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7a9286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4.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13•【字号】豫政[2006]39号•【施行日期】2006.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06]3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铝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00六年七月十三日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煤化工是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高的重化工产业,也是我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
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对于发挥我省煤炭资源优势,提高煤炭资源加工转化深度和附加值,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我省煤化工产业经过5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和一定基础。
(一)总量初具规模,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2004年全省煤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25亿元,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
甲醇产能达到100万吨,产量65万吨,居全国第一;合成氨能力达到474万吨,产量425万吨,化肥(折纯)产能400万吨,产量345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三聚氰胺产能达到4.5万吨,产量超过4万吨,居全国第一;甲胺燉DMF、焦油深加工等下游产品总量也居国内前列。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e06da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6.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豫政〔2021〕48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4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具有创新、协同、公平、开放、绿色等特征。
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为推进我省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84号),大力推进供应链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供应链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环境,我省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更加注重组织参与融入供应链建设,综合绩效持续提升。
万洲国际、安钢、天瑞、宇通等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整合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积极延链、拓链、强链,“链主”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大批企业专注于供应链薄弱环节和细分领域,不断加强研发和产品创新,实现了高盈利和高成长,信大捷安、四方达超硬材料等207家豫企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512c42f5c8d376eeaeaa3124.png)
1 以电池 为核心 的关键 零 部件 处 .
于 领 先 地 位 。目前 全 省 有 动 力 电 池 及 其相 关材 料 的企业2 0 家 , 0多 已形 成 年 产 动 力 锂 离 子 电 池 15 亿 安 时 生 产 能 .8 力 , 及 年 产 镍 氢 电池 正 极 材 料 1 5 0 以 00
汽车的研发。日本将在今后5 年中, 每年
投 入 2L 元 进 行 电动 汽 车 技 术 研 发 , "美 f
目标 之一 是 短 期 内使 电池制 造成 本 下 降一半 。 国将 在未来 的4 中, 入4 法 年 投
亿欧 元进 行混 合 动力汽 车和 纯 电动汽
吨 、 酸铁锂 材料5 0 吨 、 磷 00 锂电池 隔膜 6 0 万平方米等的生产能 力, 00 电池及材 料产业整体 实力位居 国内前列 , 本构 基 成了从 材料到电池比较完整 的产业链。 在驱动电机及 控制 方面 , 电动 汽车专用 高效节能 永磁 无刷同步驱动 电机、 专用 交流 异步 电机 已广 泛应 用 , 率覆 盖6 功 千瓦一0 千瓦 ; 20 三门峡 速达 公司 入重点发展产
业 , 展 电动 汽 车 的 热 情 空 前 高 涨 。 发
( ) 二 河南省 电动汽 车产业发展现 状。
河 南 省 电 动 汽 车 产 业 发 展 目前 处 于 国 内先 进 。 要 基 于 以 下几 个 方 面 的 主
判断 :
惠的政策措施 , 积极促进本 国电动汽 车 产业 发展 。 美国计划 今后 1 年在能源技 0
汽 车 再 生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控 制 器和 控 制
国内 已有3 家企 业的 l0 7 l 多个 以电动 汽 车为主 的节 能 与新 能 源汽 车整 车产 品 ( 包括 客车底 盘 ) 被批准 列入 国家 车 辆 生产 企业 及产品公告 》, 实现 了整车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2cbda5b767f5acfa1c7cdf6.png)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加快制造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建设制造强省,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战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领域。
近年来,我省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省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节能减排压力大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立足我省发展实际,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制定实施本纲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为特征的制造强省,是明确发展新定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制造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增创竞争新优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然选择;是履行历史新使命,充分发挥制造业主导作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把市场导向与政府支持结合起来,把发挥比较优势与创造竞争优势结合起来,把开放招商引进与本土企业升级结合起来,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结合起来,既要前瞻布局高端制造业发展,又要抢抓机遇建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做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切实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坚强支撑。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以高端化、终端化和高效益为中心,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坚持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并举,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着力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厚植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550e2c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a.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23•【字号】豫政[2006]77号•【施行日期】2006.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资利用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7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一)增强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比重较低;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建筑业整体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服务业总量偏小,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相对较弱。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5〕40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工业实力,壮大第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强化政策引导。
