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才女的诸种归宿 从辜鸿铭两个女儿珍东和娜娃谈起
清朝的最后一根辫子:辜鸿铭
清朝的最后一根辫子:辜鸿铭清朝末年,有一位“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大名士,他是第一个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个把中国《论语》、《中庸》这些儒家经典翻译成英、德文字介绍到西方的人,他写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被西方哲学界奉为必读的经典著作。
他和俄国一代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是书信之友,印度的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在20世纪时,西方人只认可两个东方人,一个是印度的诗圣泰戈尔,一个就是这位中国的“怪杰”辜鸿铭。
咸丰七年,辜鸿铭出生在南洋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中。
他的父亲辜紫云在英国人布朗的胶园中担任总管,为人精明能干,很得布朗的信任,布朗夫妇是丁克一族,膝下无儿无女,便把辜鸿铭收为义子,对辜痛爱有加,视如已出。
清同治六年,布朗决定把辜鸿铭带在身边一同返回英国。
辜鸿铭跟随布朗来到英伦三岛的爱丁堡后,辜鸿铭刻苦努力的学习。
先后在名校爱丁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拿到文凭。
学成归来后,辜鸿铭做了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每日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正当他百无聊奈之际,碰上了一位中国人杨汝澍,杨汝澍对辜鸿铭的学问大感佩服,便邀请他到自己的上司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府工作,辜鸿铭正愁一身好学问苦无识主,便径直跟着杨汝澍去两广总督府拜见张之洞。
当时的张之洞正正学古代的孟尝君,广开幕府,邀请天下才俊,听闻辜鸿铭是个西洋博士,连忙做出一幅礼贤下士的派头,安排他去管理商务事宜,张之洞是个有名的神童,但从小就有一个坏毛病,过日子颠倒黑白,经常起卧不定,说睡就睡。
而他吃饭总是喜欢和召唤幕僚们和自己一起吃,于是陪张大人吃饭,就成了两广总督府中最苦的差事之一,其吃饭的流程是这样的:饭菜全部上好之后,张大人先动第一筷子后,众幕僚便逐渐各自开动,然后忽然之间张大人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众幕僚忙放下碗筷,肃然静坐等待,如果当天运气好,张大人睡一两个时辰就醒来了,如果运气不好,则会一直等到晚上才能继续吃中饭。
历史趣谈:辜鸿铭 生在南洋 学在西洋 仕在北洋却成晚清遗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却成晚清遗
老
导语: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历经一百五十余年而至今未有明确的结果出来。
晚清怪杰辜鸿铭以其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诠释了处于这种中西纠葛中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历经一百五十余年而至今未有明确的结果出来。
晚清怪杰辜鸿铭以其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诠释了处于这种中西纠葛中的文化人于茫然之中抓住文明之根予以反戈一击的决心。
他是最了解西方的晚清遗老,也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保皇派,同时又是主张儒家文化只有在日本被继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卫道士。
悠然的外表下那矛盾的人生主张,怎么也不能掩盖他同我们当代人一样的内心紧张。
但是,辜鸿铭还是不至于搞到像我们这样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吧。
辜鸿铭了解西方,乃是源于其祖辈在南洋生活的经历。
他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十岁随义父英国人布朗赴欧。
他老年时曾总结四句话:“我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谓之东西南北老人。
”
之所以敢说辜鸿铭是晚清最了解西方的人,是因为在晚清只有他一个华人能够熟练运用九种欧洲语言与洋人交流。
诚如他自己所说:“只有能讲一个民族的语言并用它来思考,一个学者才能真正了解这个民族,否则只是纸上谈兵,痴人说梦。
”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有“三个半”英语人才,其一是辜鸿铭,其二是伍朝枢,其三是陈友仁。
还有半个他没说。
辜鸿铭说的不是大话,孙中山之论也基本属实。
这位拥有欧洲13个学位的怪杰,学贯中西,文理兼通,令20世纪所有的所谓大师们
生活常识分享。
辜鸿铭的妻子是谁
