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关系略论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关系略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书法的时代风格与特定社会文化思潮之间关系甚为密切。
就儒、释、道三家对中国书法的影响程度来看,儒家是最大的。
受儒家思想影响,人们将书法艺术活动,统统纳入自我身心修养的轨道。
本文还进一步确证了晋代的玄学、宋代的朱程理学、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分别对当时的书法风格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传统文化风格思潮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关系是近年书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入这一广袤的领域对于书法理论工作者是十分艰难的历程,也是书法理论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
本文不揣浅陋,就这一问题作简要阐述,以就教方家。
中国书法因何而生?为什么书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样式?这是几千年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面对这种千古难题,当代的书学理论工作者不遗余力把思维触角伸向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去寻根问祖,穷微测奥。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研究的深度是盛况空前的。
要想跨入传统文化的疆域寻找对中国书法产生作用的那些文化因子,就必须熟练地驾驭传统文化,才能恰当准确地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背景作出令人心悦诚服的解释。
对于书法美学研究者来说,深入传统文化是困难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我们站在传统文化的顶峰,才能把各种各样的书法问题,弄得水落石出。
书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必将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制约是决定性的,所以我们应该把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关系看作当今书学研究的崇高目标之一。
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近些年,随着本土文化的升温,许多学术界的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并投身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之中。
完全可以这么说,只要是研究书法稍微深入一点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触摸到传统文化,都不由自主地热爱传统文化;一个对于传统文化只是道听途说、浅尝辄止的人,他对书法的认识和研究迟早是要搁浅的。
首先以中国书法作为立足点,寻绎并考察了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血肉关系。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仅仅是描绘文字的技巧,更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探讨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不仅需要关注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还需探讨书法和传统文化在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传统文化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将其置于诸多艺术门类之首。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称书法为“文房四宝”之首,可见书法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古代文人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书法创作上,将书法视为凝练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媒介。
书法的艺术性与流传千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交流、影响和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文化的内涵蕴含在书法的每一笔每一画中,通过书法作品传达给观者。
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通过书法艺术形式得以传承。
同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促使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另外,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书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天、尚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价值观,而书法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将这些价值观传达给观众。
传统文化中的文字、诗词、典故等元素被书法作为创作的对象,书法艺术通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经历了不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中国古代对于书法的追求和研究使得书法逐渐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正是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互相依存,使得中国书法能够不断发展和演变,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又通过自身的艺术魅力传递和弘扬传统文化。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书法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书法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早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古人将书法视为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通过书法艺术来传递情感、展示个性和传承智慧。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1. 美学思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强调以“中和、和谐”为核心,这与书法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
书法艺术追求起伏有致、字形美观、神韵独特,形式与意境相统一,注重整体美感的呈现,体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于美的追求与崇尚。
2. 文化意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典籍、经典名句等文化元素,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经验。
同时,书法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想融汇于字体之中,从而使书法作品具备了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3. 人文精神抒发: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扮演了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书法作品在勾勒每一个字形的同时,传递着作者心灵的抒发。
书法艺术通过线条、笔势、布局等形式,表达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这种抒发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内心修养与人文关怀的精神面貌相契合,更好地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三、书法在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 文化传承与弘扬: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作、研究和教学等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语言”之一,通过书法的教学和推广,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
2. 人文关怀与审美教育: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注重的不仅仅是字体的美感,更是通过对线条、布局等元素的把握,表达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审美追求。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7篇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7篇第1篇示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被尊奉为“四艺”之首,即琴、棋、书、画。
这种高度评价不仅源于书法本身的美学价值,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书法的重视和崇尚。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绵延和延续。
