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重结晶实验

合集下载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制取硫酸铜大晶体的方法,了解晶体的形成过程和晶体生长原理。

实验原理:晶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的离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周期性结构。

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晶体化合物,制取硫酸铜大晶体的方法一般有溶液结晶法和熔融结晶法。

实验材料:硫酸铜、蒸馏水、容器、加热器、磁力搅拌器、滤纸、玻璃棒、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硫酸铜加入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硫酸铜。

2.在加热器上加热溶液,加热至溶液开始沸腾,使硫酸铜充分溶解。

3.将溶液慢慢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加入几滴蒸馏水,搅拌均匀。

4.将容器放置在恒温器中,保持恒定的温度条件,让溶液慢慢降温。

5.在溶液表面观察到出现晶核后,继续保持恒定温度条件,让溶液逐渐晶体生长。

6.当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停止加热,让溶液冷却至室温。

7.使用滤纸将晶体从溶液中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铜大晶体。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成功制得一颗硫酸铜大晶体。

晶体呈现出深蓝色,呈现规则的形状。

晶体很结实,且具有光泽。

实验讨论:1.溶液结晶法是通过溶液中物质的饱和度逐渐提高,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在制备硫酸铜大晶体的实验中,温度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保持恒定的温度条件,可以使溶液中的硫酸铜逐渐沉淀生成晶体。

2.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时间和降温速度。

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或降温过快,容易形成小晶体而不是大晶体。

3.晶体的大小和形状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以上条件来控制晶体的大小和形状。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大晶体,并了解了溶液结晶法制备晶体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我学到了控制温度、溶解度等因素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晶体生长的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晶体的形成过程和晶体生长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结晶、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观察硫酸铜晶体的生长过程,探究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通过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使其成为过饱和溶液,然后缓慢冷却,溶质便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250ml 两个、500ml 一个)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蒸发皿表面皿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在250ml 烧杯中加入约100ml 蒸馏水,然后慢慢加入硫酸铜粉末,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粉末不再溶解,得到饱和溶液。

2、加热浓缩饱和溶液将上述饱和溶液倒入 500ml 烧杯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直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3、冷却结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4、过滤分离晶体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5、晶体的洗涤和干燥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以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晶体放在表面皿上,自然晾干。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不断加入,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最终成为深蓝色的饱和溶液。

2、加热浓缩过程中,溶液不断蒸发,体积逐渐减少,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3、冷却结晶时,溶液中逐渐出现蓝色的小晶体,并不断长大。

4、过滤后,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晶体呈规则的几何形状。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成功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晶体的颜色鲜艳、形状规则。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包括溶液的浓度、冷却速度、是否搅拌等。

在本次实验中,溶液的浓度较高、冷却速度适中,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3、实验过程中,加热浓缩时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溶液溅出。

过滤时要确保滤纸与漏斗贴合紧密,防止晶体流失。

七、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局部过热而飞溅。

硫酸铜重结晶实验

硫酸铜重结晶实验

硫酸铜重结晶实验摘要:本文对硫酸铜重结晶实验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实验的硝酸铜溶液配制,结晶途径,实验结果及其检验和分析等。

借助于熔融点测定仪对实验产物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结晶出的硫酸铜具有清晰的鳞片结构,其熔融点约是136.8℃,与文献中的熔融点值相近。

本实验证明,硝酸铜溶液进行结晶是可行的。

关键词:硝酸铜溶液、硫酸铜重结晶、熔融点IntroductionExperimental preparationMaterials: CuSO4.5H2O, sulfuric acid, sulfuric anhydride, benzene, methanol, filter paper, anhydrous calcium chloride,filter funnel, double-neck flask, distillation flask, separatory funnel, hot plate, thermometer, heating mantle and melting point instrument.Preparation of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Take 6.50g ofCuSO4.5H2O in a beaker and slowly pour it into 50ml sulfuric acid. After stirring, add water to make the volume of thesolution to 100ml.Experiment Steps1. The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is placed in a double-necked flask and heated with a heating mantle. The benzene isintroduced from the side arm of the flask, and distilled in the oil bath while stirring. The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is removed.2. The distillate is collected in a separatory funnel and a small amount of sulfuric acid is added to the distillate. Then add anhydrous calcium chloride to the distillate and shake well. The copper sulfate is separated and retained in the lower layer, and the upper layer of benzene is removed.3. Take out the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and add methanol to it. The solution is filtered and the precipitate is obtained.4. The precipitate is placed in a porcelain dish, heated in an oven at 110℃ for 4 hours, and then placed in an desiccator for cooling.Results and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e obtained is white and fluffy. It has a clearly visible laminar structure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lting point instrument and the result was 136.8℃. It is close to the literature value.Conclus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obtained through the recrystallization of copper sulfate is white and fluffy, with a clear laminar structure. The melting point is about 136.8℃, which is close to the literature value. This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recrystallization of copper sulfate from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is feasible.。

