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
常用腧穴
常用腧穴: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
1.长强(络穴) 长强(络穴) 长强 [定位]尾骨尖下 0.5 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癫狂病、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 0.5~1 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腰阳关 腰阳关 [定位]第 4 腰椎棘突下。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微斜刺 0.5~1 寸。
3.命门 命门 [定位]第 2 腰椎棘突下。
[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操作]向上斜刺 0.3~1 寸。
4.至阳 至阳 [定位]第 7 胸椎棘突下。
[主治]胸胁胀满、黄疸、咳嗽、气喘、背痛、脊强。
[操作]向上微斜刺 0.5~1 寸。
5.大椎 大椎 [定位]第 7 颈椎棘突下。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 疹。
[操作]直刺 0.5~1 寸。
6.哑门 哑门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狂、头痛项强。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 0.5~1 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
7.风府 风府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 0.5~1 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深部延髓。
8.百会 百会 [定位]后发际直上 7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
[操作]平刺 0.5~0.8 寸。
9.上星 上星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
[操作]平刺 0.5~1 寸。
10.素髎 素髎 [定位]鼻尖正中。
[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百会穴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2.风池穴Δ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
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
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穴位配伍:①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②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③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④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3. 哑门穴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缓解治疗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穴位配伍:①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②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③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④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⑤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⑦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4. 风府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穴位配伍:①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②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③配腰俞治足不仁 ;④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⑤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⑥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5。