在书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每一个字、每一行字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寄托。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智慧,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书法的世界里,需要用心静心、慢慢练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耐心。
通过笔墨间的磨砺和修炼,可以增强个人的修养和自律,培养出一种沉稳、自信的性格。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更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水平。
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表现力。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段字数已近800字,可提供内容建议】第2篇示例: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一、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300-500字)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商代末期,就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书法作品。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书法艺术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身方法,被许多文人雅士所推崇和追求。
二、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00-500字)(一)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表达艺术的高度。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通过书法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境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艺术的卓越表达: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卓越的文化语言和表达方式。
书法艺术通过线条的运用、笔墨的纵横、字体的构造等方面,展示了艺术家的修养和智慧,同时也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感悟,使人们对艺术产生共鸣。
三、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00-500字)(一)艺术美学的推动力量: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字体、形式和结构的精心构思和创作,书法艺术诠释了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原则,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启发和借鉴。
(二)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同时,书法艺术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在国际间树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
四、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300-500字)(一)精神修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对内心世界的关注较少。
然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放慢节奏,专注内心,提高修养和观察力。
通过书写和欣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增强心理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自序书法本是传统文化,两者之关系为整体与部分之关系,两者并列成一文题似乎欠通。
然我之本意是思考中暂将书法从传统文化中抽出,论其对其他传统文化之依赖,与其他传统文化对它的制约与助益,类似体育运动中之“综合训练与举重”这样的提法。
我在《书法研究1986年第2期所发《模糊·虚无·无限》—文中曾云:“书法家为什么特别需要学问与修养?这是多年来—直在议论的问题。
”“盖书法为虚无之象,虚无境界由无限充实升华而成,而所谓修养,正谓不断地充实自己,必至一定火候,方能发展成为虚无,加以长期技法锻炼,人心营构之象于是而生。
它不似文学有社会生活凭借,不似绘画有实物借鉴,它是控制一体化,完全由自己于过程中‘临阵决机,将书审势’,特别依赖于施控者自身的主观条件。
书法作品没有遮盖,不得躲避,是全裸的艺术,好比一个人裸体,连身上几个小痣也看得清清楚楚。
同样的东西放在屋子里显得多,放在露天更显得少,书法又好比在露天的陈列品,要特别多的‘有’。
我想,这些正是特别需要学问修养的‘特别’二字的着落。
”时间过去了七八年,我想把话说得更具体与深入。
在此,我先要感谢恩师陆维钊先生。
是他带有指令性地教我把主要精力与时间学传统文化,后再去搞书法。
此一苦心与厚望我于60岁后才深刻地体会到。
首先是作为一名书家的知识结构。
主张如何,必先问自己如何,最好能亮出自己已经如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为我知识结构之亮相,自是当然。
但此结构是自然形成,并非为造就书家特意设计。
故我之结构如此,未必别人应该如此,更未必结构愈高大,书艺水平愈高。
在这里,笔者很难给出一个底线,只能以鄙人之知识结构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因为书法作为一种手工操作尚有其自身的规律,又有其特殊的天赋与功力之要求。
然欲达传统技艺之最高境界,则少了传统文化之修养,必不可能。
抑又有进者,夫艺术欲达最高之境,必又与全人格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聪明秀出之辈,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以自养,实乃天性使然;而此种养分又促使其人格发展之健全,至最后,文化、技艺、人格混然为一,从而成就其“全人格”。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下面是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几个关系:文化传承: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书写来传达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通过书法的实践和学习,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传承下去。
美学追求:书法在中国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与中国的审美理念和美学追求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以形写意"、"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等,都能够在书法艺术中找到体现。
书法追求的不仅是文字的准确书写,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境界和审美意境。
文字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哲学与书法密不可分。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通过书写汉字,书法家不仅仅是在表达文字的形态,更是在探索和诠释文字背后的哲学意义。
例如,"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思想在书法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传达。
修身养性: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书写,人们可以培养专注力、耐心和自律的品质。
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细心、静心,并注重调整身心的平衡,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相契合。
总的来说,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传承、美学追求、文字哲学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紧密相关。
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人是精神的动物。
研习书法几年,随着技艺的些许提高,以及基于迫切需要提高书艺而进行的文化思考的深入,对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这一命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试述如下。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字同源、同步、共舞文化的载体是文字。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中国文明史是从有文字开始计算的,自仓颉造字始,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
我们知道,文字的起源是由于人类最初的结绳记事。
结一个疙瘩代表一件事情,事情多了绳子不够用了怎么办?刻下来。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在物件上刻画文字。
最初刻的内容,字画是不分的,既像文字又像画。
比如:易经六爻,既可以理解为字,也可以理解为画,这就是象形文字之始。
刻画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文字。
现代公认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是西周东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统称大篆,代表性遗存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等。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以李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刻石》等为代表。
而同一时期隶书也在民间和官府并行存在,近代出土的《里耶秦简》《云南睡虎地秦墓竹简》《青川战国木牍》等都可以证明。