硫酸铜的相关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日期:2022年X月X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掌握硫酸铜的提纯方法,提高对重结晶法的认识。

3. 学习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烧杯、漏斗、滤纸等。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铜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然后利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1. 制备原理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稀)→ CuSO4 + SO2↑ + 2H2O2. 提纯原理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一性质,通过加热溶液使硫酸铜溶解,然后冷却析出晶体,从而实现提纯。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1)仪器:天平、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加热装置等。

(2)试剂:铜屑、稀硫酸、蒸馏水。

2. 制备硫酸铜(1)称取适量的铜屑,放入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使铜屑完全溶解。

(3)继续加热溶液,直至溶液呈蓝色,表明硫酸铜已生成。

(4)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3. 提纯硫酸铜(1)将冷却后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浓缩。

(3)待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4)观察溶液中硫酸铜晶体析出情况,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并对硫酸铜进行了提纯。

2. 结果分析(1)在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中,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溶液呈蓝色。

(2)在提纯硫酸铜的过程中,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冷却析出晶体,晶体呈蓝色。

(3)通过重结晶法,成功提纯了硫酸铜,纯度较高。

五、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并对其进行了提纯。

2.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对重结晶法的认识。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制备硫酸铜晶体
一、实验反应: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二、要求:
1、要求制备出晶体;
2、要求晶体的形貌规整。

三、实验步骤:
1、将0.25克硫酸铜(CuSO4)加入容量为50毫升的250毫升无水乙
醇中,加热溶液至50℃;
2、保持溶液在50℃,在室温下搅拌溶液30分钟,以获得颗粒较细
小的晶体;
3、将此溶液放置至新鲜的乙醇中,搅拌至液体中出现反应;
4、再次加热至50℃,以提高硫酸铜晶体析出的速度;
5、将溶液放入筛子中,采用冷却法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分离晶体;
6、将其中的晶体冲洗,去除残留物质;
7、将得到的晶体浓缩,调节到最佳状态。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六、安全防范:
1、硫酸铜及其衍生物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
2、乙醇有极高的可燃性,实验过程中不得使用明火,最好采用电热板或其他可控制温度的仪器;。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原理如下:
1. 原料准备:将足够的硫酸铜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结晶条件设定:根据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在适宜的温度下设定反应条件,以促使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过饱和。

3. 结晶诱导:通过添加适量的结晶诱导剂,如重结晶法中添加少量的微晶硫酸铜晶体,可以快速促使溶液中的溶质开始结晶。

4. 结晶过程控制:在设定的温度下,慢慢地降低溶液的温度,控制结晶速度,避免溶液过饱和度下降过快导致晶体生长不完整或成核速度过快导致形成较小的晶体。

5. 结晶分离:当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过滤、离心或其他分离方法将晶体与溶液分离。

6. 晶体处理:将分离的晶体用冷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用滤纸或其他方法将其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

7. 验证分析:通过物理性质或其他分析手段验证晶体的纯度和结构。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3. 掌握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粗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使其形成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冷却溶液,使硫酸铜结晶析出,过滤得到纯硫酸铜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滤器、蒸发皿、加热装置、干燥器等;2. 药品:粗硫酸铜、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放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4. 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收集滤液;5.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6. 当溶液中出现晶体膜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7. 冷却过程中,晶体逐渐析出,收集晶体;8. 将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5.00g;2.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4.20g;3. 纯度计算:纯度 =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 /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 × 100% = (4.20g /5.00g) × 100% = 84%。

六、实验结论1. 通过重结晶法,可以将粗硫酸铜提纯为纯硫酸铜晶体,纯度达到84%;2.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蒸发、冷却等步骤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对晶体析出速度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溶液浓度,可以加快晶体析出速度,提高纯度;2. 在过滤过程中,滤纸的选择和过滤速度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硫酸铜的精制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的精制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的精制的实验原理硫酸铜的精制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纯度和减少杂质的含量。