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配套政策的协调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1fb33534b35eefdc8d333a5.png)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经济增长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省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强战略谋划、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载体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8%。
“十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实现翻番。
特色领域优势显著。
全省智能手机总产量达到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高世代显示用ITO(铟锡氧化物)靶材、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化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客车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能居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40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3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0家、47家和14家。
突破了硬岩盾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0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00亿元,同比增长36%;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超过5000万单,业务规模居全国首位。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企汇网、鲜易网等一批特色平台水平国内领先,中原云、河南工业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6dc83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3.png)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7.20•【字号】豫工信装〔2015〕217号•【施行日期】2015.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豫工信装〔2015〕21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现将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7月20日河南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专用汽车是装有专用车厢或专用装备,从事专门运输或专门作业的汽车。
专用汽车产品范围涉及运输、工程建设、物流、交通、城建、环卫、市政、石油、化工、矿产开发、卫生医疗、金融、国防军工、文化娱乐、新农村建设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保障。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87号)要求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推动全省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专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巩固专用汽车大省地位,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国外专用汽车发展趋势国外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社会配套体系完善,专用汽车产业发展成熟。
目前已投入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品种近8000种,载货汽车专用化率接近90%,专用汽车社会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的比率达到70%。
发达国家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体现专用汽车多品种,小批量,企业多,规模小,配套体系完善,研发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等特征,主要呈现如下发展趋势:(1)高速公路运输用专用汽车呈现重型化、高速化、高技术化发展趋势重型专用汽车经济效益好和重型车功率大、强度高,有中、小型专用汽车无法替代的优点。
郑州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
![郑州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e1774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7.png)
郑州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
近年来,郑州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重点分析郑州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郑州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郑州市在智能手机制造、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率,成为郑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同时,郑州市还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大数字经济的发展力度。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推动了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郑州市正在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培养电子信息人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汽车与机械制造业郑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农机制造基地。
郑州市拥有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比亚迪、宇通、建设机械等。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郑州市的汽车与机械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汽车制造方面,郑州市正在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汽车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郑州市还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和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在机械制造方面,郑州市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增加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的使用,提升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现代物流业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和仓储设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
郑州市也是中国首个设立国家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提供了便利的货物进出口通关与仓储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不断发展,郑州市的现代物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a8e296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7.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豫政〔2021〕49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4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河南制造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形势第二章开启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新征程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战略任务与导向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推进新型化,提质发展传统产业第一节材料工业第二节装备制造第三节汽车工业第四节食品工业第五节轻工纺织第四章激发新动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第一节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二节高端装备第三节新材料第四节现代医药第五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第六节新能源第七节节能环保第五章聚焦新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第一节氢能与储能第二节量子信息第三节类脑智能第四节未来网络第五节生命健康第六节前沿新材料第六章攻坚技术新前沿,建设高能级创新生态体系第一节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