汉代隶书取代篆书,成为主要书体,大量石刻成形,知名的有 《莱子侯刻石》(古隶)《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汉末草书兴盛,草圣张芝《冠军帖》、索靖《月仪帖》等皆为代表。
行书也被后汉刘德升所创立,东晋时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出世就光耀千秋。
三国时期钟繇创制了楷书,代表作如《荐季直表》《贺捷表》等,被称为楷书的鼻祖。
至此书法五体具备,其中楷书定型后较为稳定,几千年来变化很小,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简明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字史。
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兴盛、衰退,可以说是与文化同源,与文明同步,与时代共舞。
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1.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河南博物院 孙虎成种反映汉民族特性和风貌的文化,是汉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理念形态的具体表现。
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引言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的书法艺术拥有着丰富而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赋予了许多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它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2.书法艺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观念一直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以“中和之美”、“静谧之美”、“内敛之美”等为主要特点,这也体现在了书法艺术中。
传统的书法作品在构图和笔画上都注重“中正不偏”,讲究“内敛,静谧,兼容并蓄”,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特点。
3.书法艺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强调“以文会友”,注重文字的含义和内涵。
传统的书法作品在内容意义上也十分重要,常常借用古人诗句或者成语,借以表达社会情感,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4.书法艺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几千年来,书法艺术在中国逐渐繁衍发展,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吸引了各方面的视线和关注。
同时,书法艺术也被视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通过书法艺术的交流和学习,加强了文化交流的紧密度,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5.结论总之,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书法艺术通过它所包含的内涵和价值,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深刻的思想精髓和审美观念;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将它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传达给世界各地,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积淀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分析进行探讨。
1. 尊崇传统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艺术家们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融入作品之中。
书法艺术家通过研习古人的字帖,如《兰亭序》、《二王帖》等,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延续至今。
2. 追求艺术之道中国书法艺术强调“心境、气韵、神韵”,注重艺术家的修养和内涵。
书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求意境与技法的完美统一,既注重技术的准确性,又要有情感的抒发和艺术的灵感。
通过对书法的修炼与体悟,艺术家们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在笔墨间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3. 启迪人心中国书法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直接启迪人心,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共鸣。
书法作品通常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现出文字的魅力,唤起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并传递出人生哲理和智慧。
书法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的情感和感受,引发观者产生思考和共鸣的回响。
4. 倡导思想与品质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始终倡导良好的思想和品质。
中国书法追求“字正、书法正、心正”,要求书法家不仅要熟悉技法,更要注重道德修养。
在书法家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示,更是一种心灵的显露。
书法艺术的创作背后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和品质,体现出人们对美好、高尚的追求。
5.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中国特色。
它在形式上多样且丰富,不仅有隶书、楷书等书体,还有草书、行书等不同的风格。
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横竖撇捺、虚实相宜、秀丽的节奏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志。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与美誉度。
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多重影响
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多重影响作者:程志杰来源:《经济·艺术商业》2019年第02期书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态,并能够长期繁荣发展、历久弥新,其生发的内在动力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
可以说,书法艺术的演变史也是传统文化的發展史。
探讨传统文化因子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在,以及学书者应该在习书过程中所要强化和遵从的学理逻辑。
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书法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题铭。
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以及手札、手卷、扇面、中堂、条幅、对联等多种形式,书法一直散播着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书法作为实用的书写载体,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是人们进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文化风貌、社会心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或许在书体追求、审美追求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在发展和传承中记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髓,是传统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媒介。
传统文化精髓寓于书法艺术之中可以说,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文化精髓成一体。
中国文化贯穿着“天地合一”、“贵和尚中”、“兼容并蓄”的特征,在事物发展中强调整体“和合”的思想,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坚持事物发展的“海纳百川”境界,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状态。
书法的思想境界也讲求和谐,书法的结字、章法、布局、笔意、气韵均追求自然的和谐之美。
笔画间的映带关系,顾盼体势,将字的个体置身于章法的全局中,讲求部分与整体,整体与部分的兼顾补充,以达到全局的和谐分布。
众所周知的《兰亭序》,其章法整体雅致均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
可见,点画运动中,能相互牵动,且彼此生发映衬;横竖行间排列,参差相衔钩带,节奏韵律和谐。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书法艺术中,传统文化与书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不仅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媒介,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渊源、理念内涵和影响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书法作为一项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文字和表达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的文字逐渐演化为具有艺术特色的书法形式。
