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随堂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六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六课](https://img.taocdn.com/s3/m/71688831ee06eff9aef807b1.png)
“黄金时代”
滞胀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国家 干预经济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4)建立福利国家,缓和社会矛盾
企业 自我调整 (2)“经营者革命”——所有权和经
营权的分离
(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惨痛教训—三十年代大危机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 来自社会主义的冲击——苏联的强大
人均负债2.67万欧元 希腊高福利导致巨额赤字
福利国家的出现
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内容: 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 的表现 影响:
福利国家的出现
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内容: 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 的表现 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 影响: 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
就业,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手段。然 而,一场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造 成致命创伤,也给原本信心满怀的毕业 生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据统计,今年 将有800万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而现 有岗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半个世纪 前,刚刚结束战争的资本主义国家里, 失业工人又面临着怎样的境况,让我们 以Jack——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经历为 线索,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材料三: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 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 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 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 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 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 的股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随堂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随堂](https://img.taocdn.com/s3/m/0fc0f88d4693daef5ef73ded.png)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一、选择题1.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D)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与1902年相比,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急剧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提倡言论自由,因此出现了办报的高潮,故D项正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非革命时期,C项错误。
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B)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
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专门报道反映的是传播时事新闻,B项正确。
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B)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B.电影传入中国上海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B项最为恰当。
4.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上述材料说明(B)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解析]由材料中影片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战等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4牛老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4牛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bb267f8c168884868662d630.png)
【课堂小结】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 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 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 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随堂训练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
易 1、2 3、4
5
题号 中 6
一、选择题 1.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解析:A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京剧短片 《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4.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 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 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上述材料说明( ) 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 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 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 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 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 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附栏]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80fac3a300a6c30d229fcd.png)
【请思考】 1)Jack当上了经理,说明了企业管理的一个什 么重大变化?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经营者革命” 2)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②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0页/共22页
经济调整内容之二: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第11页/共22页
“sick” Jack
后来在生产中,JACK受 伤了,企业安排他在家 病休。他突然发现在家 病休一天给的工伤保险 和医疗保险,要比他上 一天班挣得还要多。于 是他开始装病,“打死 他也不上班了”。
【请思考】Jack为什么能带薪休假?为什么要 “sick”?
第12页/共22页
经济调整内容之三: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Begger Jack
第3页/共22页
Worker Jack
感谢政府啊,我 也进了国营公司, 生活好过多了!
【请思考】 Jack的变化告诉我
们国家进行了怎样的改 革和调整?
第4页/共22页
经济调整内容之一:国家干预经济 1、原因: ①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②凯恩斯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③罗斯福新政提供成功案例 ④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6、福利制度建立的前提、特点、实质、影响? 第17页/共22页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内容)
原因:①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②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表现:①国家干预经济 ②企业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素材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2674bb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4.png)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导与练[重点讲解]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难点分析]一、分析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作用及其影响二、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学法导航]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X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小资料]袁牧之──隐身幕后的“电影天才〞袁牧之是30年代影坛上十分特殊的一个。
他是优秀的演员,更是杰出的编导,他的戏剧表演更胜于电影,他有“千面人〞之称,更被盛赞为“电影天才〞,但袁牧之为人却十分低调,台前的风光他不留连,反而隐身幕后,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
1934年,袁牧之写出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桃李劫》,并由自己主演,此片成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接着他又在《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个由沉沦到觉醒、最后走上抗战前线的青年辛白华。
同年10月,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
1937年,袁牧之编导了以某某社会底层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马路天使》,轰动整个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
这也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
1938年秋,在成功出演《八百壮士》之后,袁牧之从某某辗转到达某某,同行的是陈波儿、他的搭档吴印咸以及荷兰导演伊文思留下的一台35毫米摄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b68c4a29aaea998fcc220e5e.png)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
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
大变化。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 年的唐代《邸报》(一说源于西汉初期),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是: 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 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主 要是谁办的?比较著名的有哪些?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你知道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吗?代表的报刊是什么?
