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温度与气温》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温度与气温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温度与气温 教科版

教学设计方案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授课时间35分钟课题温度与气温设计者课时 1教材分析本课时本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活动。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教材利用了图片展示了一支温度计和学生测量气温的情景图,意在时学生回忆温度计的实验方法;第二部分:气温的测量。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认识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

这一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区别,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分析曲线使学生认识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时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要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感觉今天冷不冷?冷到什么程度?学生根据各自的感受进行描述。

大家对冷热程度感觉都不一样,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天气的冷热呢?引出温度定义。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1.读数谈话可能有不少同学使用过温度计,那谁来说说怎样使用温度计?怎样才能准确的记录温度呢?师总结:(1)手捂住顶端,不可摸红色顶端;(2)眼睛平视红色液柱顶端;(3)等液面完全静止的时候读数。

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看看,此时此刻我们学校实验室的气温是多少?2.读写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了稳定的单位,应该读成摄氏度。

请同学们讲教室里的温度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温度计,亲自动手使用温度计测量大气的温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会使用温度计,能够理解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标准。

同时通过对同一时间室内和室外温度的测量明记录下来,反复测量几次记录数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1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

(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

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准确吗?(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

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

(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认识气温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对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温度和气温的定义,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亲身体验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判断食物的熟度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的概念。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基本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温度现象应该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对于温度计的使用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温度现象,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的概念。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温度和气温的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温度计:准备足够数量的温度计,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材料: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热水、冷水、冰块等,以便进行温度实验。

3.PPT:制作相关的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温度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测量温度。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解释温度计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品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内容相对简单,但对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摄氏度的计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温度和气温。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温度计、气温计等实验器材,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与温度和气温相关的现象,用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片或视频,如冰淇淋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吗?那么,温度和气温到底有什么关系呢?”2. 呈现(10分钟)介绍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而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并展示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初步了解。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温度计和气温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和空气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提问:“你们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温度和气温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三.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出示天气预报: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播报一下这段天气。

(学生进行播报)师:那么这个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预设:用温度计)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两支温度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预设:两排示数,液泡上有保护罩,量程不一样)师:其实啊,除了你们说的这几点呢,他们的作用也不一样,这一支用来测量水啊、油啊等等的物体的温度的(板书:温度),另外一支呢,是专门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的,叫做气温计,空气的温度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作“气温”,(板书:气温)。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温度与气温。

(二)选择测量地点师:从刚才同学播报的天气中,我们知道湖州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7℃,最低气温是18℃,看来一天中气温会有高低的变化的,就今天而言,哪些因素影响了气温?(如果还不够,老师可以补充,可以用“那你觉得……会不会影响气温?”的方式)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气温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会选择哪些地方来验证阳光对气温的影响呢?(或者追问:哪些地方受阳光的影响比较大?哪些地方受人的影响比较大,哪些地方受阳光和人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呢?)(预设:操场受太阳的影响大,教室里面的人多,教室受人的影响大吗?)师:那么我们就选择教室、树荫、操场这几个地点来进行测量。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物体的冷热程度,对温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进行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3.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适应气候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等实验器材。

2.准备与温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温度的物体,如热水、冷水、冰块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温度,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温度有什么作用?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讲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物体,并记录数据。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温度知识。

如:温度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适应气温的变化?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温度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温度吗?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问答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

3.准备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温度吗?你们感觉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例中,哪些是关于温度的,哪些是关于气温的?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温度计和气温计,观察并记录当前的温度和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阳光下、阴凉处、冰箱里,观察并记录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同时,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气温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物体冷热程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气温的差异。

同时,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此外,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天气播报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气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加深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5.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3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观测气温。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4、多媒体资料: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视频:气温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说明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研究内容: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3、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冬夏不同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

二、测量比较,探究新知(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1.请学生说说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并读出书本中温度计的各个温度。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天气3温度与气温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天气3温度与气温教案教科版

⒊温度与气温
附:就考试而言,从考前、考中二个阶段来谈谈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

1、考前心态:适度压力正常,重实力轻运气:(1)考前的正常心态,首先应该是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

有的家长说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其实紧张是学生重视考试的一种表现,也是青春期成长中的学生在开始承担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反应。

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做到让学生完全不紧张,只是不用过度施加压力就好。

(2)考前的复习,要更多的着重于梳理知识、总结题目、反思错误,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实力,而不要意图在押题这种运气行为上
2、考中心态:客观看待题目,保持个人节奏:(1)考试中的心态,往往也反映在考试的策略上。

从应试的角度而言,能得高分的策略才是好策略。

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同学却忽略了这一点。

(2)考试中最常见的心态失衡的表现就是“跟一道题死磕”,耗费太多的时间在一个小问题上。

很多同学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但是就是改不掉,一方面要加强考试时对自身的认知和控制,另一方面这部分同学往往在平时生活中就比较容易急躁、较真、较劲,更多的要在平时处理问题时,就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心态。