六朝时期的隶书、唐代的楷书、明代的行书以及清代的草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演化。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交相辉映。
二、理念内涵书法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理念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正好与书法艺术的精髓相契合。
书法注重体现人的个性与情感,通过每一笔每一画的抒发,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书法又强调笔墨的力度、韵律和节奏,追求形、神、意的有机统一。
这种注重个性和追求完美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追求道德境界的精神相契合。
因此,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三、影响作用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不仅体现在理念内涵上,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书法的独特艺术形式成为传统文化向后人传递的重要媒介。
通过描绘文字的形态美和艺术造型,书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并将其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
其次,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练习和学习书法,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书法也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使者的角色。
无论是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还是国际交往,书法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备受关注,为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简论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其作为中华文化表达工具之一的中国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
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文,都记录着中华文化精神。
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的表达和交流,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具体说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艺术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的人化的印记。
它包括三个层面: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
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
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但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
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前仆后继的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
二、中国书法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美感三、中国书法是传播中华文化于世界的重要工具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受到非常的重视,它可与西方的油画相媲美。
如日本人对中国书法的研究是很深刻的,后来西方人也很感兴趣。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文明古国,如以前的希腊、埃及、印度它们的书法是有的,但主要还是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符号,根本不能象中国书法这样成为文化独特的一门艺术。
中国周围的国家如朝鲜、日本等也很讲究,但与中国也不能相比。
中国书法的理论也是很丰富的。
如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都流传下来。
在别的国家就没有这方面的传统文化。
现在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尤其对中国文化是有抵触的,某些学者甚至鼓吹东西“文化冲突论”。
但对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却没有那么深的思想鸿沟。
因为书法绘画艺术是一种含蓄隐藏的文化表达方式。
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
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书法艺术,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千年文化的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书法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审美方式,它与文化传统的融合使得书法艺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首先,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在字体形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体的美感和表现力。
汉字作为书法的主要元素,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
书法家通过灵活运用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深浅以及字体的书写力度等手法,使得汉字在书写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
六朝、唐宋、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
这种字体形态的变化和发展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表现技法上展现出深刻内涵。
中国书法自古以来就强调意境的营造和表现。
书法艺术家通过运用顿挫、形神、气势和神韵等艺术手法,将文化传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融入书法作品之中。
例如,唐代王羲之的草书以神龙起舞的姿态展示了他对自然界万物的独特感悟;明代的文徵明以其这种舒展潇洒的行草,表达了自由自在的个性和崇高的理想。
这些书法家以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技法使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和具有表现力,使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既能享受到美的感受,又能感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此外,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还在传承文化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书法作品既是艺术的创作,又是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即“仁爱、诚信、礼仪、和谐”等理念贯穿于整个书法创作中。
书法家常常在书写字体的过程中注重运用儒家的价值观,使得书法作品具备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和人文关怀。
例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纵使行草,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思熟虑,表达了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关切。
这些书法作品因其弘扬正能量及道德价值观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不仅在字体形态、艺术表现技法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了深厚的内涵,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
通过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上。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将书法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练习书法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在这一过程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式。
中国书法秉承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追求“心意相通、笔墨相应”,强调“心灵感应、笔墨相依”,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国书法艺术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崇尚自然的艺术追求上。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首先追求的是自然美和自然法则。
他们借助自然界的万物生长、变化、运动的规律,从中汲取艺术灵感和营养,力求使书法作品具有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在书法创作中,强调用笔墨表现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风雨云霞、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和运动。
