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空间异质性

合集下载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和居民之间的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准确地衡量空间的经济效应,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本报告将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理论、模型类型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理论构建基于三个方面:空间距离、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性。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是指在空间维度上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这里的经济体可以是城市、县、国家等经济空间单元。

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距离不仅仅是直线距离的概念,还包括通行时间、交通成本、行政管辖区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空间距离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影响固定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资金的流动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空间距离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之一。

2.空间依赖空间依赖是指一个经济单元的行为和性质受到其周围空间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空间依赖可以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方式进行测算。

空间依赖是经济空间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体现,它可以客观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助于经济预测和政策决策,具有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

3.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指在不同地理空间单元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空间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组成部分的不同、战略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制度的差异等方面。

空间异质性的存在使得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类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类型主要包括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1、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强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适宜的光照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发育。

光强和体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补偿点: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海洋植物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就是所谓的补偿点。

阳地(阳生或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隐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阴地(阴生或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潮湿、背阴的地方或林下。

耐阴性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阴蔽,或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荫。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哺乳动物的繁殖和换毛长日照动物: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

如雪貂、野兔。

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

如绵羊、山羊和鹿。

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有何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度;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考研生态学名词解释

考研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物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物种衰退或不能生存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水分氧气CO2生物等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前者只考虑生物的生理耐受性而排除其它生物对其分布的影响,后者是生物在自然界的实际分布区,这种分布区是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体对外界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春化现象: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黄化现象: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生物学零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阿伦定律: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贝格曼定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更少,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动态:研究种群大小或数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多态现象: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一种以上的表型单体生物: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构件和发育可以预测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个构件集合(异质)种群: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相互联系内禀增长率: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空间异质性的名词解释

空间异质性的名词解释

空间异质性的名词解释空间异质性是一个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相同区域内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一概念认识到了一个地理区域的不同地方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而且各个地方之间的差异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的存在源于地理学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任何一个地理区域都不是完全均质的。

相同区域内的各个地方之间,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人文环境,都存在差异性。

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地方在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文化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异质性。

经济地理学家和城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空间异质性。

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空间异质性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可以催生创新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增长。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资源、产业和市场条件,这为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基础。

空间异质性还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在城市中,不同的地区承载着不同的产业活动、居住功能和社会文化。

这种差异性体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异质性,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专注于金融服务业,而另一些地区则专注于制造业。

这种分工和差异使城市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空间异质性还与社会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这种差异性可以激发不同地区的社会创新和文化创造。

例如,某些地方可能有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而另一些地方可能更关注传统和稳定。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不同地方在发展和创新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潜力。

空间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城市和地区之间,也存在于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之间。

例如,一个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和郊区往往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中心商业区通常是商业、金融和文化的聚集地,而郊区则更多地关注居住和休闲。

这种城市内部的空间异质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和工作选择。

空间异质性的存在为我们理解和规划各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Meta-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即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该定义包含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 岛屿效应: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目越多。

8.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10.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

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3. 耐性限度: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界限即耐性限度。

1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受日照长短控制的现象。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摘要: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逻辑前提。

任何区域性经济增长必须依附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不能脱离现实的空间而抽象存在。

经济地理学认为空间具有异质性,经济空间上要素禀赋是非均匀空间分布的。

区域性要素禀赋的变动意味着异质空间的动态性变化。

通过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空间回归,可以揭示出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即区域性要素禀赋的赋存状况决定着该区域在经济达到稳态时的增长率。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区域性要素异质空间一、引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假设下,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在均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将空间因素纳入分析框架。

然而从要素禀赋的角度来看,空间并不是均质的,自然也无法满足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假设。

尽管新区域经济学对空间的异质性有所涉及,但是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背后的经济机理的揭示尚不深入,对要素禀赋的空间特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促使无法深入研究异质空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对现实世界中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

要素的非均匀空间分布,客观上必然要求将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特征引入到理论分析框架当中。

通过将空间维度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当中,探寻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并对区域经济增长做出符合现实的理论判断。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空间研究回顾经济增长具有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在时间维度的经济增长借助最优控制理论而日趋完善的同时,涉及空间维度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仍没有形成主流趋势。