太阳穴Δ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
科室常用穴位及定位
• (2)活动旳标志:活动旳标志是指各部旳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伴随人体旳活动 而出现旳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 在活动旳姿势下才会出现旳外表标志,据 此可拟定腧穴旳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 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 4.简便取穴法
• 是临床上常用旳简便易行旳取穴措施。例 如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 后高骨旳上方,其食指端到达之处取列缺 ;立正姿势,两手臂自然下垂,中指端在 下肢所触及之处为风市;两耳尖直上取百 会。
科室常用穴位及定位
什么是穴位?
• 腧穴又称穴位,是中国老式医学在人体分 布体表旳脏腑经络循环路线中,对气血汇 聚、转输与出入之所旳特定处所给定旳名 称,既是疾病旳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等 医学临床旳刺激点。腧穴在《黄帝内经》 中又称节、会、气穴、骨空,《针灸甲乙 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 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 肌腱之间。是心血管 病首选穴位,对心痛 、胸闷、心动过速及 过缓、心律不齐、冠 心病、心绞痛都有很 好效果,还可预防晕 车晕船。
•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 旳“人中”。在人中 沟上1/3与下2/3交 点处。可急救昏迷、 呼吸衰竭者。此穴须 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 可奏效
•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 ,两乳头会:位于前发际正 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 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 点上。刺激此穴有集 中精力、增强记忆力 之功能。当您在办公 室感到困倦、难以集 中注意力时;不妨用 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 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 曲池:曲肘90度,桡 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 。此穴有良好旳降压 作用。高血压患者能 够经常点按此穴,防 病保健。另外,此穴 对皮肤病、肘臂挛痛 亦有良好旳效果。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带图)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 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1 上肢病证2腹痛、腹泻3 齿痛,颊肿直刺0.8-1.2 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 上肢病证2 热病3 高血压4 癫狂5 肠胃病5 五官热性病6 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直刺0.5-1.0 寸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央,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 上肢病证2 瘾疹直刺0.8-1.5 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1 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2 胆道蛔虫症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 寸地仓口角旁约0.4 寸,上直对瞳孔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刺或平刺0.8 寸,可向颊车穴透刺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1 面口病2 耳部疾病直刺0.5-1.0 寸,留针时不可张口头维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4.5 寸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 寸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1 耳聋,耳鸣,聤耳2 齿痛直刺1.0-1.5 寸留针须张口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 目部疾病2 头痛、眉棱骨痛3 呃逆向眉中或眼眶平刺或斜刺0.5~0.8 寸。