第二节建设一流创新平台第三节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第四节促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第五节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第七章提速数字化转型,建设高赋能智能制造体系第一节加快数字化转型第二节深化智能化改造第八章培育跨界新业态,建设高耦合“两业”融合体系第一节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第二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九章提升产业链水平,建设高质量群链共生体系第一节培育高能级制造业集群第二节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第三节提高产业安全水平第十章打造成长型雁阵,建设高融通企业发展体系第一节做强做优“头雁”企业第二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第三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第四节大力发展优质制造第十一章做强开发区载体,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体系第一节做强开发区制造业主导产业第二节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功能第十二章深化制度型开放,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体系第一节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第二节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第三节打造开放载体平台第十三章聚焦低碳化发展,建设高覆盖绿色制造体系第一节发展绿色制造第二节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第三节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四节强化工业污染治理第十四章引导差异化布局,建设高协同区域发展体系第一节突出“一带主副”引领第二节推进“四区协同”支撑第三节注重“多点联动”发力第十五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强化组织实施第二节强化项目支撑第三节强化要素保障第四节强化企业服务第五节强化监测考核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开局起步的五年,也是加快制造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的五年。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888713c0912a216147929eb.png)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目前河南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已有50多家,分布在郑州、洛阳、鹤壁、漯河、新乡、南阳等地。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主要是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1980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辆电动汽车。
1987年,成立了河南省电动车辆工程协会。
1999年在北京举办第十六届国际电动车年会上中国电动车展厅里,河南有一辆公交车、一辆轿车和一辆皮卡车。
郑州宇通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起步较早。
1999年宇通就完成了第一辆纯电动客车的研发;2005年推出了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2009年在整车控制、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出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水平。
研发了中国首辆14m混合动力客车。
共开发出了10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1款纯电动客车,其中7款获得国家产品公告。
目前,郑州宇通客车研发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公交车覆盖了10~12m数种车型。
宇通的混合动力客车并相继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公交示范运营。
郑州日产目前已改装了一批帕拉丁汽车作为国家电网的服务车,搭载336V、1OOAh锂离子蓄电池。
近期有意将锐骐、奥丁两款车改装成为电动出租车型。
郑州日产已有锐骐、奥丁等4种纯电动车型列入国家产品公告。
中航工业集团郑飞电动汽车公司现拥有电机和控制器两项核心技术,目前所产的1O0余辆微轿已进行了多月的路试。
另外,郑州海马开发了纯电动轿车、郑州少林客车开发了混合动公交车。
河南环宇电源的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已被奇瑞、郑飞、海马、中大汽车等20多家企业装车应用。
2.具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20多年来,河南省围绕纯电动汽车的世界难题“蓄电池瓶颈”。
在对电动汽车工况和零部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改进,形成了2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车技术,锤炼了一批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专家。
3.具有动力蓄电池原料资源和蓄电池产业优势,产业链也比较完整电动汽车被业界公认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而在核心的动力蓄电池上,锂离子蓄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最合适的动力。
河南省汽车行业产业分析报告
![河南省汽车行业产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1f1d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d.png)
210224/5/14
第5 部分
技术水平及自主创新能 力
技术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
1
河南省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河南省的汽车生产企业不断 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升自身 技术实力;另一方面,河南省也积极 推动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
未来展望
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加速
未来河南省汽车行业 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 网联化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这将为河南省 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 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同时,智能化和网 联化也将为消费者带 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推动河南省汽车市场 的持续发展
国际化战略深入推进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 逐渐饱和,未来河南 省汽车企业将更加注 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通过在海外市场建 立生产基地、开展合 作等方式,进一步拓 展海外市场,提升品 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210724/5/14
第7 部分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和政策的推动,新能 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 不断增加。河南省在 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 较好的发展基础,未 来仍需加强技术研发 和产业链建设,以保 持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网联 化趋势
未来汽车不仅是单纯 的交通工具,还将与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技术深度融合,形成 智能出行平台。河南 省汽车行业应积极布 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推动产业升级
国际化战略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 逐渐饱和,国际化战 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重要方向。河南省汽 车企业应加强国际合 作,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竞争力,拓展海外 市场
340亿资金落地助力河南汽车零部件产业
![340亿资金落地助力河南汽车零部件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1045eb3aee06eff9aef80795.png)
2 0 1 3 ( 1 0) 总2 9 0
企业 管理
5 7
土化 改造 ,这 样 的高绩 效文 化符 合 中 国企 业 的文 化特 点 , 更 加 容易深 人人 心 , 被员 工接 受并 且 逐渐 成为 自身行 为准 则 自觉 遵守 。
综上 所述 ,通 过对 某企 业十 年来 从 引入绩 效
企业 的发展 中发挥 更 大 的作 用 ,也会 使绩 效 管理 体 系 的运行更 为有 效 , 能为 企业 创造更 大 的效 益 。