尽管早期的主流经济学对空间问题一直给予关注,但是大多数涉及空间维度的研究却仅仅局限于定性分析。

而真正将空间引入现代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在研究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当中,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散还是逐步收敛?这种扩散或收敛背后的经济原理是什么?这些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第九章_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第九章_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第九章_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第九章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学习⽬标:熟悉空间效应的来源。

掌握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掌握空间相关性的各种统计检验⽅法。

掌握线性空间模型的分类及选择。

掌握线性空间模型的极⼤似然估计法的原理。

熟悉GeoDa软件进⾏线性空间模型估计的详细步骤。

简单地说,空间计量经济学(spatial econometrics)就是空间经济的计量,是计量经济学的⼀个分⽀。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横截⾯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和⾯板数据(panel data)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空间相互作⽤(空间⾃相关)和空间结构(空间不均匀性),⽬前已经成为空间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

本章将主要讨论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空间相关性的检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及检验。

第⼀节空间计量经济学概述作为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个分⽀,旨在为处理截⾯数据或⾯板数据中的空间效应、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发展专门的建模、估计与统计检验⽅法。

由于对其理论上的关⼼以及将计量经济模型应⽤到新兴⼤型编码数据库中的要求,近年来这个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缘起与发展就历史观点⽽⾔,由于在区域计量经济模型中处理次级地区数据的需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就展开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并将它作为⼀个确定的领域。

Paelinck&Klaassen 定义了这个领域,包括:空间相互依赖在空间模型中的任务,空间关系不对称性,位于其他空间的解释因素的重要性,过去的和将来的相互作⽤之间的区别,明确的空间模拟。

Anselin 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了系统的研究,并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定义为: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所引起的各种特性的⼀系列⽅法。

换句话说,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明确考虑空间影响(空间⾃相关和空间不均匀性)的⽅法。

⽬前,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感兴趣的领域:计量经济模型中空间影响的确定,合并了空间影响的模型的估计,空间影响存在的说明检验和诊断,空间预测。

[转载]空间异质性

[转载]空间异质性

[转载]空间异质性原⽂地址:空间异质性作者:⽔仙欲乘鲤鱼去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名词在⽣态学领域应⽤⼴泛,其含义和⽤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缀块性则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的关系,⽐异质性在概念上更加具体。

因此,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在概念上和实际应⽤中都是相互联系,但⼜略有区别的⼀组概念。

最主要的共同典在于它们都强调⾮均质性以及对尺度的依赖。

北京市区县经济实⼒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摘要部分摘要:采⽤《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2、2003)的最新资料,综合运⽤多要素因⼦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来测度北京各区县经济实⼒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

研究表明:北京各区县经济实⼒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海淀、朝阳近郊区的实⼒最强;城区和近郊区的北部发展快于南部;昌平、顺义和房⼭等远郊区县的实⼒明显增强。

简⾔之,经济不平衡性是城市郊区化空间异质性的突出表现,城市郊区化是引起经济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正⽂部分通过因⼦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了北京区县经济实⼒的排名,包括经济规模排名和经济质量⽔平排名,还有各正⽂部分区县经济实⼒的分类结果。

现对结果作如下粗略分析:(1)就整体实⼒⽽⾔,全市经济实⼒最强的区县都集中于城区和近郊区,除了崇⽂区实⼒稍弱外,城郊区的8个区占据了前8名的7席。

这说明城区和近郊区是全市经济实⼒最集中的地区,⽆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投资、⼯业和商业等城市要素都集中于此,此乃北京城市精华之所在。