禁灸天柱肺俞后发际正中直上0.5 1 后头痛、项强、肩背寸,腰痛痹证旁开1.3 寸 2 鼻塞斜方肌外侧凹陷中 3 癫狂痫4 热病直刺或斜刺0.5 ~0.8 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第3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1 肺疾2 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斜刺0.5-0.8 寸膈俞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第12 胸椎棘突下,胃俞旁开1.5 寸1 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2 贫血3 瘾疹,皮肤瘙痒4 潮热,盗汗胃疾斜刺0.5 ~0.8 寸斜刺0.5-0.8 寸肾俞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1 肾虚病证2 泌尿生殖系统病3 妇科病直刺0.5-1 寸第4 腰椎棘突下大肠俞旁开1.5 寸1 腰腿痛2 胃肠病证直刺0.8 ~1.2 寸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第2 骶后孔中腘横纹中央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 寸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 寸1 妇科病2 小便不利3 遗精4 疝气5 腰骶痛、下肢痿痹1 腰及下肢病证2 腹痛,急性吐泻3 小便不利、遗尿4 丹直刺1-1.5 寸,或点刺出血毒。
100个常用穴位
1. 太冲穴(足三里)2. 内关穴(合谷)3. 阳陵泉穴(阳陵泉)4. 足三里穴(大椎)5. 丰隆穴(百会)6. 曲池穴(关元)7. 涌泉穴(涌泉)8. 阴陵泉穴(阴陵泉)9. 大敦穴(大敦)10. 血海穴(血海)11. 大横穴(印堂)12. 阴交穴(阴交)13. 中渚穴(中渚)14. 神门穴(神门)15. 海底穴(海底)16. 合谷穴(合谷)17. 风池穴(风池)18. 天突穴(天突)19. 支沟穴(支沟)20. 太阳穴(太阳)21. 耳门穴(耳门)22. 鱼腰穴(鱼腰)23. 太阳穴(太阳)24. 四白穴(四白)25. 曲泉穴(曲泉)26. 阴陵穴(阴陵)27. 侠溪穴(侠溪)28. 天柱穴(天柱)29. 至阳穴(至阳)30. 冲阳穴(冲阳)31. 神庭穴(神庭)32. 气海穴(气海)33. 血窍穴(血窍)34. 陷谷穴(陷谷)35. 中极穴(中极)36. 承浆穴(承浆)37. 阴郄穴(阴郄)38. 渊腋穴(渊腋)39. 肩井穴(肩井)40. 颧髎穴(颧髎)41. 合阳穴(合阳)42. 阳陵穴(阳陵)43. 曲垣穴(曲垣)44. 外关穴(外关)45. 太渊穴(太渊)46. 阳溪穴(阳溪)48. 手三里穴(手三里)49. 阴交穴(阴交)50. 心脉穴(心脉)51. 神门穴(神门)52. 池沼穴(池沼)53. 内关穴(内关)54. 膻中穴(膻中)55. 大横穴(大横)56. 厉兑穴(厉兑)57. 天府穴(天府)58. 涌泉穴(涌泉)59. 维道穴(维道)60. 阴都穴(阴都)61. 肩井穴(肩井)62. 曲泽穴(曲泽)63. 外关穴(外关)64. 合谷穴(合谷)65. 太冲穴(太冲)66. 阳陵泉穴(阳陵泉)67. 阴陵泉穴(阴陵泉)68. 血海穴(血海)69. 丰隆穴(百会)71. 涌泉穴(涌泉)72. 阴交穴(阴交)73. 神门穴(神门)74. 风池穴(风池)75. 支沟穴(支沟)76. 曲池穴(关元)77. 大横穴(印堂)78. 阴都穴(阴都)79. 至阳穴(至阳)80. 冲阳穴(冲阳)81. 四白穴(四白)82. 鱼腰穴(鱼腰)83. 肩贞穴(肩贞)84. 翳风穴(翳风)85. 阳白穴(阳白)86. 十宣穴(十宣)87. 腕骨穴(腕骨)88. 焦躁穴(焦躁)89. 地机穴(地机)90. 天柱穴(天柱)91. 承山穴(承山)92. 丘墟穴(丘墟)94. 渊腋穴(渊腋)95. 养老穴(养老)96. 背俞穴(背俞)97. 至阴穴(至阴)98. 冲心穴(冲心)99. 曲泉穴(曲泉)100. 承浆穴(承浆)。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一、手太阴肺经1.鱼际(Yújì)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4.尺泽(Chizé)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少商: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二、手阳明大肠经5.合谷(Hé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7.肩髃(Jiānyú)【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常用穴位图解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80个常用针灸穴位
