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 重商主义
B 重农主义
C 重金主义
D 自由放任主义
2.晚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 B )。
A 货币价值论
B 贸易差额论
C 财富价值论
D 货币差额论
3.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A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俄林
D 魁奈
4.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比他国劳动生产率高,在该产品上就具有( B )优势
A 数量
B 绝对
C 价格
D 比较
5.古典经济学家假定( A )是唯一的要素
A 劳动
B 资本
C 土地
D 企业家才能
6.“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指的是( A )
A 机会成本
B 沉没成本
C 制造成本
D 管理费用
7.“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
论是由经济学家(C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赫克歇尔和奥林
C 大卫·李嘉图
D 大卫·休谟
8.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驱动力是( A )。
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 资源禀赋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9.根据比较优势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生产
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则( C )。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 B国不生产
10.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
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那么:( A )。
A 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 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 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 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1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12.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13.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
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 技术
B 国民收入
C 要素禀赋
D 消费偏好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A )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
则该国应( B )。
A 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 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 引进劳动要素,输出资本要素
1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劳动要素相对稀缺、资本要素相对丰裕,
则该国应( A )。
A 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 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D 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1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B )。
A 逐渐增大
B 趋向一致
C 保持不变
D 呈不规则变化
18.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D )。
A 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 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 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
易在日益增加
D 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
易模式
19.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为主导力量的是( C )
A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B 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C 商品价格均等化
D 工资率均等化
20.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 B )
A 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无影响
21.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 B )
A 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B 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
C 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D 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22.把H-O模型转变成动态的贸易模型是指哪个理论?( A )
A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人力资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