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治疗脂肪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组织中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变,有非酒精性和酒精性的区别[1],现今对其发病机理还不明确,治疗以饮食调节,加强运动,杜绝饮酒为主。中医药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现从《伤寒论》中“胁痛”“腹满”“腹中疼”“痞满”“黄疸”等病症出发,应用经方加减治疗脂肪肝,浅议2例临床医案。小柴胡汤方合四逆散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书中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炙甘草、生姜各3两,大枣12枚,半夏0.5升。该方在临床中有和解少阳的功用[2],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可疏散气机,黄芩苦寒,可清泄热结。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共奏和解之意。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生姜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和胃;大枣、人参益气健脾,取其扶正袪邪;炙甘草既助扶正,又调和诸药。此原方可疏肝解郁、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和胃化湿。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炙甘草、枳实(破)、柴胡、芍药。该方有透胁解郁,疏肝理脾之功用。四逆散方较小柴胡汤用药多枳实和芍药。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配柴胡既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又可升清降浊;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二方相合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气,消痞散结,清热化湿的功效,可加减治疗脂肪肝引起的胁痛、腹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患者,男,39岁,2014年7月20日初诊,两胁胀痛3个月余,食后痛甚,近0.5年来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偶有头晕,大便稀溏,小便黄,睡眠差。B 超提示:中度脂肪肝(2年余)。查体:体型肥胖,身高172cm ,体重

98kg,舌体胖大,舌苔黄腻,间有裂纹,舌尖偏红,脉弦滑。肝功能:AST 51U/L,ALT 57U/L;血脂:总胆固醇7.6mmol/L,甘油三酯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5.7mmol/L。中医诊断:胁痛。证型:肝脾不和,湿热痰阻。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治疗方法:疏肝健脾,清热化湿。方药: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醋炒柴胡20g,黄芩15g,苏条参20g,法半夏10g,枳实10g,白芍9g,赤芍9g,桔梗10g。荷叶6g,山楂9g,茯苓10g,陈皮10g,炙甘草6g,大枣2枚,生姜10g。上药入水煎服,200mL/次,2次/d,1剂/2d。嘱增加运动,清淡饮食,适当控制食量。15剂以后,胁痛症状明显改善,无口苦、咽干、眩晕,饮食、睡眠、二便正常。按:该患者因肥胖所致痰湿体质,湿阻脾胃,有碍水谷运化,致使脾虚湿更胜。痰湿内甚,水停中焦,热从中生,致使肝脾湿热、脾虚肝郁而见胁痛明显,饮食不畅,大便稀溏,小便黄,并有口苦、咽干之症;痰邪上阻清窍,蒙蔽心神,可见头晕、睡差。方用小柴胡汤本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少阳之经循于胸胁,和解胸胁,配合四逆散疏肝健脾,使肝气调达,脾气健运化痰湿,痞消结散。方中变人参为苏条参增加清热益气之功,用二芍补泄兼施,白芍补湿热所伤肝阴肝血,赤芍清泻肝火,又有活血功效,加荷叶利湿消脂,涤痰化浊,桔梗清热利咽,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全方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消痞散结。

半夏泻心汤合栀子大黄汤

《伤寒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半升(洗),黄芩3两,干姜3两,人参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甘草3两(炙)。“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梔子大黄汤主之。”栀子大黄汤组成: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五枚,洗豆豉1升。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栀子大黄汤祛湿热,利黄疸。

患者,男,45岁,平日喜饮酒,约250mL/次,4次/周,现以黄疸前来就诊,问诊脘腹胀满疼痛不适,食后肠鸣亢进,泄后痛减,时有干呕,晨起明显,饮食不畅,大便稀,3~5次/周,小

便黄,睡眠尚可。查体,腹部平软,无压痛,肤色黄,面色发黄,有光泽,双目黄染,舌黄腻,有腐苔,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滑数。身高171cm,体重78kg,B 超提示:重度脂肪肝。肝功能:AST 107U/L,ALT 98U/L。中医诊断:黄

疸。证型:阳黄。西医诊断: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治疗方法:清热利胆,和胃化湿。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栀子大黄汤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0.068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三七粉剂和三七汤剂对AFLD 大鼠肝脂变的病理学及血清变化

的对比研究(编号:2015FD043)

摘要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有一定的效果,吸取《伤寒论》中的经方治疗脂肪肝腹胀、胁痛、大便不畅、饮食不

佳等症状效果明显。中医药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其中的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栀

子大黄汤可辨证论治对症治疗脂肪肝。

关键词脂肪肝;中药治疗;经方应用

《伤寒论》经方治疗脂肪肝

施懿凌1于洋2罗永会1余光岚(通讯作者)1

671000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1

650000昆明市中医医院2

(下转第106页)

加减。方药:法半夏15g,黄芩10g,生姜6g,南沙参15g,黄连3g,醋炒栀子15g,酒炙大黄6g,枳实10g,赤芍20 g,香附15g,白术9g,大枣5枚,炙甘草6g。嘱戒酒,饮食清淡,适量运动。10剂后腹胀满疼痛有所改善,大便趋于正常,2次/d。原方继续服用。10剂后面部、巩膜黄染减退,腹胀满疼痛明显改善,大便正常,查舌苔,无厚腻。肝功能:AST86U/L,ALT55U/L。

