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生态适宜性评价

生态适宜性评价

工业园区生态适宜性评价实例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北工业园区为例黄丽华王亚男摘要本文以石河子北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工业园区内部用地布局合理性评价中采用生态适宜度法进行评价,在详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自然、社会、环境三方面评价因子,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将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三类,据此提出调整建议,为工业园区用地布局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工业园区生态适宜度用地布局一、前言近年来随区域开发活动迅速发展,工业园区作为规范区域开发活动,促进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而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特点具有较大差异,若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照搬相同的规划建设模式和强度,忽略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以及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过度开发,将导致开发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带来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

因此,通过对工业园区规划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以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优化园区规划的用地布局,避免生态环境风险的发生,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及方法(一)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生态适宜度评价是从城市生态学角度出发,根据各类用地的生态要求,评价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土地排序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循生态优化原则,从而明确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寻求最佳土地利用方式的一种评价方法。

(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目前生态适宜性分析评价常用方法有地图叠置法、因子加权评分法和生态因子组合法等。

1.地图叠置法:是一种形象直观,可以将社会、环境等不同量纲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的一种土地使用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缺点是当分析因子增加后,用不同深浅颜色表示适宜等级并进行重叠的方法相当繁琐,并且很难辨别综合图上不同深浅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

2.因子加权评分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的基本原理与地图重叠法的原理相似。

工业园区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

工业园区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

工业园区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给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之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首先,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工业园区的选址进行评估。

选址是工业园区规划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合理的选址能够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性。

评估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资源、交通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选择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选址方案。

其次,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进行评估。

规划方案是指在选址确定后,对工业园区的布局、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的方案。

在评估规划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工业园区的环境容量、环境敏感性、环境风险等因素。

通过对规划方案的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三,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开发、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最后,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工业园区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工业园区的运营阶段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处理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对周边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

因此,在工业园区运营阶段,需要对这些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建设进一步加快,为了保障环境质量,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工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概念、意义以及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制定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划时,对环境状况的变化及其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EIA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方法,它通过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评价,以及对政策、计划、项目或活动与环境影响之间关系的评价,为管理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EIA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能够确保计划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环境影响评价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1. 工业开发项目的EIA工业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项目,更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工业建设项目的EIA往往是最为关注和重要的。

在工业开发项目的EIA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工程的影响范围,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震动、生态和自然景观等。

其次,对可能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例如意外事故、环境破坏、健康风险等。

最后,针对可能的环境影响提出环保措施和管理计划。

2. 工业建筑物及设施的EIA工业建筑物和设施的EIA也极其重要。

例如,煤矿、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工厂等工业建筑物及设施将对周边区域的环境和生态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工业建筑物及设施的EIA中,根据具体类型和作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估算工业建筑物或设施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消耗。

其次,评估工业建筑物或设施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排放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

最后,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以控制和减少影响。

3. 工业园区EIA近年来,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支持,这是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重要措施。

生态适宜度分析及其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生态适宜度分析及其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2 fJ 权 Fra bibliotek分法 J J l
因子 加权 评分 法 依 据各 因子 对土 地 开 发活 动 影 响的 显 著 程 度 、 并结 合 现有 可 利 用 的资 料 ,筛 选 出主 要 的 评价 因 子 。对每 个 因子按 不 同情 况 进 行分 级 , 不 同级 赋 予不 同分
33 .评价 因子选 择 、分级 和权 重确定
分 。该方 法 考 虑 了各 因子 的权 重 ,并 可 得 到量 化 的 成果 ,
a 、坡 度 :坡 度 将 影 响建 设投 资 、开 发强 度 以及 生 态 )
有 利 于决 策 者 的判 别 ,且 适 宜 应 用计 算 机 技术 , 近 年来 该 破 坏 程 度 、水 土 流 失等 。依据 用地 区域 内地 面起 伏 情 况 以
+Wk =1
济 的可 持 续发 展 。为 了科学 、合 理地 开 发 使 用土 地 资源 , 应该对 土地使 用的 规划 布局进 行生 态适 宜度分 析 。
B i 土地 利 用方式 为 i k~ 的第k 生态 因子 适宜度 评价 值 个 s 一土 地利 用方 式为 i i 时的综 合评价 值
方 法被 较多地 运用 。
及 开 发活动 的要 求,将 坡 度划分 为 : 5 , 5 2 % 2 % % -0 , 0 。 b 、地 质 : 地 质 基 础 直 接 影 响到 建 筑 活 动 是 否 可行 ) 以 及 工 程 造 价 。 依 用 地 内 岩 性 差 别 , 按 照 承 载 力 大 小 和
3 广州 r l 实例 分 析 l
3 1 况 .概
广 州某 工 业 区用 地面 积 约 8 1 平 方 公 里 ,规 划 功能 布 建 筑 学上 的 要 求分 为 :承 载 力小 ( .k / m) .5 1 5 g c ,承 载 力 中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科学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该方法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综合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水质指数(WQI)、土壤环境质量指数(SEQI)等指标,通过数学模型来衡量综合环境质量,得出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支持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决策。