在实验中,通常采用溶剂萃取和结晶两个步骤来完成硫酸铜的精制。

溶剂萃取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溶解到合适的溶剂中,以实现目标物质与杂质的分离。

硫酸铜的溶剂萃取实验原理如下:1. 制备溶剂: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溶剂配合物,而不与杂质反应。

常用的溶剂有盐酸、硫酸、水等。

2. 溶剂萃取:将混合物加入反应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溶剂。

通过搅拌或震荡等方式,使目标物质与溶剂配合物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中,溶剂与硫酸铜之间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硫酸铜溶解,并与溶剂形成溶剂配合物。

而杂质则不会与溶剂反应,仍然保持在混合物中。

3. 分离溶剂配合物:通过离心等手段,将溶剂配合物和杂质分离开。

通常,溶剂是上层液体,杂质是下层固体。

因此,可以通过离心将上层液体与下层固体彻底分离。

4. 蒸发溶剂:将分离得到的溶剂配合物进行蒸发,将溶剂蒸发掉。

这样可以得到纯净的硫酸铜。

结晶是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以减少杂质的含量。

硫酸铜的结晶实验原理如下:1. 制备溶液:将经过溶剂萃取得到的纯净硫酸铜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制备成饱和溶液。

溶剂的选择取决于硫酸铜的溶解度和溶剂的性质。

2. 结晶:将饱和溶液放置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让溶剂中的硫酸铜逐渐结晶。

这个过程中,硫酸铜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而杂质则会分散在溶液中。

3. 过滤:将结晶得到的硫酸铜用过滤器过滤,可以将溶液中的杂质完全去除。

4. 湿法处理:将过滤得到的硫酸铜进行湿法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杂质。

湿法处理通常包括重结晶、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通过重结晶可以进一步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5. 干燥:将湿法处理得到的硫酸铜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去除残余的溶剂。

最终得到的硫酸铜应该是纯净的。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原理就是通过溶剂萃取和结晶两个步骤,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净的硫酸铜。

这种精制方法可以提高硫酸铜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从而提高硫酸铜在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掌握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操作技巧。

3、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形状和颜色,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硫酸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漏斗、滤纸。

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称取适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

继续加入蒸馏水,搅拌,直到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硫酸铜粉末,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过滤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通过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3、蒸发浓缩将过滤后的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4、冷却结晶让蒸发皿中的溶液自然冷却,随着温度降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5、过滤分离晶体用过滤器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6、干燥晶体将得到的晶体放在滤纸上,让其自然风干。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

2、加热蒸发浓缩时,溶液逐渐减少,浓度逐渐增大。

3、冷却结晶时,有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形状呈现为规则的四面体或六面体。

六、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飞溅伤人。

2、蒸发时要控制好火候,避免溶液蒸干。

3、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以保证过滤效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熟悉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同时,观察到了硫酸铜晶体的美丽外观,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实验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注意安全,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硫酸铜的提纯步骤5则

硫酸铜的提纯步骤5则

硫酸铜的提纯步骤5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硫酸铜的提纯步骤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硫酸铜的提纯一(一)硫酸铜的提纯实验目的:1.了解用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2.学习常压过滤、减压过滤、以及称量、加热、溶解、溶液转移、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粗硫酸铜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离子Fe2+、Fe3+等,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离子Fe2+常用氧化剂H2O2或Br2氧化成Fe3+,然后调节溶液的pH值(一般控制在pH=3.5~4),使Fe3+水解成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2 Fe2+ + H2O2 + 2 H+ =2 Fe3+ + 2 H2OFe3+ + 3 H2O =Fe(OH)3↓十3 H+除去铁离子后的滤液经蒸发、浓缩,即可制得五水硫酸铜结晶。

其它微量杂质在硫酸铜结晶时,留在母液中,过滤时可与硫酸铜分离。

仪器、试剂和材料:仪器:台秤漏斗和漏斗架布氏漏斗吸滤瓶蒸发皿药品:粗CuSO4 H2O2 (3%) H2SO4 (1moIL) , NaOH (2 moIL) , 其它:滤纸pH试纸精密pH试纸(0.5~5.0)实验步骤:称取5g由实验室提供的粗CuSO4放在小烧杯中,加入大约30ml蒸馏水,搅拌,促使其溶解。

