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学科。
它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土地资源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性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性:1、自然特性面积的有限性:地球陆地面积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总量有限。
位置的固定性:每一块土地都有其固定的空间位置,不能移动。
质量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土地在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土地质量不同。
功能的永久性:只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生产力可以不断更新。
2、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和人类需求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供给相对稀缺。
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居住、交通等多种用途。
可改良性:通过人类的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
资产性:土地具有经济价值,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和抵押。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土地资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
2、按土壤类型分类:红壤、黑土、黄壤、棕壤等。
3、按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三、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土地资源调查目的: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质量调查等。
方法:通常采用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
2、土地资源评价目的:对土地资源的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等进行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等。
方法:常见的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四、土地资源的利用1、土地利用的现状全球土地利用格局: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和其他相关概念的辩析:(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就是土壤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淆的原因之一。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capability)。
对于城市用地,土地生产力(效益)主要取决于区位要素,而与土壤肥力几乎没有直接联系。
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A、B、C等发生层次。
(2)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3)土地与景观: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由此可见,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年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土地与不动产、房地产、地产:不动产:移动后会改变性质和功能的财产房地产: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地产:能够带来财产的土地3、(1)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包含土地资源4、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土地:指大气对流层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气候、地貌、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土地类型:是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遵循各自的分异律,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
土地资源类型: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调查: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高低或土地生产力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适宜程度。
比配(match):将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土地等级,通过划分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华)
第一章绪论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
相互关系: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属性: 1.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位置固定和区域差异、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2.资产属性:供给稀缺、位置固定、个体差异、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3.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4.工程属性5.社会属性6.权属属性:数量、质量、权籍土地资源研究类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计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保护研究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植被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涵养水分,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自净功能:对物质和能量进行调节控制,并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壤质土:通气、透水性好,蓄水、保持及供肥能力强,温度稳定,耕作能力好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构成土地资源价值:天然价值、人工价值、稀缺价值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地垦殖、放牧、森林采伐、采矿问题:沙漠化、土壤侵蚀、城市无序扩张、次生盐碱化、三废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1.纬向地带性2经向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质与量及关系定量分析:1.面积比2.频率比:土地类型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3.分异度: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面积与所有的土地类型平均面积之间的偏差率4.多样性指数: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多样性程度5.优适度: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的土地类型的程度6.平均面积:表示土地类型的大小7.形状指数:土地类型的图斑与真圆形的比较8.分割度:土地类型的形状的规则性9.分形维数:描述土地类型图斑边界形状的不规则程度10.伸张度:土地图斑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土地类型的演替: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演替类别:1.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2.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3.正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复习题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土地。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土地资源”这个概念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强调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方面的基本属性,如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宜农土地资源等等。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土地生产力从时间上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二是指可预见的将来,即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称为土地潜在生产力或土地生产潜力,简称土地潜力。
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不同地区的土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形成地表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地生产潜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的土地合理利用方向。
土地的这种地域分异性(或称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布局时,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
③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土地的可更新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使用价值减少。
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
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任何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土地生产力的逐渐丧失。
④动态性:土地不仅具有地域性的空间差异,而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1、土地是综合体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6、土地不同于土壤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土壤于土地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
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11、土地的生态功能:1、支撑功能2、养育功能3、净化功能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达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较近。
2.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3.国土土地是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空间的一部分,即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区域。
土地不仅指土地,还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
土地是一个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
4.景观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6.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科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征、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1、简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紧密,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2、土地的资源特征是什么?1.整体性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作业一、概念1. 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体。
2. 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3.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而不是指土壤和地貌等某一个单一因素.4.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5.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6.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
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
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
7. 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8. 土地报酬递减率: 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
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
9.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10.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 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土地资源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的资源属性是什么?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气候构成要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和温度)指标都有哪些?怎样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气候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影响土地资源特征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有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热、水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
1)光照对于土地而言,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情况下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如棉花、谷类需要强光照;而若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如茶叶、竹等)光照长度(日长)(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和光照质量(光照质量好,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2)热量:温度:≥0℃的温度一般也为耐寒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10℃的温度一般也为喜温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0℃与≥10℃积温的多少,表示耐寒、喜温两类作物在当地能否成熟。
若大于作物需要的积温,则作物可以种植,反之不能种植。
积温也决定熟制。
无霜期:是每年的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生长天数。
生长期: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植物能生长的天数。
如冬小麦0℃以上即可生长。
多年极端低温:是指多年中出现的极端最低温度,包括有杀伤性的低温、抑制性低温。
其对作物的影响与其出现频率、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一些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有关系。
2.土壤性质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A.土壤性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其来自于岩石和母质土壤矿物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不同矿物学类型其成分结构不同,含有养分数量,种类、以及释放速度也有很大差异。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资源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3s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法2.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或集体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及部分处分的权利。
3.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1)一般因素:①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②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密度状况。