(2)就经济⽔平⽽⾔,城区中的东城和西城明显强于其它区县。

这表明城区仍是全市单位⾯积产出效率最⾼的区域,中⼼城区仍为城市的核⼼区域,但也意味着中⼼区域的⼈⼝和产业过度问题还很突出,应该进⼀步向外疏散。

(3)就经济实⼒对⽐来看,近郊区强于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更是名列前茅。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
面积,提高动物的产量。 人类活动形成的交错区有的有利,有的是不利的。
第三节物种多样性
决定物种多样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物种数目和 异质性。 群落中物种——多度分布 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多样性等级的实例 决定多样性等级的因素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 长期适应,在外貌上表现的植物类型 。它的划分 常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分枝等外貌特征,同 时考虑到植物生命期的长短。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阮基耶尔Raunkiaer 生活型系 统):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之下, 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三、群落演替的分类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与次生演 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内因演替(endogenetic succession)与外 因演替(exogenetic succession)
地质演替(geological succession)与生态 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
生长型(growth form):根据植物可见结构分成 的不同类群。生长型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这是趋同适 应的结果。
生态等值种:由于趋同进化,世界各大洲相似环 境区域生活着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这些植物 称为生态等值种。
叶子大小与水分条件关系模型:
两个样本(群
落)中共有的 种数
样本(或群落)B 中的种数
四、群落的排序
各物种种群共同起伏,有明显的间断或共同的边界; 各物种种群不形成平行分 布的集群,两两边界明显; 各物种种群间没有明显边 界,但形成平行分布的集群 (共同起伏); 各物种种群间不但没有明 显共同边界,井且其起伏彼 此独立,其分布中心和边界 均是分散的。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重点题目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重点题目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景观生态学重点第一章1、景观生态学的主体来源是什么?主体来源于地理学的景观学和生物学的生态学。

2、什么是景观?景观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基本特征:(1)是一个生态学系统:由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不同生态系统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物种交换途径而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2)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在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仅具有特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而且与特定地域文化特征(人类的各种干扰活动、文化习俗等)相对应。

(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是由异质性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的。

(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人类和动物均需要2种以上景观要素才能生存与发展。

即人类需要在多种生态系统内部才能完成各种活动。

(5)具有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不仅具有生物生产力和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而且具有美学(观赏、文艺创作)价值和为教育、科研、性情熏陶等提供场所的价值。

3、什么是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相互作用?景观结构:研究景观的组成与空间格局特征。

如各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空间构型等特征,能量、物质和物种在景观中的分布状况。

景观功能: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

即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过程及其与景观结构、干扰等之间的关系。

景观动态: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及其机理。

具体地讲,景观的组成成分、形状和空间排列方式,能量、物质、生物有机体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分布状况的变化,由此导致能量、物质、生物有机体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过程的变化。

不同生态系统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物种交换途径而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4、什么是景观要素?它与景观有何区别与联系?景观是由若干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因此:(1)景观要素:组成景观的生态系统,也称为景观成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 过去的生态学侧重研究“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
对一致均质性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 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的特殊性在于它侧重 研究“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
19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Diagram
1981
T.M.Burgess和D.M.Sharpe 《人类主导的景观中的森林岛动态》
景观生态学 12
景观生态学
13
景观生态学
14
景观生态学
15
景观生态学
16
景观生态学
17
景观生态学
18
(2)景观生态学
• 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C. Troll最早提出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概念。 • C. 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一地区不同 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关系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
38
廊道的典型类型
A.绿色道路廊道 a.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 b.高速公路绿化 c.铁路绿化 B.农田防护廊道 C.河流廊道
景观生态学 39
景观生态学
40
(3)基底

基底(matrix)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
最好、在景观中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

控制景观动态是基底的最根本特征。基底在
24
几个重要的概念
①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斑块: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
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
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

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

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

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一、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而缀块性则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的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加具体。

因此,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在概念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是相互联系,但又略有区别的一组概念。

最主要的共同典在于它们都强调非均质性以及对尺度的依赖。

空间异质性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二、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不包括无机环境。

三、生物群落结构中体现的空间异质性总括: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中的空间异质性体现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如鹰、猫头鹰等动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小鸟在灌木层活动,而獐、鹿等动物则在地面活动。

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还有许多低等动物。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容度也有并别。

四、举实例细述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影响包括的两个部分——非生物(无机)环境空间异质性和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非生物(无机)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非生物(无机)环境:不是说不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而是相对于生物环境来说的无机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等等举例说明,我们研究水体中淡水软体动物与空间异质性的相关性,将水体底质的类型数作为空间异质性的指标,得到了正的相关关系:底质类型越多,淡水软体动物种数越多。

