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知道扭秧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跟上音乐节拍,协调身体动作,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跟上音乐节拍,协调身体动作,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CD、扭秧歌动作图示、扭秧歌头饰、彩带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教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扭秧歌动作,如扭动身体、挥动双臂等。
2. 教学基本动作(10分钟):a. 教师展示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迈步、摆臂、转身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b. 幼儿跟随教师学做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幼儿逐渐熟练掌握。
3. 学习节奏(5分钟):a. 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节拍。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按节奏摇动身体,感受节奏感。
c. 幼儿自主尝试按节奏进行扭秧歌动作。
4. 实践演练(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扭秧歌表演。
b. 教师对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c. 全体幼儿共同进行扭秧歌表演,感受活动的乐趣。
5. 教学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b.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c.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展示所学,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作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扭秧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扭秧歌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扭秧歌;•能够正确地拍、听、唱扭秧歌节奏;•能够较好的理解歌词意思;•能够自如地舞动身体,表达音乐的感情;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及音乐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骄傲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表现能力;•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愉悦地度过每一天的校园生活,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歌曲《扭秧歌》是一首体现中国民间文化特色的歌曲,歌词朗朗上口,歌曲中的旋律欢快明快。
这首歌曲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传唱度极高,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经典唱歌。
2.教学活动(1)歌曲欣赏播放一段《扭秧歌》的音乐,带领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节奏的重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情感。
(2)歌词学习引导学生读、背、学习本首歌的歌词,了解歌曲语言的韵律和特点,并在读、背歌词的过程中打牢音乐节奏的基础,真正体会歌词表达的意境。
(3)舞蹈练习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舞蹈节奏,在舞蹈中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并在舞蹈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4)集体表演在课堂上由老师按照音乐节奏逐步组成、设计出舞蹈动作,并在伴随音乐的节奏下进行掌声的呼应和动作的配合,达到漂亮的舞蹈效果。
(5)教学反思对中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体反思,在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潜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尤其歌词的学习;•舞蹈动作的再现、协调;2.教学难点•要求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舞蹈、编舞、教舞的能力,针对中班幼儿的身体特点,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舞蹈配合;•教师需要掌握与学生互动的方法和规则,以激发孩子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班级活动。
扭秧歌律动中班教案及反思

扭秧歌律动中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扭秧歌律动中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扭秧歌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重点:1. 学习扭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扭秧歌音乐。
2. 扭秧歌舞蹈动作示范视频或图片。
3. 舞蹈区域的安排和标记。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看扭秧歌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幼儿对扭秧歌的兴趣。
2. 向幼儿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活动一:学习扭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1. 播放扭秧歌音乐,让幼儿跟随节奏摆动身体。
2. 逐步教授扭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如踏步、转身、手臂动作等。
3. 反复练习,确保幼儿能够掌握基本动作的正确姿势和顺序。
活动二:扭秧歌律动游戏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领舞。
2. 播放扭秧歌音乐,让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3. 领舞可以自由选择动作顺序和变化,其他组员跟随领舞的动作进行表演。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三:扭秧歌表演1. 组织幼儿进行全班扭秧歌表演。
2. 指导幼儿整齐排列,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3.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自信和舞蹈技巧。
反思:1. 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扭秧歌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基本舞蹈动作。
2.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幼儿可能在团队合作和协调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指导和鼓励。
3.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通过以上教案,可以帮助中班幼儿在扭秧歌律动活动中培养音乐感知、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
同时,教案中的反思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扭秧歌中班教案

幼儿园扭秧歌中班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中班幼儿应能够: 1. 掌握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4. 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2. 教学准备•扭秧歌音乐录音或现场演奏器乐;•扭秧歌曲谱;•扭秧歌动作图示;•幼儿园活动室;•活动用具:扭秧歌道具(彩带、绳子等)。
3. 教学内容与过程步骤一:扭秧歌的介绍(10分钟)1.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特点,如扭秧歌是民间舞蹈,形式活泼欢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引导幼儿回忆过去参加过的扭秧歌表演活动,提问引起幼儿对扭秧歌的兴趣。
步骤二:音乐欣赏(15分钟)1.播放扭秧歌的音乐录音或现场演奏器乐。
2.让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和活泼的氛围。
3.聆听后,引导幼儿用言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快乐”、“愉悦”等。
步骤三:学习基本动作(2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转身、抬腿、转手等,并使用简单的动作术语与幼儿进行说明和示范。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3.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动作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步骤四:扭秧歌活动(30分钟)1.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4-5人。
2.给每组分发扭秧歌道具,如彩带、绳子等。
3.指定一名幼儿为队长,其他幼儿跟随队长的指挥和节奏来进行扭秧歌表演。
4.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温习基本动作,并提醒幼儿注意呼吸和姿势的协调。
5.活动进行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幼儿,营造积极的氛围。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扭秧歌表演,其他幼儿积极观看并鼓掌。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在学习扭秧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 教学延伸1.将扭秧歌与其他传统文化活动相结合,如制作扭秧歌面具、编排扭秧歌小剧场等。
2.组织幼儿进行扭秧歌比赛或展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中班艺术活动设计《扭秧歌》

