊慢性盆腔炎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血象、B超等辅助方法来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让检查的结果更加的准确,不会因为误诊而耽误病情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治疗,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千万不要稍微有点好转就停止治疗,这样很容易会让病情反复发生的。
盆腔炎 诊疗
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方案主要指慢性盆腔炎、一、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辩证分型治疗(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除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下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则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慢盆汤。
(4)气虚血瘀证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
(二)、专方治疗本院制剂“妇康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组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茯苓、黄柏、丹皮、薏苡仁、茵陈、延胡索等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理气,活血止痛主治: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
(三)、外治法适应症: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1.中药自拟方通管汤,水煎取之100ml,深部结肠灌注,非经期隔日一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药渣湿热敷于腹部疼痛部位。
方药组成:当归、赤芍、白芍、路路通、丝瓜络、鸡血藤、薏苡仁、细辛、天仙藤2.理疗:红外线治疗,每次30min,每日两次.三、中医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于女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体内寒湿或湿热等病邪所致,具有反复发作、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
常用的中药有:1.温经活血类: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
2.清热利湿类:如茵陈蒿、石韦、金银花等,能够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助于排除湿热病邪。
3.补脾益肾类:如黄芪、党参、山药等,能够补益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4.散寒化湿类:如独活、苍术、陈皮等,能够祛寒化湿、舒筋活络,改善盆腔局部的寒湿环境。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辅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的发生。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推拿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
推拿按摩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
慢性炎症形成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二、治疗方法
1.中药外敷
【药物】双柏散(成分为柏叶、黄柏、薄荷、大黄等)。
【操作】上药取出适量,放在调配中药专用碗内,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适当温度(约40℃左右),备用。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处,如前次有敷药,应先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洗净患处,纱块擦干,冬天应注意保暖。
根据疼痛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舒适妥胶布,用压舌板将调好的双柏散平摊于舒适妥胶布上。
再将舒适妥胶布覆盖患者盆腔的患处,敷药厚度,2~3cm,敷药后用药时间6~8小时为宜。
敷药温度适当。
2.推拿疗法
【操作】腹部双掌环形抚摩5~7遍;腹部波形揉5~7遍;双掌交替推摩下腹部1~2遍;双掌轻柔腹部约1分钟;点左大巨、曲骨、气海、子宫等穴。
一手点中脘,另一手点
左阴池;双手拇指快速交替按压两侧胫骨内缘约1分钟;之后重复第一式;大腿两侧,做手掌上行重推5~7遍,掌揉5~7遍;小腿内侧,做双手指揉,压法各3~5遍;双手拇指同点气海、足五里、太溪、阴陵泉各1分钟,交叉同足三里、三阴交;双手拇指同时推、揉、压,双足内缘2分钟,揉点然谷、太阳穴各1分钟。
俯卧位推拿治疗:双掌下行揉腰背部3~5遍,重点揉压肝俞、带约1分钟;手根重压腰部两侧,揉点穴位肾俞约1分钟;双手掌重迭揉腰骶部,揉点腰俞、次醪1分钟;用双手拇指揉压骶尾骨部两侧边缘,有压痛时重揉;搓八醪部、搓承山、涌泉,均以发热为度。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是困扰许多女性的一种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甚至导致不孕。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
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
1.一般治疗: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避免再次感染或者感染范围扩散。
2.物理疗法:温热能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
同时配合相关的药物治疗,可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等。
3.抗菌药物治疗:长期或反复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时并无显著疗效,但是对于年轻需保留生育功能者,或急性发作时
可以应用,最好同时采用抗衣原体或支原体的药物。
4.其他药物治疗: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也可采用糜蛋白酶或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肌内注射,隔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以利于粘连分解和炎症的吸收。
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变态反应时应停药。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每天3次,停药前注意做到地塞米松逐渐减量。
5.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已经不容易进入,致使病情反复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应保持下体的清洁,避免性交过度或是经期性交,治疗下体疾病时应前往正规的医院,以防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处理不当而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和侵袭,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以免受慢性盆腔炎的侵害。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
去除导致盆腔炎不良因素,避免医源性感染
1
注意孕期及产褥期卫生,增强体质,分娩时减少局部损伤 注意消毒、保证无菌操作是其关键。
2 3
经期生殖器官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经期间限制性生活,避免过劳 妇科手术前做详细检查,查明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及其他脏器的感染灶等。 专一性伴侣,如果性对象患有生殖器炎症,性交时鼓励使用避孕套避免 传染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诊断与治疗
内容
概述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发病高危因素 诊断 治疗
概述
慢性盆腔炎系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 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部分患者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
慢性盆腔炎病理表现
1.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结缔组织增 厚变硬,子 宫固定。
慢性盆腔炎病理表现
2.慢性输卵管炎 与输卵管积水
表面光滑 形似腊肠
慢性盆腔炎病理表现 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炎性包块 附件压痛
慢性盆腔炎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病原体有两个来源:
内源性,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 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外源性,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支原体。
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
患者如果因盆腔粘连而不孕,也可手术剥离粘连,促进妊娠。
手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于患者有生育要求
通过腹腔镜行剥离粘连术或输卵管复通术,粘连特别重的患者不宜采用。
开腹手术:粘连较重,腹腔镜难以完成者可行开腹手术 患者年龄超过40岁,无生育要求,可行子宫切除及病灶切除术,保留一 侧或部分卵巢。 长期慢性炎症造成严重盆腔粘连,术前应做肠道准备,注意副损伤问题。 注意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概述】
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低热乏力,精神不振,胃纳欠佳。
2、下腹隐痛、腰痛、肛门坠胀不适,多于劳累、性交、排
便及月经前后加重。
3、白带增多,经量增多,痛经,继发不孕
(二)体征
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条索状,压痛或囊性肿物。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B超、血CAI25、抗子宫内膜抗体、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结核鉴别。
【治疗】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注意经期保健。
2、物理疗法: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NBP-3特种光盆
