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民乐合奏曲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听:丰收歌喜洋洋》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听:丰收歌喜洋洋》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听:丰收歌喜洋洋》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民乐合奏曲目。
这首曲目以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演奏,表现出丰收时节的喜庆气氛。
整首曲目节奏明快,旋律欢快,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听:丰收歌喜洋洋》的背景及作者,认识民族乐器。
2.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够用恰当的声音、表情、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的喜庆气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演奏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
2.难点:对民族乐器的音色辨识,以及乐曲的情感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展示民族乐器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听:丰收歌喜洋洋》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兴趣。
2.呈示:播放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4.实践:分组练习乐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乐器的演奏乐趣。
5.展示:各小组进行汇报演出,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听:丰收歌喜洋洋》1.背景及作者2.民族音乐特点–节奏:明快–旋律:欢快–音色:丰富3.乐曲结构4.教学目标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程度。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模仿和感知音乐,对民族音乐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和演奏民族音乐时,可能对某些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民族音乐的特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背景、旋律和节奏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2.重点:学会《喜洋洋》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进行合奏表演。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喜洋洋》曲子的背景。
2.示范法: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演奏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合作法:学生进行合奏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2.准备《喜洋洋》曲子的乐谱。
3.准备教学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喜洋洋》曲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喜洋洋》这首曲子的背景、旋律和节奏特点,让学生对曲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的弓法、笛子的吹奏方法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梁祝》等,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民乐合奏十大名曲txt

民族轻音乐曲,中国板胡演奏家刘明源作于1958年,原曲为三段体,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主题分别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与《碾糕面》,并以笛子、二胡、板胡等各种乐器对旋转加花变奏。其中第二主题与前段跳跃喜气的形象不同,表现为舒展、富于歌唱性。细细欣赏这一旋律,可体会到它带有中国式的自我陶醉、悠然自得的喜乐情绪,有别于欧洲人外向的,狂欢式的欢乐情绪。
05.花好月圆 Blooming Flowers And Full Moon
本曲是一首管弦集曲,指挥家黄胎钧作于40年代,后由彭修文改编为焉民族管弦乐曲,成为一首经常演出的民族乐队的轻音乐曲。乐曲以柔和,轻盈的旋律,轻快活泼液的舞蹈性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美尽情戏舞的场面。该曲对开创民族化轻音乐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受到群众的欢迎。
曲目介绍:
01.春节序曲 Spring Fistival Overture
春节序曲选自《春节组曲》的第一章,作于1955年,是作曲家李焕之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热烈欢快的迎春大秧歌的生动描绘.是一幅传统节日的风俗画。序曲中的音乐形鱼色彩斑斓,有铿锵的锣鼓声,有健壮豪放的秧歌舞姿。有秧歌矫健灵活的穿花场面,一唱-和的热烈情景…它鲜明的民族风格,生动的音乐形象,深爱人们的喜爱,是演奏最多的民族器乐曲目之一。
07.金蛇狂舞 Dance Of The Golden Snake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在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列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旋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乐曲与以激越的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喜洋洋》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喜洋洋
羊年喜洋洋
词:冯光
曲:冯光
演唱:冯光&徐家铭
歌词千寻
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来处处张灯结彩喜笑颜开欢欢又喜喜亲人来团聚家家辞旧迎新祈福拜大年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快乐又健康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金银堆满筐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心里美洋洋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不唱喜洋洋你就是灰太狼歌词同步:白開水.