中班艺术活动设计《扭秧歌》第一篇:中班艺术活动设计《扭秧歌》活动名称:中班艺术活动《欢乐秧歌》设计意图:秧歌是流传于陕西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
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让幼儿欣赏秧歌的片段,了解秧歌表演的魅力,可以培养幼儿对秧歌的兴趣,感受陕西地方传统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活动目标:1、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 感受鼓点鲜明的节奏,以及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能够相互合作,自由发挥创编表演舞蹈。
重点: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难点: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音乐《拥军秧歌》,《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与群众跳秧歌的片段(下载时间85分—86分40秒),录音机等音响设备。
2、幼儿人手一条红绸带(用于系在腰间)等,表演秧歌舞所用道具:伞、扇子、八角巾,鼓、锣、镲等各4个。
3、事先邀请村里秧歌队的人(3-4人)来表演(穿上秧歌服装)活动过程:一、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入座。
二、谈话活动,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红绸,提问幼儿: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可以干什么?(引入秧歌舞)三、幼儿欣赏《秧歌舞》(欣赏电影《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与群众共跳秧歌的片断)1、教师提问:影片中的人物是谁?(毛爷爷,解放军)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你知道他们跳得什么舞(秧歌舞)那你也来试试吧(请个别幼儿上前自由舞动红绸。
)2、教师介绍秧歌舞师,刚才小朋友看的舞蹈叫欢庆秧歌,它是流传于我们陕西地区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
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当人们遇到开心、高兴的事情就会跳起秧歌舞。
三、学习跳秧歌舞1、欣赏秧歌队员现场表演的秧歌舞。
(教师提示语:今天,我们为小朋友请来了村里的秧歌队队员,请他们为我们现场表演,大家欢迎。
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通用6篇)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1目的:1、幼儿感受秧歌舞的欢乐气氛。
2、幼儿学会歌曲及跳舞蹈的基本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准备:1、活动前教会两名幼儿跳秧歌舞。
录音机及磁带。
2、有关秧歌舞的VCD片。
过程: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春节里的欢乐气氛及人们是如何庆祝的。
2、组织幼儿看VCD片,让幼儿感受秧歌舞的欢乐气氛。
3、学习歌曲: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的内容。
4、幼儿在旋律下跟念歌词。
5、幼儿演唱歌曲数遍。
6、请事先教会的两名幼儿在歌曲的伴奏下跳秧歌舞,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7、组织全体幼儿学习基本舞步及秧歌十字步。
活动反思: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
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扭秧歌》优秀教案2设计意图:扭秧歌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当地每逢佳节都要组织人们进行扭秧歌的集体活动。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佳节之外就连私人家遇到喜庆的日子也要用扭秧歌的形式来渲染气氛。
秧歌中的红绸舞更具有代表性,本活动带领幼儿学习“‘红绸秧歌舞”,旨在让幼儿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中班民间游戏扭秧歌教案

中班民间游戏扭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传统的民间游戏扭秧歌,并了解它的起源和意义;2.掌握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播放扭秧歌音乐;2.扭秧歌教学视频或图示;3.教学道具:彩带、花球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活动通过播放扭秧歌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扭动身体,营造活跃的氛围。
步骤二:讲解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老师简要地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扭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是用舞蹈表演的形式祈求丰收和快乐的一种方式。
步骤三:示范扭秧歌的基本动作老师通过教学视频或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手腕的扭转、腰部的摆动等。
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跟随老师的动作。
步骤四:练习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两名学生面对面站立。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练习,其中一名学生扮演“领舞”,另一名学生跟随“领舞”的动作进行练习。
每轮练习结束后,再进行交换角色,直到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领舞”。
步骤五:加入道具,学习舞蹈技巧为了增加趣味性,老师向学生介绍扭秧歌中使用的道具,如彩带、花球等。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配合动作使用道具,增强表演效果。
同时,老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舞蹈技巧,如旋转、跳跃等。
步骤六:分组合作,编排扭秧歌表演将学生按小组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编排一段扭秧歌表演。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动作和舞蹈。
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步骤七:扭秧歌表演展示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评价。
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时,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小组的动作和舞蹈技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扭秧歌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还学会了基本的扭秧歌动作和舞蹈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意识。
同时,通过扭秧歌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中班《扭秧歌》教案