(3)好的考试心态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总能保持个人习惯的考试节奏应试。

遇见难题可以跳过去,没感觉的题过一会儿再想。

不急躁,不自大,客观、冷静。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气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温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温度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温度概念,并学会运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气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3.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温度是对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温度与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温度与气温》(教案)
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气温可用什么来测量?
还记得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吗?说出箭头所指的分别是温度计的哪些部分?
什么是温度?
3.测量气温应选择在大树下。(√)
4.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是中午。(×)
二、选择题
1.一天中最高气温是(A)
A午后2点B中午C傍晚
2. 26℃读作( C )
A、摄氏二十六度B、二十六度C、二十六摄氏度
3.下列三个温度中,(B)更接近天气预报中,所报的气温。
A教室27℃B树阴下31℃C电脑室23℃
复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复习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使用。
让学生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步骤,填好表格。
掌握重点知识,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让学生掌握如何画气温柱状图,学会根据图表得出实验结论。
一、判断题
1.“℃”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2.观察气温时,我们的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先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填进“一天气温测量记录表”。
怎样画出气温柱状图呢?
从气温柱状图可以知道什么?
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
2、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规律吗?
温度计
玻璃管
4.室外、阴凉、通风处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测量气温的地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
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天气》中的第三节《温度与气温》
作者及工作单位
韦丽霞北海合浦县闸口镇新阳小学
教材分析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在试验中会运用温度计,学会测量气温
学情分析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气温数据作比较进行观察,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2.四年级这个班的学生思维较敏捷,喜欢观察,善于动手,对新的知识也是比较好奇。

3.学生认知障碍点:在动手过程中是否能坚持测量记录。

教学目标
1.对气温概念的理解。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坚持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知道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2.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

但是,对于温度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疑惑,需要教师耐心解答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知道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关注气温变化。

3.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正确读数。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建立和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

2.准备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解释温度概念。

3.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如炎热的太阳、寒冷的冰雪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个概念。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温度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同时,介绍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和认识温度计。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温度计的使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巩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温度和气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进一步巩固概念。

此外,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摄氏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

3.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理解。

2.摄氏度的计量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3.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讨论中,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准备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如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温度计和气温计,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然后呈现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和气温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气温,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4.巩固(5分钟)讨论温度和气温的区别,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方面。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温度和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所了解,但可能不够系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能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生活的关注。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其区别。

2.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温度和气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用于演示和实验。

2.准备一些与温度和气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和讨论。

3.准备一些温度和气温的实际数据,用于分析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展示温度计和气温计,讲解其测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温度和气温的测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温度和气温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温度和气温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温度和气温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温度和气温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温度和气温的含义和相关知识;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3.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4.通过实验和实物,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和关系;2.温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1.影响气温的因素,比如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

3.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2.实验器材:水温计、室温计、温度计;3.实物:冰块、水、沙子、泥土等。

4. 教学流程4.1 导入(5分钟)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室温计、水温计等实验器材,并让学生猜测这些器材的用途。

4.2 温度和气温的概念(15分钟)通过课件、图片等方式,向学生简单介绍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并通过实物(如冰块、水、沙子、泥土等)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

4.3 温度的测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室温计、水温计等实验器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实验使用这些器材,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4.4 影响气温的因素(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影响气温的因素,比如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气候等。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4.5 实验(20分钟)老师配合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质的热传导特性、熔点等相关知识。

4.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总结并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和关系,掌握了温度的测量方法。

同时,在实验环节,学生也能够充分参与、讨论,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教学反思也发现,我在课堂设计上还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物理水平。

同时,在时间控制方面,也需更加合理规划,避免课堂时间浪费。

温度和气温-优秀教学设计

温度和气温-优秀教学设计

资源链接
1、气象台观测气温的视频资料,内容包括百叶箱的位置,作用,温度的记录时间等。

如果,没有视频就用图片等其他资料代替。

2、幻灯片1内容
注意事项:手拿温度计上端,温度计液泡离地面1.5米处,两分钟后读数并及时记录数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定点测量(不要随意走动),小组内同学轮流测量记录三次有效数据。

探究记录设计: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观测记录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观测记录
3.以上两表分别做一个测量记录。

4做一个课本第8页的图表,把时间轴改成表格中对应的时间。

5 做一个根据样表2的数据做成的条形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们观测气温的规范性、科学性,首先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观测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之后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最后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数。

(拓展: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与实验用的测水温的温度计一样吗?可播放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可播放视频:气温的定义,了解气象台和观测站观测气温的要求。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三)总结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是不同的。

三、教学评价
测量气温时的方法,能否准确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四、拓展活动
1、测量每天的气温,填写天气日历。

2、初步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基本知识。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

他把沸点定为一百度,冰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华氏温度用字母“℉”表示。

摄氏度×9÷5+32 = 华氏度。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