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关键的安全技术,它可以帮助矿工快速定位和救援失踪或遇险的矿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定位器、基站和中心控制系统。

定位器是矿工佩戴的设备,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通信。

基站是分布在各个位置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从定位器发送过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是煤矿管理人员所用的电脑,可以实时监测矿工的位置和状态。

二、系统原理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定位器可以向基站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同时接收基站的时间戳等信息。

为了确定定位器的位置,需要将定位器发出的信号时间与基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来。

由于信号的传输速度是已知的,可以通过计算出时间差得出定位器的距离。

根据多基站三角定位法原理,可以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站计算出定位器的具体位置。

三、硬件设计定位器由微控制器、收发模块、电源、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收发模块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电源可以选择可充电锂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板。

传感器用于采集矿工的体温、心率等生理数据。

基站由接收器、微控制器、电源和天线等部分组成。

接收器可以令基站实现与定位器的无线通信,天线用于接收定位器的信号。

四、软件设计定位器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发送和接收,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

当定位器启动时,会自动向基站发出信号,同时接收基站的时间戳等信息。

通过计算得到时间差,每秒钟发送一次定位信息。

基站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接收和处理,以及定位计算等功能。

接收到定位器发送的信号后,通过计算时间差得出定位器的距离,最后计算出定位器的位置并传输给中心控制系统。

五、总结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原理。

定位器和基站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中心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移动端或者云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摘要:针对在目前矿山所现有的机车通信来说普遍采用的是漏线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可靠性较低,并且功能非常单一的缺点。

本文将主要针对于矿用机车无线通信的定位系统来进行综合的考虑,望能够通过对于矿用机车的无线通信和定位系统的综合研究来对其发展进行更好的了解,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分析,避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提高其矿用机车的安全生产效率。

关键词: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定位系统引言:矿用机车的通信和联络以及调度和管理大多数是煤矿企业中非常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矿井下所使用的机车来说,主要是以架线式和蓄电池式的机车来主要作为使用机械在井下的工人以及材料和设备都会依赖于矿用机车,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正常工作进行安排。

以及对井下机车的使用调度来进行更好的处理,本文将主要针对于现有的矿用机车通信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目前矿用机车通信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1.1、井下网络覆盖范围有限目前的机车通信大多数是应用于漏泄通信系统为主,这项通信系统主要利用了特制的表面来传输信号,利用连续开孔方式或者疏编的同轴电缆沿着巷道传输无线信号。

由于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对周围的空间进行电磁能的辐射,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电缆的电磁信号影响。

电缆的信号就会变得越来越弱,所以漏泄通信系统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双向中继器来对通信的距离进行延伸。

在中继器进行信号的放大过程中,同时也会对噪声进行不断的放大,这样就导致了在进行通讯时质量有所下降,严重影响着系统不能够进行正常使用,这样通信系统的覆盖距离可能会由于中继器的加入而影响局部的信号范围以及传输质量。

1.2、设备资金投入较大对于目前的机车通信来说,主要是依靠于漏泄电缆来进行传输,正是因为能够保证矿用机车的正常工作作业以及对于中心的调度或者是对于机车调度能够实现全方面的机车状态调控和指挥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网络信号能够全面的覆盖与工作区域之内。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人员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满来梁矿井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地,其安全生产和人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提升矿井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设计一套基于无线通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及优势。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满来梁矿井提供一个高效、准确、实时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以实现对矿井内人员的实时监控、快速定位和紧急救援。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2. 提供快速准确的定位信息,以便于救援和安全管理;3. 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4. 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三、系统设计原理本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在矿井内布置无线定位基站和矿工佩戴的定位标签,实现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

系统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将定位信息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定位。

四、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无线定位基站、矿工定位标签、数据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

其中,无线定位基站负责接收和发送定位信号,矿工定位标签佩戴在矿工身上,用于发送自身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网络负责将定位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和显示。