穴位
定位
主治
操作
尺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陷处
1肺系实热证
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
直刺0.5~l寸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
1妇科病
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直刺1.0-1.5寸
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0.3-0.5寸 不可深刺 留针不可屈腕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1心与神志病
2高血压
3胸胁痛
直刺0.3-0.5寸
0.3-0.5寸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 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平刺0.5-1.0寸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寸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直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4下肢痿痹
5阴虚诸证
直刺1.0-1.5寸 孕妇禁针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身体十大常用穴位解析-共50页
外伤阳陵泉
▪ 足少阳胆经
▪ 阳,阴阳之阳;陵,丘 陵;泉,泉水。外为阳, 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 陵。穴在其下陷中,犹 如水泉。
18
阳陵泉
▪ 阳陵泉穴位置:小腿外 侧,两骨头交接处的顶 点凹陷。
▪合谷穴位置:合谷穴 位在第2掌骨桡侧的中 点处。
颜面以及口部的病痛都 可以找合谷穴治疗 主治:降低血压、镇静 神经、头痛、耳鸣、虚 脱、失眠、腹痛、胃痛 、便秘、无汗或多汗、 经痛 是各种痛症的要穴
肚腹三里留(ST36)
▪ 足阳明胃经
▪ 足,下肢;三,基数词; 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 说。穴在下肢位于膝下 3寸。
6
足三里
▪ 足三里穴位置:膝关节有两 个凹窝-膝眼(又称为犊鼻 -小牛鼻子),内侧为内膝 眼,外侧为外膝眼,足三里 穴就在外膝眼之下三寸(约 四个手指)之处。
只要是胃肠的疾病都可以找 足三里穴。 主治:主治一切胃病,诸如 :打嗝、肠阻塞、胃痛。 是养生保健常用的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足太阳膀胱经
▪ 委,弯曲;中,中间。 穴在腘窝横纹中点。
▪ 作用: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 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劳 宫 穴
女性养生:按摩 5、掐睛明穴
▪ 动作要领: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时食指点按 两眉间的印堂穴,可谓"一手点三穴"。点掐时闭气不息, 点至自觉气满时为止。点时一松一紧,点压1~2分钟。
12
支沟穴
▪ 支沟穴位置:手的背测横 纹直上三寸(约四个手指) 之距离,两骨的凹陷之中。
常用穴位功用
常用穴位功用会阴穴:性冷淡治疗找会阴曲骨穴:阳痿痛经用曲骨中极穴:尿频莫急取中极关元穴:闭经不育关元解石门穴:疝气当用石门穴气海穴:痢疾易治通气海阴交穴:血崩带下用阴交神阙穴:神阙可降中风病水分穴:腹水可治在水分下脘穴:胃炎顽疾按下脘建里穴:食欲增强靠建里中脘穴:消化不良用中脘上脘穴:上脘穴可治反胃巨阙穴:巨阙神奇治健忘鸠尾穴:鸠尾随按治晕车中庭穴:噎嗝腹胀取中庭膻中穴:过胖过瘦用膻中玉堂穴:乳房肿痛用玉堂紫宫穴:喉痹可消藉紫宫华盖穴:咽喉肿痛举华盖璇玑穴:胃积食疗有璇玑天突穴:扁桃体炎用天突廉泉穴:口舌生疮饮廉泉承浆穴:衄血不止用承浆第三章督脉:阳脉之海长强穴:长强常按治痔疮腰俞穴:下肢痿痹取腰俞腰阳关穴:赤白带下腰阳关命门穴:命门关命治肾病悬枢穴:消化不良用悬枢脊中穴:肩背风湿找脊中中枢穴:厌食自可找中枢筋缩穴:痉挛当因筋缩穴至阳穴:至阳能止腰背疼灵台穴:疔疮可灭在灵台神道穴:心慌可由神道安身柱穴:脊痛原来在身柱陶道穴:潮热通顺取陶道大椎穴:治疗颈椎找大椎哑门穴:失语打通哑门穴风府穴:脖梗就找风府穴脑户穴:头重在头找脑户强间穴:癫痫治疗在强间后顶穴:眩晕发作用后顶百会穴:血压低按百会穴前顶穴:头病勿忘是前顶囟会穴:鼻出血当用是卤会上星穴:风流眼最用是上星神庭穴:神庭信步治中风素髎穴:鼻炎顽固用素髎水沟穴:昏迷急救用水沟兑端穴:兑端能治口疮臭龈交穴:口臭莫如用龈交第四章手太阴肺经:调理气血中府穴:中府自能