按:该患者长期饮酒,湿热之邪长久侵袭机体,使体质偏阴虚,阴虚阳亢,黄疸发为阳黄,且黄色明亮有光泽。湿阻脾胃,而见腹胀疼痛、饮食不畅、大便不和,舌苔厚腻而腐。治疗以清热化湿,利肝胆,和脾胃之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合以利胆退黄的栀

子大黄汤加减,半夏化痰开窍,枳实化

痰消积、破气除痞,香附理气疏肝,使

腹胀痛之症消;黄芩、黄连清热燥湿,

清上、下焦之热,白术健脾燥湿;大黄

酒炙行活血化瘀之力著,微有清热泻

火之力,赤芍清热散瘀;醋炒栀子可

利胆退黄,清热除湿,醋炙引入肝

经;南沙参养胃阴、清胃热,化痰补

气;生姜、大枣、炙甘草和胃解毒,

调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胆、和胃化湿

之功效。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中

医古书四大经典之一,后世医家可

从中吸取经典医方加以使用。脂肪

肝为现代疾病,也可从其中病症而诊

断为“胁痛”“痰浊”等范畴[3]。本文

以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

栀子大黄汤合方加减治疗脂肪肝,

确有四两拨千斤之感,叹中医经方

博大精深,需后世医者潜心钻研,

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1]Adachi M,Brenner DA.Clinical syndrome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Dig Dis,2005,23(3/

4):255-263.

[2]张仲景.伤寒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

20.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4:270.

表现。因此,此方中加入桂枝,有通达郁阳之意。而在厥阴病中,麻黄升麻汤亦可体现出通阳的作用。《伤寒论》云:“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本病病机当是表证误下,脾气受损,肺失治节,邪入厥阴,气机失调,相火被郁[8]。因此在方中除继续加入桂枝通阳外,主要利用升麻使阳郁得伸,邪能外达。因此仲景认为治疗阳郁的关键,在于通,而不在于温,通的关键在于气,而不在于阳。气畅则阳通,气滞则阳郁,因此调理气机是通阳的重要手段[9]。

祛痰利水:痰饮导致阳郁的治疗方法在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以治疗胸痹的三首方剂为代表。仲景提出,胸痹的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即阳气不足,胸阳不振,又兼有阴寒内盛,痰饮内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中提到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均可视作通阳法治疗痰饮所致的阳郁。三首方剂的共同点是,均使用瓜蒌、薤白二味通阳宣痹之品。瓜蒌苦寒滑利,可通阳豁痰,宽胸下气;薤白辛温,可通阳散结以止痹痛。不同点在于,根据症状的轻重,辅以不同的药物。白酒有通阳之功,可用于阳郁所致胸痹之轻证;半夏有攻逐痰饮之效,可用于阳郁所致胸痹之重症;若阳郁兼有阴寒痰浊偏盛,辅以桂枝加强通阳之功,加入枳实、厚朴行气散结除满。可见,仲景治疗痰饮所致胸

痹,概以通阳为要。

分析

赵英强教授结合古代医学著作对通

阳法的使用,在用药及组方上有了创新。

用药方面,如薤白,《灵枢·五味》

中云“心病宜食薤”,其性辛散苦降,含

有甾体皂苷、含氮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

分,具有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肌损伤、

扩张血管、抑制凝血和抗血栓等作用。

瓜蒌宽胸散结,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有

保护作用。柴胡可疏理气机,通阳达

郁,其提取物柴胡皂苷具有松弛平滑肌

紧张的作用。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

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不仅可以通

心阳,还有化气行水的功效,可以治疗

心力衰竭水肿,同样可以治疗周围血管

的痹阻。威灵仙可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消痰水,散癖积。临床上,患者出

现麻木的症状时,配伍威灵仙通常可以

使症状减轻。姜黄善活血行气,通经止

痛,提取出的姜黄素能够调脂,稳定斑

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

肌增殖。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

气,可治冠心病伴有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人群中

以血瘀痰浊致病为主[10]。而进入20世纪

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

环境的变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

病的中医证类谱也发生了改变,“瘀血证

类”减少了,而“痰浊证类”却大幅度

增加了。因此导师在组方上,以瓜蒌薤

白半夏汤通阳豁痰为主。若患者心衰出

现水肿,可加入茯苓、山药、白术、生

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若患者出现肢体

寒凉疼痛,可加入黄芩桂枝五物汤以通

阳宣痹,重者可加入姜黄、威灵仙、桑

枝,通络止痛;若患者出现胸闷气短,

气滞不舒,可加入莱菔子、延胡索、牛

膝、川芎等,理气止痛。

参考文献

[1]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2016:10.

[2]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

[3]毕国伟.从《黄帝内经》“阴阳不交”之失

眠病机谈治疗失眠的针灸取穴[J].成都中

医药大学学报,2007,(6):30.

[4]刘宁.论《伤寒论》与《温病条辨》对通阳

法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6):30.

[5]叶天士.温热论[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

学出版社,2012.

[6]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7]陈明.伤寒论讲堂实录[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4:143.

[8]徐凤凯,张心平,曹灵勇.麻黄升麻汤证探讨

及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

(3):779-781.

[9]刘庆申.《伤寒论》通阳法初探[J].中国当

代医药,2014,6(21):18.

[10]田松.冠心病现代文献中医证型与证素的

特征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1):33.

(上接第10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