五、技术实现1. 无线定位基站:采用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广、稳定可靠;2. 矿工定位标签:采用轻便、耐用的设计,便于矿工佩戴,同时具备低功耗、长时间待机等特点;3.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确保定位信息的实时传输;4. 监控中心: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实现定位信息的处理、显示和存储,同时提供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六、系统优势1. 实时性:本系统可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为救援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2. 准确性:通过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3. 稳定性:系统采用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和耐用的设备设计,确保系统稳定可靠;4. 便捷性:通过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轻松实现定位信息的处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故 障 率低 、 维 护 方便 , 基 道、 掘进 巷 道 、 炸 药库 入 口、 重点 危 险巷 道 、 各 行 人 大 巷 巷 提供 了有利 的保障 。且 运行 可 靠、 满 足 了平 煤 股份 三矿 现代 化矿 井 的要求 。 口和 巷尾 以及 各 个 主要 人 员 必经 的 巷道 口、 车场 , 机 头机 本做 到 免维护 , 5 结语 尾、 变 电所 等人 员集 中区域 各 布 置一 台读 卡器 , 保 证人 员 此 方案 为平 煤股份 三矿 设 计 了 1 0 0 0 M 工业 以太 网平 下 井数 量和 时 间的准确 。
位功 能 无线通 讯基 站共计 5 1台 ,基 站备 用 电源 5 1台 , 信
插 式 插件 的 方式 进行 连 接 , 操作 简 便 快 捷 , 使 系 统 的安 装 进 行扩 展。 灵活性 比较 大 、 控 制功 能可靠 。以及井 2 . 2 . 4 读卡器 布 置原则 。每 个 出入井 口各 设置 一 台读 和 更换 快速 而准确 , 简单 实用 , 易于 掌握 , 人 卡器 用于监 测 出入 井人 员 情况 ,主 要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 , 并 下 无线 通讯 与调 度 有 线 电话 联 网, 机 界面 友好 。整 个 系统对 出入 矿 井人 员进 行 2 4小 时的 实 对主 要人 员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显 示牌 , 用于 直观 显示 人 员编 为下 井人 员生 命安 全和 国家 财产 安全 码 信 息。读 卡器 主要 设置在 采 煤工作 面 进 风巷 道 、 回风 巷 时跟 踪 监 测和定 位 ,
4 系统运 行效 果 号覆 盖 十号 井副 井井底 区域 、 各主 要大 巷及采 掘 工作 面。 人 员 定位 及 无 线通 讯二 合 一系统 本着 节 约 投 资、 系统 可 靠 实用 的原 则 , 对 井 下人 员 进行 定 位 管理 , 通 过 信 号 覆 2 _ 2 . 3 地面 无 线基站 布置 。本 次方 案设计 包含 地 面基 采 掘 工作 面 进 行 监 管 , 从 而 实 现 井 下 站无 线信 号 覆盖 设计 , 目前 只在 十号 井上 井 口布 置 一 台基 盖 对井 下 主 要巷 道 、 人 员 区域 的定 位 , 完 成人 员考 勤 的记 录。 系统 设 备通 过 直 站, 系统 已预 留接 口, 根 据平 煤 股份 三矿 今 后需 要 , 可 方便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设计1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设计1

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方案设计某设计研究院2015.2目录1工程概况 (3)1.1 工程名称 (3)1.2工程概况 (3)2方案设计 (3)2.1设计依据 (3)2.2基本原则 (4)2.3方案概述 (4)3系统组成 (6)4系统功能 (7)5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7)6无线通讯系统功能 (8)7系统网络及设备 (9)7.1系统网络及设备 (9)7.2主要设备描述 (9)8主要设备布置 (13)8.1布置设计原则 (13)8.2井下人员识别卡设置 (15)8.3井下系统网络设置 (15)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

1.2工程概况某铁矿井下设有100米分段、120米分段、130米分段、140米中段、150米中段及采区斜坡道,为了准确的监控井下人员数量及其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实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出入井人员除在地表井口登记外,设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人员监控。

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01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矿山将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为此设计井下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二合一系统。

2方案设计2.1设计依据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11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4 、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以及中冶京城(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关于河北钢铁集团黑山铁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资料。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能够对出入矿井的人员进行24小时跟踪和定位,通过该系统地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每个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且具备语音通话功能。

本文通过介绍该系统的系统结构,阐述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分析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效果,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人员定位无线通讯以太环网基站定位卡对于平煤股份三矿,井下巷道长、作业点分散、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并且人员活动轨迹难以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在矿井上下之间难以及时传递,在一定程度上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通过建立和完善人员管理系统,加快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能,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结构本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地面管理中心。

主要设备包括:管理主机、管理软件、机房配套设备。

在地面通过设置管理主机,对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实现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语音监听和录音,强拆等。

第二部分:数据传输部分。

该部分由以太环网、防爆电源、无线通信基站等构成。

第三部分:数据终端。

主要设备包括本安手机等终端设备,其作用是实现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和通讯。

在系统中,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基站进行传输,同时无线通信基站又作为无线信号覆盖的终端设备,实现有线和无线相互转换的重要设备。