辜鸿铭的妻子是谁辜鸿铭是清末怪杰,在那个一夫多妻仍被认可的年代,他的妻子也并不是只有一人,而且由于他懂得多国语言,所以妻子也不是仅仅只有自己国家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辜鸿铭的妻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辜鸿铭的妻子辜鸿铭的元配妻子,这位元配的名字叫做淑姑,是一位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典型的中国女人,也算是辜鸿铭先生理想型的妻子。
她的性格十分温和,而且也很贤良淑惠,作为晚清时代的女人,她所受的家教仍然是以夫为天,所以她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丈夫在进行的,她甚至愿意接受自己的丈夫出去潇洒,也接受丈夫娶妾。
辜鸿铭先生很喜欢她的小脚,所以,她的脚应该还是被缠得很小了。
所以辜鸿铭先生说她是“他白天的兴奋剂”。
最后,这位元配妻子为辜鸿铭先生生下了两个女儿。
然后介绍一下辜鸿铭的小妾。
这位小妾是一个名字叫做吉田贞子的日本女人。
她出生在大阪,她小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日本,而父母则是在中国的汉口做干货生意。
后来她便来汉口找她的父母,但是由于当时战乱斗争十分频繁,然后她就被卖到了青楼。
在青楼辜鸿铭先生听出了她是日本人,便与她交谈起来,并将她赎出来,给了她钱让她去找她的父母,最终,这位日本女子没有找到自己父母,辜鸿铭便将她带了回去,最后娶了她成为小妾,她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十分得宠,被称为“晚上的安眠药”。
她与辜鸿铭先生生了一个儿子。
辜鸿铭一夫多妻的理论辜鸿铭一夫多妻指的是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辜鸿铭是从封建时代过来的人,他本人就有一妻一妾,因此他认为男人多妻是合理的。
他的歪理让当时很多接受西方一夫一妻思想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有很多人同他辩驳。
辜鸿铭一夫多妻遭到了一些外国人士的反对。
当时有一位美国女子来找到辜鸿铭,辜鸿铭向这位美国女子解释说,“妾”这个字是“立”和“女”构成的,就是说妾是用来被男人在疲倦的时候当手靠的。
这位美国小姐非常生气,她说,既然男人可以多妻,那么女人就可以多夫了。
辜鸿铭反驳到,一个茶壶可以有多个茶杯,但是一个茶杯岂能有多个茶壶。
才女们最终嫁了谁?文章知己造就的神仙眷侣
COVER STORY才女们最终嫁了谁?文章知己造就的神仙眷侣文I 邱田1945年3月的《杂志》月刊上有一 篇题为《女大不嫁》的文章,其中谈到女性知识越多、学历越高越难以结婚,因为一般社会上“低娶高 嫁”的观念,女性越优秀越难以找到匹配的对象,男性与高学历女性婚配的顾虑也更多。
在同一期访谈中女作家苏青也认为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却,男性择偶 更倾向于选择旧式女性结婚,因为她们更“实惠”。
新式女性似乎只适合谈恋爱 或做情人,“所以知识女性更吃亏了”。
这种暗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似乎到现在也不绝于缕,每每有优秀的单身女性被亲友指责因学历太高、主见太多而“女大不嫁”,仿佛不懂得“示弱”便难以获取男子的欢心。
许 多人_想到才女马上就联想到“红颜薄 命”,脑海中浮现出风清露愁的林妹妹形象。
民国才女们不等同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佳人”,也不是用才貌做嫁妆的旧式闺秀,她们是真正受过高等 教育,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一代新女性。
这些女性的择偶标准很高,不但要旗鼓相当,还要寻找感觉,她们看重的不是富贵门第,而是要“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这种难上加难的事情居然还真的有人找到了。
清华园中最有“婚姻缘”的宿舍, 民国才女的大ICON20世纪20年代初,清华大学还是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包含着8年左右的中学与大学一体化教育,那 是个清一色的男性社会,学生在校住宿且管理严格,没有什么接触女性的机会。
这些学生的婚姻有些是通过家庭包办的,例如闻一多的婚姻;还有一些是自由恋爱的,比如1923年的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最有“婚姻缘”的宿舍,两位室友都通过自由恋爱找到了真爱。
这两 位室友是梁思成和吴文藻,他们的太太林徽因和冰心都是民国数一数二的才 女,而且太太的名气比丈夫还要大。
作 为极具娱乐性和八卦性的大ICON,关 于这两位才女的话题总集中于罗曼蒂 克的绯闻情史或是女性之间的相妒相/冰心和丈夫吴文藻。
冰心早年凭借《繁星X 春 水》成为众多青年学子的“女神”,为之倾倒的男性不知凡几。
辜鸿铭_精品文档
壹 学习生涯
1874~~1877年 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师从卡莱尔
目录
壹 贰叁 肆
辜
辜
北
翻
的
的
大
译
言
行
六
实
年
践
壹
言
壹 辜鸿铭的言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 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 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 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 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辜:“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一 望而知;浮士德哲思深远,是是非非,恍恍惚惚,没法分 辨;《失乐园》热情澎湃,沉郁稳健,刚刚强强,高歌长 啸。莎士比亚好懂,浮士德不好懂,而《失乐园》感人。”