再滴加2m1 3%H2O2,将溶液加热,使Fe2+氧化成Fe3+;用精密pH试纸测试溶液pH值,如果氧化后溶液的pH值很低,这时可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0.5~l molL-1 -1-1NaOH,直到pH=3.5~4,再加热,静置使Fe3+水解生成的Fe(OH)3沉淀,常压过滤,滤液转移到洁净的蒸发皿中。

在精制后的硫酸铜滤液中滴加l moll H2SO4酸化,调节pH 至l~2,然后加热蒸发(注意加热时间不要太长),当浓缩至液面出现一层晶膜时,即停止加热,然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当抽至没有水滴时,停止抽滤,取出CuSO4晶体,称量,记录,回收产品。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制备硫酸铜晶体,了解晶体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掌握结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形成硫酸铜溶液。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在适当的条件下(如缓慢冷却、静置),溶质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晶体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在溶液中有序排列,逐渐形成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漏斗、滤纸、药匙。

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饱和硫酸铜溶液用药匙取适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粉末不再溶解,得到饱和硫酸铜溶液。

2、过滤准备好漏斗和滤纸,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沿着玻璃棒缓慢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去除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

3、蒸发浓缩将过滤后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石棉网垫着,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溶液飞溅。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4、晶体生长将冷却后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逐渐析出硫酸铜晶体。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加入,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最终成为深蓝色。

2、过滤时,溶液经过滤纸变得澄清透明,滤纸上留下少量不溶性杂质。

3、蒸发浓缩时,溶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大,颜色也变得更加浓郁。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4、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开始出现小的晶体颗粒,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长大,形成较大的硫酸铜晶体。

六、注意事项1、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飞溅伤人。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3、晶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有耐心等待。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本次实验成功地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晶体的形状较为规则,颜色鲜艳。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由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的方法。

2、学习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的操作。

3、熟悉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氧化铜(CuO)为黑色粉末,能与稀硫酸(H₂SO₄)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CuSO₄)溶液:CuO + H₂SO₄= CuSO₄+ H₂O硫酸铜在溶液中结晶析出,形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CuSO₄·5H₂O)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250mL、500mL)、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

2、试剂氧化铜(黑色粉末)、98%浓硫酸、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1、称取 50g 氧化铜粉末,放入 250mL 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 30mL 98%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装有氧化铜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使氧化铜充分反应。

此时会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确保反应完全。

反应方程式为:CuO +H₂SO₄= CuSO₄+ H₂O4、在另一个 500mL 烧杯中加入约 200mL 去离子水,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5、制作过滤器,将混合溶液进行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6、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溶液飞溅。

7、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8、待溶液冷却至室温,有蓝色晶体析出,进行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

9、将得到的硫酸铜晶体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 2 3 次,以除去表面残留的杂质。

10、把洗涤后的硫酸铜晶体放在干燥的滤纸上吸干水分,称重并计算产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氧化铜的质量:50g2、最终得到硫酸铜晶体的质量:_____g产率计算公式:产率=(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理论上应得到的产物质量)× 100%理论上 50g 氧化铜完全反应应得到硫酸铜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Cu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0,CuSO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数据记录与处理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数据记录与处理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数据记录与处理一、目的要求1. 掌握精制硫酸铜的原理和方法;2. 进一步巩固台秤的使用及加热、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晶体物质中常混有少量不可溶性杂质(如泥沙)和可溶性杂质。

前者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后者通常用重结晶法除去。

重结晶法的基本原理是:晶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热的饱和溶液冷却时,因为变成了过饱和溶液,待提纯物质因过饱和从溶液中析出结晶,而少量可溶性杂质因未达到饱和仍留在母液中,从而与结晶分离。

大量的可溶性杂质,一般利用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难溶物形式,通过过滤除去。

粗硫酸铜晶体中含量较多的杂质是FeSO4和Fe2(SO4)3。

其中FeSO4需要加氧化剂H2O2或Br2使Fe2+变成Fe3+,然后调节pH值=4左右,使Fe3+水解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