2 系统方案设计2.1 工业以太网平台设计2.1.1 井下交换机布置地面监控中心布置一台支持三层动态路由功能的核心交换机,用于连接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平台环网交换机。

地面监控中心交换机选用PT-7828-F-HV型核心交换机。

井下环网交换机选用三台KJJ137防爆千兆交换机,布置于平煤股份三矿己组中央变电所、己组采区变电所和戊组采区变电所三个地点。

设计8芯矿用阻燃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2.1.2 平台性能在传输速度、带宽容量、传输距离、抗干扰方面该平台独具优势。

在带宽方面,为传输数据、视频、语音提供了足够的带宽;整个网管系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能够对全部综合自动化的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煤矿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因此如何保障煤矿人员的安全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救援,从而保障煤矿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计划,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产业,但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煤矿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加强对煤矿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事故发生的预警能力和救援效率,研发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势在必行。

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其主要目标包括:-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出警报并指导疏散;-提供快速响应的救援措施。

二、系统架构2.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别是人员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中心。

2.1.1人员定位模块人员定位模块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定位技术(例如GPS、无线射频等)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给通信模块。

2.1.2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位置信息,同时与控制中心建立通信连接,将人员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并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向矿工发出警报并指导疏散。

2.1.3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实时监测和管理所有矿工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警报和救援指挥。

2.2系统工作原理系统通过人员定位模块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给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将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并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

控制中心实时监测和管理所有矿工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发出警报和救援指令。

三、技术方案3.1无线通信技术选型基于煤矿的复杂环境特点和通信需求,我们选择了下列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WiFi技术:用于实现人员定位和数据传输;-GSM/GPRS技术:用于实现通信模块与控制中心之间的远程通信;-无线射频技术:用于实现与煤矿内部其他设备的通信。

无线通信与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信与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六枝矿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天地(常州)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目录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 (3)1.1概述 (3)1.1.1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1.1.2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简介 (4)1.2 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6)1.2.1 系统各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6)1.2.2 系统组成及框图 (7)1.3系统主要功能 (12)1.3.1 调度功能 (12)1.3.2 用户(手机终端)功能 (17)1.3.3在线实时录音功能 (18)1.3.4 其他功能 (18)1.3.5 备用电源 (18)1.3.6实时监测功能 (19)1.3.7 查询功能 (20)1.3.8 安全保障功能 (23)1.3.9 统计考勤功能 (25)1.3.10 信息联网功能 (27)1.3.11系统运行状态提示(自诊断功能) (27)1.3.12 操作权限及操作日志 (27)1.4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28)1.4.1 工作原理 (28)1.4.2 主要技术参数 (28)1.5技术方案设计 (30)1.5.1 基站的无线信号覆盖设计 (30)1.5.2 系统设备的设计规程 (34)1.5.3 系统设备配置说明 (35)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1.1概述1.1.1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专业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和工程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实体。

天地(常州)下设监控研究所、通信研究所、电气研究所、营销中心和产业中心、质保中心等部门。

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科研技术人员340多名,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61名,工程师78名,专业覆盖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电子技术、测量仪表、传感技术、机械设计等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专业配置齐全、合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与岩石突出、坍塌等,这些都给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设计一套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概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系统组成1. 人员定位设备:为井下作业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实时通讯,并能够自动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安装在矿井各个关键位置,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操作的中心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发出指令。

4.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人员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

三、系统工作原理1. 人员定位设备通过与基站设备的通讯,实时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接收到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及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

4.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地面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指令。

5.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并进行报警处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历史轨迹回放: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方便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

3. 报警处理:系统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处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煤矿业也不例外。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事故隐患,如何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应运而生。

一、技术原理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依据的是自主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

利用现代化无线个人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技术、高精度无线传感技术及众多前沿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显微传感方式,对人员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实现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通过UWB、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实现煤矿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通讯。

二、技术特点1.高精度定位:该系统采用自主定位技术,精度高达10厘米,确保实时监测到煤矿工作人员的位置,有效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2.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可实现对人员进入禁入区域等危险区域的实时预警,能够迅速指引工作人员及时避免隐患发生。

3.全网联动:该系统通过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能够与其他设备联网,通过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了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从而全面地保障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4.多种报警方式:该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警,包括声光报警,震动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保证了信息的全面传递。