壹 学习生涯
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叁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 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 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 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
辜鸿铭的趣事和轶事共十则
辜鸿铭的趣事和轶事共十则!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趣事(一)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
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
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
在上场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e 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
女士认为这个China man 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
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
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e 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辜鸿铭的趣事(二)辜鸿铭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一生精通9种语言,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至一九二八年死的时候还留着)辜鸿铭的趣事(三)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美国的妇运分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
”“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
”“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辜鸿铭的趣事(四)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
才女的诸种归宿
[键入文字]才女的诸种归宿十年前,在我作校对编辑工作的书店,我第一次读辜鸿铭传记。
对辜鸿铭,我没有说的,那些前贤已经都说了。
在情爱世界,他也是一个特例,他的正室小脚夫人淑姑,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他的侧室日本夫人吉田贞子从大阪美丽的心斋桥来到她的身边,他终生爱护。
在晚清风雨飘摇最后的封建年代,两位真情的女子伴随了他奇特传奇的一生。
而他的女儿们,也是特例中的特例,今天偶然留意中国才女的诸种归宿,才慕然发见,中国才女自古的爱情,不谛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之真,天雷阵阵江河竭之恒,青灯古佛伴经卷之空这三种状态。
-------作者题记1928 年4 月30 日下午3 时40 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少精通中、英、法、意、希腊、拉丁、德、日、马来等13 种语言的中葡混血儿-祖籍福建同安县新店乡浦尾村的国学大师辜鸿铭(1857.7.18 生)几乎无声地说完一句“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之后,便最后的闭上了眼睛。
辜鸿铭死后,他的两个爱女十六岁的辜珍东和辜娜娃在苏州削发为尼,作了她们最后的的归宿。
就是这个男人,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出惊人之语:“男人就象茶壶,女人呢? 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天经地义”的“杯壶论”论调。
有人说才女没人敢追,才女自有才女的傲气,这自不在话下。
据说辜鸿铭的两个女儿一是中国姑娘淑姑生的珍东和从大阪的心斋桥来到武汉的吉田贞子生的娜娃,她们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也继承了乃父骄傲、清高的性格。
也就是这样两个才女,辜珍东和辜娜娃,在北平那条紫藤花盛开、许多椿树绿荫匝地迎风摇曳的著名的老胡同--东椿树胡同十八号小独院,曾向提亲的人说出:“只要你用中、英、法、德、意、日六种文字各写一封求爱信,什么都依你”,一句话就吓退了求爱者。
在辜珍东和辜娜娃的记忆里,在这条著名的艺术家胡同,她们听着京剧家荀慧生和尚小云的优1。
历史趣谈辜鸿铭的趣闻故事集合 辜鸿铭的后代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辜鸿铭的趣闻故事集合辜鸿铭的后代是谁?
