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婚姻家庭法》PPT课件

2024版年度《婚姻家庭法》PPT课件

遗嘱继承
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进行 继承。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被继承人生前通过遗赠或遗赠扶 养协议处分其财产的方式。
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为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 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
父母。 22
遗产的处理与分配
遗产范围与确定
被继承人遗产的确定及范围,如房产、存款、股权等。
定确定。
2024/2/2
27
07 婚姻家庭法的改 革与完善
2024/2/2
28
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
古代婚姻家庭法
主要基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男女不平等,婚姻不自由。
近代婚姻家庭法
开始倡导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但仍有诸多封建残余。
2024/2/2
现代婚姻家庭法
强调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促进家庭和 谐。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父母与子女间的继承权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13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
兄弟姐妹之间应当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维护家庭和睦。
2024/2/2
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
29
婚姻家庭法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现代婚姻家庭法在保障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024/2/2
问题
包括法律条款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足 等。
30
婚姻家庭法的改革方向与完善措施
改革方向
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款,加大执行力度,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未婚同居惩罚

依据社会设置:不登记就是未婚, 不承认生活实体“以夫妻名义公 开同居就是事实婚姻”
包二奶惩罚

强调构成“事实婚姻”,可以比 照重婚罪,判6个月
重婚行为类型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 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 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 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 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 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 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 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 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爱情 家庭、婚姻、 性与构成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物
家庭——南昌摩天轮
婚姻——百年好合,千里姻缘 一线牵
孩子
两种常见情况




第一,法律和制度,都给予某个共同 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第二,法律和制度都是在转型期,首 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 办婚姻;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 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 先成家后立业; 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在战后福利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也得到了扩展,其 福利提供的普遍性与覆盖范围的广泛 性特征日益明显。但自60 年代中期以 后,伴随着贫困的再发现以及妇女运动 浪潮的高涨,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开始呈现出针对性的特征。这是发达 国家为适应战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 变迁而做出的符合逻辑的选择结果。