腔炎治疗仪等。
3、中药治疗: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中药保留灌肠,热敷下腹部)。
4、药物治疗:
胎盘组织液2支,im,qd×10d o
α-ME5mg,im,qod×IOd
透明质酸酶1500cc,im,qod×IOd
5、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久治不愈的附件炎性包块可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检查)。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4.常有继发不孕史。
【妇科检查】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有输卵管炎时可摸到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
在有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时,在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囊性肿块,周围有粘连,不易活动;有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时两侧有增厚或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有压痛,变硬。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沉;
2.必要时取宫腔分泌物培养;
3.有块状物时作超声检查。
【诊断】
1.一般治疗: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注意营养及劳逸结合。
2.物理治疗:常用超短波、短波、激光等,10次为1个疗程。
3.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第一周用强的松5mg qid 口服,第二周5mg tid,第三周5mg bid,第四周5mg qd,第一、二周时加用抗生素,以后单用激素。
4.药物治疗粘连:
(1)糜蛋白酶:2.5~5mg(im)隔日1次共5~10次
(2)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肌注,隔日1次,共5~10次,每日3次。
(3)菠萝蛋白酶,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
5.手术治疗:如炎性包块久治无效且反复发作者,盆腔内肿块尚不能排除卵巢肿块,盆腔粘连而产生肠梗阻者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作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6.中医中药治疗。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及消毒隔离,避免感染,积极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关于慢性盆腔的炎症的治疗方法
关于慢性盆腔的炎症的治疗方法慢性盆腔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的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
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盆腔炎症可能导致不孕症、慢性疼痛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慢性盆腔炎症的治疗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处理这种疾病。
1. 约束性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的约束性治疗是指避免性生活、禁烟禁酒等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减轻炎症的刺激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这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的基础,有助于控制病情恶化。
•避免性生活:避免性生活可以减少盆腔器官的刺激,并避免将感染传播给伴侣。
•禁烟禁酒:烟酒会损害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应该尽量避免烟酒的摄入。
2.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慢性盆腔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杀死或抑制感染病原体的生长。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对多种细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某些常见的盆腔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抗广谱细菌感染有效。
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症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一般疗程为1-2周。
在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慢性盆腔炎症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常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症的辅助治疗。
•茵陈蒿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热的作用,可以缓解盆腔炎症引起的症状。
•益母草颗粒:具有活血祛瘀、舒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症伴随的经期不调等问题。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慢性盆腔炎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物理治疗可以改善盆腔器官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提高自身免疫力。
慢性盆腔炎修改
癥瘕(慢性盆腔炎)诊疗规范一、病名1.中医学概述:中医学称本病为“妇人腹痛”、“热人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癥瘕”等。
2.现代医学概念: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
常见致病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二、诊断1.有宫腔操作史,或急性盆腔炎史。
2.主要症状:(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
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3.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
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等。
4.血常规检查:血象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5.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
根据以上五点即可诊断为盆腔炎,如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即可进一步确诊。
6.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腹痛点为右下腹痛,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无异常。
(2)输卵管妊娠破裂: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腹痛特点为下腹一侧突然撕裂样剧痛,体温正常,伴不规则阴道出血,甚则出现失血性休克。
(3)卵巢囊肿蒂扭转:有卵巢肿瘤病史,常因体位改变致一侧下腹突然疼痛,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可触及肿块,光滑,活动度好。
三、治疗(一)中医治疗1.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黯,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盆腔炎性疾病最低诊断标准
盆腔炎性疾病最低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病人常去医院就诊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淋巴结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
临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检查1、腹部检查:常见的下腹痛或不适,腹壁肌肉一般未见震颤。
2、下体外周检查:正常情况只发现外阴和阴道正常,如见子宫腹膜炎表现,可发现下腹痛、腹部压痛、外阴或阴道炎性改变,如血性白带、性状异常、分泌物增多等。
3、宫颈口检查:可发现宫颈肥大,质地硬,侧面未见脂肪等,以及宫颈口外出血灶等情况。
4、盆腔颈淋巴结触诊:颈淋巴结多见肿大,硬质,触感僵硬,难以活动。
二、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可发现尿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细菌增多等情况。
2、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检测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肠道感染的可能。
3、血生化:血生化检查可检测甲胎蛋白、肌酐清除率和凝血因子,结果可以用于鉴别诊断。
4、分泌物细菌培养:通过阴道分泌物或宫颈脱落细胞培养,可发现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增宽、轮廓不清、子宫多囊变形等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子宫内膜粘膜厚度检查:正常子宫内膜粘膜厚度小于5mm,如厚度持续超过5mm,可能为子宫内膜炎。
3、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子宫增大等情况,加快确定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有很多种,临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前,必须要做一系列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只有通过上述完整检查,才能确诊盆腔炎性疾病,从而为患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疗效。
中医妇科盆腔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经期卫生不良或不禁房事,处理分娩、流产、阴道或宫腔手术时消毒不严,以及阑尾炎、腹膜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临床所见有急、慢性两种。
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瘢痼”、“痛经”、“带下”等病范畴。
发病多由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湿热瘀毒,潴留下焦而为病;日久则气血瘀滞,络脉失和,甚则结成瘀块。