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来
处处张灯结彩喜笑颜开欢欢又喜喜亲人来团聚家家辞旧迎新祈福拜大年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快乐又健康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金银堆满筐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唱起喜洋洋心里美洋洋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不唱喜洋洋你就是灰太狼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朵小红花原来是爆竹声声羊年到啦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一切都变啦
喜洋洋和灰太狼
也为成朋友啦
亲爱的朋友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一起欢欢喜喜回家过个好年吧过去的烦恼全都忘掉吧
辞旧迎新祝福大家羊年大吉啊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
唱起喜洋洋快乐又健康
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
唱起喜洋洋金银堆满筐
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
唱起喜洋洋心里美洋洋
大家跟我一起唱羊年喜洋洋
不唱喜洋洋你就是灰太狼
羊年喜洋洋
以上就是关于喜洋洋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程
2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授: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第一章 古风雅韵
综合技能训练: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讲解与训练
神鸟起舞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弓弦乐之圣手”的称誉,精通各种胡琴乐器,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擅
长板胡、中胡。 自五十年代以来,刘明源开始致力于推动音乐人
才的培养工作,并于1982年起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
系教授,培育了无数的音乐人才。刘明源于 1996 年 2 月去世. 。
事。九三学社社员。刘明源先生 1931年农历5月28日出生
于天津市红桥区,父亲从医并酷爱民间音乐、戏剧,会拉 一手好胡琴。
4 (一)理论知识讲授: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他继承发展了传统的板胡演奏艺术,研制了高音 1945年刘明源入天津育才中学读书,加入了该校 国乐团,担任高胡、扬琴等乐器演奏。刘明源先生从 1952年至1982年一直从事电影工作。 1957年刘明源 先生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 年联欢节民间乐器演奏比赛,获得金质奖章。他创作 的《幸福年》和《喜洋洋》等民族管弦乐曲风靡全国 并传至港澳台及海外,至今久演不衰。他的名字被列 入国内外许多音乐书典,由于他的杰出贡献,首批享 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和中音板胡;改编并演奏了中胡曲《草原上》,使中 胡开始以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创作了《喜洋洋》 、《牧民归来》等民族器乐曲,并为各地培养了一批 后起之秀。任北京电影乐团独奏兼民族乐队首席。 刘明源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 乐演奏家之一, 在中国和国际乐坛中,享有“中国
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冀少版四年级上教案

喜洋洋民乐合奏曲-冀少版四年级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音乐特点;
2.掌握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基本节奏;
3.掌握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基本节奏;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录音资料;
2.大、小提琴,中、高音萨克斯,古筝等乐器;
3.乐谱、譜音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与引入(20分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或口型练习进行热身,同时介绍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基本节奏练习(20分钟)
学生进行基本节奏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基本节奏,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奏。
3. 基本演奏技巧练习(4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进行基本演奏技巧的练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奏。
4. 组合合奏(20分钟)
将学生分成数个组合,进行合奏试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奏。
5. 总结与小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简单总结。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合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2.提供简单的乐器评估表,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演奏情况。
六、教学体会
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一首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经典乐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民乐合奏曲的基本特点,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说课稿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通过欢快的旋律和简洁的节奏,展现了民间节日的喜庆气氛。
整首曲目由民族乐器组成,包括二胡、笛子、琵琶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四年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也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3.通过学习这首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对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
2.采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3.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讲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特点。
(3)引导学生跟唱旋律,感受民乐合奏曲的魅力。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评价。
4.拓展环节:(1)播放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邀请民族乐器演奏家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喜洋洋》音乐教案

《喜洋洋》音乐教案《喜洋洋》音乐教案(精选10篇)《喜洋洋》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一)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CAI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
(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活动准备:(一)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二)通过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及家长提供等形式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龙灯等。
)(三)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热闹喜庆气氛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感受乐曲《喜洋洋》(即课件一)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两段影片,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看。
想一想你喜欢那一段影片,为什么?(播放:课件之‘影片对比’ 片段。
节选于民间过年或喜庆丰收的欢庆影片,设计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幼儿感受乐曲富有的艺术感染力,该片段内设置按钮,分别控制播放无声影片和有声同影片)提问:①这两段影片,你喜欢那一段,为什么?②这首好听的音乐叫做《喜洋洋》,你们想听吗?合影片欣赏乐曲《喜洋洋》(播放:课件之‘乐曲视听’ 片段。
在欣赏《喜洋洋》乐曲的同时,特别创设了许多情景,通过传统衣着的人们敲锣打鼓,划龙船、踩高跷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丰收后的喜洋洋;通过人们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载歌载舞、舞龙舞狮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了过年过节的喜洋洋,将画面与乐曲《喜洋洋》相配,使幼儿视听结合的感受到了喜洋洋)提问:①听了这首乐曲,小朋友有些什么样的感觉?②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这么样的?③你们听到了这首喜洋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展开想象,并进行自由、大胆的讨论。