具有企业鲜明特征 的高绩效文化能够激励员 工投 身事 业 , 与企业 共 同发 展并 取得 成功 , 达 到其
“ 开放 共赢 ”的最终 目的 , 在 企业 不 断超 越发 展 的 前提 下 ,员工 也 能在个 人利 益 和职业 生 涯上 得 到 满足 与发 展 。
产 品缺项多 等 薄弱环 节 。
张震宇表示 , 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要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发展的战咯重点 , 坚持 “ 以整促 零、 以零强基 ” , 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中西部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将重点打造 ̄ D q \ l 百万辆汽车生产基 地、 郑汴百亿汽车零部件生产 园、 以及依托各地市发展优势打造 6 大特色零化 ,对我 国企 业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参考 文献
1 魏杰. 企 业文化 塑造— — 企 业生命 常青藤
2 杜映梅 . 绩 效管理 3 曹仰锋 、李屹立 .绩 效管理遭 遇 失败 的 7
个原 因
6 结 束语
! . . . . . 环 珠 乖 环
4 李桂 英. 以绩效 为导 向的企 业文化构 建
铆 尔
矫
矫 乖
幺 矫 l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583d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2.png)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有效促进产业的互相补充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河南省目前已建设了一大批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
这些产业集聚区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等。
郑州经开区、开封经开区、洛阳经开区等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产业集聚区。
各产业集聚区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郑州经开区为例,其建设初期主要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
目前,郑州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区。
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与不足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中心,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这也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尚存在较大的障碍,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2. 引进外资和培育本土企业。
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提高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 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
加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e410c2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0.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15日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集群强链”提升专项,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突出“项目为王”导向,围绕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以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形成一批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三提升一优化”目标:——集群能级提升。
重点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万亿级7个、5000亿级3个,力争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点打造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c7366b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7.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17•【字号】豫政办〔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4〕3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17日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以下重点工作措施。
一、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1.完善提升“两城一谷”功能。
推进省科学院北龙湖创新基地、中原量子谷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加强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力争全年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10家以上。
出台省医学科学院和中原医学科学城融合发展规划及专项方案,加快省人民医院南院区等“两院一中心”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中国农科院相关科研平台布局中原农谷。
(省科技厅、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学院、农科院,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下均需各省辖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加快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争取神农种业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进入国家实验室基地,扎实开展小麦、隧道掘进装备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力争全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300家。
河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a574e3e009581b6bd9ebe9.png)
资料来源 :相应年份 的 《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表1 河南省汽车产 业2 1 年重点项 目 02 表
资料来源 :河南省工业和信 息化厅 《 河南省汽车产 32 1 年行动计划》 ' 02  ̄
()零 部 件 配套 集 聚 发 展 2
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 。字通客 车 、郑州 日产 、郑州海
5 、少林 汽车 等 4 整 车生 产企 业 已经 有 一 批 获得 家
务平 台 1 ,保 障了示范 车辆 的顺利运 。 个
表3 ; 南 主 要 电 动 车 企 业 及 公 告产 品 - " 7
资料来源 :工信部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 车型 目 ( l 录》 第3 批)
随着整车生产规模持 续提升 、一批重大配套项 目
的 相继 开工 建设 ( 表 2 ,零 部 件 集 群 发 展 态 势 明 见 ) 显 。河 南 主 要 汽 车零 部 件 生 产 企 业 有 3 0 家 ,7 0 0多 0 多
个产 品获得 国家 准入 ,已经形成 郑州 、洛 阳、焦 作 、 许 昌、南 阳 、新 乡 、鹤壁 、安 阳八大汽车零部件 生产 基地 ,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 ,一批企业和产 品在全 国 同行业 已有较大影响 。神马 f 集团)是世界 三大 帘子
河 南 汽 车 I 巾 已有 较 好 基 础 的 大 中 喇 客 车 、 业
轻 删 商 用 车 、S 及 改 装 专 用 车 产 ,均 属 于 , 众 UV J 、
产品 ,整体市 场规模小 ,发展字 川有限 『 _ 南 日河 的乘用车 比例 过低 ,2 1 年全 乘川 车销域 占整车 00 销 量 的 比例 高 达7 %,而这 一比例在 河 南 省 仪 有 2
郑州中牟汽车产业园
![郑州中牟汽车产业园](https://img.taocdn.com/s3/m/cf6e44fbbb68a98270fefa81.png)
郑州中牟汽车产业园郑州中牟汽车工业园区1、园区概述郑州新区(中牟)汽车工业园是中牟县委、县政府根据《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规划建设的,中牟汽车工业园位于中牟县城南部,总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4平方公里,发展区15 平方公里,控制区33平方公里。
园区内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已实现“六通一平”。
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代办和限时办结服务,协助企业处理与政府各部门的有关事宜;依据郑汴新区规划,编制了园区各项规划。
是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共青团河南省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郑州市跨越发展先进园区、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