导语:辜鸿铭被称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人称“清末怪杰”。
他学博中西,对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有自己很深的
辜鸿铭被称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人称“清末怪杰”。
他学博中西,对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有自己很深的理解。
前二十年沉浸在西方文化的中的中国人,接触了中国文化之后,就成为中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者。
以至于后半生一直都致力于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让西方人真正的了解中国人。
这样一个在那个时代看起来如此有趣的人,名声自然不小,因此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供后世阅读。
煤油灯: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极为崇拜,后期在北大授学时,教授的是英文,因此没有太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此往往逮着机会,辜鸿铭就会大说一通。
有一次两位外国友人前去他家做客,那个时候辜鸿铭住的地方只是一个贫寒的小院子,家里用的还是煤油灯。
两个外国人就说,中国的煤油灯不仅电灯亮堂。
辜鸿铭当场反驳道,中国人需要的是心灵的明亮,并不在乎表面的亮堂。
小脚:
辜鸿铭对小脚,有一种变态的迷恋。
他的妻子就是一位小脚妇女,据说辜鸿铭每次写文,到了文笔枯竭时,都会将自己的妻子唤来,一边揉捏着妻子的小脚,一边文思如泉涌。
他曾说过,自己妻子的小脚是自己的“兴奋剂”。
他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他认为:“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
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
”辜鸿
生活常识分享。
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
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是他理想中的妻子爱情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是他理想中的妻子:小足、柳腰、细眉,温柔、贤淑。
辜鸿铭与淑姑感情甚笃,从结婚之日起,他就把她的小脚视为珍宝。
每当无聊时,辜就让他脱掉鞋子,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层一层地解开,低下头,贴近鼻子,如闻花香,感到无限舒坦。
作文时总把淑姑唤到身边,让她把瘦如羊蹄的小脚放到他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他右手执笔,左手抚弄妻子的脚丫子,时捏时掐,像玩佛手一样,自得其乐。
据说此时,他顿觉思如泉涌,下笔千言。
辜鸿铭的妾吉田贞子是日本鹿儿岛的士族,出生于大阪,长在心斋桥附近。
吉田贞子的父母便是在华经商的日本商人,他们一直在汉口经营一间干货铺,但因战争的影响,难以维持生计了,他们便离开了汉口,在中国四处谋生。
贞子后只身一人来中国寻找自己父母,在汉口没有寻到双亲的她被拐卖到一家青楼暂做了端茶的侍女。
因她坚持不做妓女,因而经常遭到鸨母的打骂,日子非常艰辛。
辜鸿铭有逛青楼的嗜好,回国后在张之洞幕府做洋文案时常与一干友人到青楼寻花问柳。
有一天闲来无事,辜鸿铭和一帮朋友又去青楼消困解乏,遇到了清新可人的贞子。
辜鸿铭与贞子攀谈,精通日语的他很快听出了那位姑娘的日本语调,由此断定她一定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姑娘,生性爱开玩笑的辜鸿铭用日语笑嘻嘻地问道:“你是日本人?”那女子听到日语,被感动得流下泪来。
辜鸿铭见状,顿时起了恻隐之心,拉她细聊。
贞子向辜鸿铭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辜鸿铭便许诺要为贞子寻找父母。
辜鸿铭花了200两银子为贞子赎了身,并给贞子五十两银子作寻找父母的路费。
辜鸿铭和贞子的缘分并没有就此而结束,一次辜鸿铭和贞子在街上的巧遇成就了他们日后美满的婚姻。
那天辜鸿铭上街买纸墨,正好碰到了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的贞子。
贞子告诉辜鸿铭她已经在武昌街头流浪了一个多月,父母还是了无音讯,银子也快花完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才好。
辜鸿铭觉得她十分可怜,就让她到自己家中暂时住下。
来到辜府,辜鸿铭就把贞子的事情全盘告诉了正在等自己的夫人淑姑。
逝去的背影之
逝去的背影之--辜鸿铭的辫子及其夫人的小脚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妻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
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对中国传统的东西都推崇备至。
辜鸿铭对那条“象征性的发辫”确实坚持己见,他曾对毛姆说:“你看我留着发辫,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的一个代表。
”辜鸿铭还骂所有剪辫子的人是“没有辫子的畜生,野兽!”民国初年,人家剪掉辫子后戴顶帽子,他就骂人家:“沐猴而冠!”说起他的辫子,虽称不了怪癖,但确实令人费解。
辜鸿铭的法国朋友、学者弗兰西斯·波里1930年在纪念文章《中国圣人辜鸿铭》中便称其为“中国怪人”、“疯老头”,并对其“滞留在陈旧过时的年代”“喜作谬论的独特个性”印象极为深刻:“他穿着中国长袍。
在北京人都已剪掉辫子的此刻,他却留着那条象征性的发辫。
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辜氏口若悬河,我几乎插不上话。