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对于非生物环境而言的生物有机环境,其中已植物群落及其共生动物系统为例。

第九章 空间异质性

第九章 空间异质性
变量组成的 N ( P 1) 维矩阵。 联合原假设的显著拒绝可以被每种特殊情况的检验跟随。在执行这一顺序过程的过程 中,为了获得多重比较的正确评估,作为每种原假设拒绝基础的临界值应进行调整。例如, 这可以通过使用 Bonferroni 界限来得到,它将由比较个数除以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组成。 另一种检验策略是推导出存在空间自相关时异方差性的明确的检验。此外,这在渐进 框架下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很容易得到。
1 1 f Z ( Z Z ) 1 Z f [eWe / 2 ]2 2 ( P 1) 2 T
和以前一样,
f i ( 1ei ) 2 1
T tr[W W W 2 ]
e 是 OLS 残差 ei 的向量; 2 是基于 OLS 残差的 ML 方差; Z 是由常数项和导致异方差的
H0 : y X Xi H1 : y 0 0 i X j j
其中 X i 是 N K i 阶矩阵, X j 为 N K j 阶矩阵,N 1 维向量 i 和 j 是混合回归解释变量 系数的观测子集合, 规定在每个子集中可获得足够多的观测值, 该检验基于在原假设下回归 的残差 eR (约束估计)和备择假设下回归的残差 eU (无约束估计) ,如:
[ 2 ]
因此,在原假设下,误差是同方差并且误差协方差是 2 ( BB ) 1 的空间自相关的模型可 归为这种情况。 基于参数为 0 的极大似然估计的这种检验可以根据 8.2 和 12.1 节中的表达式 得到。 作为 6.3.4.节中一般情况的同样原理的应用,产生以下形式的检验统计量:
e
R
1
eR 1eU / 2 2 K
2

其中 e 是 ML 残差, 是无约束模型误差方差的 ML 估计, 用一致估计代替。 当误差项是一个空间自回归过程,混合的方差矩阵是

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空间异质性

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空间异质性

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空间异质性作者:桂跃宇张宇豪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7期本文通过对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及意义的阐述,对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总结;使用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四个经济区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国家在不同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基本概念(一)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上世纪90年代各国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理论之一。

但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将空间的异质性作为参数起步较晚。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也被称为空间差异性,是空间效应辨别两大起源之一,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普遍认为,空间异质性在区域空间内缺乏统一性,并且其因为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较大的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第三产业在我国的行业分类中,行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产业是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是一种不通过生产物质产品的为主要产业的新型产业,其主要为流通产业。

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中,其主要包括两大行业,分别为流通和服务两种行业,而其中又被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第三,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等。

二、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分析(一)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情况在2017年间,我国的 GDP总值为827.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占比最小仅仅占到7.9%,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0.5%与41.6%。

再往前统计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17年十年期间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与我国GDP的比值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阶段,但是其占比率不高,仅有5%左右,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由下图可知,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说明我国已完成工业化发展时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

空间异质性对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食物找回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对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食物找回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对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食物找回的影响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系统或系统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空间格局是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异质性源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动物活动、植被的内源演替及特定发展规律的综合作用。

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对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等都有重要影响。

食物贮藏(food hoarding)是很多动物的适应性策略,动物通过找回贮藏食物以度过食物资源短缺期,从而保障自身生存和物种繁衍。

环境异质性影响很多生态学进程和生物学现象,例如物种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活史、扩散方式、物种共存、觅食行为以及自然选择模式等。

因此,研究环境异质性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已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鼠类食物贮藏行为、食物贮藏的微生境以及灌丛分布格局和食物贮藏之间的关系,并在室内人为设置异质性环境,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为对象,分析了空间异质性对鼠类食物找回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鼠类食物贮藏点微生境有裸地、石头旁边、树干基部附近、灌丛边和灌丛下方。

鼠类在灌丛中贮藏食物的比例最高,占总贮藏点的86.67%,贮藏在灌丛中的食物显著高于与其他生境。

在灌丛中贮藏食物时,鼠类并非随机扩散和贮藏食物,偏好贮藏在灌丛下方和灌丛边,且偏好将种子(68.75%)贮藏在集群分布的灌丛中,而很少将种子贮藏在随机分布的灌丛中。