(二)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即课件二)1、两位老师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同段式的音乐形象。
熊老师:“我听到这个音乐很想跳舞,刘老师你呢?刘老师:“我也想跳舞了,小朋友你们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动起来。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单元《 喜洋洋》教学设计

《喜洋洋》教案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著名民乐作品,以新板胡为主要乐器演奏。
由天津市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先生于1958年创作。
他擅长演奏民间传统乐曲,创作和改编的新板胡曲有:《幸福年》、《河南小曲》等。
作品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气象。
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
A段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
作者以两支笛子声部的重叠、顿音和加花的手法,充分发挥了原曲轻松活泼的特点,并增加了热情洋溢的气氛。
B段的主题根据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
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点,将上下两句发展成起承转合的四句;乐句加上笛子、二胡与板胡的各种技巧润饰旋律,木鱼则以规整的节奏衬托曲调,喜悦的歌声犹闻在耳。
第三段再现了A的旋律。
教学内容:欣赏《喜洋洋》教学目标:在听赏乐曲时,能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整个课件都用白板笔操作,用全屏播放,左上可以点开有缩略图,左下看影片要有小手和箭头,用隐藏的时候白板笔,拖到最下方有个“X”关掉就可以了。
白板笔有颜色,橡皮,左下方有前后幻灯片的箭头,第3张影片直接点下一页)一、情感导入:学生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感受音乐气氛。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也对这些动物形象非常地熟悉,它们是谁呢?(课件1: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音乐)我此刻的心情就和这首乐曲一样高兴欢快,此刻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过你喜庆的气氛……)喜洋洋也想和我们一起感受春节的快乐。
(课件2:播放《春节序曲》——左下方)小时候的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学生:公园……)你们真幸福呀!让老师也对童年充满了回忆。
(课件3:循环播放影片、背景音乐是:《喜洋洋》)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
师: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同学们猜猜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喜洋洋》)让我们再一次在音乐声中体验一下快乐的心情吧!(回到课件2:播放《喜洋洋》原曲,右边偏下的音乐)你能说出音乐的情绪和特点吗?(学生:热烈欢快的)(课件4:依次点出来)音乐中主要用了哪些乐器?你能说出名字吗?(课件5、6:简单介绍一下板胡和竹笛,让孩子有个直观印象)。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篇一」篇一:音乐三年级下册喜洋洋教案《喜洋洋》教案知识技能目标: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乐情绪。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快乐,并通过与同伴合作来表达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画一画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表现乐曲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表现乐曲情绪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学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中进入教室。
感受音乐气氛。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我此刻的心情就和这首乐曲一样高兴欢快。
这首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吗?(学生:过年、节日)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
师: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
也是咱们听到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
让我们再一次在音乐声中回味一下那些快乐的心情吧!整体听赏乐曲,随乐轻哼,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件播放音乐,并播放喜气洋洋的场景。
)师:同学们猜猜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喜洋洋》)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这首曲子?为什么?2、分段赏析,深入感受。
师:刚才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特别高兴快乐,有时候又显得放松一些。
老师把这两段不同的地方记录了下来,让我们听听有什么不一样?(1)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给你们一个红色方块和一个蓝色圆形,给这两段音乐配色,你想怎么配。
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
(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3、综合欣赏,参与表现。
师:你们的感觉真是敏锐!现在请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现一下你们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吧!(1)完整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节奏,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律动。
(2)请几个学生按其他同学的表现为音乐标记不同乐段。
(3)课件出示乐曲的乐段标记。
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冀少版四年级上教案

喜洋洋民乐合奏曲-冀少版四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4.发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曲目欣赏:欣赏《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
2.乐器介绍:介绍二胡、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
3.合奏练习:指导学生按照简易谱进行合奏练习。
4.音乐表演:让学生通过合奏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1.民乐合奏曲的演奏技巧。
2.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
3.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曲目欣赏1.让学生听一遍《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
2.学生自主欣赏,注意曲调的整齐流畅和乐器的音色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曲中的特点和亮点,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观感和感受。
2. 乐器介绍1.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二胡、笛子、扬琴等常见的民族乐器。
2.让学生听一段小乐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猜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3.引导学生借助音乐学生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3. 合奏练习1.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音乐简谱的基本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己了解简谱中的基本符号和节奏元素。
3.组织学生进行基本音阶训练,提高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4.根据学生的不同乐器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和细致的指导。
5.逐步将各个乐器合奏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合奏的魅力和互补性。
4. 音乐表演1.让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多次合奏表演的练习。
2.设计小型音乐会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师生来观看表演。
3.在音乐会活动中,要注重表演的流畅度和整体效果。
4.在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反思总结,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
2.发掘和肯定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鼓励和激励。