【诊断】1.主要症状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2 .急性期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多。
3 .慢性期时有低热,易感疲乏,下腹部坠胀,有腰舐部酸痛、月经不调、痛经或不孕等症状。
4 .妇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子宫体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形成,伴明显压痛。
急性期下腹部可有反跳痛,子宫颈有触痛。
5 .急性盆腔炎需与阑尾炎及异位妊娠相鉴别。
阑尾炎:先有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后转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墨菲试验阳性。
异位妊娠:有闭经史及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一侧下腹剧烈疼痛(撕裂样),可蔓延至全腹痛,常伴有休克症状。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为下焦湿热瘀毒,当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则为气郁瘀滞,湿热未除,治疗需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利湿为佐。
如有脓肿或包块形成,经药物治疗不能消失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盆腔炎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部及少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加减。
败酱草30g,红藤30g,紫花地丁30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黄10g,坟仁15g,牡丹皮10g,赤芍Iog,桃仁IOg0加减:湿热甚,见口渴不欲饮,胸闷、恶心、尿黄、苔黄腻等症状的,酌力口苍术5g,黄柏10g,车前草IOg,猪苓10g,泽泻10g。
有包块,酌加土鳖虫5g,三棱10g,载术10g。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诊断】1. 临床表现: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1)常见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阴道及宫颈口脓性分泌物。
宫旁组织增厚或触及肿块。
2. PID的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1)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表);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以及腹腔镜检查发现PID 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它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若宫颈分泌物正常并且镜下见不到白细胞,PID的诊断须慎重。
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PID,腹腔镜诊断PID的标准包括: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3. 病原体检测:可取宫颈分泌物、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时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须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相鉴别。
【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1. 门诊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
常用方案:①氧氟沙星400mg 口服,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1次。
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用1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概述】妇人腹痛是指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亦称“妇人腹中痛”。
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人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行迟滞,以致腹痛。
素禀体虚,血虚气弱,或忧思太过,或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耗伤血气,以致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而痛;且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亦可致腹痛。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 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本诊疗技术是指西医慢性盆腔炎(CPID)等引起的腹痛。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3.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增高;或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清CA125可增高。
(2)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菌。
(3)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4)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5)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鉴别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4.陈旧性宫外孕多有闭经史及阴道流血,偏于患侧下腹痛,妇科检查子宫旁有粘连的包块,触痛,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5.结核性盆腔炎也是慢性疾病,多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史,腹痛常为持续性,偶有闭经史,常有子宫内膜结核,腹胀,偶有腹部包块,X线检查下腹部可见钙化灶,包块位置较慢性盆腔炎高,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1.治疗原则首先辨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结合全身症状、月经和带下的情况,以审其寒、热、虚、实。
临床以慢性腹痛多见,因此,本病多属虚中夹实的病证。
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
对于发病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2.证治分类临床常见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等证。
(1)湿热瘀结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代表方: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2)气滞血瘀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 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代表方: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血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代表方: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自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代表方: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宦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⑧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莲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代表方: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中医特色疗法】将“服、敷、灌、灸、刺络拔罐法等”与中药针灸静滴有机结合,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加速盆腔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炎症。
1.中成药2.中药针剂3.针灸疗法4.中药热奄包、中药硬膏热贴敷、脉冲、TDP神灯等。
5.穴位贴敷6•保留灌肠(红藤煎: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7.中药封包。
(千年健60g,川断120g,追地风60g川椒60g,五加皮120g,白芷120g, 桑寄生120g,艾叶500g,透骨草250g,羌活60g,独活60g,赤芍120g,归尾120g,血竭60g,乳香60g,没药60g )。
8.中药熏药治疗。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辨证施治不同的中药配方,以中药蒸汽为载体渗入体内,改善人体微循环,在热力、蒸汽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从而起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功效。
)9.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10.艾灸。
(将艾条点燃后悬置在关元穴上,进行温熨,借灸火的热力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辨证施护】【西医治疗】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抗生素:宜联适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青霉素G:逐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逐日80万160万单位, 分次肌肉注射。
红霉素:逐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逐日2次,肌肉注射。
庆大霉素:逐日16万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用a—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1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
也可抗生素与泼尼松同时应用,泼尼松5mg逐日口服3次,停药后应逐渐减量。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