中班《扭秧歌》教案教案标题:中班《扭秧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扭秧歌》这首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增加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准备:1. 《扭秧歌》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幼儿喜欢的扭秧歌舞蹈视频。
3. 简单乐器材料:纸板、彩色纸、铃铛等。
4. 幼儿绘画材料:彩色纸、彩色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播放《扭秧歌》音乐,引导幼儿聆听。
2. 与幼儿一起讨论《扭秧歌》是什么样的歌曲,是否听过或跳过类似的舞蹈。
主体活动:1. 听歌学舞:- 教师向幼儿展示扭秧歌舞蹈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 教师分步骤教授扭秧歌的动作,与幼儿一起模仿跳舞。
- 逐渐加快节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动作。
2. 制作简单乐器:-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简单乐器的方法,例如纸板拍子、彩色纸铃铛等。
- 按照教师的指导,幼儿使用绘画材料和简单乐器材料制作自己的乐器。
-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3. 合作演唱:-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种乐器。
-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乐器伴奏,一起演唱《扭秧歌》。
- 鼓励幼儿合作,协调乐器和声音的节奏。
结束活动: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扭秧歌》的感受和收获。
2. 播放幼儿自己制作的乐器,让幼儿欣赏自己的成果。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加入《扭秧歌》的舞蹈和歌曲,让幼儿巩固学习成果。
2. 组织小型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的舞蹈和演唱能力。
3.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是否积极跟随舞蹈动作和合作演唱。
2. 收集幼儿制作的乐器和绘画作品,评估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的安全,在活动中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知道扭秧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跟上音乐节拍,协调身体动作,灵活地扭秧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舞蹈的兴趣,体验扭秧歌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难点:幼儿能够灵活地跟上音乐节拍,协调身体动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法、模仿法、练习法等,通过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分组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CD、扭秧歌动作图示、红旗、红绸子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活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动作(5分钟)(1)教师示范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迈步、摆手、转圈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练习(5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按照基本动作练习扭秧歌。
(2)教师观察幼儿表现,及时给出指导和鼓励。
(3)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扭秧歌更有节奏感。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
(2)邀请家长观看幼儿的成果展示。
(3)教师为幼儿颁发小奖品,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动作技能评价:通过实践练习和分组比赛,评价幼儿对扭秧歌动作的掌握程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后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扭秧歌的兴趣、喜爱程度,以及对民间舞蹈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幼儿的学习效果。
儿童扭秧歌活动教案中班

儿童扭秧歌活动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扭秧歌活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扭秧歌活动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难点,让幼儿掌握扭秧歌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
1. 扭秧歌音乐。
2. 舞蹈教学视频。
3. 扭秧歌服饰。
4. 舞蹈教学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向幼儿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并播放扭秧歌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2. 引导讨论。
老师与幼儿讨论扭秧歌的特点和舞蹈动作,引导幼儿表达对扭秧歌的看法和感受。
3. 学习扭秧歌动作。
老师向幼儿展示扭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并结合音乐节奏进行示范,让幼儿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扭秧歌动作的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创作表演。
让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扭秧歌动作和音乐节奏,自行编排表演内容,并进行表演展示。
6. 活动总结。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扭秧歌活动的学习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扭秧歌活动的教学,幼儿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扭秧歌活动,还培养了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表演活动,还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开展类似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
秧歌舞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一活动目标: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
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二活动目标:1、学习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知识3、体验舞蹈的乐趣,培养幼儿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3、十字步图谱活动过程:幼儿在《纤夫的爱》的音乐中进入活动场地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
(试试手,脚的动作)二、学习秧歌十字步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
中班民间游戏扭秧歌教案30篇