其实这只是一场长长的独白,令我毕生难忘,因为我从未见过如此执着地坚持己见、坚持确实信念的人。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在西风东渐的时代,民主与科学,人权与自由是那得时代的特有时代大纛,一些人认为中国男子纳妾是不人道的,他却背离时代的主流,理直气壮地主张男子纳妾。
他说:“妾者,立女也,当男子疲倦之时,有女立其旁,可作扶手之用,故男子不可无女人,尤不可无扶手之立女也。
”一次,一位外国公使说,男女应该平等,男子不应有几位夫人。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是谁?辜鸿铭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是谁?辜鸿铭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中文名:辜鸿铭外文名:Tomson字:汤生号:立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去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妻妾:正妻淑姑(中国);妾室吉田蓉子(一说吉田贞子,日本人)子女:儿子辜守庸,女儿珍东、娜娃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主要成就: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翻译“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是晚清著名文人,号称“清末怪杰”,他既精通西方文学,也在东方文学中学有所成,学贯中西,整个下半身都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宣传,认为只有中国的文化才能拯救现在这个黑暗的世界,所以致力于向西方宣传东方文化。
1857年7月18日,英国人布朗先生在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的橡胶园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清末怪杰”的辜鸿铭。
辜鸿铭是一个混血儿,父系血脉是一位中国人,母系血脉则是一位西洋人。
辜鸿铭的祖辈从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父亲辜紫云在布朗先生的橡胶园里当总管,有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会讲英语和马来语,而他的母亲则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下长大,使得辜鸿铭天生就对语言有一种敏感性。
再加上布朗先生对他犹如子女一般的教导,是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的基础。
年幼的辜鸿铭在多元化的环境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方的知识,对于自己的家乡并不熟悉,只偶尔能从父亲这边知悉一二。
再加上他十岁的的时候,布朗夫妇将他带去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英国,辜鸿铭更是对自己的国家陌生无比。
尽管在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告诫他,要他铭记自己是中国人。
年幼的辜鸿铭虽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将这个身份牢牢记在耳中,但自己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他还是不清楚。
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才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并且疯狂的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着迷。
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一)
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妾】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宇,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辫子】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续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当时许多北大的调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的辫子以便出名,但是考虑到他的脾气,谁也没敢动手。
【皇权】‚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为人所诟病处。
可有谁注意过,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的。
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也是有骨头的。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历史可能已经证明辜鸿铭主张皇权是错的。
可在当时,他却足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日本就是现成的例子。
保留皇权,并不等于拒绝现代化。
消灭皇权,也不等于就自动实现了民主。
中国的皇帝被打倒了,可是那些参与打倒了皇权的人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呢?复辟,内战,再复辟,再内战。
没有了皇帝,中国就陷入了人人都想用枪杆子争当皇帝的混乱局面。
人人争当皇帝,受苦的只有百姓。
【小脚】‚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
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
‛辜鸿铭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辜鸿铭喜妇人小脚。