三、技术应用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中,如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工作人员安全进场、离场记录,实现隐患排查和整改、非法人员侵入监测、工作人员出入管理等。

四、技术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准确性高:采用高精度定位方式,实时监测人员位置。

2.数据安全性高:采用多种数据加密方式,保护信息安全。

3.报警方式多样化:采用声、光、振动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矿用无线通信人员精准定位系统

矿用无线通信人员精准定位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其它
人员管理
考勤、入井记录、
R 超员报警、人员 升井登记
D 地压检测
位移、应力等传感器
环境监测
风机、OC、温度
H
等传感器
S
生产数据
运输车辆、水泵、钻 机、装运机生产设备
四、系统改造提升
原系统如何改造?
原有定位基站、识别卡、服务器、 UPS电源、工控机、光缆、电缆的应 用。
原系统如何提升?
4.精准定位的概念。精准定位是采用脉冲技术,通过距离测定和建立计算机模 型实现坐标定位,精准度高(30cm),井下作业人员位置实时、动态、同步和 以坐标(x、y)形式显示在计算机CAD图纸和大屏上,人员遇险应急救援及时、 快捷、精准、科学。
系统有三个方面改变,一是把 原来的区域距离定位改变为动 态坐标定位,人走坐标变,指 挥井下人员逃生更加快捷;二 是把原来的作业人员历史轨迹 回放改变为井下、井上实时、 同步,显现作业人员方位更加 直观;三是把系统中原来工程 PDF图片或三维立体图改变为 CAD图纸,人员相对位置更加 精准。
03 系统提升
02 系统改造
精准定位、无线全覆盖、通讯视频 01
终端随身带。
原系统
五、5G应用储

34%
29%
5%
26%
1、输调度地面完成;
2、人员作业地面实现;
19%
3、设备控制地面操作。
19%
33 %
38%
18%
19%
25%
结束语
区域定位改变为精准定位是技术和方法的改变,而不是增加基站数量 缩短基站距离完成的精准定位,由区域定位到精准定位是质变而不是量变, 精准定位采用脉冲技术,通过距离测定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坐标定位,井下 作业人员位置实时、动态、同步以坐标(x、y)形式显示在计算机CAD图 纸和大屏上,人员遇险应急救援及时、快捷、精准、科学。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矿业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障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为有效管理矿井人员,提高救援效率,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实现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轨迹跟踪以及遇险时的快速救援。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矿井内的人员位置信息实时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以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矿井内人员的分布情况,提高救援效率。

三、系统设计原理本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矿井内的传感器网络,实现人员定位。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1. 硬件设计:包括矿井内的人员定位标签、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地面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等。

人员定位标签携带者矿工的个人信息及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与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包括数据处理、位置计算、轨迹跟踪等模块。

通过收集矿井内传感器网络的数据,结合算法计算人员位置,实现实时定位。

同时,通过轨迹跟踪模块,记录矿工的行动轨迹,以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矿工的分布情况。

四、技术实现本系统采用的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无线通信技术:采用ZigBee、WiFi或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矿井内人员定位标签与地面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2. 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矿井内布置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3. 数据处理技术:通过算法处理传感器网络的数据,结合人员定位标签的信息,计算人员位置,实现实时定位。

同时,对位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以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矿工的分布情况。

五、实际应用价值本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矿井作业安全性:通过实时定位和轨迹跟踪,管理人员可以掌握矿工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矿井作业的安全性。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人员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为了有效监控矿井内人员的安全状况,提高应急救援效率,设计一套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及预期效果。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轨迹回放、紧急求助及安全预警等功能,以提高矿井生产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三、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矿井实际环境,设计了一套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完整架构。

1. 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定位标签、基站、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等。

无线通信设备负责数据的传输,定位标签用于标识人员位置,基站负责接收定位标签信号并上传至服务器,终端设备则用于显示定位信息和操作管理系统。

2. 软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及用户界面等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定位标签和基站获取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解析和计算,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库,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用户界面则用于展示定位信息和操作管理系统。

四、技术实现1. 无线通信技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ZigBee、LoRa等,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稳定性。

2. 定位技术:采用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或AOA (到达角度)等定位算法,实现对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人员的轨迹回放、安全预警等功能。

五、系统功能1. 实时定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算法,实现对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