3.对于存在不足或错误的部分,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错误印正和技能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喜洋洋民乐合奏曲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1.教学方法方面,我选择了互动性较强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的方式,学生参与度较高。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听:丰收歌喜洋洋》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听:丰收歌喜洋洋》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丰收歌喜洋洋》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民乐合奏曲目。
这首曲目以我国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丰收的喜悦和欢乐的情绪。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乐合奏形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于民乐合奏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乐合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民乐合奏的形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听:丰收歌喜洋洋》,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丰收的喜悦和欢乐情绪。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民乐合奏的特点和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丰收的喜悦和欢乐情绪。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民乐合奏的形式和特点。
2.示范法:通过演奏,使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风格和魅力。
3.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听、思考、表达的方式,理解和感受音乐。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准备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用于示范和演奏。
3.准备相关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同时,播放《听:丰收歌喜洋洋》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乐合奏的风格。
2.呈现(5分钟)完整呈现《听:丰收歌喜洋洋》,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音乐。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奏乐器,展示民乐合奏的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模仿演奏,体会乐器的表现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赏析

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赏析
《喜洋洋》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乐合奏曲,被誉为马来西亚歌,被多国收录于他们的民乐合奏曲大全之中。
它以温柔、欢快、愉悦、坚定的旋律,表达出一种纯洁、温馨、召唤着和平共处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反映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
《喜洋洋》由马来西亚著名作曲家Hang Tuah编曲,乐曲的曲调宜人悦耳,简洁明了,但不乏温柔的旋律。
歌词的思想富有家国爱土精神,通过极富抒情性的歌词,表达了对家国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以及热爱祖国的热情。
歌曲的旋律以简单的前奏开始,活泼有力,真实反映了国家的力量和活力。
《喜洋洋》亦被称为民乐合奏曲,它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由团体合奏。
在演奏过程中,每一件乐器都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乐队的演奏更是动情抒情,热情洋溢。
起初,旋律紧凑、安静而温暖,依次给每一位乐手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现他们的演奏技巧,随后又拉开序幕,以性感柔和的旋律将各个乐手巧妙地汇聚到一起,演出一曲完美的音乐。
又由他们手指驰骋的旋律醉人耳闻,抚慰听众的心灵,激发他们对家国爱土的力量。
《喜洋洋》在民歌演奏中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多次出现在各种国际场合,受到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欢迎。
同时,它也在民间流传,由工厂和农场的劳动者唱响国家的爱国之歌,彰显出跨时代、跨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精神。
《喜洋洋》的诞生,深深影响着马来西亚的民族性格,也彰显
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
它引发了和平共处的思想,号召人们拥抱多元文化,热爱家国,把家国之恋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幸福。
喜洋洋 教学设计

喜洋洋一、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这是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普遍存在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并且有小部分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因此,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前提。
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欣赏体验音乐作品。
二、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能认识竹笛、板胡、二胡等乐器,并能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分析出乐曲段落。
2、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快乐,并体验与同伴进行乐曲的创编伴奏等合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乐曲段落。
教学难点: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刚才听到这段乐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师:这首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过年、节日)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师:同学们想到都是是些热闹喜庆的场景。
是的,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载歌载舞,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与欢乐。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案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我国著名的民乐合奏曲,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展现了我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本曲以吹、拉、弹、唱等多种演奏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民乐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民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喜洋洋》的旋律,能够参与演奏和合唱。
3.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喜洋洋》的旋律。
2.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民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3.教学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合唱,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谱、图片、视频等。
2.民族乐器:二胡、琵琶、笛子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教学用具:乐谱、录音机、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喜洋洋》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简要介绍民乐合奏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优秀演奏家的《喜洋洋》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民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奏《喜洋洋》片段,学生跟随演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培养音乐节奏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按照乐谱进行演奏。
四年级上册音乐 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 苏少版 (共13张PPT)

思考问题: 1)在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现这 首曲子的情绪。
《喜洋洋》简介
《喜洋洋》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刘明 元作曲。乐曲通过明快的节奏和舒展的旋律,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表现了新社会 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面貌。乐曲通俗易 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1、全曲共有几段?
答:全曲共分三段。
2、是什么结构?
