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2011年
中考科学
生物复习提纲
杭州聚成博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本提纲根据学校所发提纲整理,修正了几十个错别字,纠正了原文中易引起学生误解的少量错误之处,就重点内容做出了突出标记,部分内容
进行了引申,可大大方便学生突出重点进行复习。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严谨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有应激性。(4)都有生长现象。(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的上述基本特征是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有视觉、触觉、味觉、但无听觉
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可以新陈代谢。
2.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或细微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
包括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筒和物镜转换器、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等。其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玻片标本、物镜、目镜的折射后,将所观察的物体放大,然后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像。注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其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玻片→观察。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目镜的放大率×正在使用的物镜的放大率。
(5)注意事项:
对光时:(1)强光时:用平面镜、较小的光圈(2)弱光时:用凹面镜、较大的光圈
调焦时:先用粗准焦再用细准焦。
目镜:使用时先降后升
观察: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低倍镜:观察范围大、放大倍数低、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
高倍镜:观察范围小、放大倍数高、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
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
3.常见生物的种类、形态及生活特性
(1)常见的动物类群(2)常见的植物类群
4.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丰富,特有属、种繁多,起源古老,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二节细胞
1.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图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时,必须把待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使光线能够直接透过。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的内侧表皮上撕取一层很薄的表皮,放在水滴中。
③用镊子展平,盖上盖玻片。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用镊子挑起另一端,然后轻轻放下玻片,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为能观察清楚,用稀释的碘液或红墨水进行染色。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2)绘制生物图的要求
①科学性和准确性。
②各部分的比例要合理,大小、位置要适中。
③绘图及注字要用铅笔。
④线条要均匀一致,用圆点衬阴表示明暗和颜色的深浅,不能用铅笔涂抹。
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2.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相同的结构,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但是植物细胞还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一般没有这些结构,这也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1)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与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4.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细胞的生长
是指细胞由小变大的过程。生物体的生长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
(2)细胞的分化
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了差异,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相异的细胞变化的过程,称作细胞分化。
5.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组织
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形成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即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等六大器官构成。人体由心脏、肺、脑、胃、骨、血管等器官构成。
(3)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等八大系统构成。
多细胞生物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
第三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分类的单位、方法和检索表
(1)生物分类的单位与方法
现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结构的特点,用七个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一类。
(2)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鉴定生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生物的科、属、种名。
2.种群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的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3.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的分层现象
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组成乔木层,灌木和小树组成灌木层,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层,苔藓和地衣等植物组成苔藓地衣层,形成垂直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垂直分层现象。
(3)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圈还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