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的观后感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物流管理1102班姓名学号:00000000 看过冯林老师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视频后,我深有体会,对创新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并且让我思维开阔了很多,让我发现原来创新的方法原来有很多,原来自己原先所认识的创新只是很局限的,原来创新业是可以讲究方法的。
冯林老师给创新能力下了一个比较通俗的定义,他说创新能力是只每一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这让我很受启发,因为以前我觉得创新只是指物质上的能改进生产方法或者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一项新事物才算做创新,而令我惊讶的是,原来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或者比如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某事物的方法原来也是一种创新。这大大地扩展了我对创新的认识。
我对冯林老师上面举得一个例子很有感触,上面说到经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其实是高于西方人的,但是为什么在近代科学史上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远远低于西方人呢?推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者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从上小学开始就被慢慢地扼杀了,教育不能针对孩子的喜好不能因材施教而是通篇概论的去针对所有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而没有侧重点,从而使孩子完全没了自己想法,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是什么,这就造成有创造力但却没有自己可以去创造的目标的可悲局面。冯林老师提到,其实中国人的知识量其实是很高的,从一个人开始上小学开始就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但是事实上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是和她得创造能力没有必然关系的,他提出一个关于创造能力和知识量的关系公式,这个公式是,创新能力=k*(创造型人格+创造性能力+创新能力)*知识量^2。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发现,原来创造能力还和一个人的创造型人格、创造性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单方面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其实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做的不仅是要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而且重要的是还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性格和创新能力。
怎么去培养呢,我觉得这就要靠自己在平时多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遇到一个问题在从正面解决不了时,我们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去完成,只要我们肯于去锻炼自己,那么我们一定就会锻炼出自己的创造型人格。冯林老师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型人格,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却显不出来这个人格呢,事实上着就任源于我们的惰性。冯林老师说达到创造型人格就是要达到人生的三大境界,这里他引用了汪国真先生对人生的三大境界的理解。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这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在我们锻炼自己创造型性格是后要的就是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去完成自己的追求。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这是说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说我们在钻研知识和培养自己创造型性格时候要肯于吃苦肯于忍耐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出类拔萃,实现梦想。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这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这就是说,在当你完成以上两个境界时候那么就功到自然成了。
所以,我想创造能力完全不是偶人所得也不是上天去眷顾一部分人让他们具有创新能力,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项能力,只要我们敢于去探索敢于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