2. 轨迹回放:可查询历史轨迹,便于事故原因分析和救援工作。

3. 紧急求助:当人员遇到危险时,可通过定位标签发送求助信号,系统自动报警并显示求助人员位置。

4. 安全预警:系统可根据预设的安全阈值,当人员接近危险区域时发出预警,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kt109r型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kt109r型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第一节KT109R系统概述 (2)系统组成 (2)第二节系统特点 (4)第三节系统主要功能 (6)语音功能 (6)短信功能 (7)人员管理功能 (7)调度功能 (10)其他功能 (12)第四节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2)系统 (12)4.2 IP/PBX网络语音交换机 (13)无线交换机 (14)集线器 (15)4.5 KT109R-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 (16)4.6 KT109R-K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控制器 (17)4.7 KDW660/53B矿用隔爆型通信电源 (18)4.8 KT109R-S型矿用本安手机 (20)4.9 KJ128A-K2标识卡 (20)4.10 网络电源(POE模块) (21)第五节技术方案设计 (21)5.1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目标 (21)5.2 无线网络组网设计 (22)系统设备分类 (23)5.2.2 IP地址设计 (23)基站的无线信号覆盖设计 (24)第六节整体系统设计 (29)第七节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30)第八节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清单 (32)第一节KT109R系统概述系统组成a) 地面部分:系统地面设备主要由维护台(包括软件)、IP/PBX网络语音交换机、无线交换机、地面基站、集线器等组成。

IP/PBX是一种基于IP的语音通信系统主设备,此设备可以完全将语音通信集成到数据网络中,从而将分布在各区域员工的语音和数据通信集成在一个网络。

无线交换机是基于多核心、多线程的中央处理结构平台,从而实现统一无线管理基站和使客户端三层漫游。

利用地面基站使通信信号覆盖地面重点区域,在区域内实现通信、无线上网等功能。

集线器为系统网络提供中继和转换接口,为矿井信息化提供百兆以太网平台。

地面维护台中综合处理软件、定位软件等实现对人员、设备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使管理层一目了然。

b) 井下部分:主要由KT109R-K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KT109R-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以下简称“基站”)、KT109R-S型矿用本安手机(以下简称“手机”)、KJ128A-K2型标识卡(以下简称“标识卡”)、KDW660/54B矿用隔爆型通信电源(以下简称“电源”)等设备组成。

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内蒙古伊泰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施工方案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六月确认签字经内蒙古伊泰塔拉壕煤矿、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努力,在现场进行勘察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详细施工方案,其内容将作为“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后续实施的依据之一。

建设单位:签字:日期:承建单位:签字:日期:目录1 编制说明 (1)2 编制依据 (1)3 工程范围 (2)3.1人员定位系统部分: (2)3.1.1 设备安装位置 (2)3.1.2 线缆敷设线路 (4)3.1.3 取电方法 (4)3.2无线通信系统部分 (4)3.2.1 设备安装位置 (4)3.2.2 线缆敷设线路 (6)3.2.3 设备取电方法 (6)4 施工方法 (6)4.1井下设备安装方法 (6)4.2设备接线方法 (7)4.2.1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 (7)4.2.2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 (7)4.3缆线敷设实施方法 (7)详细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本方案是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共同共同商定的情况下制定的,用于规范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施工的依据。

2 编制依据塔拉壕煤矿矿井相关设计图纸《煤矿安全规程》2014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Q 6210-2007《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09-9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本质安全性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MT/T899-19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软件开发规范》《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EIA/TIA 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MT/T1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矿山安全条例》3 工程范围3.1 人员定位系统部分:3.1.1 设备安装位置调度前台:安装两台人员监控主备机。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目录1 编译说明12 编译依据13 工程周长23.1人员定位系统部分:23.1.1 设备安装位置23.1.2 电缆敷设线43.1.3 取电方式43.2无线通信系统第4部分3.2.1 设备安装位置43.2.2 电缆敷设线63.2.3 设备取电方式64 施工方法64.1井下设备安装方法64.2设备接线方法74.2.1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74.2.2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74.3布线实现方法7详细建设计划1 编译说明本方案是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而制定的,用于规范塔拉豪煤矿人员的分布和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依据。

2 编译依据塔拉豪煤矿相关设计图《煤矿安全规程》 2014年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规定》AQ 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制度通用技术条件》AQ 6210-2007《煤矿通讯、检测与控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09-90《易爆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的本安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MT/T899-19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设备基本要求》《软件开发条例》《煤炭工业矿山设计规程》《煤矿监控系统设计通则》《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程》《计算机软件开发规程》GB 8566《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程》煤炭行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EIA/TIA 568 工业标准和国际商业建筑布线标准》《MT/T1007-2006矿山信息传输接口》矿山安全法规3 工程周界3.1 人员定位系统部分:3.1.1 设备安装位置_调度前台:安装人员监控主备机两台。