园区内现有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等整车生产企业3家,占河南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总数的一半;围绕3家整车生产企业,集聚有郑州东工、泰新内饰、郑州宇傲、平丰合棉、信昌部品、郑州协鑫、郑州神汽、超雄空调、郑州多元、郑州赛依德、郑州江东、郑州富岛、郑州华达、郑州浩森、郑州海迅、郑州金菱等30多家零部件生产及仓储、物流企业,并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园区内有占地2000亩的中国汽车零部件(郑州)产业基地、占地4000亩的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
郑州新区(中牟)汽车工业园以建设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结合园区优势,基于为郑州日产、海马商务、红宇专汽配套生产以及为中牟汽车工业园内整车产品配套生产的统筹考虑,重点发展汽车悬架类、仪表类、塑料类等零部件产品。
预计到2012年,中牟汽车工业园内入驻企业将超过50多家,汽车产量将突破2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郑州新区(中牟)汽车工业园将立足现有汽车产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立足现有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以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零部件生产集聚,集汽车商务、汽车文化、汽车科研、贸易、仓储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e2f21d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b.png)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佚名
【期刊名称】《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正>郑政[2013]5号二○一三年一月七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加快郑州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我市汽车整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将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汽车产业新城,特提出如下意见。
【总页数】5页(P31-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71
【相关文献】
1.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郑州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的若干意见[J], ;
2.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若干意见的通知 [J], ;
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J], ;
4.郑州市人民政府执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 [J], ;
5.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3个文件的通知[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为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带动全省工业结构升级,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十五”以来,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优势整车产品初步形成。
河南省在国内具有优势的整车产品主要是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摩托车等,涌现出宇通客车、郑州日产、少林汽车、华骏车辆、北方易初等一批名优企业。
2004年,河南省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中高档越野型多功能运动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59%和41%,均位居同行业首位,半挂车、专用车、摩托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7.1%和4.4%,分别位居国内第一位、第六位和第五位。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
2004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
200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风神轮胎、新航集团、中轴集团、远东传动轴、西峡水泵等2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汽缸套等1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载重子午胎、汽车空调、汽车轴承、减振器等成为国内骨干整车企业的配套产品,缸套、铝合金轮毂等进入世界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三)合资合作和产业整合明显加快。
目前,东风汽车、中集集团、万向集团等大型企业分别控股了郑州日产、华骏车辆和河南制动器公司,中原内配与英国吉凯恩公司、天元铝业与中信戴卡和创通(香港)集团、河南星光公司与德国开开特公司等一批新的合资公司已经成立,中航工业公司重组了豫北机械厂、平原航空设备公司和豫新航空设备公司,吉利集团等知名企业也纷纷看好河南省市场,正在加快与省内企业的合作步伐,为河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产业集群发展开始起步。
郑州市中牟县集聚了郑州日产、郑州轻汽、河南红宇3家整车企业和泰新内饰、国基贸易等十几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
安阳定角集团等20家企业通过产品的总成和外协,在林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焦作、新乡、洛阳、南阳、许昌、鹤壁等地初步出现了各具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在看到河南省汽车工业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与国内汽车大省和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整车产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低,还没有一家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还难以完全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要求。
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难以改变整体竞争力较弱的状况,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二、“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环境(一)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竞争环境和体制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一是市场驱动下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99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保持了年均22.6%的高速增长。
2004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00万辆,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5—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年需求增长率为10—15%,2010年整车需求量将达到880—1200万辆。
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440亿元,其中,为整车配套约3000亿元,维修市场800多亿元,出口约640亿元。
预计2010年国内零部件销售额将达到11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为16.5%。
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了国有、外资和民间资本大量进入汽车行业,2000—2003年全国汽车行业年均投资增长率达到40.7%,推动了我国汽车产能的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汽车出口量也将大幅增长。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展开。
由于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正在向新兴市场转移,我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汽车厂商争夺的主要地区。
到2004年底,世界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在我国设立合资公司530余家,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跨国公司深度介入和国内厂家的竞相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明显下降。
企业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供给和提升竞争力,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实施本地化生产,这为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地区发展汽车工业带来了机会。