2.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一种较为主观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依靠专家的主观意见、经验和判断来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城市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

例如:评估城市景观质量、交通噪声等问题,需要专家进行权重分析和综合评价。

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专家评价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此方法将科学定量的评价方式和专家判断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例如: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专家评价法,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评价。

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品质得分;专家评价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综合运用两者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二、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城市规划中的限制性因素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条件作为规划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通过限制一些生态环境不利因素,达到规划的环保目的。

例如:在城市绿化规划中,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优化绿化分布,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生态品质得分。

2.城市规划中的提示性因素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提示性因素,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指导。

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规划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种污染和破坏行为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者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负面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项目的环境背景、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等。

三、1. 项目规划阶段的环境调查在项目规划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通过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如,如果规划一个新的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该园区可能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

2. 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模拟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利用预测和模拟技术,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可以预测项目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这些预测和模拟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3. 环境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项目规划提供环境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轻或消除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对于可能引发大气污染的项目,可以制定排放限制和治理措施;对于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项目,可以制定生态修复和保护计划。

这些措施和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公众充分了解项目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摘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忽略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这样的发展模式在某些园区已经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环境质量的恶化或者资源短缺等。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工业园区的建设逐渐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在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源头实现污染控制及资源保护。

关键词: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指导优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深度也将逐步提高。

规划环评应基于对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规模、布局、基础设施、实施时序等规划内容的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1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1系统性和独立性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选择那些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的指标,并能反映其特点、性质和变化趋势等。

系统性即表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整体结构,它不仅要考虑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完善及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协调与否而且还要综合考察各区域间相互作用因素对整个系统影响作用。

既不能片面强调局部利益也不能以成败兴衰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结果,还应在全面评价过程中注重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等。

1.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定量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

时间序列数据的筛选即根据对资料整理及文献研究确定相应样本数量,选取相关指标进行预处理;其次采用频数平均等方式去除无效信息,并通过对原始数据质量特征提取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利用DEA算法计算各单元权重和总得分方差来评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环境影响因素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大小。

1.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基于定量手段的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导致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严重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美国首次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之后,诸多学者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文对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生态;适宜性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依据土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重点。

1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1.1外来人口流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往城市流入,其中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希望留在大城市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与生活。

大量涌入的人口也给城市带来广阔无形的发展空间,城市化中房地产业的不停扩张建造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1.2农村土地和人口转向城市土地和人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农村地域吞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周边农村人口进行吸纳。

这些农村的土地和人口最终将被纳入城市版图,并最终转化为城市土地和城市人口,这也是城市土地和人口增长的占比最大的因素。

1.3土地盲目扩张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用地紧张,向郊区扩张似乎是各大城市共同的选择。

但是,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一些农用地资源,一旦转为建设用地则很难恢复农用。

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内部由于不合理地配置机制及制约手段的限制,造成了土地集约化和效率性偏低。

这些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普遍存在覆盖率低、容积率低等问题,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深远。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生态系统。

目前这一人工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探讨目前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Abstract: The city is a people-oriented artificial ecosystem. This artificial ecosystem,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ecology; explor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before u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methods1.研究背景生态、可持续是目前见诸于各大媒体、报纸、书籍以及人们口头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因而城市要求是生态的,规划要求是可持续的,建筑要求是绿色的。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圆园20年第9期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城市的环境、卫生以及生态循环系统,这也使得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及建设的方式方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为了能够让城市生态体系更为完善,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相当关键。

一、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一)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用地和环境治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采用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形式,将极大地推进城市的绿色建设。

从整体来看,目前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系统地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在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两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全面防护。