没有转化成难溶物的Fe3+,在硫酸铜结晶时仍留母液中,通过抽滤使之与纯硫酸铜分离。

三、仪器和试剂量筒50mL,烧杯 100mL,蒸发皿,点滴板,漏斗及漏斗架,pH试纸,布氏漏斗及吸滤瓶,台秤,玻璃棒,粗硫酸铜,H2O2(3%),H2SO4(1mol·L-1),NaOH(0.5mol·L-1)四、操作步骤1. 称量和溶解在台秤上称取3g粗硫酸铜晶体,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

2. 除杂质在上面所得的溶液中加3%H2O2溶液1mL,搅拌下逐滴加入c(NaOH) = 0.5mol·L-1的NaOH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4(用玻棒蘸取溶液在点滴板上用pH试纸检查pH),继续加热片刻后静置冷却,使生成的红棕色Fe(OH)3沉淀充分沉降,过滤,滤液收集于洁净的蒸发皿中,沉淀弃去。

3. 结晶和抽滤在收集的硫酸铜滤液中滴加c(H2SO4)=1mol·L-1的H2SO4溶液酸化,调节至pH=1~2,然后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发浓缩滤液,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防止溶液爆溅出来。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您好!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了解硫酸铜的晶体生长技术;
2.掌握晶体生长参数对大晶体形貌、结晶性和品质的影响;
3.扩大硫酸铜的研究面,丰富专业知识。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工具
1.硫酸铜(CuSO4):50g;
2. 无水乙醇:250ml;
3. 二氧化碳:20ml;
4.折叠滤纸:2把;
5.烧杯:1个;
6.烧杯加热杆:1个加热棒。

四、实验步骤
1. 首先将50g硫酸铜加入250ml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其倒入烧杯中。

2. 将20mlCO2稀释液滴入烧杯中,放入折叠滤纸,以防止晶体的烟气污染。

3.将烧杯放入烧杯加热杆中,开始加热,加热的温度从室温慢慢升高至90度,并保持90度适时间内晶体生长(烧瓶加热时,可以竖起滤纸,可以加快晶体的生长速度)。

在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在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由不活泼金属与酸作用制备盐的方法;2.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3.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SO4·5H2O。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不活泼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

铜与稀硫酸不直接反应,需加入氧化剂(如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2+,再与SO42-结合得到硫酸铜。

未反应的铜屑用倾泻法除去。

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273K~373K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后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蒸发皿、玻璃棒、漏斗、滤纸、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托盘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药品:铜屑、稀硫酸、浓硝酸、蒸馏水、五水硫酸铜晶体。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一定量的铜屑,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后放入蒸发皿中。

2. 配制反应溶液:将稀硫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反应溶液。

3. 反应:将灼烧后的铜屑加入反应溶液中,盖上表面皿,水浴加热,视反应情况补加硫酸和浓硝酸。

4. 分离:当铜屑基本溶解后,趁热倾泻法分离,未反应的铜屑留在滤纸上。

5. 蒸发浓缩:将反应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晶体膜出现。

6. 冷却结晶: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析出硫酸铜晶体。

7. 过滤:将析出的硫酸铜晶体过滤,得到粗产品。

8. 重结晶:将粗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冷却滤液,析出硫酸铜晶体,过滤,得到纯硫酸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硫酸铜相关化学实验报告

硫酸铜相关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学习提纯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步骤;3. 掌握硫酸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电子、印染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溶液,并利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1. 硫酸铜的制备原理: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2. 硫酸铜的提纯原理:利用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将粗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加热至饱和,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加热器、天平、量筒、温度计等。

2. 试剂:铜片、浓硫酸、蒸馏水、硫酸铜晶体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铜片,放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使铜片与硫酸充分反应。

3. 待反应平稳后,将烧杯放入水浴中加热,保持微沸状态。

4. 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当气体量明显减少时,停止加热。

5. 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晶体膜出现。

7. 将蒸发皿放入冷却水中,使晶体析出。

8. 用滤纸过滤,收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并提纯了硫酸铜晶体。

2. 结果分析:(1)硫酸铜的制备:实验过程中,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加热过程中,气体量明显减少,说明反应基本完成。

(2)硫酸铜的提纯:通过重结晶法,成功提纯了硫酸铜晶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晶体逐渐析出,说明提纯效果良好。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并提纯了硫酸铜晶体,掌握了硫酸铜的制备和提纯方法。