机房:机柜内安装1个数据传输接口,通过网线与监控主备机相连。

辅助斜井井口:考场内安装一套大屏幕显示系统和接收器,实时显示当前井下人员及附近人员信息。

井下区域如下:(1)主斜井(780m)、副斜井及1、2层旁路(1720m)、3条煤仓顶连接道路(70m)、设备运输通道(190m)、主轴检修通道(108m)、2条煤管道(103m);(2)输煤主巷3条(423m)、煤炭集中辅运巷3条(100m)、煤炭东西翼主运巷3条(1100m)、煤炭东西翼辅运巷3条(1100m)、煤炭2条西翼主运巷(600m)、煤西翼辅运巷2条(700m);(3)2102主输送槽(2350m)、2102副输送槽(2350m)、2102综采工作面(260m);(4)3202主运输槽(5000m)、3202辅助运输槽(5000m)、3202综采工作面(260m);(5)6个出入口,供人员沿槽穿行;(6)永久避难所、地下中心变电所、矿区变电所、地下中心水泵房等重要人员、车辆聚集区、危险区和区域。

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

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

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邵国强【期刊名称】《工矿自动化》【年(卷),期】2013(039)003【摘要】For problem of duplication of network deployment of common WiFi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ersonnel positioning system which both adopt independent network deployment, the paper proposed a design scheme of integrated mine-u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personnel positioning system combining WiFi with RFID. The system realizes function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personnel positioning through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achieves integrated transmission of voice, dataand imag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can complete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card reading function which reduces investment, and the system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manage.%针对常用的矿井WiFi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均采用独立布网方式而存在重复布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WiFi和RFID相结合的一体化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综合基站完成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功能,实现了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综合基站可完成移动通信和读卡功能,节省了投资,且系统便于维护和管理.【总页数】3页(P10-12)【作者】邵国强【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江苏常州 213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655.3【相关文献】1.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J], 夏驰穹;张杰2.基于WiFi和ZigBee技术的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在矿山的应用 [J], 季利佳3.基于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在煤矿上的应用 [J], 顾义东4.基于无线通信的高精度室内人员定位系统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J], 邢更力;贾凡;孙健;毕明浩5.KT168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矿用信息传输平台)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工程设计方案杭州北辰天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二00七年三月目录一、系统概况二、系统设计三、系统介绍四、系统设计依据五、系统材料名称及数量六、系统结构框图七、系统基站安装位置八、系统线路连接方案九、系统人员定位跟踪功能十、系统设计的建议和要求十一、附录一.系统概况1.1.产品介绍KT23系列无线通信系统正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这一特殊要求设计的矿用PHS 无线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移动目标定位及通信的综合解决方案。

1.2.煤矿井下生产的特点及对生产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要求煤矿生产作业主要在井下工作面,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区域狭小、照明差、潮湿、有腐蚀性),不安全因素多(主要有水、火、瓦斯、顶板等事故的威胁),人员、设备流动性大等诸多特点;从生产作业流程上看,在井下还具有多工种联合作业的特点;这种作业条件下,要求井下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

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通信手段、系统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

保证通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并实时指挥对于煤炭安全生产来说极为重要。

当遇到矿井突发事故,由于通信网络不畅、通信手段单一、网络承受能力差,往往造成领导层信息不通、指挥不灵、数字不准,不利于事故的抢险,极易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因此,煤矿井下通信手段必须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对井下应急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要求越来越高。

1.3.KT23(PHS)系统技术优势本系统具有与传统井下通信设备不同的设计理念,具有下列优势:**由于纳入无线通信主流系统,使井下无线通信装备能同步于地面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扩展和升级。

**本系统可以利用和融合原有的通信资源,服务区内的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地面与井下通信系统形成完美地结合,个人终端可以自由漫游于地面、井下,还可方便接入公众通讯网。

**本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系统建立后,可以通过较少的代价,方便地对原系统进行扩容和功能升级。

**本系统除具有移动通信功能外还具有动目标定位及跟踪、移动数据传输等功能。

1.4.业务扩展系统的用户可根据需要在现有网络上构建强大的增值业务平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不断提服务力度与服务功能。