1.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建设中,对土地的污染以及占用率相当高,这就使得城市在景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过度开发或者强行开发更容易引起生态体系的破坏。

因此,从生态的适应性来分析,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并做好土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城市的建设具有更好的效果。

2.城市建设体系的缺失。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建设体系结构十分重要。

但很多时候,城市建设需要迎合经济的需求或其他特殊需要,无法与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平衡,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生态适宜性发展,而且过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破坏了土地生态适宜性。

(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土地适宜性是一个必要的评价指标,在整体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宏观数据、城市局部、土壤的受污染程度、绿化水平等各个指标进行相应的评价。

与此同时,对于城市的景观规划以及影响其评价的相关认证等都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集中性的数据管控分析。

在土地整体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地的功能以及作用进行实时调整,制定公平、公正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数据。

在土地的主体使用顺序以及开放式的评价结构中,其相应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标准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在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在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的 生 活 环 境 质 量 。按 照 “ 以人 为 本 ” 的 思 想 , 区 域 开 发 项
自然地理 2项 二级 指标 ;人 文生态 指标 包括 基础设 施 、人 力资源和综合条件 3项 二级 指标 。三 级指标 在二 级指 标 的 基础上选择 ,共 1 。工业 区生态 适宜度 评价指标体 系及 7项 其分级标准详见表 1 。 居住区土地 利用 生 态适 宜度 评 价指 标 体 系共 分 二 级 ,
收 稿 日期 :20 0 2 0 7— 8— 1
作者简介 :田凤 云 ( 94一) 16 ,女 ,高级工程 师 ,18 9 6年毕业 于辽 宁大学 生物 系环境保 护专业 ,现从事煤 矿环境 影响
评 价 工作 。
7l
维普资讯
0 引 言
生态适 宜度分 析 目前 已被 广泛 应用 于区域 开发 建设 规
划 和 区域 开 发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规 划 矿 区 也 将 生 态 适 宜 度 分 析列 为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主 要 内容 。 在 矿 区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文 献标 识码 :B
矿 区为 案例 ,分析 规划矿 区工业 建设 用地 、居 民区 用地 的适 宜性 ,从 而得 出规 划矿 区生 态环境 已
不适 合居住 ,更适 合 于工业 建设 的 结论 ,进 行 矿 区开 发 建 设从 地 生 态适 宜性 的 分 析 来看 是 合 L
理 的。
关键 词 :规划 矿 区 ,环评 ;生 态适 宜度 ;指标 体 系 中图分类 号 :X 2 . 80 3
工业 区必须实施 集 中供 热 ,不 得新建 分散 的燃 煤 、重油锅
炉 ,集 中供热锅 炉应采取二氧化硫排 放的控制措 施。为此 , 将集 中供热作为工业区生态适宜度分析的评价 因子之一 。 3 居住区 与工业 区的位置 。 目前 ,怀仁 县规划矿 区内 ) 有 大部 分的农村居 民,布 局分散 ,居住 与矿 区工业 区之 间 的位置关 系是否 合理 ,将 影 响到居 住 区居 民的生活环 境质 量 。从 区域性统 筹考 虑 ,应在 区域 开发项 目中的居住 区生 态适宜度分析指 标体 系 中增 加此 项指标 ,在矿 区工业 区指 标体系 中也选择 了风 向因子来评 价工业区位置的合理性。 4 )居住 区总体布 局合理 性。公建 配套设施是 矿区居住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运用

够 有 效 弥补 地 图 重 叠 法 的 应 用 缺 陷 。通 过 应 用计 算 机 即可 运 用加 权 法 , 现如今 , 计 算机技术发展迅 速 , 计 算 机 也 越 来 越 普
及, 因此 , 因 子 加 权 法 逐 渐 得 到 推 广 和 应 用 。 地 图 重 叠 法 的 应
用原 理 不 同的 是 , 因 子加 权 法 的评 价 因 子 是 独 立 的 , 其 能 够 集 合 地 图 重 叠 和加 权 法 的应 用优 势 , 对各 个 因子 进 行 综合 分析 . 并 作 出总 结 。
G S网 站 ) , 并 对 其 进 行 大 气校 正 、 几何 精 校 正 、 剪裁 等 处理 ; 该
市 l : 1 0 0 0 0地 形 图 , 用于影像的 配准 : 行政 区划边界 图, 用 于
次组 合 方 法 以及 非 层 次 组合 方 法 。 在 层 次组 合 法 的 实 际 应 用
4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实例分析
4 . 1 研 究区 源自分析 , 合 理 预 测 经 济 活 动 可 能会 对环 境 所 造 成 的 影 响 . 然 后 在 某 市 现 辖 7个 镇 和 8个 乡 , 地 势低平 , 中部 略 高 , 主要 的 此基 础 上 对 土 地利 用 类 型 进 行 科 学合 理 的评 估 .确 定 土 地 规 地 貌 类 型 为 丘 陵 和 海 积平 原 。 主 导 产 业是 远 洋捕 捞 业 、 海水 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为研究对 象, 首 先 介 绍 了 生 态 适 应 性 的概 念 , 然 后 对 城 市 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 的 生 态 适 宜 性 分析 方 法 进 行 了 分析 , 并以某城市规划为例 , 对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为例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为例