疗肩痛云门穴:胸中热散从云门天府穴:煤气中毒到天府侠白穴:干呕求助侠白穴尺泽穴:咳嗽哮喘最尺泽孔最穴:咳血最好找孔最列缺穴:牙痛很疼按列缺经渠穴:咽痛疏通经渠穴太渊穴:腕部疾病问太渊鱼际穴:支气管炎用鱼际少商穴:鼻出血用少商治第五章手厥阴心包经:代心受过天池穴:痰多多在天池浴天泉穴:心痛治疗啜天泉曲泽穴:曲泽可除胸闷病郄门穴:心烦散心出郄门问使穴:热病最用是间使内关穴:孕期反应通内关博览大陵穴:腕关节痛用大陵劳宫穴:烦躁养神在劳宫中冲穴:昏厥马上找中冲第六章手少阴心经:卫护心志极泉穴:狐臭可洗在极泉青灵穴:心水青灵治臂痛少海穴:失眠多按少海穴灵道穴:灵道很灵治心痛通里穴:舌强只要通通里神门穴:便秘可解从神门少府穴:小便不利用少府少冲穴:热病昏迷点少冲第七章手阳明大肠经:头面美容商阳穴:腮腺炎症取商阳二间穴:目昏不见二间取三间穴:目中漠漠寻三间合谷穴:身体疼痛想合谷阳溪穴:牙痛发作洗阳溪偏历穴:耳鸣常按偏历穴温溜穴:温溜合谷驱头痛下廉穴:腹胀直用下廉穴上廉穴:手臂麻木用上廉手三里穴:上肢不遂手三里曲池穴:排毒养颜沐曲池肘骼穴:肺肾失衡付肘髎手五里穴:老鼠疮用手五里臂臑穴:肩膀疼痛找臂臑肩髑穴:肩臂不遂取肩髑巨骨穴:巨骨能消肩臂挛天鼎穴:天鼎祛除颈椎病扶突穴:慢性咽炎用扶突口禾髎穴:鼻炎当然口禾谬迎香穴:鼻塞理当闻迎香第八章手少阳三焦经:调气护脑关冲穴:耳聋当用关冲穴液门穴:喉痛当从液门找中渚穴:头晕眼花取中渚阳池穴:脱发当在阳池洗外关穴:偏头痛时找外关支沟穴:急性喉病用支沟会宗穴:手臂肌痛取会宗三阳络穴:龋齿痛治从三阳络四渎穴:咽阻疏通从四渎天井穴:颈肩肋痛下天井清冷渊穴:目黄洗黑清冷渊消泺穴:颈项强痛消泺消膈会穴:肩胛肿痛用臑会肩髎穴:肩重不举用肩髎天髎穴:胸中烦懑取天髎天牖穴:头晕从头望天牖翳风穴:耳中湿痒翳风吹瘛脉穴:小儿惊痫用瘛脉颅息穴:耳痛当用颅息熄角孙穴:目翳不清用角孙耳门穴:耳鸣从耳在耳门禾髎穴:头重痛治用禾髎丝竹空穴:牙痛且听丝竹空第九章手太阳小肠经:有容乃大少泽穴:乳痈洗除在少泽前谷穴:乳少当用前谷穴后溪穴:目赤清洗在后溪腕骨穴:落枕难忍用腕骨阳谷穴:腕痛不妨去阳谷养老穴:目视不明需养老支正穴:肘臂酸痛需支正小海穴:癫痫用处小海穴肩贞穴:肩臂疼痛用肩贞膈俞穴:瘰疬治疗用臑俞天宗穴:五十肩用天宗穴秉风穴:上肢酸麻用秉风曲垣穴:肩胛疼痛取曲垣肩外俞穴:颈项强急肩外俞肩中俞穴:肩背疼痛肩中俞天窗穴:耳鸣耳聋开天窗天容穴:颈项疼痛用天容颧髂穴:口眼歪斜取颧髎昕宫穴:中耳炎治宜听宫第十章足阳明胃经:、后天之本承泣穴:治疗眼疾不求人四白穴:治疗近视是首选地仓穴:口歪治疗取地仓大迎穴:轻轻松松止牙痛颊车穴:揉揉颊车治浮肿下关穴:耳鸣直取下关穴头维穴:头痛医头是头维人迎穴:按摩人迎降血压水突穴:气喘咽痛用水突气舍穴:配合水突治咽痛缺盆穴:释放郁结治咳嗽气户穴:胸胀理当找气户库房穴:乳汁不足去库房屋翳穴:胸肋胀痛应屋翳膺窗穴:乳腺发炎看膺窗乳中穴:小叶增生乳中定不容穴:腹胀解决在不容承满穴:承满一按止胃痛梁门穴:消化不良入梁门关门穴:治疗遗尿如关门太乙穴:胃下垂病问太乙滑肉门穴:共太乙穴治胃痛天枢穴:慢性肠炎找天枢外陵穴:外陵原来治疝气大巨穴:早泄问题出大巨水道穴:痛经不孕循水道气冲穴:月经不调健气冲髀关穴:瘫痪多应髀关穴伏兔穴:脚气不治去伏兔阴市穴:腿膝痿痹应阴市梁丘穴:急性胃痛在梁丘犊鼻穴:关节炎症牵犊鼻足三里穴:长寿常湿足三里上巨虚穴:便秘应寻上巨虚条口穴:小腿转筋取条口下巨虚穴:痢疾直用下巨虚丰隆穴:痰多直用是丰隆解溪穴:洗脚扭伤去解溪冲阳穴:口眼歪斜用冲阳陷谷穴:陷谷原为治面肿内庭穴:肠胃疾病向内庭厉兑穴:胃热何妨三厉兑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守护肝胆瞳子髎穴:怕光就取瞳子髎听会穴:耳鸣耳聋会听会上关穴:耳窍流脓走上关颔厌穴:目外眦痛用颔厌悬颅穴:头部疼痛去悬颅悬厘穴:上齿痛除从悬厘曲鬓穴:口噤不开用曲鬓率骨穴:眩晕呕吐取率骨天冲穴:牙龈肿痛用天冲浮白穴:目赤肿痛取浮白头窍阴穴:肝胆火盛头窍阴完骨穴:失眠癔病取完骨本神穴:半身不遂用本神阳白穴:头痛目眩用阳白头临泣穴:目翳当用头临泣目窗穴:远视近视开目窗正营穴:唇吻强急取正营承灵穴:鼻窒多涕用承灵脑空穴:惊悸热病取脑空风池穴:落枕失眠沐风池肩井穴:肩膀酸痛下肩井渊腋穴:胸肋胀满用渊液辄筋穴:胸闷喘息取辄筋日月穴:胆部疾病照日月京门穴:肾炎取用京门穴带脉穴:心肝脾肾走带脉五枢穴:阴疝里急开五枢维道穴:妇科疾病走维道居髎穴:腰腿痹痛取居髎环跳穴:腰胯疼痛用环跳风市穴:半身不遂去风市中渎穴:下肢麻木用中渎膝阳关穴:小腿麻木膝阳关阳陵泉穴:脚气沐浴阳陵泉阳交穴:膝股痛用阳交穴外丘穴:小儿龟胸去外丘光明穴:夜盲当然取光明阳辅穴:腋下痛用阳辅穴悬钟穴:胸腹胀满去悬钟丘墟穴:外踝肿痛用丘墟足临泣穴:目外眦痛足临泣地五会穴:头痛耳鸣地五会侠溪穴:足跗肿痛去侠溪足窍阴穴:多梦热病足窍阴第十二章足太阳膀胱经:筋络之本睛明穴:迎风流泪需睛明攒竹穴:眼睑下垂用攒竹眉冲穴:眩晕直上取眉冲曲差穴:鼻塞鼽衄用曲差五处穴:头痛目眩去五处承光穴:鼻塞头痛用承光通天穴:鼻出血治去通天络却穴:耳鸣头晕取络却玉枕穴:头项病痛枕玉枕天柱穴:颈椎酸痛擎天柱大杼穴:咳嗽直用大杼穴风门穴:感冒最治是风门肺俞穴:盗汗鼻塞取肺腧厥阴俞穴:心痛可取阙阴俞心俞穴:心悸当取是心俞督俞穴:寒热气喘用督俞膈俞穴:潮热盗汗需膈俞肝俞穴:宿醉最用是肝俞胆俞穴:肺痨可以用胆俞脾俞穴:食欲不振用胆俞胃俞穴:胃部疾病用胃俞三焦俞穴:糖尿病取三焦俞肾俞穴:性欲低下用肾俞气海俞穴:痛经直用是气海大肠俞穴:早泄最用大肠俞关元俞穴:尿频遗尿关元俞小肠俞穴:遗精遗尿小肠俞膀胱俞穴:小便不利膀胱俞中膂俞穴:腰脊强痛中膂俞白环俞穴:疝气遗尿白环俞上髎穴:阴挺阳痿用上髎次髂穴:痛经带下用次髎中谬穴:便秘治疗取中髎下谬穴:腹痛带下用下髎会阳穴:便血取用会阳穴承扶穴:臀部下垂找承扶殷门穴:下肢痿痹走殷门浮郄穴:股胭疼痛用浮郄委阳穴:腿足挛痛晒委阳委中穴:腰背酸疼委中求附分穴:肩背拘急取附分魄户穴:肺痨气喘从魄户膏肓穴:肩膀酸痛揉膏肓神堂穴:胸闷气喘住神堂慧蓿穴:疟疾热病用遗禧膈关穴:胃嗳气取膈关穴魂门穴:肝脏保养用魂门阳纲穴:肺肾消渴取阳纲意合穴:脾脏过热用意舍胃仓穴:胃病治疗用胃仓肓门穴:痞块消除从盲门志室穴:痛经出血去志室秩边穴:腰骶痛病从秩边合阳穴:崩漏可按合阳穴承筋穴:下肢挛痛用承筋承山穴:腿肚抽筋揉承山飞扬穴:腰腿疼痛去飞扬跗阳穴:腿部肿痛取跗阳昆仑穴:脚部浮肿上昆仑仆参穴:足跟痛用仆参治申脉穴:怯寒症用申脉穴金门穴:与太阳合谷治头痛京骨穴:头痛项强取京骨束骨穴:目眩癫狂用束骨足通骨穴:鼻出血止需足骨通至阴穴:胎位不正取至阴第十三章足太阴脾经:运化水谷隐白穴:月经过多用隐白大都穴:胃痛腹胀到大都太白穴:吐泻痢疾揉太白公孙穴:胃酸过多公孙抑商丘穴:黄疸便秘去商丘三阴交穴:妇科疾病三阴交漏谷穴:腹胀肠鸣去漏谷地机穴:痛经遗精用地机阴陵泉穴:膝痛当沐阳陵泉血海穴:更年期用血海穴箕门穴:腹股肿痛从箕门冲门穴:崩漏带下走冲门府舍穴:腹痛积聚在府合腹结仓穴:腹痛从腹腹结仓大横穴:腹泻便秘皆大横腹哀穴:痢疾莫哀找腹哀食窦穴:翻胃倒海取食窦天溪穴:乳汁少去天溪取胸乡穴:胸肋胀痛去胸乡周荣穴:咳嗽打嗝取周荣大包穴:全身疼痛用大包第十四章足厥阴肝经:条畅气机大墩穴:血崩尿血坐大墩行间穴:假性近视取行间太冲穴:面部色斑用太冲中封穴:阴茎痛除从中封蠡沟穴:睾丸肿痛去蠡沟中都穴:恶露不尽取中都膝关穴:膝膑肿痛用膝关曲泉穴:阴痒难忍洗曲泉阴包穴:月经不调用阴包足五里穴:小便不通足五里阴廉穴:小腹疼痛取阴廉急脉穴:经脉曲张用急脉章门穴:胆囊炎从章门治期门穴:食欲减退用期门第十五章足少阴肾经:先天所本涌泉穴:神经衰弱饮涌泉然谷穴:小儿脐风去然谷太溪穴:手脚冰冷浴太溪大钟穴:易惊善怒敲大钟水泉穴:月经不调喝水泉照海穴:惊恐不宁观照海复}留穴:记忆衰退反复溜交信穴:五淋宜取交信穴筑宾穴:小儿脐疝取筑宾阴谷穴:阴中痛除去阴谷横骨穴:阴部痛楚找横骨大赫穴:子宫脱垂用大赫气穴:宫冷不孕用气暖四满穴:带下当取四满穴中注穴:大便燥结用中注肓俞穴:腹痛绕脐找肓俞商曲穴:腹痛泄泻取商曲石关穴:夫人不孕守石关阴都穴:闭经莫急去阴都腹通谷穴:腹痛腹胀腹通谷幽门穴:烦心呕吐出幽门步廊穴:胸痛信步去步廊神封穴:乳痈莫如用神封灵墟穴:痰多直用是灵墟神藏穴:冠心病治用神藏或中穴:气喘发作去或中俞府穴:胸痛修养在俞府第十六章经外奇穴:奇穴奇用四神聪:精神病用四神聪印堂穴:鼻塞直按印堂穴太阳穴:头痛最是太阳穴十宣穴:急救专家是十宣四缝穴:小儿积食去四缝腰眼穴:腰痛当然取腰眼鹤顶穴:膝关节痛最鹤顶阑尾穴:阑尾发作按阑尾胆囊穴:胆道感染用胆囊当阳穴:前头痛用当阳穴鱼腰穴:眼睑下垂用鱼腰耳尖穴:上目翳时耳尖求球后穴:青光眼请球后看安眠穴:失眠当按安眠穴三角炙穴:疝气当取三角炙上迎香穴:鼻塞就闻上迎香内迎香穴:鼻疾常嗅内迎香聚泉穴:味觉减退饮聚泉海泉穴:口腔炎症洗海泉金津穴:口疮消除沐金津玉液穴:失语就去饮玉液翳明穴:目疾当取是翳明颈百劳穴:盗汗自汗颈百劳子宫穴:子宫脱垂提子宫定喘穴:哮喘当用定喘穴夹脊穴:腑脏疾患找夹脊夹承浆穴:牙龈炎用夹承浆牵正穴:下牙痛当来牵正胃脘下俞穴:胃脘下俞胰腺炎痞根穴:翻胃即找痞根穴下极俞穴:下肢疫痛下极俞二白穴:痔疮脱肛用二白大骨空穴:目翳内障大骨空小骨空穴:目赤肿痛小骨空腰痛点穴:腰扭伤腰痛点穴外劳宫穴:手背红肿外劳宫髋骨穴:膝关节炎取髋骨百虫窝穴:皮肤瘙痒百虫窝膝眼穴:鹤膝风用膝眼穴内踝尖穴:扁桃体炎内踝尖外踝尖穴:脚气不妨外踝尖八邪穴:毒蛇咬伤用八邪八风穴:足跗肿痛用八风独阴穴:卒心痛独用独阴气端穴:中风急救用气端中泉穴:颜面麻痹洗中泉中魁穴:肺炎当用是中魁十七椎穴:胎位不正十七椎肘尖穴:男女瘰疬用肘尖肩前穴:落枕就揉肩前穴落枕穴:落枕专用落枕穴。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首先将肚脐到耻骨连成一线,将线五等份,由下算起1/5处的穴位称为“中极”。此穴不但能增强精力,对泌尿系统也有特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
“二间”对治疗膝盖疼痛也非常有效
14.治疗脚气的穴位及指压法
对脚气病有效果的穴位是在针炙治疗常使用的“足三里”凹洼的周围。
找足三里的方法是使膝盖直立,使与膝盖相反的手的食指端向外侧,使食指的指根点置于胫骨上,抓住胫骨骨端,摩擦膝盖。在膝盖住手处食指指尖就是足三里。
缓缓的吐气,并一面强力按压此穴道6秒钟,反复做20次。
每天反复做,与此同时,如刚才所述,需充分注意改善饮食生活。
指压足三里,除了脚气病外,对各种的病症亦有效,例如神经质、头痛等也相当见效。