③土地市场发育完善程度完善的土地市场,不仅包括一级市场(出让),还应考虑二级、三级(转让),市场体制健全完善。
(2)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指土地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这些条件对土地资源价格水平有决定性影响。
(3)个别因素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
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和地价差异的重要因素。
包括:土地使用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土大小、形状4.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哪三级分类制(1)土地纲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 12(2)土地类大(中)地貌类型 105(3)土地型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5.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采取哪五级分类制(1)土地纲:以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素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
(2)土地类:在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3)土地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4)土地相:具有相同景观(地形、岩类、土壤、水文、植被)相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土壤类型、植被群落或利用方式差异划分(5)土地面:土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坡向、坡度。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和人类过去、现在及将来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是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和行政上管辖的土地以及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土地。
(狭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时间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建设所利用并能创造明显经济效益的土地。
)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4.土地类型:指地球陆地表面有规律分布的,不论面积大小,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5. 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地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6.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
7.土地经济区位: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的差异。
8.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9.土地类型正向演替:在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
10. 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1.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者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12. 水土流失:指地表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碎和运移的现象。
13.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14.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术语,但是对于土地的科学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土地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尽管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对土地的认识比较接近。
2.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3.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4.景观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绝对无用的土地,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6.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一、简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术语,但是对于土地的科学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土地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尽管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对土地的认识比较接近,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绝对无用的土地,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二、土地的资源特性有那些?1.整体性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
人类不可能改变一种资源或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成分,而同时能使周围的环境保持完全不变。
2.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这是土地的本质特征之一。
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
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即土地资源本身的性质;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即人类生产的技术水平。
3.面积的有限性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目前世界人口正在急剧增加,各种土地利用对有限的土地面积竞争异常激烈,对土地资源产生极大压力。
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块土地的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包括地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空间。
(2)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固定性。
(3)每一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一般来讲,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5.时间变化性土地不仅具有地域性的空间差异,而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例如土地随时间而产生的季节性变化,即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和死亡;土壤的冻结与融化,河水的季节性泛滥等。
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
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及其它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
7.多用途性它既是农业生产资料,又是人类活动空间;既可作为农用,又可作为城建、交通、国防、旅游等非农业利用。
三、土地的资产特性有那些?1.供给的稀缺性所谓地产供给的稀缺性,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
2.位置的固定性地产具有位置的固定性,这就决定了地产是不动产,它不能随着土地产权的流动而改变其实体的空间位置。
这也是与机器、设备等企业财产所不同的特征之一。
3.个体的异质性由于形成地产的区位、地理、土壤、地质等不同,从而体现为地产的质量差异、用途差异、经济价值差异。
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由于土地经营者对土地的投资、土地用途的改变和土地需求量的增加,土地不仅不会折旧,反而还可以反复使用和永续利用,并随着人类劳动的连续投入而不断发挥它的性能。
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土地具有下述特殊性:(1)土地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
(2)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是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
6.流通的特殊性土地资产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样进行流通,但在市场上流通的不是土地资产商品的实体本身,而是土地资产产权的代表物——证书。
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权利或是产权关系。
四、简述土地的生态特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地是决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构成的主要因素,是能量输入与输出、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又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储存器、和能量调节者。
从生态学角度看,土地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支撑功能对生物体来说,土地的最显而易见的功能之一,就是支撑。
2.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有生产能力,它可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植物和动物产品。
3.净化功能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可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五、简述土地的工程特性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
其优劣直接决定作为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
同时,土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
六、简述土地广泛的社会性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以及各部门内部,都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管理。
社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社会的诸方面,如政治、经济等等。
七、简述土地的权属特性土地权属主要指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简称地权。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的是按法律规定,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八、什么是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九、请叙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土地资源学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配置计划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完整过程。
研究内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
十、土地资源学的研究主要特点包括?1.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综合性。
土地资源是研究组成土地资源各要素的总体迭加,它既不研究各要素的个别关系,也不研究个别要素彼此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变成了另外学科的研究范畴。
2.关联性与复杂性由于土地资源学研究涉及的土地资源问题中不确定性、任意性、随机性以及不可控性的因素太多,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十分复杂。
3.现实性和预测性土地资源学是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产生的,土地资源学研究也是针对当前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
这就是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现实性特点。
同时,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而土地资源的特性也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土地资源研究要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4.区域性和全局性土地资源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变异性,各地土地资源有不同特点,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研究土地资源时必须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各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生产名、优、特产品。
十一、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概况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长期封建制度的限制,在古代只是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朴素认识,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总结。
我国解放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
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土地资源学的雏形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和提高时期。
1、光照资源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2、光照强度(照度)光照强度是指正常人眼对可见光(0.4 -0.7μm)的平均感觉,其单位为勒克斯。
它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作物的生长要求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质量。
日照时数随地理位置、季节、天空状况和大气混浊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光照长度(日长)日照长度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简称日长。
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
4、光照质量光照质量系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等部分的比例,这种比例随纬度、海拔高度、地区大气干燥度以及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异。
5、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6、山地与丘陵山地与丘陵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相对高度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500m者为山地,其次是山地地形轮廓线明显,但丘陵则地形轮廓线圆混。
7、平原平原是指地壳运动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
根据其成因及其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扇形地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一般它们多为主要的农业区和城镇用地区。
8、残积母质残积母质是指岩石、矿物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碎屑。
9、坡积母质坡积母质是指山坡上部的风化物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搬运到山坡的中下部,甚至山麓的堆积物。
10、洪积母质洪积母质是指山洪将山上的各种岩石、矿物风化物搬运到山前的坡麓、山口和平原边缘处沉积而成的沉积物。
11、冲积母质冲积母质是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沉积物。
12、湖积母质湖积母质是指湖泊静水沉积物。
13、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指风将其它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的沉积物。
14、海积母质海积母质是指海迁的沉积物,由于海岸上升露出水面而成。
15、土壤质地土壤质地通常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
16、土壤养分土壤中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除氮、磷、钾等俗称为土壤肥力三要素外,还有有机质及植物所需的其他元素,统称之为土壤养分。
17、土壤石灰质土壤中的石灰质、可溶性盐类,它们虽然不一定都是土壤的植物营养元素,但却是土壤酸碱度的决定因素,是重要的土壤肥力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