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
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
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报
刊、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 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互联网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全球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4、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5、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 580万,居世界 第五位;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 8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eab951a9dd88d0d233d46a8a.png)
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历 史 必
(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
修
② 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特点 (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 办的。 (2)“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 期刊。 (3)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 需要创办的。
(4)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__革__命__战__争__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
主题。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__北__京__电__视__台___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_改__革__开__放___后,电视逐渐普及。
新文化运动时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_民__主__科__学___
期
思想
发展
20世纪前期
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__新__华__日__报__》_《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人民日报》_《__红__旗__》_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
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
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 材料一反映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
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 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原因:列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强化: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强化: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236f7a20b4c2e3f572763b8.png)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 400份。
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
这表明( )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2.甲午战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流氓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战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都不可不看。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注时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区地方性报纸的出现C.维新人士办报热情高涨D.《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3.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
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追求婚姻自由已经成为社会风尚B.传统婚姻已经完全向近代婚姻转变C.婚姻的主婚权全部由当事人掌握D.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这一变化表明 ( ) 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5.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 500余元。
后来,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
这说明网络 ( )A.具有舆论监督作用 B.信任度较高C.能够决定处罚结果 D.是民间反腐的平台6.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
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7.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8.英敛之在创立《大公报》时说:“不敢存自足之心,刚愎自用,亦不敢取流俗之悦,颠倒是非,总期有益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六课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六课](https://img.taocdn.com/s3/m/4a3444270b4e767f5acfceae.png)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繁荣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 原因 ( 1) 外国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及利润的吸引。 ( 2)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 3) 近代资产阶级宣传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 无产阶 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 ( 4) 科技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等。
2. 特点 ( 1)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 2) 反映时代的主题。 ( 3) 种类不断增多, 内容不断丰富, 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 密切等。 3. 影响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 革命和新文 化的武器,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
点击思维
1. 中国近代几种重 要报刊
知识梳理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 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 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为夺取革 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新中国成立后 ( 1) 《人民日报》《红旗》等党 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 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 2)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其他类型的报刊, 在介绍学术文 化、社会生活方面, 内容丰富。
一、选择题 1.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 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 万 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 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 D.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报刊这种近代传媒的社 会功能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一纸 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可判断出报纸 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力。由“万般提创总由君”可 排除 A 项, B 、C 两项材料无体现。
( 3) 例“ : 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 4) 上网搜索, 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参观博 物馆, 走访调查与本领域有关的人士等。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https://img.taocdn.com/s3/m/815150f9844769eae109ed7d.png)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正直塾
美国以南所有美洲的通称。包 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 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沦为西班 牙、葡萄牙等拉丁语国家的殖 民地,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百科大辞典》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尼加拉瓜
27日,阿·克里姆为保护广大里夫军民的生命财产,被迫向法军投
降,后来被流放到留尼汪。1958年摩洛哥政府为表彰其光辉业绩,授
予他摩洛哥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
——余建华《彪炳千秋的里夫共和国》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谈谈你对摩洛哥争取民族民主运动的感悟。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埃塞俄比亚
正直塾
视频中,埃塞俄比亚受到了谁的侵略?结合教材作答,埃塞俄比亚最 终结局如何?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正直塾
民族民主运动
东亚 中国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亚 东南亚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起义; 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洲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 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 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 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 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 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 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 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 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 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 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 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 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 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 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 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 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 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cc791341852458fb770b56b8.png)
答案提示: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 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 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 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 形成互动。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 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 会影响大。
◎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 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 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 仅仅过了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 加,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 网民人数已达1.23亿①。 ①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6 年7月19日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八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 公布的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 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 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 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 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 大奖。
历史纵横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 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 左翼思潮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 发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 者和影片。
①《中国丛报》是19世纪30年代在广 州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主要介绍中 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 风俗等方面情况,《万国公报》原名 《教会新报》,19世纪60年代由基督 教会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时事和传 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 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先 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 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 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 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 学思想。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69bd9a89eb172ded63b7a4.png)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宣传民主、科
学思想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陈独秀
李大钊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形成与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 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 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2、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丰富生活, 陶冶情操
3、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形
19世纪中前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但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和近 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
高一历史必修二16课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二16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8f88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0.png)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跨学科学习的意义
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学习,学生应思考 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以促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涉及到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 领域,学生应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明朝实行皇帝制度,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官僚制度
明朝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 度,官员的任免和升迁都 由皇帝决定。
监察制度
为了监督官员的行为,明 朝建立了监察制度,设立 了都察院等机构。
明朝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 业发展,限制商业活动。
海禁政策
为了防止海患和外敌入侵,明朝实 行了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
1 2
手工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 得到提高。
商业贸易的兴盛
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业城市增多,商业资本活 跃。
3
海外贸易的拓展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增多。
思想的变革与冲突
儒学的发展与变异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在传承中有所变异,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等新 学派。
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还为后来的中外交流奠 定了基础。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明 清时期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随着欧洲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 文化知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变革和进
本课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学 习,学生应能掌握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经济 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一、选择题
1.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D)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与1902年相比,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急剧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提倡言论自由,因此出现了办报的高潮,故D项正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非革命时期,C 项错误。
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B)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解析]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
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专门报道反映的是传播时事新闻,B项正确。
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B)
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B.电影传入中国上海
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B项最为恰当。
4.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上述材料说明(B)
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
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解析]由材料中影片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战等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项。
其他选项均夸大了电影的作用,故排除。
5.2012年夏上映的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
这表明(C)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④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
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监督与防护的作用,但无法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实效性,故排除③,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
材料二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
四川省委开展的青少年与网络专题调查显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能快捷地传播大量信息,网联大千世界;另一方面,它则像一个魔鬼,让人沉溺在其虚幻的世界,全然不顾一切,特别是控制能力较弱、分辨能力较差的部分人,往往一进网吧,一触网络,就痴痴入迷,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报纸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据材料中“一方……一方……”的信息分析概括。
[答案]作用:提供争鸣辩论的阵地;宣传进步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影响有哪些?青少年应该怎样利用互联网?
[解析]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互联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青少年应学会辨别,趋利避害。
[答案]互联网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丰富人们生活,快速传播信息,具有进步作用;另一方面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利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输送营养的同时也带来有毒物质。
我们应当学会辨别,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避免或减少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