纯硫酸铜实验报告

纯硫酸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纯硫酸铜的制备过程及操作技巧;3. 学习纯化物质的原理和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硫酸铜晶体与盐酸反应制备纯硫酸铜,并利用重结晶法进行纯化。

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5H2O + 2HCl → CuCl2 + 2H2O + 5H2SO4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加热器、电子天平、干燥器等;2. 试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盐酸(HCl)、蒸馏水、活性炭、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硫酸铜晶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2. 在另一烧杯中加入50mL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 将溶解后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盐酸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4. 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然后停止加热;5. 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混合溶液,收集滤液;6. 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少量活性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7. 将蒸发皿放入加热器中,加热蒸发至溶液浓缩;8. 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9. 将冷却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10.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少量乙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11. 将烧杯放入干燥器中,待溶液干燥后,收集纯硫酸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成功制备了纯硫酸铜。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表明硫酸铜晶体已经与盐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溶液。

2. 结果分析(1)硫酸铜晶体的制备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晶体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搅拌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晶体生长不良。

(2)在纯化过程中,使用活性炭吸附杂质,可以有效地提高纯硫酸铜的纯度。

(3)在蒸发过程中,控制加热温度和蒸发时间对纯硫酸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硫酸铜重结晶探究

硫酸铜重结晶探究

硫酸铜重结晶探究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 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加热、溶解、蒸发、过滤及结晶等基本操作;
3. 掌握水解反应及抑制水解进行的条件;
4. 了解产品纯度检验的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机械杂质分离
机械杂质可以通过倾斜法中除去。

2. Fe2+、Fe3+分离
工业粗硫酸铜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4和Fe2(SO4)3等物质。

可用氧化剂H2O2或Br2将杂质Fe2+氧化为Fe3+,然后在溶液pH≈4的条件下,使Fe3+离子水解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

该过程可用下列反应表示:2Fe2++H2O2+2H+===2Fe3++2H2O Fe3++3H2O===Fe(OH)3↓+3H+
除去铁离子之后的滤液,用检验KNCS没有Fe3+存在,
在0.01mol/L 的、溶液中和分别于pH=7.5 、
2.3 时开始沉淀,在pH=9.7 、4.1 式沉淀完全(残留离子浓度< mol/L )。

3. 结晶或重结晶纯化
可溶性晶体物质中的杂质可以通过重结晶法除去。

重结晶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热的饱和溶液冷却时,待提取物质首先以结晶析出,而少量杂质由于还没有达到饱和,仍然留在母液当中,通过过滤即可获得纯物质。

4.
式中,为铜的百分含量,ms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Ar(Cu)为铜的摩尔原子质量
三. 仪器、试剂
1. 仪器分析天平,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蒸发皿,真空泵,台秤、烧杯(100rnl) 、量筒、石棉网、玻棒、酒精灯、漏斗架、表面皿、铁三脚、洗瓶、油滤装置、硫酸铜回收瓶。

2. 试剂 2 mol·L-1 HCl,1 mol·L-1 H2SO4,
3.0% H2O2,6 mol·L-1、2 mol·L-1 NH3·H2O,
2 mol·L-1 NaOH,0.1 mol·L-1 KSCN,粗硫酸铜(研细的粉末),NaOH(0.5 mol•L-1)。

3. 材料滤纸,火柴,称量纸,角勺,pH试纸
四. 实验内容
1.粗硫酸铜的提纯
(1)称量和溶解
用天平称取工业粗硫酸铜晶体8 g,在研钵中研细后,再重新称量6g,放入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用玻璃棒搅拌
使晶体溶解。

溶解时加入2~3滴1 mol·L-1的H
2SO
4
溶液以加速溶解。

(2)沉淀和过滤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2 mL 3.0%的H
2O
2
溶液,加热,边搅拌边逐滴加入2 mol·L-1
的NaOH溶液到pH≈4(用pH试纸检验)。

再加热片刻,静置,使红棕色Fe(OH)
3
沉降。

趁热用倾析法在普通漏斗上过滤,滤液收在洁净的蒸发皿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洗涤液也全部转入蒸发皿中。

(三)蒸发和结晶
在滤液中滴入2滴1mol•L-1H2SO4溶液,调节pH=1~2,使溶液酸化,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发浓缩(切勿加热过猛以免液体溅失)。

