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养老方式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养老方式浅析

陈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多,体现出未富先老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丁克家庭的不断涌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本文也将从农村和城市的现行养老方式中剖析未来的中国养老方式

关键词:养老,城市,农村

一、丁克家庭对社会家庭结构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的竞争,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过多的把时间花费在抚育孩子身上,此外,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婚龄的推迟和对婚姻不确定性的忧虑,使得我国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现了丁克一族。

“丁克”家庭使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与全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朝核心家庭的方向发展,同时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这同时也带来以后对家庭养老的冲击。

据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户均人数已从1953 年的4. 33 人/ 户,下降到2000 年的3. 44 人/户,家庭类型中核心家庭比重占67 % ,三代直系家庭比重占18. 4 % ,三代家庭仍有较重要的地位,但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在家庭中能够承担养老责任的人减少了。这也是丁克家庭等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一种重要改变。

二、养老模式与老人养老意愿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以及自我养老。

养老模式的选择受制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农业社会主要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赡养, 即家庭养老,这也是同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业社会以来, 家庭养老功能萎缩, 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很多老年人依靠退休金生活, 即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的出现并不排斥家庭养老, 不管是西方还是华人社会, 家庭中的成年子女是年老体弱父母日常生活的主要照顾者。老年人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既需要经济上的支持, 也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 家庭在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老年人所接受的照顾, 通常首先来自他们最亲近的人。

家庭可以被看作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 它通过互惠关系, 在家庭成员间重新分配资而紧密团结在一起。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赡养就是这种互惠关系的体现, 通过为年长的父母供照顾, 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的照顾提供了道德基础, 这种供养与反哺的方式使家庭养老模式得以延续。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下述因素的影响: 一是家庭规模即子女数的减少; 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同居住转向分居; 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尤其是妇女就业普遍性。

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个课题组所做的一个调查,老年人对于各种养老方式的认同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差别:

1、在对待不同养老方式的态度上, 男性比女性更为传统, 更为认同家庭养老模式。

2、文化程度越高, 对共同生活模式的认同度越低, 大专以上学历者倾向于独自生活模

式, 而初高中毕业者更倾向于福利院模式

3、有配偶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独自生活

4、农村老年人更认可共同居住模式, 而城市老年人更能接受独自生活模式。

5、身体健康者更认同共同生活模式。

三、农村地区老人养老

家庭养老是当前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历史上,老人赡养是以孝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农民孝敬父母的意识更为明确,而这种意识正是农村家庭养老在传的内在动力。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农村由于缺乏社会养老机构,因此老人的家庭养老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自己独特的养老方式,比如说乡镇企业特别发达的苏南地区实行的农民退休金制度。令人欣喜的是,政府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农村养老保险,但是参保人数和比例都不是很乐观。

影响农村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因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认识;二是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所处的现实情况。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人们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农村人口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低、部分农村人口对养老保险缺乏信任、没有相应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民比例较高这三个因素限制了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在农村的推广。

因此,在农村地区:

1、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是主流的养老方式。

2、家庭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很多农村老年人生活消费水平偏低,

医疗方面只能维持最低需求。无论是日常照料还是精神慰藉方面,家庭养老都显得力不从心。

3、虽然养儿防老的心态依然存在,但是农村人口对于社会养老的意愿也有所增强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我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子女对于老人的经济供给是微弱的和不稳定的,在养老能力上,老人的子女只能从事较为低端的职业,忍受着别人的对自己权益的侵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能有多余的经济能力供养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由于子女独立门户,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和相应的经济收支结构,他们会将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首先用于最急需和最有价值的地方,例如小孩的教育投入,然后才有可能想到留守在老家的父母。所以对于养老的经济支持是不稳定的,随机的,力度也是比较小的。

所以,要想在农村做好老年人的养老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家庭内部,子女们要树立尊老敬老的“孝道”观念和赡养老人的道德意识

2、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组织,动员社区的力量为老人的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

提供服务

3、在政府层面,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城市地区养老

城市的生活条件要优于农村,所以城市的养老方式也有别于农村,同时农村中有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而城市中则基本没有,因此,城市老人容易获得来自其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居家养老是城市养老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居家养老不同于家庭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居家养老能让老人们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因为家庭具有提供感情和心理支持的功能,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或机构不能替代的。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靠近他们的亲朋好友和睦邻,同时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向家庭提供各种设施和劳务,这样能使老年人保持晚年生活的社会性、自立性,减少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居家养老方式的建立,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