2)空间复杂性对两种鼠的食物找回时间、找回食物之前的探索空间异质物的平均频率均有极显著影响。

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的找回时间均随空间复杂性的增加而延长,二者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存在鼠种差异。

在空白条件下,两种鼠的食物找回时间均最短,在空间复杂性最高时找回食物的时间最长。

鼠类的食物找回时间和空间复杂性之间存在指数关系,两种鼠的食物找回时间随着空间复杂性的增加而延长。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养老床位配置问题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养老床位配置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拓展研究范围
未来研究可以将更多地区、更多类型的 养老服务机构纳入研究范围,以更全面 地了解空间异质性对养老床位配置的影 响。
VS
跨学科合作研究
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结合地 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更深入地探讨空间异质性与养老床 位配置问题的关系。
THANK YOU
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养老床位配置问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 依据,促进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老龄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阐述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空间异质性对养老床位配置的影响机制,提 出优化养老床位配置的策略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 支持。
问题阐述
在空间异质性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养老床位资源 ?如何满足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 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老龄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空间异质性在养老床位配置中 的影响
地理位置与养老床位需求
城区与郊区差异
城区由于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 高,养老床位需求大;而郊区人 口相对稀少,养老床位需求较小

交通便捷性
地理位置接近交通干线、公共交 通枢纽的地区,养老床位的需求 可能较高,因为交通便捷性有利 于老人前往医疗机构和社交活动

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位置靠近公园、绿地等自然 环境的地区,更受老年人青睐, 因此养老床位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社区内拥有丰富的医疗、康复 、娱乐等设施的地区,更适合 设置养老床位,以满足老人的
,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养老服务与床位资源。
公共服务均等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8.1.4.节,从下列模型中出发:
1/2 B( y X ) v
其中
E[vv] I B ( I W )
体现了异方差的一种形式,该异方差由矩阵 Z 中每个具体变量的函数表示。相对于 8.1.4.
节中的公式表示,在 H 0 : 0 下,LM 检验的分块参数向量是:
1 1 f Z ( Z Z ) 1 Z f [eWe / 2 ]2 2 ( P 1) 2 T
和以前一样,
f i ( 1ei ) 2 1
T tr[W W W 2 ]
e 是 OLS 残差 ei 的向量; 2 是基于 OLS 残差的 ML 方差; Z 是由常数项和导致异方差的
协方差。 相对于 Breusch-Pagan 检验结果,这个统计量对辅助回归的 R 2 没有直观解释,因为矩 阵 Z [ Z DZ ]1 Z 不是幂等矩阵。 总的来说, 这种表达式对传统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的影响有直观的了解。 因为矩阵 D 是
正定的, LM 统计量的值将要比忽视了空间效应时的值要小。 因此, 后者更容易拒绝原假设。 这一结论与前面提到的 Monte Carlo 模拟结果一致,尽管这种方法的具体小样本下的结论还 有待调查。12.2.4.节提供了一个实证说明。 9.2.2. 存在空间依赖性的结构稳定性检验 结构不稳定的一个简单模型是回归参数在样本子集中取不同的值的情形。在应用区域 科学中,这种情况时很容易发生的,例如,数据即用于新居住区又用于老城区,即用于城市 有用于农村, 或即用于中心城区有用于郊区人口调查区。 存在结构变化的一个著名的检验是 Chow 检验,它是基于有约束和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 F 检验。 正式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可以表达为如下形式:
1
e I W I W e e I W I W e /
R R U U 2
2
2 K
其中 代表空间参数的 ML 估计, 或是约束模型的误差方差估计(LM 检验) ,或 是无约束模型的误差方差估计 (W 检验) , 或是两者的混合模型的误差方差估计 (LR 检验) 。 严格地说,该方法只是渐进有效,并且检验的另一种形式的解释有可能与有限样本矛盾,如
H0 : y X Xi H1 : y 0 0 i X j j
其中 X i 是 N K i 阶矩阵, X j 为 N K j 阶矩阵,N 1 维向量 i 和 j 是混合回归解释变量 系数的观测子集合, 规定在每个子集中可获得足够多的观测值, 该检验基于在原假设下回归 的残差 eR (约束估计)和备择假设下回归的残差 eU (无约束估计) ,如:
[ 2 ]
因此,在原假设下,误差是同方差并且误差协方差是 2 ( BB ) 1 的空间自相关的模型可 归为这种情况。 基于参数为 0 的极大似然估计的这种检验可以根据 8.2 和 12.1 节中的表达式 得到。 作为 6.3.4.节中一般情况的同样原理的应用,产生以下形eU 1eU / 2 2 K
2

