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34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27(专题九_活页作业_1.有答案
专题九活页作业一、3年高考,2年模拟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解析:易误字词:(1)得兼;(2)嗟尔;(3)缦。
这三个句子中都有虚词,容易漏写。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题目沿袭2014年的方式,并不是单纯地给出上(下)半句,写另外半句,而是给定语境,确定正确的诗句。
其中“犹”“圆”两字容易写错。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散文理解类题目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六)散文理解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雨乡愁张清华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
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三) 老人与海
课时跟踪检测(三)老人与海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记者发现,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时不时会获得台下观众不由自主....的喝彩,而且整场剧并未出现半场观众离席的现象。
B.由于补偿政策优厚,红星小区的搬迁工作非常顺利,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是十.室九空...,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C.公民出游,必须重视自律,处处用自律约束自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不能随意毁坏风景名胜,也不能无人在场时就为所欲为....,做下有失社会公德的事。
D.济宁市政府倡议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市的几十个政府部门进行“满意单位”的民主评议,当面锣对面鼓......地提出整改意见。
解析:选C C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A项,“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应改为“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B项,“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空。
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
用在这里不当。
D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C.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的作品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从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
D.《老人与海》是一个讲述发生在大海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大海、大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解析:选B A项,主客颠倒,应为“这句话是老人桑地亚哥的写照”;C项,最后的“他”指代不明,有歧义;D项,语序不当,应为“《老人与海》讲述的是发生在大海上的一个故事”。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哦,大海!你多么广阔。
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高雄素描许知远①从下午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
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
“能统一,”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②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Takow”,汉字则成了“打狗”。
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鸡笼”。
当日本人入侵之后,“Takow”变成了高雄——“Takow”的发音与日文中“高大”“雄伟”的发音近似。
③“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
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
④才过下午5点,天已近乎全黑。
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
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
我忘记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
⑤在高雄的捷运站(地铁站)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
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育馆那一站。
“是在凤山站下,你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
”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
⑥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
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
他今年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
⑦“我喜欢苏东坡,”他说,“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
”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他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6(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有答案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②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
③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④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⑤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⑥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不合语境。
②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望文生义。
③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使用正确。
④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使用正确。
⑤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谦敬失当。
⑥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生命中的前29年,杨佳一路走来,全是鲜花和掌声。
19岁时,她成为郑州大学英语系最年轻的教师;22岁时,她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C.中国发展得越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D.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才会将礼让遗忘,才会出现公交站前排队无序、马路上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的现象。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
在“无措”后加“的感觉”。
B项,“杨佳一路走来”造成主语中途易辙。
C项,语序不当,定中颠倒,“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应改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35(专题十_活页作业)有答案
专题十活页作业(一)高考题组训练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29(专题七_页作业)有答案
专题七活页作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3页核心考点提示:①《考试大纲》要求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由于虚词的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更大,所以掌握起来更困难。
但虚词的作用又极大,实词要靠虚词帮助才能组合成句,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
③高考题型,只要求判断不同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其句子,一个是语段中的,一个是教材中的,④掌握虚词的途径,最好进行系统、归类。
为下面各句中虚词的用法归类,把序号填写到后面的横线上。
一、【于】A.介词。
在,从,到B.介词。
“在……方面”“在……中”C.介词。
由于D.介词。
向,对,对于。
E.介词。
被。
F.介词。
与,跟,同。
G.介词。
比。
(1)……而青于.蓝。
(《劝学》)________(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__________(3)求救于.齐(《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5)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__________(6)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7)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__________(8)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9)乃设九宾礼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__________(1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__________(1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__________(13)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__________答案:(1)G(2)A(3)D(4)A(5)B(6)F(7)C(8) E(9)A(10)E(11)F(12)D(13)G二、【何】A.用作疑问代词。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7(语用、古诗文加餐练6)有答案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6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明其正确性。
②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③电视剧《伪装者》的热播让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演员靳东声名大噪....,其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许多当红男演员。
④9月12日,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枣庄开幕,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与会选手和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⑤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⑥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解析:选C①“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②“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③“声名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用于此处正确。
④“纷至沓来”指接连不断地到来。
用于此处正确。
⑤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呼唤。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符合句意,使用恰当。
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的需求,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B.相关人士指出,3D打印建筑刚刚诞生,缺少必要的安全与质量规范,不过,它能否替代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并主导建立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促进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一体化。
D.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迅猛,2014年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跃居世界第一的份额。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文言实词!