中班民间游戏扭秧歌教案30篇《中班民间游戏扭秧歌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民间体育游戏优秀教案《好玩的竹竿》含反思下课时发现小朋友们总喜欢去玩门口花坛里的竹子,把竹子弄倒下来做游戏,要不就是找一些长树枝玩,一些玩断的呼啦圈被小朋友们分成了一根根短棍子,这些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玩的游戏。
但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法就是把棍子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
根据幼儿对竹竿、棍棒的喜爱,为了引导他们玩出更多安全有趣的玩法,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出更多好的竹竿玩法,初步接触、了解跳竹竿这一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的兴趣,掌握几种简单的节奏型。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快乐,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1、能探索发现出竹竿的多种玩法。
2、了解跳竹竿这一民间体育游戏的来历,尝试用X X和XX X两种节奏型跳竹竿。
【活动准备】:1、幼儿人数三分之二的长竹竿,短竹竿、短棍子若干。
2、律动音乐磁带,音乐磁带《阿佤人民唱新歌》。
3、有关竹竿舞的图片、录像。
【活动过程】:一、导入:幼儿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长短不一)随乐骑大马入场。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竹竿、棍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种玩法:1、利用竹竿、棍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竹竿、棒子可以和我们玩骑大马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
(幼儿四散游戏)2、交流、总结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儿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
幼儿园教案:扭秧歌

幼儿园教案:扭秧歌扭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扭秧歌》的歌曲,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通过扭秧歌的动作练习,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发展。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准备:音乐设备,音乐光盘,教具:纸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扭秧歌》音乐,引导幼儿聆听,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2.欣赏与了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通过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示。
教师提问:- 你们觉得《扭秧歌》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你们知道扭秧歌的起源吗?3.学唱歌曲(15分钟)教师分段教唱《扭秧歌》歌曲,带领幼儿一起跟唱。
教师逐句唱,幼儿跟着学唱。
4.舞蹈动作练习(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扭秧歌的舞蹈动作。
教师先示范一遍,然后分步骤进行教学。
步骤一:双手伸直向前扭动;步骤二:腰部扭动;步骤三:整个身体跟着音乐扭动;步骤四:加入扇子舞蹈动作。
5.练习与合作(2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整体练习,让他们学会配合音乐进行扭秧歌。
教师指导幼儿注意跟随音乐的节奏,保持整齐划一的动作。
6.合作表演(10分钟)教师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舞台,组织幼儿进行扭秧歌表演。
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分组,每个小组轮流表演扭秧歌。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扭秧歌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在歌曲的学习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轻松掌握幼儿园扭秧歌教案,陪伴孩子成长