15.治疗口腔炎的穴位与指压法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述: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立即毙命。虽然这只是小说家的臆想,但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此外,膻中是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会之处。它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而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而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还可以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现代医学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在临床上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胸膜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呃逆、呕吐、食道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悸、心肌缺血缺氧等)以及产后缺乳等病证的治疗。 而我们平时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产妇灸膻中则可催乳。
编辑本段膻中穴简介
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次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压法。 取穴办法: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膻中穴
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 穴义: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暖燥之气。 运转规律: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暖下行天之上部。 功用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暖则泻针出气。 补充内容:(国度针灸穴位取穴规范)
编辑本段穴位名解
(1)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暖后的暖燥之气。中,与外绝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暖胀散而变化暖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息普通,故名。 (2)元儿。元,首也,气也。儿,气之子也,水也。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非为枯燥之气。 (3)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无它意。 (4)上气海。上气海穴,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绝对而言,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 (5)元见。元,首也,气也。见,分明也。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暖胀散之气不言而喻。 (6)气会。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聚集而成,故为人之气会。 (7)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在本穴吸暖后内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保送之地,故为心包募穴。
编辑本段宽心顺气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说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印象深刻。我原来的邻居是位脾气特拗的老年人,有次因为生气突然心口痛,一时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劲按压,大概一两分钟,他就慢慢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后来,我在接触的大量病例中发现按揉膻中穴还可以舒缓病人压抑的心情,我想,这就是此穴“宽胸理气”的功效吧。 许多人在医院针刺按摩该穴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其实平时自己按揉就可以收到疏理气机的效果。我建议大家每天按揉此穴100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时间约2~3分钟,便可达到《普济》中所说的:“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揉的时候请注意:四指并拢,然后用指头肚儿轻轻地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或者从上到下摩,千万别从下向上推!