管理学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件

管理学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件
(六)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 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 无法与对方共享。这就是社会因素对于性生活的最主要影 响。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
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也主宰着性。 现在爱情正在逐渐变成性生活和婚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
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的意识正在日 益渗入家庭。它们经常与传统的家庭伦理产生差异与冲突, 形成当前家内人际关系的显著特征。
二、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三)家庭功能
家庭的功能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基本需求的表现。随着时空 的变化而变化。
(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首先,家庭的变化受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影响。 其次,社会设置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生活实
三、性别的社会定轨
女权主义
用来指称这样的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 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 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 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性别的社会定轨理论: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大多数的 人类社会都是“以男权为中心”的,这样的社会对于男人 和女人设置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 成了性别的定轨。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但是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初级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 “初级生活圈”
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 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人 类 初 级 生 活 圈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件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件
《性别、婚姻与家庭》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性别观念与性别平等 • 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功能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未来展望
01 性别观念与性别平等
CHAPTER
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传统文化影响
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如“男尊女 卑”、“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
CHAPTER
性别歧视问题
性别歧视的定义
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而对个体 进行不公平对待或限制,违反了
平等原则。
性别歧视的表现
在教育、就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女性往往遭受不平等待遇,如工 资差距、晋升障碍、缺乏决策参与 等。
性别歧视的后果
性别歧视不仅影响女性的发展机会 ,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强化。
婚姻破裂问题
婚姻破裂的定义
婚姻破裂是指夫妻双方因 各种原因无法维持婚姻关 系,选择离婚或分居。
婚姻破裂的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沟通不畅、 性格不合、家庭暴力、外 遇等。
婚姻破裂的影响
对夫妻双方的情感和心理 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对子 女成长和教育也产生负面 影响。
单亲家庭问题
单亲家庭的定义
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位家长(通常是母亲或父亲)与子女共同生 活的家庭。
家庭的作用
家庭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提供了 个体成长所需的关爱、教育和支持,同时也在维护社会稳定 、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婚姻与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婚姻对个人的影响
婚姻对个人的心理、情感、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婚姻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 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婚姻也会带来责任和义务,对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十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 研究概述
家庭、婚姻、性和社会性别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 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 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群体生活圈”。 自人类形成开始,人们就从事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财富再生产,这三种基本 活动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这个 初级生活圈。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连接于此,互动于此, 双方是否协调发展也首先体现于此。因此各民族历史上都 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性存在的概念
性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成果 ,就是“性存在(Sexuality)”。这个新词汇已经代替了 原来的性“sex”。因此,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就是性存在 。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生物过程,并 区别于其他生物过程。性存在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性。在 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 形态。 性存在是一个更为广泛和全面的概念。传统上说的性 ,只是性存在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性的生物存在。 另一个子系统是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 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 。还有一个子系统是行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 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 那些活动与过程。这三种存在相互作用,构成更大的性存 在的概念整体。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 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最主要的危害是社会风化,也就是 道德秩序。此外,他们总是最直接的侵害特定社会所设置的人 们的“初级生活圈”,而这正是社会赖以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单 位。 (二)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如性犯罪、艾滋病等。 它们都是仅仅由性活动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性为载体,作 用于社会的其他领域。性病与艾滋病都可能通过多性伴侣行为 和血液接触传播。这些问题都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 性犯罪的本质不是性,而是侵犯了他们的种种权益或社会 秩序。针对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一种暴力征服和对人身权的侵 害,而不仅仅是“性发泄”。 重婚、纳妾、拐卖妇女等现象都有性的因素,但涉及的主 要是婚姻制度和妇女的人身自由。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母系继嗣(matrilineal descent),
❖双系继嗣(bilateral descent)
a
28
❖三、婚姻
a
29
❖ 1、选择一位婚姻伴侣
a
30
❖ 2、婚姻基础
a
31
第二节 性
a
32
❖性或性行为是一个由道德、制度和
风俗习惯建构起来的,决定一个人
的品行和声望乃至生命本身(特别 是对女性)的重大命题。
a
46
第三节 社会性别
a
47
❖ 一、性别角色
a
48
❖ 1、性别角色的社会简史
a
49
❖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的新教改 革和前工业化资本主义及纺织工业 的兴起,这一阶段赋予了男性与女 性性别角色之间相似性的增长。
a
50
❖性别角色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18、 19世纪,这时人们开始强调两性性 格上的差异。