幼儿园扭秧歌是一门富有民间色彩的艺术形式,其曲调简单、旋律欢快,可以让孩子们在跳跃中锻炼身体、放飞心情,是一项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活动。
今天,本文将向大家分享一份幼儿园扭秧歌教案,帮助家长和老师轻松掌握这门活动,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一、教学目标通过扭秧歌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自信、自主、勇敢、协作、挑战自我等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
同时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节奏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开发幼儿的想象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舞步(1)节拍:扭秧歌的节拍是四拍或者八拍。
(2)基本舞步:扭秧歌的基本步伐是脚摆、摸脚、跺脚和跳。
在扭秧歌中,一般是由一个人作为队长引领跳舞,其他人跟随队长的节奏进行跳舞。
2.音乐曲目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非常重要。
扭秧歌的音乐曲目应该旋律优美,声音清脆,而且歌词富有意义,容易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在选择音乐曲目时,需要考虑季节、节日等因素。
下面是几首适合扭秧歌的歌曲:(1)小兔子乖乖(2)梁祝(3)小鸭子(4)满汉全席(5)姑娘嫁了3.活动流程(1)热身: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如腿部伸展、手臂摆动、头部转动等来进行活动热身。
(2)基本舞步练习:先由队长示范一遍基本舞步,然后让其他孩子跟着队长的节奏学习跳舞。
注意,舞步要简单明了、流畅自然,不宜过于复杂和高难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加轻松快乐地跳舞。
(3)熟练度测试:在孩子们跳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熟练度测试,看看孩子们掌握得如何。
(4)音乐配合:将音乐和舞步相结合,让孩子们跟着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跳舞,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自由。
(5)结尾活动:在扭秧歌活动结束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小的表演,比如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创造一些各种各样的姿势、舞蹈和动作,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性理解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亲身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我们的动作和舞步,这样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扭秧歌;2、了解扭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扭秧歌的基本舞步;2、小组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音乐:《扭秧歌》;2、卡片、扇子、纸鹤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5分钟)老师播放《扭秧歌》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上感受这首歌的热闹和欢快;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扭秧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扭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学习舞步(20分钟)接着,老师首先演示扭秧歌的基本舞步,并请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然后,分成小组,学生彼此之间搭档配合学习扭秧歌舞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实践。
3、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扭秧歌这个节目的节奏和内容,老师让小组中的每一个孩子依次出招,同时给其他孩子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扩展拓展(10分钟)老师让学生用纸鹤、扇子、卡片等自由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扭秧歌小制品,来展示和诠释他们对于这个民间文化的理解。
5、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感受扭秧歌的舞蹈魅力,了解了这个民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小组合作协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这节课让学生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感受扭秧歌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了解了扭秧歌的历史和地域习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观看、演示和练习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下一步,我会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学会扭秧歌,并且更加感受到扭秧歌这项民间文化的魅力;2、教学环节需要更加充分。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习扭秧歌的舞蹈技巧,并且进行舞蹈的表演,但是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属于自己的扭秧歌小制品。
因此,下一步教学环节中,我将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有更多发挥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教案《扭秧歌》三篇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扭秧歌》三篇含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扭秧歌”舞蹈的动作和节奏;2.增强幼儿的体育意识和协调能力;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准备1.CD盘1张;2.打击乐器、鲁提琴等音响器材;3.秧歌道具。
教学流程1.开场:教师与幼儿一起手拉手排成一队,唱起扭秧歌的歌谣,引发幼儿的兴趣;2.教师示范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扭扭脑袋、摇摆腰肢、跳跃起舞等,鼓励幼儿模仿;3.分组练习: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扭秧歌,教师在旁边指导;4.整合演练:将各小组的表演整合为一个大表演,教师做出评价和点评;5.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对表现较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幼儿们都十分投入,并且表现出不错的学习成果,他们对扭秧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指导力度应当适当,不宜过分,让幼儿能够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
同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以便提高幼儿的信心和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习扭秧歌的动作和节奏;2.通过扭秧歌,让幼儿认识传统文化,并了解其内涵;3.提高幼儿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CD盘1张;2.打击乐器、鲁提琴等音响器材;3.秧歌道具。
教学流程1.教师播放扭秧歌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站成一队,做出基本的扭秧歌动作;2.教师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并且让幼儿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3.教师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组内合作的优势,在音乐的节奏中练习扭秧歌;4.整合演练:将各小组的表演整合为一个大表演,增加秧歌道具的使用;5.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对表现较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都表现出十分的聚焦度,并且在小组练习阶段,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大大提高了练习效果。
同时在整合演练阶段,将秧歌道具的使用加入进来,让幼儿对扭秧歌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
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教学教案分享