答:是ABA结构。
二
板
胡
胡
笛 子
扬琴
古山西民歌《卖膏药》, 作者以两支笛子声部的重叠、顿音和加 花的手法,充分发挥了原曲轻快活泼的 特点,并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第一 乐 段
聆听《喜洋洋》B段
B段的主题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碾 糕 面》改编,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 的特点,将上下两句发展成起承转合 的四句;以笛子、二胡与板胡以及各 种技巧来润饰旋律,木鱼的清脆节奏 衬托曲调,喜悦的歌声犹闻在耳。
第 二乐 段
聆听《喜洋洋》Aˊ段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完全再现 节奏紧凑,富有跳跃感,始 乐曲得到了升华。
第三乐段
喜洋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喜洋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喜洋洋》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收之歌”的内容。
这是一首由我国著名的民乐大师刘明源作曲的民乐合奏曲,乐曲曲式为ABA三段体,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
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节奏感很强,每个乐段都是四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八拍。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
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养成健康的审美兴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情感的反应能力,在欣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成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者。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体验民乐合奏的情绪及风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听、想、动,聆听、欣赏、律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表现乐曲的情绪。
三、知识与技能:听辨了解竹笛、二胡、板胡的音色,演唱主题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编配伴奏。
教学重点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了解乐曲风格特点,分辨乐曲主题,熟悉主题旋律的主奏乐器,感受乐曲情绪及变化。
教学难点创编打击乐器伴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主题旋律情绪特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木鱼、双响筒、鼓等打击乐器。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刚刚我们在踏着热闹、欢快的旋律走进了音乐课堂,这首乐曲能让你们想起什么呢?过年、过节、节日。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的脸上都喜气洋洋,也是我们听到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在课堂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揭题埋下伏笔。
二、新课教学(一)感受主题一1.介绍竹笛师:我们来听一听这段旋律,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吗?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引子的节奏明快,富有跳跃感,使得整个乐曲在一开始就充满了活力和 生机。
03
旋律
引子的旋律简单、明了,易于记忆,使得听众能够快速地进入乐曲的情
境。
主题
主题
乐曲的核心部分,通常由主要的乐器演奏,表现乐曲的主要情感和意境。在《喜洋洋》中 ,主题由二胡、笛子等主要乐器演奏,旋律优美、流畅,表现出欢快、喜悦的情绪。
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 简介 • 曲目结构 • 音乐特色 • 演奏技巧 • 音乐情感 • 总结与感悟
01
简介
曲目背景
《喜洋洋》是一首经典的民乐合奏曲目,源自中国,具有浓 厚的民族特色。这首曲目以欢快、热烈的旋律和节奏为特点 ,表现了人们喜悦、欢庆的情感。
该曲目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间小 调、戏曲音乐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得 整首曲目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
演奏者们精湛的演奏技巧,将这首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
曲目的文化内涵
《喜洋洋》这首曲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它传递出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时刻的珍视,让人在欣赏音乐的 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生活的感悟
01
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欣赏《喜洋洋》这首曲目,我领 悟到生活中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勇敢面对 挑战和困难。
节奏
主题的节奏相对稳定,变化较少,使得整个乐曲的氛围更加平和、宁静。
旋律
主题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使得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 民乐的魅力。
副歌
副歌
乐曲的高潮部分,通常由全体乐器共同演奏,强调乐曲的主题和情感。在《喜洋烈,将整个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洋洋 自己加个开头,可以选张好看的图片,如
果你不给孩子们发教材就先别把主题加进 去。
御道口小学 王芳伶
课前游戏:鹦鹉学舌
歌曲背景:
《喜洋洋》是享有“中国弓弦乐之圣手” 美誉的刘明源先生创作于1958年,这50年来, 可以说是风靡全国,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 被认为是刘明源创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 之一。
阳 光 洒 满 金色的大 地.
a x
b0
c xx
xx
x0
x
xx
xx x
x0 x
x
xx x
x
0
0
x
xx x
你能设计怎样的形式为乐曲伴奏?
完整赏析:
要求听到A乐段举起右手、B乐段举起左手。
1、全曲共有几段?
答:全曲共分三段。
2、是什么结构?
答:是ABA结构。
乐曲创编:
太
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冉 冉 升 起,
阳 光 洒 满 金色的大 地.
拓展提高:一样的旋律,不一样的 喜洋洋
民族合奏曲《喜洋洋》
听一听,想一想,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情 绪什么样的,用什么颜色表示此乐段?
快、紧凑、活泼、红色
—2 4
0
0
0
0
#
#
1.听一听,想一想,这段和前一段有什么不同呢? 2.在速度、节奏、情绪、色彩上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你听到了哪些主奏乐器?
听音色:
竹笛 二 胡
板胡
乐曲创编:
太
阳
冉 冉 升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