a
51
❖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a
52
❖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是
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同的 机制。
a
53
❖ 3、成人的性别角色
a
54
❖二、性别与不平等
a
55
❖性别上的社会不平等反映在一个社 会的语言和大众媒体中。
a
56
❖ 1、性别与婚姻
a
57
❖ 2、性别与工作
a
58
❖ 3、性别与政治
a
24
❖ 3、婚姻居所
a
25
❖从夫居(patrilocal residence) ❖从妻居(matrilocal residence) ❖单居制(neolocal residence)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PPT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PPT
(参考王政的系列论文)
1、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义等 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色体、 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曾经富有影响的一些观点:脑的重量性别差别; 大脑发达程度的性别差别。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 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 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 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 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 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社 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
“阳具妒忌”:以男性为价值尺度,把女性界 定为因为缺少男性生殖器而时常感到自卑、嫉 妒的人。
8、当代消费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美女是男性消费的对象。暗示女人追求自我生 命的物化。
9、激进女性主义中的性别观念:
格里尔《女太监》认为女性更符合生态标准, 比男性适应性更强。
小结:德沃金认为生理决定论的任何形式都是 法西斯主义的。《生理优越性:世界上最危险 和最致命的观点》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优选PPT文档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优选PPT文档
整体的存在。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 整体的存在。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还有众多的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二)婚姻的维系、发展与破裂
(四)性的语言系统与相关行为的训练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 整体的存在。 从50年代初期开始到目前,是性社会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会学创立自己的基本理论的时期。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会学创立自己的基本理论的时期。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性的社会因素
(一)性的生命周期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会学创立自己的基本理论的时期。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会学创立自己的基本理论的时期。
(二)性的性别规定 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会学创立自己的基本理论的时期。 (三)性的阶层规定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还有众多的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还有众多的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一、性行为规范
v 李银河认为,性的意义大致有以下 几种,比如,为了繁衍后代、表达 感情、肉体快乐、延年益寿、为了 生计、建立或保持某种人际关系、 表达权力关系等。
v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对性行为 有着严格的约束,对一切婚外的性 行为——尤其是女性的——都是严 厉禁止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性 规范和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变化的趋势是倾向于更多的自由, 更少的禁忌。
v (2)亲子冲突。 原因:代差的存在。
v (3)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冲 突。
v 4、微观互动的视角
家庭的存在以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为前提。
v 二、家庭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v 1、亲属与家庭v 2、家庭中的权威
v 父权家庭(patriarchal family)是 大部分权威由最年长的男性拥有的 一种家庭结构。
v 3、强奸。强奸一般是指一个男人 对一个非自愿的女人强制施行的性 行为,是指通过暴力或通过压制被 害人的认真反抗的暴力威胁而发生 的性行为。
v 4、性病。
第三节 社会性别
v 一、性别角色
v 1、性别角色的社会简史
v 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的新教改 革和前工业化资本主义及纺织工业 的兴起,这一阶段赋予了男性与女 性性别角色之间相似性的增长。
v 二、关于性行为的社会态度
v 人们对性观念的变迁的内涵与外延 都说明性、性行为及其人们的态度 是和婚姻家庭制度紧密相连的。
v 1、婚前性行为。
v 2、婚外性行为。
v 3、同性恋性行为。
v 三、性行为与社会问题
v 1、色情(pornography)和暴力。
v 2、卖淫(prostitution)。卖淫是 指出卖肉体换取金钱和物品的行为。
v (1)核心家庭。 v (2)主干家庭,又称扩大家庭。 v (3)联合家庭。 v (4)特殊形式家庭。
v 家庭的功能一般有: (1)经济功能。 (2)生育功能。 (3)性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 (5)扶养与赡养功能。 (6)情感满足功能。 (7)休息和娱乐功能。 (8)稳定功能。
3、冲突论的视角
v 2、性别与工作
v 3、性别与政治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6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v 性别角色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18、 19世纪,这时人们开始强调两性性 格上的差异。
v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v 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是 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同的 机制。
v 3、成人的性别角色
v 二、性别与不平等
v 性别上的社会不平等反映在一个社 会的语言和大众媒体中。
v 1、性别与婚姻
第八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v 第一节 家庭与婚姻
v 一、家庭的概念
在这里,我们认为,家庭依然是以 婚姻、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人 类社会生活基本单位。
v 同时需要把握的是:第一,家庭也可以 是以法律领养关系为基础的共同生活体; 第二,共同生活,具有密切的经济交往、 情感交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必要关系; 第三,“家”与“户”是两个有区别的 概念,“户”是以共同居住为标志的群 体,“家”则是主要以婚姻、血缘关系 为标志的群体;第四,有婚姻关系但无 血缘延续的自愿不育夫妇和有血缘关系 但无婚姻形式的末婚父母及其子女组成 的共同生活群体也应列入家庭的范畴; 第五,某些个别和例外事例并不影响对 家庭的普遍和一般含义的表达。
v 家庭冲突论者认为,家庭中冲突的 存在是必然的,与其强调家庭关系 是和谐的,不如把研究的重点放在 家庭冲突的规律和调节上。
v 家庭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夫妻冲突。
主要原因: v 第一,婚姻由义务型变为感情型。 v 第二,都市化和交通运输发展,
使社会流动性增加。 v 第三,妇女经济上的独立。 v 第四,生育观念的变化。 v 第五,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
v 4、世系与继承
世系相传和财产继承有三种方式。
v 父系继嗣(patrilineal descent),
v 母系继嗣(matrilineal descent),
v 双系继嗣(bilateral descent)
v 三、婚姻
v 1、选择一位婚姻伴侣
v 2、婚姻基础
第二节 性
v 性或性行为是一个由道德、制度和 风俗习惯建构起来的,决定一个人 的品行和声望乃至生命本身(特别 是对女性)的重大命题。
v 母权家庭(matriarchal family)则 是大部分权威掌握在最年长的女性 手中的一种家庭结构。
v 一种新的模式已经在现代社会出现 了:平权家庭(egalitarian family),这样的家庭里丈夫和妻 子在权力和特权上大致平等。
v 3、婚姻居所
v 从夫居(patrilocal residence) v 从妻居(matrilocal residence) v 单居制(neolocal residence)
v 二、家庭研究的视角
v 1、进化论的视角
v 人类的家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种 形式:
血婚家庭
普路那亚家庭
偶婚家庭
父权制家庭 庭
一夫一妻制家
v 2、结构功能的视角
v 家庭研究的结构视角是把家庭看成 一个具有内部结构的实体。家庭结 构的具体体现是家庭内部的各种关 系,包括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
v 从结构出发可以将家庭划分为以 下几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