主要增值业务如下:**主叫显示**同号业务**交换机支持的附加业务**语音通知(V5+)/丢失来话通知**短消息、语音信箱**C-Mode(E-mail/P-mail业务),手机上网**高速数据业务(N×32K)**定位业务二、系统设计2.1.系统名称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2.2.系统项目建议本方案选用EP300系统,每个EP300机框提供6个接口插槽,主机框主要有1个系统板,1个数字中继板(PRI接口)与矿生产调度机连接,同时用另3条数字中继经由光端设备与地面的CS-MA连接,以提供矿区地面的2台500mW基站和井底车场、变电所等场所的40mW基站。

其余的接口插槽可供放置基站接口板,每个基站接口板可接入4台40mW矿用基站。

本系统设计采用3个EP300机框,井下安装66台40mW矿用防爆基站,地面安装2台500mW基站(安装在地面工业广场区域),共需配置15块基站接口板。

在矿控制中心机房设置定位信息数据服务器、光端设备、基站线路复用器CS-MA及网管终端、定位终端和UPS不间断电源及电池组;基站控制器中心设备设置在井下中央变电所,采用2芯光缆与地面机房设备连接,采用矿用通信电缆与矿用基站连接进行信号的传输;在矿地面架设2台500mW基站,每台基站采用4对普通通信电缆与基站线路复用器CS-MA设备连接。

2.3.系统功能系统建成后,将提供下列业务:1.移动分机之间通话2. 移动分机与固定分机的一号双机业务3. 移动分机短信业务4. 与矿交换机组网业务(通过矿交换机出局实现长、市话业务)2.3.1系统支持传统的语音业务EP300支持固定电话和小灵通手机的呼入呼出服务。

EP300遵从G.711 A-law语音编码。

EP300支持基于G.165/168的回音消除功能。

EP300带内支持DTMF语音传输。

2.3.2系统支持基本PBX业务EP300提供完善的PBX功能以满足企业内部语音通信业务的需要。

统一编号方案:在EP300中,可有多种编号方案。

统一的编号计划允许用户定义和使用一个专用的编号计划,在系统内使用。

路由功能:支持数字中继的路由汇接。

缩位拨号免打扰:免打扰服务,又叫“暂不受话服务”,为避免电话铃声的打扰,可暂不受理呼入电话,如有电话呼入时,将由语音提示。

呼出权限控制外线直接拨入(DDI):直接拨入业务使得一个外线能够直接呼叫EP300的用户,而无须话务员的干预。

提供语音信箱接口:如果用户不想接电话、出差在外、关机等,语音信箱可以帮你——完成呼叫转移、记录来电留言、语音短信通知等功能。

呼叫等待:呼叫等待业务允许某个用户在有呼入呼叫时被通知:有另外一个呼叫进入。

用户对这个等待的呼叫可以选择接受或不理睬。

呼叫前转:呼叫前转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在他的号码忙、无人接听、无法接通或无条件设置前转的情况下,能够由EP300将被服务用户的号码的呼入呼叫发送到另一个号码(包括公网的任何号码),而不影响被服务用户始发的业务。

呼叫转移:呼叫转移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实时地请求网络将一个呼入被服务用户号码的呼叫改发到另一个号码,而不影响被服务用户始发的呼叫。

遇忙提示重拨/前转/转话务员:遇忙提示重拨/前转/转话务员的服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在他的号码忙时,如果该用户没有申请遇忙前转业务时,系统能够语音提示主叫方可以重拨其他号码或转给话务员。

紧急呼叫业务:系统内任何级别的分机用户不需要拨打呼出前缀,就可以直接拨打一些紧急呼叫号码如:110、119等。

管理员的分级管理权限。

呼叫代答服务闹钟服务2.3.3系统还支持高级PBX 的功能长途呼叫VoIP前缀自动添加:EP300 中的分机用户在拨打长途电话时,EP300 会自动给每个呼叫加上一个VoIP 的呼出前缀,使得每个长途呼叫都变成一个VoIP的呼叫,节约通信费用。