通过书法艺术,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之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崇尚审美情趣和意境表达上。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注重书法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意境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追求意境的深邃和审美情趣的丰富,强调书法作品的意境表达和内在含义。
书法家不仅注重书法作品的技法和形式美,更注重作品所表达的精神意境和情感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意境表达和审美情趣,追求笔墨意韵的传神和灵动,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情趣和意境表达的崇尚和追求。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崇尚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上。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
012一、引言众所周知,中国书法这一门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艺术和写作的结合。
其实不难发现,艺术的背后是中国文人对功名与利禄的想法和抱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同时地区的广阔性,也让书法富有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
另一方面,书法的长期发展,也带动了历史研究的价值。
二、中国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石中国书法时之已久,从古代的甲骨文、大小篆、隶书、草书等就可以体现出来,而且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灵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时期都有其特色文化,而书法便继承了文化鼎盛,以及衰退时期的诸多精神内涵,是文化传播的基石。
(二)传统文化精髓寓于书法之中我国古时候,如果文人墨客需要抒发自己的感情,便通过文字将当时生活的状态体现出来。
比如“书圣”王羲之,就是通过《兰亭序》抒发感情,将魏晋时期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后也有很多作品以这种方式出现。
(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华夏子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国书法的地位不可代替。
它不仅体现了文化,还传播了文化,两者相辅相成。
三、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精神(一)书法追求“和谐”,境界中与中国传统“太和”思想一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所强调的是和谐、事物多样性,在身心统一、精神宽广的前提下,可以互相兼容。
同时也只有这样,最高统治者才能以“和”治天下。
对于书法而言,也讲究“和谐”。
在艺术的探讨中,各大书法家强调的是完整性以及全文的和谐。
从文本结构来说,笔墨要配合布局,不管是在线条上还是在字体上都要统一。
如果放到艺术层面,只有技术成熟的艺术家,才能将作品创作到“天人合一”。
(二)书法强调的“书随自然”与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相统一道家学派最注重的就是遵循自然,人要配合大自然的法则才能生存。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说过“一阴一阳为之道”。
在书法中就可以体现这种规律,它的主要形式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以及对矫揉造作的反感,具体点说就是以人的艺术,实现“自然化”的法则。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书法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它深受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统的道德伦理、审美观念、文化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书法强调“中和之美”,注重线条、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和谐平衡,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一致的。
此外,书法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气”、“韵”等要素,这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儒家、释家的思想也有关联。
书法艺术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许多古代的名篇佳作,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都是以书法形式流传至今的。
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论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
论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作者:耿慧文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中国书法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具备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换句话说,中国书法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部中国书法,如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修养,是无法理解艺术的精华的。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难解难分,传统文化对中国书法的生成发展所起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以及中国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中国书法;中国文化;文化创造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262-01书法在我国是最具悠久历史传统的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海内外都具有广泛的坚定群众基础。
但学好书法,学习书法达到精深的境界,对于初学者或已存在一定基础的学习者以及小有影响的书法家来说,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和学习都有一些疑惑与偏见。
对于这些问题,只有深入探讨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够解决疑惑,从而在实践及理论上得以全面、大幅度提高自我鉴赏水平以及书法艺术水平。
一、中国书法的发展中国书法是一项古老的传承艺术,它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扩展。
在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国家更是寥寥无几,而我们中国书法,却伴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汉字的最早形式甲骨文、金文演变为西周后期的大篆、小篆、隶书,形成于东汉、魏、晋朝代的草书、楷书、行书,最终诸体定型,中国书法包含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蕴含着很深的玄妙。
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们。
在每个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人们的审美鉴赏方向有所不同,中国书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完善。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内涵上涉及到文化的内在规律,而且充满了深刻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从而在表达中体现了文化的浓郁内涵。
中国书法起源于中国文化的深处,张择端曾说:“书法即文化之体。
”书法的概念取自于中国文化的基本原理:和谐、博大、传承,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在历史上一直是介于文学和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体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而且从书法的字体和格调中可以体现出文化艺术的渊源。
书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书法的用笔中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国历史沿革的印迹。
它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作品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传播了文化精神。
为此,书法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有数千年传承不衰,闪耀在古今文化上空。
总之,中国书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凝练且富有变化的载体,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内涵,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和蕴含的文化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在其生成和发展中,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难解难分。