源 规 划 与管 理 的重 要 依 据 之 一 如 陈 建 等口 G S 1 I 在
软 件 支持 下 利 片 牛 态 适 宜 度 方 法 对 安 徽 省 马 鞍 山 j 市 进行 了综 合环境 功 能 分 区,从环 境 角 度 解 决 了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林 生 等 则 对 乌 苏 里 钟 江 国家森林 公 园进 行 生 态 旅游 适 宜 度评 价 .确 定 适 宜 开发 的 生态 旅游 内容 及 程度 .并 为公 园 的合 理 功
生 态适 宦度 评 价 是 指 在 生态 登记 的基  ̄ 上 , i q , l 为 寻 求最 佳 可行 的土 地 利 用 方 案 . 土地 各 种 利 用 方 对
合 评 价 关 于工 业 园 区 、 经济 开 发 区 的 环境 影 响评
价, 以往 主要 是 从 风 向 、 理 位 置 等 方 面 定 性 地 进 地 行 区域 生 态评 估 . 没有 建 立一 套 完整 的 生态 适 宜度
关键 词 : 生 态适 宜度 评 价 ; 工 业 园 区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中图分类号: 8 x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 04 8 4 2 0 )2 0 6 - 4 10 — 6 2(0 6 ¥ - 0 5 0
Ec l g a u t b l y As e s e ta d Is Ap l a i n o n v r n n a m p c s s me t o o i l i i t s s m n n t p i t n Zo e En i o me t l S a i c o I a tAs e s n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评 价 结 果 往 往 带 有 一 定 的 主 观 性 、 片面性 目前 有 少数 评 价机 构 在 区域 环 境影 响 评价

浅析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评价思路

浅析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评价思路

浅析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评价思路发布时间:2021-06-28T17:10:30.7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张笑晨[导读] 摘要:时代快速发展,各界人士必须考虑产业发展效能、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

黑龙江环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时代快速发展,各界人士必须考虑产业发展效能、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生态建设是未来国之发展的第一要义,但是基于此提升生态园区的产业发展效能,以生态化、现代化、智能化,转化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新动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无论是传统工业还是现代化新工业,都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效益。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评价1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概述1.1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聚集,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在政府引导下,由当地企业和外部经营管理并发展的产业。

它是用工业园区的概念建造和管理的园区设计,建设本身是为推进现代化工业发展进程,增加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生态工业园区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设备为基础,集生产、科技、生态和旅游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综合示范园区。

为振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也正是促进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起点。

1.2生态园区的规划环评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应以科技为先导并立足当地资源环境、区域和产业,围绕工业资源和产业特色,结合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和融合需要,其生态内涵的开展原则,是考虑到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社会效益发挥的长久之策。

规划环评是建立在工程建设之初开展的,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基础,进行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分析的工作。

规划环评的特征为,其不是按照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环评文件编制的工作,是一种长远的、宏观的具有预测性和参考性的专项评价。

规划环评是以规划草案为基础的评价信息,虽然因为项目规划可能存在变化的影响下,取得的评价信息可能不准确,但是,其是开展项目环评、开发区区域环评的基础保证,而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协调支持的关系,项目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环评是第一步。