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一代怪杰辜鸿铭_名人故事
一代怪杰辜鸿铭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当中,辜鸿铭以古怪著称于世,也以幽默著称于世。
辜鸿铭是个喜剧人物,他自嘲为CrazyKu。
在20世纪初的北大校园里,别人都剪去长辫,换上新装,他却拖着一条猪尾巴,戴个瓜皮小帽,活像是从棺材里跑出来的人物;别人都谈论民主、共和,他却一口一个保皇、忠君。
可千万别因此以为辜氏是前朝遗老、顽固不化之辈。
这位从西洋留学归来的大“海归”,虽然满嘴“之乎者也、仁义道德”,可是他的洋学问比洋教授还大,能用最流利的英文背诵海涅和拜伦的诗、弥尔顿的《失乐园》。
但他就是不肯与人为伍,凡是别人赞成的他就反对,别人反对的他就赞成。
在二三十年代的西方人眼中,他们视这位古怪老头为比北京城内三大殿更为重要的人文景观。
辜鸿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条辫子,但实际上他是最早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之一。
当辜氏14岁时,其父辜紫云送他去苏格兰名校爱丁堡大学修习艺术和文学。
临行前,其父再三叮嘱他两件事:其一,不可入基督教;其二,不可剪辫子。
到了苏格兰,辜氏不敢忘记父亲教诲,他因此而处处受歧视。
每天出门,街上小孩总跟在他身后叫喊:“看啊,看那支那人的猪尾巴!”辜氏忍耻含辱,不敢剪去长辫。
直到有一天,他的监护人去伦敦办事,他偷闲去会女朋友,那苏格兰少女很顽皮,约会时拿他的长辫赏玩不已,有点儿爱不释手。
辜氏一时冲动,将父亲教训抛到九霄云外,当场把长辫剪下送给他女朋友。
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其成就之一就是剪掉了辫子,剪掉了被西洋人称之为Pig-Tall〈猪尾巴〉的耻辱。
辜氏精通英、法、德、意、日等多国语言和古拉丁文,为何独独不肯剪掉那条不甚雅观的长辫子?辜氏有言:“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
但我之忠于清室实非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其实他的说法也未必真诚。
鲁迅先生说过,辜鸿铭是个怪人。
周围的人都剪了辫子他偏不剪,若是周围人都留起来,恐怕他第一个就剪掉。
与其说辜鸿铭怪,不如说他傲。
他这种傲是凭借一身惊世才学,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将中华文化置于西洋文化之上。
辜鸿铭的怪癖
辜鸿铭的怪癖作者:舒蠹来源:《上海企业》2016年第03期辜鸿铭学富五车,他的学识曾让西方人赞叹不已。
1877年,辜在爱丁堡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
在那里,辜鸿铭获得了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说九种语言。
据说,他在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又曾用拉丁文作诗(这位天才的学习能力,确实远非一般人所能比拟),早年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诗就出自于他的手笔。
——当年,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的时候,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四十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蔡元培欧游归来执掌北京大学,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主张,并邀请辜鸿铭到北大任教,讲授英国文学。
在课堂上,这位留着辫子、穿着长袍马褂的学者与学生约法三章:其一,上课前学生必须起立敬礼,下课后老师离开后学生才可离开;其二,学生如果背不出书,不许坐,一直站到下课;其三,能够接受约束的听课,否则可趁早离开。
在当时,这是一件新鲜事。
名人总有自己的怪癖,辜鸿铭讲课也是如此。
每当讲到得意的地方,他就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慰劳”一下自己,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
还有人说,辜鸿铭喜欢逛窑子。
在妓院勾栏,他刻意收集烟花女子的手帕(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天这个时代某些官员收集情妇毛发的嗜好),然后拿到课堂上公开展示。
——众目睽睽之下,辜老师慢条斯理地从长袍下掏出一块花手绢来,公然擤鼻涕,一点斯文都没有。
又或者,会从长袍下掏出块花手绢,里面裹着一把花生,一边讲课一边吃花生。
熟悉他的学生都知道,辜老师对自己的这堂课是非常满意的了。
辜鸿铭名字的由来,据说源于商汤的《盘铭》。
《盘铭》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年轻的辜鸿铭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为自己取名“鸿铭”,表达了废旧图新的思想。
但是,从历史资料来看,辜老师并非一个新派思维的人。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作者:张玮来源:《领导文萃》2022年第14期说起辜鸿铭这个人,不少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两个词:“辫子”,以及“狂傲”。
确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人”。
辜鸿铭初为世人所知,是因为翻译。
他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正好相反:严复是把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辜鸿铭是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
让辜鸿铭一战成名的,是《论语》的英译本。