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或对传统文化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就难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
要全面剖析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这里,我仅想采用简单化的方法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给了些什么。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说: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这对书法艺术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所以绝对离不开汉字。
汉字基本上不象形,但因其特殊的笔画和结构,比其他文字更有艺术的可塑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加工成艺术形象。
汉字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有篆、隶、正、草等字体变化,这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象之丰富多彩。
汉字本身既是汉民族的重大文化创造,又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形象中早已积存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心态投影。
故而中国人看到汉字往往能引发一定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
所以,写字一定要把字写准确,不能写成错字、别字。
例如福、芙、伏、符是同音字,富、复、付、副也是同音字;这些字出现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都不能混用或写错;如果写得不准确,就会削弱乃至破坏相应的联想与情感效应,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总之,汉字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硬件”,书法家和习作者应万分珍视汉字,特别注意于准确的运用。
“硬件”的第二项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不仅给书法家以思想和艺术的滋养,提高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且还提供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
大量的诗词作品和警语格言,还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
“硬件”的第三项是传统文化中种种特有的器物,如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碑版铭志、匾对条幅等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在书法的发展与流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硬件”的第四项就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
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借助了这些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大有艺术特殊性的书法作品说了“硬件”再说“软件”。
这是指思想方面的滋养与影响。
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思想影响太丰富复杂了,只能说说主要的。
我历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个最主要的思想,我称之为“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
这四个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第一,“阴阳”思想及其展布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的深入渗透,派生了书法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
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
第二,“天人相应”思想的渗透,使书法艺术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以“天真罄露”、“不落斧凿痕迹”为极高境界。
这种境界的追求也往往是书法家在美学理想和创作实践上进入
精深层次的表现。
第三,“中庸之道”决不是“折半以取中”,它是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
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要“不足”,也不要“太过”,以达到既不稚嫩,也无“火气”的精练与和谐。
第四,“克己修身”的指导作用要分两方面来说:一是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分心与躁动,坚定勤学苦练的意志和决心,力求练出真功夫,在创作上能够渊停岳峙,得心应手。
书法创作与评论历来强调苦练与真功,这没有“克己修身”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二是书法创作与评论历来强调“书品即人品”,这直接表现了“克己修身”思想的渗透与指导。
不“修身”无从提高人品,而人的有些素质也确实会在书法中曲折表现出来。
根据“书品与人品”、“风格与人格”的一致性,书法家要在艺术上达到崇高境界,就必须坚持“克己修身”。
下面就该反过来说说书法艺术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什么。
这也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看。
“硬件”方面的情况比较简单,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已成为传统文化总的宝库中一宗极有价值的艺术宝藏。
这是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家为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作的巨大奉献。
“软件”是指表现在创作实践中的思想意识及其理论总结。
主要有三点,即重视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发挥想象力。
这三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情况来看,很能够看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而其创造与想象也总离不开作者的个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色。
但从文化思想和理论概括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特别是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者重视不够,相当保守。
如孔子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这就意味着只要传承,不要创新。
荀子的态度更加绝对化,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荀子劝学》)在他看来,有了儒家的“五经”,天地间的一切便已完备;人们自始至终只要学这几部书就可以了,再也不需要提供新的思维经验和发明创造了。
这种想法错误很大,后世的人如果照此行事,中华民族不仅不会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且恐怕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当然,荀子这种思想事实上不可能完全束缚人们的创造要求和能力;所以中华民族代代都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并且遍布各个领域。
其中,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显得突出而持久;它在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方面的自觉追求,的确为传统的文化思想作出了可贵的奉献。
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这些特性,是由一些特定因素决定的,实际上带有明显的必然性:第一,书法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都是在实用书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实用书法一再出现巨大的书体变化(如篆、隶、正、草),这种变化是由社会生活的发展所驱动的,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所以说具有必然性;而随着实用书法的变化,书法艺术也必然不断作出新的艺术创造,一再出现新的创作主流(如秦篆、汉隶、晋帖、魏碑、唐楷等)。
第二,写字的人各有各的性格、气质、情操、趣味、素养和智能特长,甚至各人在机体的生理结构上也各有差异。
因此,人们在实用过程中写出来的字必然是一人一个样,而在此基础上由于更高的美学追求而出现的书法艺术创作,也必然更加自觉地表现艺术的个性。
艺术个性的形成实际上即意味着个体作出了独特的艺术创造。
第三,书法创作手段简单,不过是白纸上写黑字,而且所写的又必须是大家认同的汉字,所以它在创作中所受的限制很大。
限制很大而又要力求成为姿彩纷呈的精深艺术,这就不得不依靠坚实的基本功夫和活跃的“创造想象”,才能挥洒自如地写出富有新意和
美学价值的书法形象。
书法创作的想象,早在学习阶段便已受到训练,因为要临写多种法书,对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精熟的分解与融合,这在心理学上便是一种“创造想象”。
到了更高的创作阶段,还要善于吸收万物万象的线条、结构和意态之美,将其融入书法而不落拼凑的痕迹(如王羲之观鹅而有悟于书法,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有悟于草书等),这就是更加精深的“创造想象”。
在中国书法史上,千人一面、千字一形的“馆阁书法”历来不得好评,即因其缺乏创造性、个性化与想象力。
历代书法家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者的奋力追求和高度评价,确实已构成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富有生机活力的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