组呼业务:在EP300 内可以为某一用户设定1~2 个关联的内部分机,当呼叫此用户时,系统会自动对此用户和其关联分机发起呼叫,只有先接通的分机会接通本次呼叫。

其他分机的振铃会结束。

三方通话:三方通话业务可使正在进行通信的用户保持该呼叫,而另外增加一个对第三方的呼叫。

被服务用户至少与两个呼叫相关(一个处于运行状态,至少一个呼叫处于保持状态)可以使用三方通话业务,将处于运行状态的呼叫与一个被保持的呼叫结合成三方通话当处于三方通话时,被服务用户可以请求:- 明确清除其中一方- 结束三方通话- 与其中一方建立单独的通信主叫号码显示加前缀:为了方便系统中的无线分机可以自动回拨电话,EP300 在来电显示号码前(外部号码)自动加上了EP300的呼出前缀。

注意:当系统只有一个外线接入码和一个外线路由时,可以使用此项功能。

个性化语音提示配置:EP300 的管理员可以根据各自企业的需求,个性化的配置语音提示,如遇忙的时候可以提示忙音,也可以播放类似:“被叫用户忙,请稍后再拨,或拨0 转前台为您服务”。

支持“#”、“*”前缀2.3.4系统支持PHS增值业务EP300支持SMS(短消息),MCN(丢话通知)等增值业务。

EP300 中集成了短消息平台,支持私网内部短信收发业务。

EP300 的短信业务支持信息存储的功能。

信息到达确认:私网手机收到EP300发送的短消息后,向网络回送一个接收报告。

信息存储:当私网手机离开私网覆盖区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发送失败时,发送给用户的短消息将会被存储下来,一旦用户进入私网覆盖区域内或重发时间到,信息将立即被传送出去。

一条短信的重发有效时间将有EP300 系统的网管中心分配一个缺省值,缺省值由管理员配置。

丢话通知业务: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或者关机时,系统将丢失的呼叫信息存储到丢话通知中心和数据库中,当用户再次可达时(注册或者拨打电话)系统将发送丢失的主叫号码信息给用户。

2.3.5系统具有VoIP功能EP300通过ECM2000可以提供基本的VoIP业务,并完成呼叫控制,语音编码和语音压缩等功能。

2.3.6系统支持短消息业务EP300支持短消息(SMS)业务。

具体包括:PC到手机的短消息或者广播手机到手机的点到点的短消息业务广播(组播)业务2.3.7系统支持其他业务EP300还支持如下一些业务:企业分支机构互联传统的FAX业务基于IP的FAX业务(通过ECM2000支持)EP300支持话务台功能。

2.4.覆盖范围及方法霍州煤电团柏煤矿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分井下部分和矿地面工业广场等二个区域。

要求位于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巷道及矿井地面办公楼区域进行无线信号覆盖,确保生产调度的有效指挥和人员的定位跟踪。

在霍州煤电团柏煤矿地面信息中心机房架设中心设备机柜(定位数据服务器、多业务光端机、基站线路复用器、网络交换机、UPS后备电源)和电池组箱,采用2芯光缆与井下无线基站中心控制器连接和数据传输,各巷道铺设线路与井下无线基站中心控制器连接、架设井下40mW防爆基站;敷设地面线路、架设矿区地面500mW基站。

2.5.设备布放为便于组网及系统维护,将网管设备、定位信息数据服务器、定位终端、光路传输设备、基站复用设备CS-MA及UPS后备电源和电池组安装在矿信息中心机房;中心控制器通过数字中继(PRI接口)经光端设备与地面的矿调度机组网,实现PHS无线系统与有线通信系统组网。

网管设备通过网络线路经光端设备连接至中心控制器。

1.井口经井底到下组煤变电所(六变)等场所及巷道共安装13台矿用40m基站;2.八盘区皮带、轨道大巷共安装6台矿用40mW基站;3.八盘区808、809采区工作面共安装8台矿用40mW基站;4.10煤层皮带、轨道大巷共安装12台矿用40mW基站;5.10煤层10115、10117采区工作面共安装12台矿用40mW基站;6.下组煤变电所(六变)到下组煤水仓及圪塔条、1号轨道、1号强力皮带上部等场所共计安装7台矿用40mW基站;7. 400水平大巷共安装8台矿用40mW基站;8.矿地面办公区域安装2台500mW地面基站。

2.6.使用频率计划根据国家规定的频段的要求PHS系统频率控制载频(C-ch):第59号,话音载频(T-ch):18号(1900.250MHz)-77号(1917.950MHz)载频2.7.系统话务设计原则按用户要求设计,地面采用室外基站配合使用,确保重点区域覆盖效果和话务量。

地面及井下合计共需安装68台基站。

其中井下66台基站中,每个基站可提供用户信道为3个;地面2台基站中,每个基站可提供用户信道为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