1898年,辜鸿铭翻译的英文版《论语》问世,一下子就轰动了西方世界。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辜鸿铭又将《大学》和《中庸》翻译成了英文。
后来同样翻译过《论语》的林语堂——他去莱比锡大学读书的时候,辜鸿铭的不少文章已经成为教材了。
而在翻译一系列中华经典的过程中,辜鸿铭自己也渐渐完成了一个转变:从相信东西方文明能够互补,到相信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甚至可以拯救西方文明。
这一点,在他1915年出版的《春秋大义》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本书的英译名,就是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
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第一个定义是“温良”:“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温良。
温良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当时正值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西欧各国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感到失望和悲观,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制度,而辜鸿铭关于“东方文明”的观点恰好横空出世,让很多西方人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在辜鸿铭声名鼎盛的那些年里,他成了西方了解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托尔斯泰曾和辜鸿铭互通书信讨论“道”的问题;泰戈尔和他一起合影;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毛姆到中国来想拜访辜鸿铭,第一次还被拒绝了,第二次才见到——辜鸿铭认为不能让西洋人觉得想见谁就能见到谁。
但是,辜鸿铭并没能一直站在舞台的正中央享受鲜花和掌声。
因为他也陷入了矛盾——其实他自己也无法回答一个问题:既然中华文明如此先进,为什么却总是落后挨打呢?对于这个问题,辜鸿铭选择了一条极端的认知:中国必须要有帝制,必须要保持传统,所谓“共和”之说,就是祸国殃民。
享齐人之福 怪杰辜鸿铭的小脚妻淑姑与日本妾荣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享齐人之福怪杰辜鸿铭的小脚妻淑姑与日本妾荣
子
导语: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蜚声中外的翻译家、学者,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自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
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蜚声中外的翻译家、学者,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自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857年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现马来西亚槟城州),祖籍福建。
幼年时,被义父布朗带到英国读书,187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通晓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9种语言,一生获得13个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张之洞的幕府任职20年。
晚年到北大任教,后又赴日本讲学。
1928年,病逝于北京。
来自西陆军事 http:// 主要著作:英文《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翻译作品《论语》《大学》《中庸》等。
辜鸿铭一妻一妾,享齐人之福。
他曾幸福地说道:“吾妻淑姑,是我的‘兴奋剂’;爱妾蓉子,乃是我的‘安眠药’。
此两佳人,一可助我写作,一可催我入眠,皆吾须臾不可离也。
”
辜鸿铭与两位夫人
辜鸿铭的夫人淑姑,是他理想中的妻子:小足、柳腰、细眉,温柔、贤淑。
辜鸿铭与淑姑感情甚笃,从结婚之日起,辜就将妻子的小脚视为珍宝。
闲暇之时,辜脱掉妻子的绣花鞋,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层层解开,低下头,将鼻子凑近小脚,嗅其肉香。
作文没有灵感时,他总将
生活常识分享。
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在英国人布朗先生的尼蒙橡胶园中担任总管,他的忠诚勤恳,精明能干,认真负责,赢得布朗夫妇的信任,交谊很深。
无子女的布朗夫妇,就是辜紫云第二个儿子——辜鸿铭的义父义母,就是他们日后帮助辜鸿铭安上了一副具有透视能力的西洋镜。
辜鸿铭的这位女朋友调皮、活泼,非常可爱,辜鸿铭这天一到,她就非常高兴。
突然,她拿起辜鸿铭的辫子,赏玩不已,赞叹道:“中国人的头发,长长的,编成一条黑色的辫子,真是太可爱了。
我的头发也是黑色的,送给我吧!”辜鸿铭顿时来了兴趣,拿起一把剪刀,一刀将辫子剪了下来,递给她,毫不吝惜地说:“你肯赏收,是我的荣幸。
”在姑娘面前,辜鸿铭早已将父训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他客居北京时,对女人更是挥金如土,一举就曾在一位妓女身上花掉四百大洋,而一家五口当时维持生计一个月也不过六个大洋而已。
周围的英国佬见此情景,个个笑得不亦乐乎,得意地嘲笑这个乡巴佬:“喂,快看这个乡巴佬,根本不懂英文,却把报纸倒拿着,还看得津津有味,装出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
”辜鸿铭面无表情,听任这帮英国佬放肆地嘲弄着,等这些人高兴够了,才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淡淡地说:“英文这玩艺儿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简直没有意思。