当溶液表面刚出现一层极薄的晶膜时,停止加热。

静置冷却至室温,使CuSO4•5H2O充分结晶析出。

(四)减压过滤
将蒸发皿中CuSO4•5H2O晶体用玻棒全部转移到布氏漏斗中,抽气减压过滤,尽量抽干,并用干净的玻棒轻轻挤压布氏漏斗上的晶体,尽可能除去晶体间夹的母液。

停止抽气过滤,将晶体转到已备好的干净滤纸上,再用滤纸尽量吸干母液,然后将晶体用台秤称量,计算产率。

晶体倒入硫酸铜回收瓶中。

五、结果记录
粗硫酸铜的重量W1 =g 精制硫酸铜的重量W2 =g。

(六)称重、计算产率
用天平称量产品质量,计算产率。

2. 纯度检定
称1 g已研细的粗硫酸铜和1 g提纯后的硫酸铜晶体分别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1)把晶体倒入小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再加入1 mL 1 mo l·L-1 H
2SO
4

化(可用试纸检验),逐滴加入2 mL 3.0% H
2O
2
,煮沸片刻,使Fe2+氧化为Fe3+。

(2)溶液冷却后在搅拌条件下分别逐滴加入6 mol·L-1氨水,直至生成的蓝色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深蓝色为止,其反应为:
Fe3++3NH
3+3H
2
O=Fe(OH)
3
↓+3NH
4
+
2CuSO
4+2NH
3
+2H
2
O=Cu
2
(OH)
2
SO
4
+(NH
4
)
2
SO
4
Cu
2
(OH)
2
SO
4
+(NH
4
)
2
SO
4
+6NH
3
=2[Cu(NH
3
)
4
]SO
4
+2H
2
O
(3)用普通漏斗过滤后,向滤纸上滴加2 mol·L-1氨水,直至滤纸上的蓝色褪
去为止,弃去滤液。

(4)用滴管滴加3 mL 2 mol·L-1 HCl至滤纸上,溶解Fe(OH)
3
沉淀,溶液收集于一干净的试管中(如果一次不能完全溶解,可用滤液再次溶解,反复操作,直
到Fe(OH)
3
完全溶解)。

(5)向溶液中加入1滴0.1 mol·L-1 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浓度越大,红色越深,可根据颜色深浅比较溶液含Fe3+的多少,评价工业粗硫酸铜晶体的提纯效果。

提问思考题
1、粗硫酸铜溶液中杂质Fe2+为什么要氧化为Fe3+除去?
因为氢氧化亚铁比氢氧化铜先沉淀,氢氧化铜比氢氧化铁先沉淀。

如果不氧化,无法分离铜离子和亚铁离子。

二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7.6-9.6的时候才会沉淀
二价铜离子只有在PH值为4.4-6.4的时候才会沉淀
三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2.7-3.7的时候才会沉淀
如果不先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直接加入碱,则会造成二价铁离子与二价铜离子一起沉淀,这样就达不到除杂的目的了
2、除Fe3+时,为什么要调节到pH≈4左右?pH值太小或太大有什么影响?
如果PH太高的话,铜离子则会生成沉淀,如果太低的话则不利于Fe3+的沉淀形成.
3、怎样鉴定提纯后的硫酸铜纯度?
1,为什么用双氧水而不用高锰酸钾或者重铬酸钾氧化Fe2+?
因为用后两种会产生新的杂质,且会污染环境,二者本身又有颜色,会干扰试验。

双氧水足可氧化Fe2+,还原产物为水,避免带来新的杂质
2,精制后的硫酸铜溶液为什么要滴几滴稀硫酸调节PH至1-2,然后再加热蒸发?
调节PH值,抑制硫酸铜水解。

因为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加热的时候,回出现水解现象,有氢氧化铜胶体,CuSO4 + 2H2O = Cu(OH)2 + H2SO4 ,此反应是可逆的。

加入硫酸后,反应向左移动,抑制硫酸铜的水解
2.实验中如何控制得合格的硫酸铜五水合物?
控制加热的温度.
3.要提高产品的纯度应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温度不要过高,防止结晶水被去掉.
注意事项
1、注意各步的pH值控制。

2、蒸发浓缩时,要小火加热。

3、注意滤纸的使用。

4、注意减压过滤操作。

5、提存过的粗品和硫酸铜同时进行鉴定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