其中 e 是 ML 残差, 是无约束模型误差方差的 ML 估计, 用一致估计代替。 当误差项是一个空间自回归过程,混合的方差矩阵是
I W I W
相对应的检验统计量变为:
名的结构稳定性的 Chow 检验结果无效。 空间依赖性这些问题的模拟已基本上被忽视。因此,在这一节,在一些著名的异方差 和结构稳定性检验的范围内我将更详细讨论这些影响。 我也提出了一些考虑了空间误差自相 关的替代形式。 9.2.1. 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异质性检 当误差项不独立时,异方差的一些参数检验的分布性质不再是有效的。更确切地说, 这是由于独立正常变量的二次型的特点的使用作为产生大多数检验统计量的渐进分布的基 础。因此,不存在独立性时将不会出现这些结果。 在有限样本中, 没有一个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并且各种检验的估计需要基于 Monte Carlo 实验。 Anselin(1987b)介绍了在误差项的空间自相关对 Glejser,Breusch-Pagan 和 White 检验的 偏差和力量影响下的一些模拟结果。 该空间依赖性是在一个简单的普通网格结构的标准邻接 矩阵的一阶自回归形式中,其样本大小为 25,50 和 75。与序列自相关的结论类似,检验效 果受到严重影响。 模拟结果说明了如何在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下,当空间自相关存在时,Glejser 和 Breusch-Pagan 检验的经验拒绝频率超过了名义显著性水平。 尤其是对较大的正空间自相关, 这种结果是明显的,拒绝频率是名义显著性水平的 2 到 3 倍。Breusch-Pagan 检验对此尤其 敏感。对于 White 检验,结果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似乎是相反的,即当存在空间自相关是有 较低的拒绝频率。 检验的力量也受到影响。存在较大的自相关是检验的力量会降低,尤其是对自回归参 数取正值。然而,三种检验的相对排序对空间自相关似乎并不敏感。一般来说,Glejser 检 验的力量最强,White 检验的结果较差。虽然这些结果大多数被实验范围所限制,但是他们 清楚地表明了在解释存在空间自相关误差项的异方差检验时要十分小心。 正如刚才指出,6.2 节出现的一般模型包含了潜在空间影响的两种类型。基于这种一般 模型在空间条件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 提出了两种检验策略。 其中一种将包括一套检验顺 序,首先是空间异方差和自相关联合的可能性,其次分别他们中的一个或全部检验。联合检 验时 6.3.4 节讨论过的拉格朗日乘数法的特殊情况,并且由一个 Breusch-Pagan 统计量和一 个应对空间残差相关的 LM 检验组合而成:
变量组成的 N ( P 1) 维矩阵。 联合原假设的显著拒绝可以被每种特殊情况的检验跟随。在执行这一顺序过程的过程 中,为了获得多重比较的正确评估,作为每种原假设拒绝基础的临界值应进行调整。例如, 这可以通过使用 Bonferroni 界限来得到,它将由比较个数除以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组成。 另一种检验策略是推导出存在空间自相关时异方差性的明确的检验。此外,这在渐进 框架下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很容易得到。
C
e e e e / K / e e / N 2K F K , N 2K
R R U U U U
如 Consigliere(1981)和 Corsi,Pollock 和 Prakken(1982)指出对于序列自相关,当误差项 不满足独立性假设时这个检验时无效的。空间自相关的误差项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因此, 误差项存在空间依赖性时结构稳定性检验不能根据有限样本的 F 检验,而是要用如 Wald, 似然比和拉格朗日乘数统计量这样的渐进过程得到。 这些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可以被计算, 因 为他们是渐进等价的。 其实,这种情形是在广义最小二乘框架下,误差协方差为 2 的参数线性约束检验的 一个特殊情况。检验可恰当的表述为:
第九章 空间异质性
研究区域科学的许多现象,以不同的反应函数或系统地改变参数的形式,导致了空间的结 构不稳定性。 此外, 由于使用特设空间单位的观测值得到的测量误差可能是非均匀的并可以 预期随地点,面积或空间单位其他特征而变化。 我们称与空间结构相关或是空间过程的结果的异质性为空间异质性。这包括如异方差, 随机变异系数和转换回归这些熟悉的计量经济学问题。 在这一章,我们将讨论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特别关心的一些异质性的问题。具体来说, 我将会处理空间的依赖作用的异质性标准检验, 而在文献中已经讨论过不同的空间参数变化 类型的异质性检验。 因为使用标准计量经济方法很容易考虑异质性的许多特征, 所以我将关 注于具有特殊空间特点方面,其他方面的讨论主要参考文献。 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简要概述与空间异质性有关的一些一般问题。第二节,具体 关注空间自相关对异方差性和结构不稳定性检验的影响。第三节,概述和评价了 Casetti 的 空间扩展方法,作为一个被建议在处理空间参数变化方法的例子。第四节,回顾已经提出的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其他方法。 9.1. 空间异质性的一般方面 在区域科学的许多实证方法中都已经考虑了空间异质性,例如,Casetti(1972,1986)用空 间扩展方法解释了随地点的参数的系统变化,Kau 和 Lee(1977),Johnson 和 Kau(1980), Kau,Lee 和 Sirmans(1986) 在 城 市 密 度 研 究 中 分 析 了 在 空 间 数 据 中 随 机 变 异 参 数 。 Brueckner(1981,1985,1986),Kau,Lee 和 Chen(1983)用变换回归的形式表达了离散型的结构变 换。Greene 和 Barnbock(1978),Anselin 和 Can(1986)在城市分析中运用了异方差性。 一般来说,空间异质性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方面是结构不稳定性,表现为函数形 式变化或参数变化。 另一方面是异方差性, 由于缺失变量或误设其他形式的误差项是非常数 变量。忽视任一方面会有著名的估计模型的统计有效的后果:有偏的参数估计(不只是异方 差存在时) ,误导性的显著性水平和不理想的预测。 可以在一个模型中正式描述的空间异质的程度被附带发生的参数问题所限制,即,参 数个数增加直接随着观测值个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需要异质性在不同类别或参数条件下 被表达。 对于系数变化的模型, 这意味着变化应该是在额外变量个数少的函数中被系统地确 定(如在空间扩展法中) ,或在先验分布条件下随机确定(如在随机参数法中) 。在函数形式 的结构不稳定性情况下,可以被有效估计的不同的制度被自由度限制。 在许多情况下,空间模型中的异质性的特定形式的详细说明的基础可以从区域科学理 论中获得。 尤其是, 区域结构和城市形态的理论可以对很可能导致空间异质性的空间数据集 特征提供深刻的理解,同时提供了决定其形式的重要变量。 在空间分析中一个复杂的因素是设定错误和测量误差,这些会导致异方差,如一个观 测空间单位的选择问题,也可能造成空间自相关。因此,考虑存在一个误设类型对其他估计 和检验的影响是重要的。 上一章讨论了存在异方差误差项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本章考虑了其 他组合,即空间自相关对异方差性和结构稳定性检验的影响。我将在下面介绍。 9.2. 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异质性检 时间序列的误差自相关对异质性检验的影响在标准计量经济学文献中已经得到关注。 例如,在 Epps 和 Epps(1977)发现一阶在回归误差项影响 Glerjser 和 Goldfeld 和 Quandt 检验 的有效性。同样,在 Consigliere(1981)和 Corsi,Polloc 和 Prakken(1982)中,序列自相关使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