”这伙英国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中国人居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窘得个个满脸发红,悄没声地溜了开去。
传奇红色才女的最后谢幕
传奇红色才女的最后谢幕“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这是人们在整理关露的遗物时,在她贴身的照片上发现的诗句。
照片上就是她最终等到的两情相悦却不能在一起的人,他就是后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王炳楠。
不知岁月重来一次,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关露会不会再次踏进“76号”老大李仕群的家呢?提起关露,知道她的人总是会不禁为她传奇而又坎坷的人生而叹息。
她拥有多重标签,“民国四大才女”、“地下工作者”,这些身份有的给她带来荣耀,有的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当这三个身份交织在一起时,困扰了她的一生。
她前半生的生活,精彩而又传奇,是众多谍战作品最钟爱的素材之一。
然而她的后半生,爱人离去、两度入狱,其中辛酸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呢?1982年的春分时节,关露终于等来了自己背了43年的骂名和十年牢獄的平反通知,然而八个多月之后,在完成了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纪念文章之后,她还是选择了告别,服用安眠药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代红色传奇就此谢幕。
在大多数人看来,关露的后半生是凄凉悲苦、穷困潦倒的,很多人心底都会对她后半生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同情。
其实真实的关露,后半生的凄凉更多的是来源于是情感上的而不是生活上的,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背景下,关露的生活水平可以说的上是相对较高层次了。
为何这么说呢?大家可以从笔者的两件藏品来了解关露真实的晚年生活。
第一件藏品为1951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关露的儿童文学作品《苹果园》。
在书中她通过描述解放前后儿童不同命运的对比,来抨击旧社会,歌颂新中国。
很多人都说关露在抗战胜利后无法以“关露”的名称发表著作和文章,所以导致她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一直到建国后她两次入狱更是让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其实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关露就已经可以以自己名义发表著作了,尤其是《苹果园》的出版和发行,给她带来了一定的酬劳。
只是关露后期的作品极少,解放后只有少数作品问世,但无法以“关露”名义进行写作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
历史趣闻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导语:辜鸿铭(1857 7 18-1928 4 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
不久妻子淑姑去世。
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
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
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
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个人评价:《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
吴宓(《大公报》)发表的悼文中说:除政治上最主要之一二领袖人物应作别论外,今日吾国人中,其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才女的诸种归宿从辜鸿铭两个女儿珍东和娜娃谈
起
导语:十年前,在我作校对编辑工作的书店,我第一次读辜鸿铭传记。
对辜鸿铭,我没有说的,那些前贤已经都说了。
在情爱世界,他也是一个特例,他的
十年前,在我作校对编辑工作的书店,我第一次读辜鸿铭传记。
对辜鸿铭,我没有说的,那些前贤已经都说了。
在情爱世界,他也是一个特例,他的正室小脚夫人淑姑,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他的侧室日本夫人吉田贞子从大阪美丽的心斋桥来到她的身边,他终生爱护。
在晚清风雨飘摇最后的封建年代,两位真情的女子伴随了他奇特传奇的一生。
而他的女儿们,也是特例中的特例,今天偶然留意中国才女的诸种归宿,才慕然发见,中国才女自古的爱情,不谛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之真,天雷阵阵江河竭之恒,青灯古佛伴经卷之空这三种状态。
-------作者题记
1928年4月30日下午3时40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少精通中、英、法、意、希腊、拉丁、德、日、马来等13种语言的中葡混血儿-祖籍福建同安县新店乡浦尾村的国学大师辜鸿铭(1857.7.18生)几乎无声地说完一句“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之后,便最后的闭上了眼睛。
辜鸿铭死后,他的两个爱女十六岁的辜珍东和辜娜娃在苏州削发为尼,作了她们最后的的归宿。
就是这个男人,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出惊人之语:“男人就象茶壶,女人呢?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天经地义”的“杯壶论” 论调。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