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之《沙原隐泉》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文化苦旅》之《沙原隐泉》有感
《文化苦旅》是在读高一时就收藏的书,起源于当时的语文老师对这本书的推荐,他课堂上偶尔也给我们读上一段,那低沉、沙哑、略带忧伤的声音准确无误地把那种风尘仆仆的苍凉与厚重感传给了我们,以致在那段时间,我不仅收藏了这个系列的书,也养成了独自朗读它的习惯。高考了,工作忙了,那段经历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记忆。这次的读书活动,令我又翻开了它,重新开始了文化的苦旅。
我最喜欢读其中的《沙原隐泉》一文,读罢,只觉的很舒适。很想亲眼去体味那一湾静谧得只应天上才有的月牙泉,那几座巨大不同凡响的鸣沙山。与作者笔下,从登山途中的艰辛,峰巅俯瞰山脚的壮阔,到仔细端详月牙泉,接近月牙泉,几番跌宕,为制造月牙泉之奇、之美、之静谧,宣声造势。作者无疑是成功的。有了前面登山的艰辛,与沙山的厮磨,不断铺陈、蓄势,到后文看到月牙泉的惊喜就很自然的流露于笔端了。全文都在描绘沙山,清泉如何巨大、不同凡响、美丽可人,却始终美点处这是何处的美景。在文章的末尾,作者才悠悠的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告诉读者此美景的真面目。篇末,那淡淡的笔调,戛然而止的语句,恰到好处的勾起读者想去体验此美景的冲动。
作者仿佛在和我们读者交流。语句平实,亲切,情感真实流露,充分体现了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作者一开始是想腾腾腾地快步登山,却无奈的发现沙山是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沙山仿佛是个爱捉弄人的调皮捣蛋鬼,作者只得放轻脚步,慢慢与沙山厮磨。
登沙山是耗时又耗力的。当作者疲惫得担心今晚无处栖宿时,忽地“狠一恨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当作者转过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发现自己竟然走了那么长,爬那么高,他不禁佩服自己。心中的触动流露笔端,“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自己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 终于,作者抵达山顶。在肆意欣赏这山顶的风景时,又发现山底一泓纤瘦,婉约的湖泊。怎么走近它呢?置身于山顶,却发现山底的景色更美,想亲近它,却无处下手。作者发出了无奈的自嘲,“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这句话是有深意的。人生确实艰难。又不古人也不会发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一泓清泉静池,一位清心寡欲的老尼,于漠漠敦煌中孤守。此境界,凡夫俗子理解不了。隔绝了浮嚣,急躁的尘世,老尼的孤守又是一种独立于尘世的修行。
灵动,风韵的鸣沙山,月牙泉,是如此的特立独行。在这里,人们不得不感叹于造物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对比于日常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粗糙的未加调配的事物,于是,对鸣沙山,月牙泉的喜爱又添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