三是市场细分将使后起企业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2002年以来,面对国内3大汽车集团的绝对优势地位,以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为代表的合资企业,以安徽奇瑞、浙江吉利为代表的内资企业,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快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车型,利用价格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策略扩大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开放型跨越式发展之路。
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市场细分的进一步展开有利于后起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放条件下形成新的产品和技术平台,从而赢得后发优势和发展机会。
四是专业化分工和集群化布局成为汽车零部件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结构正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逐渐形成。
整车厂实行最佳化跨国采购,零部件厂商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强化资质认证和标准化管理,做精做优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形成规模竞争力。
汽车产业的区域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强,零部件企业向整车生产点转移,在配套地建厂,实行就地生产,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总成化和同步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群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
五是区域性产业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国内钢铁、机械、石化、电子、纺织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大多数能立足国内,不少地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
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各地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和扶持力度。
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吉林、广州等20多个省、市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势头。
相对于已有较好基础的省份,其他地区发展汽车工业面临较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二)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优势汽车产品具有规模扩张的市场空间。
从市场前景看,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摩托车等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预计公路客车国内需求将由2004年的15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30万辆,皮卡由13万辆增加到19.5万辆,多功能运动车由22万辆增加到48万辆,专用车由51万辆增加到110万辆,摩托车由1720万辆增加到4200万辆。
从企业条件看,河南省客车、专用车已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
宇通客车实现了与德国曼公司合资合作,对重庆、甘肃等省市客车企业的整合已经完成,不仅国内产销量保持了同行业第一的地位,而且实现了向古巴、牙买加等国的批量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少林汽车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具备了加快发展、形成规模的条件。
以华骏车辆、新飞专用车为代表的专用车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产品不断更新,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日益凸现。
福赛特公司东方红M系列重卡成功下线标志着河南省重型载货车制造技术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为下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拖集团与长葛奔马合作,突破行业管制障碍,在巩固低速汽车生产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轻中型载货车。
因此,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基础和市场条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使业已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是载货车、轿车和低速汽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公路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为载货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年需求量将由2004年的150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220万辆,其中15吨以上的重卡及牵引车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轿车市场快速发展,预计我国轿车需求将由240万辆增加到620万辆;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连接城乡交通需要为主的低速汽车年需求量将由209万辆增加到360万辆。
河南省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汽车销售中心,2004年汽车销量达63.4万辆,比上年增长39.7%。
随着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郑州、洛阳市已成为部分汽车企业建设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的高度关注地区。
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轿车、重型车、载货车、低速汽车等市场需求大的主流车型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三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做大做强的支撑条件。
河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较快,一批零部件企业起点较高、产品质量优良、规模效益明显,在全国同行业占有较高地位,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方面,整车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使立足本地化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空间日益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采购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河南省骨干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将更加突出,进入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商全球采购体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期。
虽然河南省产业基础不如部分省(市)雄厚,但在国内对汽车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内部整合加快、市场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只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带动,做大做强河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三、“十一五”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按照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外向化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整合,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重点培育客车、乘用车和重型载货车3大汽车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专用车、低速汽车、摩托车3个专业车辆制造体系,以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5个品系为重点壮大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南阳、安阳、许昌、鹤壁等8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实现河南省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2010年,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其中整车1000亿元、零部件12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5%,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