优秀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教学教案分享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是幼儿园中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扭秧歌》作为经典的音乐游戏之一,在教学中非常受欢迎。
在这里,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教学《扭秧歌》上的一些经验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掌握《扭秧歌》的歌词及曲调;2. 熟练掌握歌曲中的扭秧歌舞蹈动作;3. 提高幼儿的听觉、语言、协调和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难点:扭秧歌舞蹈动作;2. 教学重点:歌曲的唱法及动作规范教学。
三、教学准备音响器材、《扭秧歌》音乐光盘、《扭秧歌》讲解PPT、表彰奖励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伸展运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可以采取以身体部位为主题的游戏,例如“风车”、“踢腿”、“挺胸”、“伸臂”等。
2. 歌曲学习播放《扭秧歌》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让幼儿跟着节奏鼓掌,以此来逐渐让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教师会用重复唱法,使幼儿能够逐渐掌握歌曲的歌词并能唱上一两句。
3. 舞蹈学习根据歌曲的节奏,以上下左右脚连续的摆动为主要动作,重点教授“扭秧歌”、“骑马扭秧歌”、“南拳妈妈扭秧歌”、“扭秧歌加上舞蹈动作”等几种扭秧歌的舞蹈动作。
逐渐把动作组合到歌词中去。
4. 合作演练将幼儿平均分成几个组,进行扭秧歌的表演演练。
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有发挥机会。
并注重对幼儿个体和团体表现进行创新性的评价和鼓励,注重孩子的内心体验。
五、教学总结教学《扭秧歌》这首歌曲作为一种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并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个性化的评价,使幼儿能够有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教育和娱乐的双重目的。
在游戏中,幼儿会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也提示着他们珍惜与他人的交往,与大家合作共同完成美好的事情。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扭秧歌》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 《扭秧歌》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中班,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
《扭秧歌》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间舞蹈歌曲,具有较高的音乐性和动感性,适合幼儿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扭秧歌》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提升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并学习《扭秧歌》这首中国传统舞蹈歌曲。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
•提升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设备。
•《扭秧歌》音频文件或CD。
•幼儿喜爱的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彩色纸、蜡笔。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向幼儿介绍《扭秧歌》这首歌曲,简要解释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展示一张与扭秧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听歌欣赏(10分钟)•播放《扭秧歌》音频,让幼儿静静地听。
•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动作学习(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乐器。
•播放音乐,教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学习《扭秧歌》的舞蹈动作。
•鼓励幼儿互相协作,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练习和表演舞蹈动作。
4. 创意表达(20分钟)•指导幼儿使用彩色纸和蜡笔,创造自己的《扭秧歌》场景图。
•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表达对歌曲和舞蹈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学反思(5分钟)•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包括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
•回顾幼儿的学习表现,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扭秧歌》这首经典的舞蹈歌曲,我旨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动作协调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首先,通过提前准备好音乐设备和相关教具,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使用了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动作学习和表演,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024版年度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精选目录CATALOGUE•游戏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步骤•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资源准备与环境创设•延伸活动与家园共育建议01CATALOGUE游戏背景与目的扭秧歌文化简介扭秧歌是一种源于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扭秧歌以欢快、热烈、节奏感强为特点,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劳动者在田间劳作的喜悦心情,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幼儿园中班孩子特点01幼儿园中班孩子年龄在4-5岁之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和探索。
0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通过扭秧歌游戏,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模仿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游戏目标与意义预期效果及评价标准预期效果孩子能够积极参与游戏,掌握基本的扭秧歌舞蹈动作,感受舞蹈的韵律美。
评价标准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舞蹈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感和创造性;同时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确保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02CATALOGUE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
通过多次欣赏和跟唱,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为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打下基础。
播放《扭秧歌》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和热烈气氛。
《扭秧歌》歌曲欣赏与解析基本舞蹈动作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基本舞蹈动作的示范,包括步伐、手势、身体协调等。
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舞蹈姿势和动作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帮助幼儿逐渐掌握舞蹈动作,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自信心。
节奏感和协调性培养方法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拍手、踏步等练习,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和变化,让幼儿在舞蹈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扭秧歌教案幼儿园

扭秧歌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扭秧歌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给幼儿播放秧歌舞表演视频,让他们对扭秧歌有初步的了解。
3.展示扭秧歌基本动作,分别为“打草稿”、“收割稻谷”和“放风筝”,并进行演示和口头讲解。
4.将幼儿分为两组,为每组进行扭秧歌基本动作练习,注意动作规范和节奏感。
5.进行整体式扭秧歌教学,让幼儿们一起跟着节奏扭动身体,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播放秧歌舞表演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老师向幼儿们展示扭秧歌基本动作,并口头讲解,详细介绍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练习将幼儿分为两组,进行扭秧歌基本动作的练习,让幼儿们熟悉各个动作的规范和节奏感。
4.整合在幼儿掌握扭秧歌基本动作后,进行整体式扭秧歌教学,让幼儿们一起跟着节奏扭动身体,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总结老师和幼儿们总结整个活动的收获和体验,并加深幼儿们对扭秧歌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秧歌舞基本动作;培养幼儿们的体育爱好和良好的协作精神;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们理解扭秧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幼儿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幼儿们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幼儿们能够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会扭秧歌基本动作。
2.幼儿们积极参与,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3.幼儿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扭秧歌》优秀教学教案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
秧歌舞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
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活动目标:
1、学习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知识
3、体验舞蹈的乐趣,培养幼儿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活动过程:
幼儿在《纤夫的爱》的音乐中进入活动场地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
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
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
叔们呢则用绸带。
)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
(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
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
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
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
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
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
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5、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
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三、尝试听音乐男女对舞,鼓励幼儿创编造型。
四、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三
活动目的:
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2.获得对民间游戏的感性经验。
活动材料:
彩条若干,《过新年》音乐光盘、轻柔的音乐。
全体幼儿准备。
活动建议:
1.扭起来
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手拿彩带扭秧歌,把欢快的喜气洋洋的精神表达出来,以
激发幼儿扭秧歌的*。
2.武动彩带
每个幼儿拿彩条,排成一纵队,三个教师穿插在中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
交替,排头老师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
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
地上挥舞彩带,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扭起来。
指导幼儿双臂用力挥舞,如画圈、抖动、
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彩带随风飘动。
3.舞动身体
幼儿分组随音乐扭秧歌,康纳一组早到达终点,为胜队。
4.放松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摆动身体,达到调整的目的。
(活动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撞。
)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活跃了身心,即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