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发布

大面积下滑之后

——这是一次范围和程度都远超预料的下滑

201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销售额出现了大面积下滑,50强制造商中只有 11家企业销售额实现增长,但增幅也远不及过往。利润方面,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数量稍多,总数为20家。2014年销售额和利润双指标

同时增长的企业共有7家。

大面积下滑使201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的总销售额,仅为 1595.64亿美元,同比下滑10.67%,降幅稍高于2013年。全年,50强企业营业利润总额为119.64亿美元,同比下滑 17.43%;50强制造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仅为7.50%。

相比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那次下滑,这一轮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下挫,表现出更强的持续性,而且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定位实质性回升将何时到来。对比分别始于2009年和2013年的两场下滑可以发现,上一次的重灾区是欧美市场;而这一次的重灾区则是新兴市场。按行业类别划分,最惨烈的是矿山设备领域。这些因素导致2014年中国业务占比较大的外资企业,下滑程度尤为明显。

还有一个指标的变化能够印证全球市场冷热不均的事实,这就是国际化指数。201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的国际化指数为43.32,略高于往年。但其中美国企业的整体国际化指数却下滑至44.84,仅高于印度、中国、加拿大和日本企业,远低于欧洲、韩国甚至南非公司。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2014年美国市场复苏领跑全球,本土业务在美国企业的收入表中占据了更大的比例,特别是对于将美国视为主场的企业。以约翰迪尔为例,2014年毫无疑问地成为其发展“大年”—全年公司销售额增长12.19%,营业利润增长71.43%。

作为约翰迪尔的“同城”对手,卡特彼勒在2014年依旧是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当之无愧的第一,但其却鲜有地陷入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双退”的局面。其中销售额为282.83亿美元,下滑10.80%;营业利润27.08亿美元,下滑7.83%。从业务构成上看,卡特彼勒建筑机械单元 2014年销售额微增4.39%,营业利润则提

升60.63%,而以矿山设备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行业部门销售额下滑24.43%,营业利润骤降68.41%。

实际上,从其他企业的年报和新闻中可以看到,2014年,美国矿山设备市场运行状况已经明显好于其他地区。作为同样涉足该领域的企业,小松、日立建机、利勃海尔等在美国市场都实现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日立建机,2014年得益于和美国业务伙伴——约翰迪尔的合作,公司大型、超大型矿用卡车销售额增长30%,矿用挖掘机销售增长40%。遗憾的是,拥有地缘、地主优势的卡特彼勒却没能够收获更多。显然,花费数十亿美元收购的比塞洛斯矿山设备业务,仅仅是让卡特彼勒在交割完成后“风光一时”,面对全球矿业持续不振的局面,矿山设备业务并未在卡特彼勒整个体系内形成足够的协同效应,亦未显现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压倒性优势。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天价收购比塞洛斯业务,卡特彼勒的2014年会是什么样子?现金流、利润规模、利润率会不会有别样的面貌?其他业务是否能够等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其业务结构会不会有另外的可能?不过,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接受任何假设。

第一位身后,小松依旧稳稳把持住全球第二的位置,而已经淡出全球第三位多年的特雷克斯,终于重返此席。虽然前三甲的名单有所变化,但排名第一、二、三位的企业,其销售额依旧遵循着4:2:1 的产业铁律。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第三位的撞线标准可以圈定为—小松销售额的一半。

2014年排名第四至第七位的企业,依次之间的销售额差距非常小,基本上在1亿美元上下。其中排名第六

的约翰迪尔,本年度排名大幅提升6位;沃尔沃建筑设备则拱手让出第三位,下滑到第5 位;利勃海尔从第四滑至第七;排名第四位的日立建机,离自己定下的“NO.3”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从排名变化看,2014年堪称近10年来排序变化范围、程度都最大的一届。前 20强企业中,除了卡特彼勒、小松稳居第一、二位外,其他企业排名都或多或少有所变化。在全球经济产业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产生这种倍速变化实属正常,但如果更进一步考虑,在队列与格局的倍速变动之下,企业推进的战略调整转换,无疑会触发产业更大的异动。

2014年过得最舒服的群体是细分领域内的专业化,特别是高空作业设备制造企业。全年在销售额、利润两个指标上均实现增长的7家企业中,欧历胜、利纳马和豪士科3家均是高空作业设备专业制造

商;而其余4家企业中,特雷克斯业务体系中,高空作业设备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比例。

几乎所有企业,尤其是巨头们都已经清晰意识到:不管是为了短期业绩还是长远发展,变革势在必行。2014年一向稳健甚至有些保守,鲜少评价其他企业的卡特彼勒,官方网站上赫然出现了“创新或者死亡”一类带有“决绝”色彩的新闻标题。其诸多活动和企宣软文也显示出,“创新”已经成为这家巨头未来发展的重要“调式”之一。同样希望以创新的力量化解全球产业挑战的,还有小松。不过从具体内容上看,卡特彼勒提出的创新落点分布在产品、管理技术及流程、信息化甚至物联网概念、金融资本运作以及产业链构建等不同方面;小松的创新则更多地定位于具象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当然,低位的市场中,“成本控制和压缩”也是不变的主题。同时,后市场权重提升,全球制造与营销布局微调、内生性增长动力释放、产品线简化和强化等行动,亦贯穿50强制造商的2014年。

2014年在削减成本、提升利润率上表现最激进的当属沃尔沃建筑设备。就在这一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年报显示,公司全球各类产品总销量锐减9000台以上,其中大部分“折戟”于中国市场;而此前,包括临工等在内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区业务,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国区危机”之下,2014年沃尔沃建筑设备祭出重手:将全球平地机、挖掘装载机生产基地由欧洲和美国迁移至中国山东,同时宣布只在局部地区保留沃尔沃品牌平地机、挖掘机装载机产品;其他地区,这两类产品则以临工品牌出现。此外,在波兰、美国和巴西,沃尔沃建筑设备亦进行了数次总计上千人的裁员。

在度过了“执行高效战略,驱动内生增长”的2014年之后,2015年,沃尔沃集团以及建筑设备业务部门的重点是继续实现利润改进。

毫无疑问,近年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一直在追寻成本结构的优化、成本竞争力的提升。不过以成本和利润为核心的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粉饰报表,但对于市场份额与产业优势的提升,只是“然并卵”,甚至负面作用大于正向效果。毕竟,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有时候太强调利润反而会丧失一些机会,毕竟企业获得用户、市场开拓以及整体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正在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大量投入打造的价值链或者最终产品技术实力上,沃尔沃建筑设备已经被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如果继续一味做低成本,不管是沃尔沃建筑设备本身或者是其中国业务,都只会在不断复杂升

级的竞争中加速“空心化”。

因为中国业务而陷入被动的不止沃尔沃建筑设备一家,还有斗山。2014 年,斗山挖掘机产品在中国的产销量继续下滑,在稳坐中国销量头把交椅十几年之后,斗山正离“第一”的位置越来越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