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
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
晞将至,屯军休士,先遣单骑示以祸福。
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
晞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
西讨吕朗等,灭之。
后从高密王泰讨青州贼刘根,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
进位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
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
从母子求为将,晞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
后犯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
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
”其杖法如此。
(选自《晋书·苟晞传》)(1)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
晞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
译文:(2)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
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
译文:答案:(1)汲桑的部下非常惊恐,放弃栅栏连夜逃遁,环绕城池顽固地防守。
苟晞攻克汲桑的九个堡垒,最后平定邺城返回。
(关键词:“宵”“婴”“定”)(2)苟晞处理公事很熟练,公文簿册堆积如山,他裁决像流水一样迅速,别人都不敢欺骗他。
他的姨母依靠他生活,苟晞尽力奉养她。
(关键词:“练”“盈积”“依”) [参考译文]汲桑攻破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出兵驻扎在官渡讨伐他,任命苟晞为前锋。
汲桑一向害怕苟晞,在城外修栅栏来自我防守。
苟晞将到邺城时,军队停止前进,士兵就地休整,先派出一人向汲桑守军晓以叛乱的祸福。
汲桑的部下非常惊恐,放弃栅栏连夜逃遁,环绕城池顽固地防守。
苟晞攻克汲桑的九个堡垒,最后平定邺城返回。
向西讨伐吕朗等,消灭了他们。
后来跟随高密王司马泰讨伐青州叛贼刘根,打败汲桑旧将公师藩,在黄河以北打败石勒,威名很盛,当时的人们把他同韩信、白起相比。
升任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食邑万户。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31(活页作业)有答案
学案五活页作业翻译训练一、请翻译下列句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行路时和各位将军相逢,总是调转车头让路。
(重点词“伐”“引”“避”)(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重点词“多”)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①”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②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叫不祥呢?”3.钓鳏鱼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
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
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34有答案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孰_与_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原文: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
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很恭敬,精通《五经》,正直高傲,特立独行。
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师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那人自称父亲是颍上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快速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
王义方解下自己所骑的马给他,没告诉他姓名就离开了。
4.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原文: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参考译文】李士衡在昭文馆任职时,出使高丽,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
高丽赠送给他的礼品财物,李士衡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都委托给副使。
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
(装船时)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绢类丝织物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东西放在上边,来避免漏水浸湿。
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都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的话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
副使仓皇之下拿起船里的东西扔进海里,就没有时间去挑拣。
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稳了。
之后清点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使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5.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孔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原文: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孔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
课时跟踪练35(90分钟99分)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瑞典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对新西兰斯图尔特岛上的鸮鹦鹉进行基因组测序时发现,在经历了1万年的孤岛隔离和近亲繁殖后,鸮鹦鹉有害基因突变的数量比主岛上的同类少,灭绝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虽然科学理论认为,在单一种群中,有害突变可能会累积,进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研究表明,通过近亲繁殖暴露出来的有害基因突变,也可能通过自然选择消除,这一过程被称为清除。
清除的快慢跟近亲繁殖时有害基因突变在同一个个体中纯合的概率有关,个体淘汰的概率增加,有害基因消失的过程加快,那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此项研究的结果,研究人员似乎看到了保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物种延续的新希望。
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保护濒危物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处,根据“灭绝的可能性”“有害突变可能会累积,进而”可知,近亲繁殖最严重的后果是物种灭绝,可以写“导致灭绝风险增加”。
第②处,根据“清除的快慢跟近亲繁殖时有害基因突变在同一个个体中纯合的概率有关”可知,如果出现清除效应,有害基因消失得快,那么必然加快清除进程,故此处可以写“清除过程会加快”。
第③处,“但”字表示后文与前文的观点相反,即反对近亲繁殖,强调物种多样性,可以写“增加物种多样性更靠谱”。
答案:(示例)①导致灭绝风险增加②清除过程会加快③增加物种多样性更靠谱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那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最初,人们午休可能只是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
那时的人们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实词、虚词题”验收达标练含解析
(一)“实词、虚词题"验收达标练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①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②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__③__他们__④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⑤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_⑥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解析:选C 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三分句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选“尽管”.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选“因而”。
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择“既然……就……”。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①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②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③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④__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__⑤__会看到你,__⑥__欣赏你。