区域环评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

区域环评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
On prepara tion of noble m eta l-rare earth com pounds and the ir performance a s a com plex ca ta lyst
CH EN Ze2zh i, ZHOU Yu2x iang, GON G H u i2juan, TAN G Q iu2p ing, L IU T ao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 只能根据以上原则加以选择。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完备 的缺陷, 随着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和日益深入以及统 计资料的不断完备, 一些指标是可以不断地修改和补充的。 以上指标是在参照上海市历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研 究报告, 并根据中心城镇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 新增和修 正一些指标的基础上综合汇总而成的。 1) 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位置 上海市中心城镇开发建设通常是工业区和居住区同时存 在, 居住区选址与工业区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合理, 将影响到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从区域性统筹考虑, 应在区域开 发项目中的居住区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中增加此项指 标, 在工业区指标体系中也选择了风向因子来评价工业区位 置的合理性。 2) 居住区总体布局合理性 公建配套设施是居住区主要的污染源, 小区内的变电站、 垃圾站、商场、饭店以及集贸市场等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将直 接影响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 区域开发项目中的居住区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中应包含 此项指标[3 ]。 3) 水源因子 工业废水排水去向与区域水源地位置之间的关系是影响 工业用地适宜度的重要因素[4]。因此, 在工业区规划选址时应 考虑与水源保护区的距离, 在工业区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 系中应考虑水源因子指标。 4) 工业区集中供热 根据上海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区必须实施集中供 热, 不得新建分散的燃煤、重油锅炉, 集中供热锅炉应采取二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规划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规划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规划引言:工业园区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工业园区规划必须注重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重要性1.1 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科学评估工业园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2 预防环境污染工业园区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和加工,这些活动可能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环境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评估工业园区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包括能源、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2.1 背景调查和问题识别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了解工业园区规划的背景、目标和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还需要明确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的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2.2 影响评价与预测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工业园区规划的各个环节和活动进行评价和预测,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废物处理等。

通过模型模拟和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工业园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3 影响评价的分析与评估根据评价与预测的结果,对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确定工业园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4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应包括环境监测、废物处理、污染防治等方面,以确保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环境影响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案例3.1 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适宜度分析案例--环评爱好者

生态适宜度分析案例--环评爱好者

6.5.4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生态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6.5.4.1评价指标体系(1)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2项,即自然生态指标(权重50%)和人文生态指标(50%)。

二级指标5项,其中环境质量、自然地理两项属自然生态指标,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综合条件三项属人文生态指标。

三级指标共18项。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6-24。

表6-24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2 项指标,自然生态指标包括环境质量和绿化景观2项二级指标;人文生态指标包括生活设施、人口密度和综合管理 3 项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选择, 共14 项。

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详见表6-25。

表6-25 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5.4.2评价方法对三级指标逐项确定权重,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权重为10,与水源保护区位置权重为6等。

每个三级指标被划分为4类状态,每1类别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分值。

4个类别的评分分值凡属等级类的分别为该级指标权重值的100%,75%,50%和25%计,凡属数值类的,按内插法计分。

所有三级指标评分值的累计值即为该类型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分值。

6.5.4.3评价标准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分值分为4级,综合评价标准见表6-26。

表6-26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6.5.4.4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1)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说明及其它相关资料,并依据本报告其他各章的分析评价成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开发区规划中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值详见表6-27。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为例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为例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
洪泽工业园为例
黄夏银;夏晶;孙桂英;鲁小珍
【期刊名称】《环境科技》
【年(卷),期】2006(019)0z2
【摘要】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工业园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黄夏银;夏晶;孙桂英;鲁小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滕州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山东,滕州,277500;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探讨 [J], 陈立兵
2.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J], 李川
3.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宿迁市城市总体规
划为例 [J], 王琦;朱继业;叶懿安;高翔
4.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以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为例 [J], 石勇
5.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为例 [J], 黄夏银;夏晶;孙桂英;鲁小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段堃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预测和评价城市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对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对策的过程,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创新的发展,生态适宜性分析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规划;生态适宜性;环境;影响1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与用地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城市规划方面的业务量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方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需要去寻找一种相对较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方法,这个新方法需要能够跟得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和能够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需求。

2城市规划与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2.1城市规划的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流和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城市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也使得城市规划及城市管理方面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推动了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1]。

2.2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McHarg在他的著作《设计遵从自然》一书中提出了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概念[2],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属于宏观尺度的研究领域,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规划部门往往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去分析研究每块土地的功能和作用,并且要对每块土地的使用顺序、开发的方式方法做出评价。

3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运用3.1识别生态适宜性因子和确定评价标准事实上,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生态因子,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因子是我们在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需首先考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