编辑本段操作手法
现代针灸学一般认为可平刺0.3~0.5寸,可灸。韩瑞红等治心痛采用向心前区平刺,进针1.5cm,并用艾条熏灸针柄;向下平刺约2cm治呃逆;沿皮向下平刺到中庭穴处治哮喘;沿皮向右或左侧乳房横刺1~1.6cm,配针期门穴治缺乳。盛生宽治疗高原反应病例38例,共有症状为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或不适。主穴取气海,膻中。并随症加穴。操作按针灸常规先针膻中穴,恶心呕吐者针尖迎经脉向下平刺,吸气时进针,得气后较大幅度捻转,令针感扩散至脘腹部,呼气时出针,不闭其孔,用泻法;眩晕,呼吸困难,心悸动,心律不齐,脉结代者,针尖顺经脉向上平刺,呼气时进针,行九阳数(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轻捻转9次)使针感扩散至咽部,吸气时拔针,急闭针孔,用补法。再刺气海,得气后行针,针感放散于胸部。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另有指针、拔罐、雀啄灸法、穴位埋线、穴位割脂等用法。本穴操作手法很有讲究,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甲乙经》云:“刺入三分,灸五壮”。《铜人》则云:“其穴禁不可针,不幸令人夭折”。《资生经》亦云:“灸七七壮,禁针”。后世医家多依其说。明·汪机《针灸问对》曰:“心为一身之主,至贵不可犯,膻中、鸠尾、巨阙,心之宫城也。……夫针三穴,犯真心,死不可救”。可见,古代医家对该穴一般只灸不针。这主要是因为该穴近于心脏,过去采用的金、银针针体粗大,古人又不熟悉解剖层次,刺激过当,耗散心气,易造成意外伤害之故家对本穴的主治病症论述颇多,但大都集中在气病范畴。如治肺气咳嗽,上喘唾脓,不得下食,胸中如窒;疗膈气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气短气,咳逆,噎气,喉鸣喘嗽,心胸痛,风痛,肺痈,唾脓(《针灸聚英》)。膻中、天井主胸心痛,缺盆、膻中、巨阙主咳嗽,膻中、华盖主短气不得息、不能言(《千金》)。膻中、少泽、大陵治胸前两乳红肿痛(《大成》)。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膻中穴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研究认为,本穴位居胸腺的部位,三焦与胸腺相络,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为卫气的表现形式之一。治疗心血管病证,点按该穴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肋间神经上行,通过神经元链上行至大脑,刺激脑干网状系统,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其次,点按膻中穴的刺激信号,可提高该区植物神经功能。近年来的试验已证明,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能激活胆碱能受体,使所有内径不同的冠状血管产生程度不一的扩张[14],从而为治疗心血管病症提供了实验依据。针刺冠心病患者用膻中透鸠尾、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对脑血流的流入时间、波幅、阻力、紧张度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针刺膻中、天突、合谷等穴,可使健康人或食道癌患者食道内腔径明显增宽,食道蠕动增强,使患者吞咽困难得以缓解等。 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因此,以此穴为主穴治疗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及其它疾患,临床上屡获佳效。通过现代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以对各类气病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编辑本段定位取穴
《甲乙经》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 膻中穴
此说历代针灸典籍基本仿之。当今人们在临床中结合男女解剖结构,使该穴的定位取穴更加准确而实用。其定位法为: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仰卧,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编辑本段现代应用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总之,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例如笔者常用该穴点穴治呃逆,获得手到病除之效果。有人取膻中穴采用雀啄术治四肢麻木、兔脑垂体埋藏治疗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膻中透鸠尾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配乳根针刺治乳汁不通等都收到良好疗效。景维廉等采用膻中穴割脂治疗乳癖150例,结果治愈128例,占85.3%;显效18例,占12.0%;无效4例,占2.7%;总有效率97.3%。李洁等总结1981~1998年公开发表在200余种医学期刊上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论文240余篇进行分析,指出膻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常用的8个穴位之一(132穴次)。本穴为气会,肺主气,司呼吸,且穴位近于胸部,可理气宽胸,故为治疗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刺激经穴脉络,使经络通利,气血调和,故治乳癖、乳汁不通效佳。乳汁分泌与经络脏腑相关,气机调畅是重要环节,而本穴调气作用强,故为治疗乳汁少的重要穴位。本穴治疗消化系统病症及其他病症,也是从调气角度实现的。笔者在临床运用中也发现,许多患者在接受该穴施术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刺灸该穴能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一切气病皆可选用。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灵枢·海论》篇曰:“膻中者,为气之海”。《难经·四十五难》曰:“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清·徐灵胎《难经经释》云:“三焦外,谓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也"。因此,对本穴的认识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论述。膻中穴为理气降逆的要穴,临床中被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