解析:选D “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
“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故选D项。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__①__对图书馆崇敬有加。
然而__②__,“宝库”和“殿堂”__③__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__④__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敬而远之。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图书馆__⑤__“宝库”“殿堂”,__⑥__“知识公园".解析:选,用“似乎"较好。
③“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表转折,前面应该用“虽"搭配。
⑤⑥“不应是……而应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应用“不应是……而应是……"。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34新人教版
晚练 34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②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③初春的校园格外热闹,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④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⑤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⑥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选D。
“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感情色彩不当。
“阑珊”指将尽;衰落。
“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不关心,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事。
“信马由缰”指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遭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就承诺而言,__①__千金一诺最为沉重,__②__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__③__,“信”在外化体现方面,__④__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
仪式也并不复杂,中国的印章,__⑤__是一种仪式化的凭信。
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__⑥__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信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4.(2015·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
解题时应注意改写后的各句在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应注意语意的前后连贯通畅。
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5.(2015·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____①____,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____②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答:①……………………………………………………………………………………②………………………………………………………………………………………..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①处下文中有“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字”和②处上文中有“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上下句结构应当相似。
在此基础上,考虑段落的表达意图,综合分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文字是绵延不断的画面②绘画是用线条写作6.(2014·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二氧化碳的益处与害处。
第一个空应为上文的总结,第二个空应为下文的总领句,第三个空是假设的结果。
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7.(2014·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8.(2014·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
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句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句;②句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句;再看③,③句中的词语“遗址”,与后面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
这样答案应为D。
答案:D9.(2014·湖北卷)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
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
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住核心要求,尤其是活动主题是“读《论语》”“谈交友”,还要考虑写出赠言的特色,这是得体的较高层次要求。
在手法上,还要考虑使用恰当的修辞,比如对偶、排比、引用等。
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10.(2013·新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______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________。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③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语言内部联系的掌握程度。
答题的时候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
根据后文“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可推出前面的空格内容是水可溶解多种物质;因为上文说“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各种物质溶于水后被植物吸收;前面讲的都是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或水对植物至关重要。
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11.(2013·山东卷)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___①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___②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____③____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___④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
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①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②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③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答案:①倘若(如果)②甚至③因此④否则12.(2013·新课标Ⅰ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④紧承上句,⑥句“而且”与④语意衔接紧密。
⑤强调了作品的内容,①句与⑤构成因果关系,③句紧承⑤句,②“不但”紧承③句,而且与最后一句“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衔接紧密。
答案:D13.(2013·新课标Ⅱ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首先确定起始句,横线之前说“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⑥中“现在”“离开”能与之呼应,确定起始句。
剩余5句“按图索骥”,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点、呼应点即可。
这里注意“我”“你”人称的转变,⑥⑤③的称谓都是“我”,且因要“离开”所以“哼出”歌曲,并“发现它”好,这构成因果顺承关系,而下文围绕“变”抒发感慨。
①中“没什么不同”又与④中“改变”形成转折关系。
最后是②,“这时”指代④中“回过头来”。
答案:D14.(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
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
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解析:本题属于语言运用中的现象评价题,即通过对材料中的某种社会生活现象发表观点来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对“光诱围网捕捞”这一现象,可以有很多种观点,可以对“光诱围捕”这一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它的利弊,引导人们科学合理捕鱼;可以抨击“光诱围网捕捞”这种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危害是过度捕捞,破坏生态平衡;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谈科学技术的运用问题;等等。
答案:示例1: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