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 升降浮沉 — 沉降。
· 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

主治: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
5
1、四 气
中药的性能
➢ 涵义: 寒(甚于凉,大寒) 性质基本一致 凉(次于寒,微寒) (属阴)
· 四气 热(甚于温,大热) 性质基本一致
温(次于热,微温) (属阳) 平 —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理,
芳香辟秽 — 治感受秽浊之气。
* 禁忌 — 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气虚、津 亏阴虚者慎用
14
➢ 五味的作用 — 续
收敛止汗 — 治虚汗证;
收 收敛止血 — 治虚证出血证;
(收敛) 敛肺止咳 — 治肺虚久咳。

涩肠止泻 — 治久泻久痢;
味涩
(固涩) 涩精止遗 — 治遗精遗尿。
禁忌 — 酸涩味能收敛邪气, 故有实邪者不用。
降泄 降胃止呕 — 治呕呃。
通泻大便 — 治积滞便秘;
泄 通泄 通利小便 — 治小便不利证。
疏泄肝气 — 治肝郁证;
苦 疏泄 疏泄血结 — 治血瘀证。

清泄邪热(苦寒)— 治热证
苦寒治湿热证
燥 — 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
坚 — 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
* 禁忌 — 苦味多燥,易伤津液,阴津不足者当慎用。
10
2、五 味
中药的性能
➢ 涵义: “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本经》。 辛 — 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 酸 — 包括涩(即味涩、性涩)。 甘 — 甜味。
· 五味 苦 — 包括火焦味。 咸 淡 — 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甘” 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之味), 淡附于甘,甘淡并称。
* 说明 ➢ 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 ➢ 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作用。
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寒热 偏性不显著而已。
6
四气 - 续
中药的性能
➢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 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 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 要概念之一。
➢ 四气的来源 机体发生的反应 西瓜使人感觉凉快 — 寒凉性
药物 (正常机体) 生姜使人感觉温暖 — 温热性
中药的性能
15
➢ 五味的作用 — 续
中药的性能
补(补养、强壮)— 补益,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 作用 和(调和)— 调和药性; 甘 缓(缓急)— 缓急止痛; 味 解毒 — 解食物、药物中毒。 禁忌 — 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
16
➢ 五味的作用 — 续
降肺平喘 — 治咳嗽证;
9
四气 - 续
中药的性能
➢ 药之寒热 — 病之寒热 · 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 · 病 —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虚则内热,阳 虚则外寒”; · 用药原则 —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盖使阴 阳调而得其正”
➢ 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 变的(主要与炮制有关)。
机体 对疾病的疗效 知母、石膏治愈热证 — 寒凉性 (异常机体) 附子、肉桂治愈寒证 — 温热性
7
四气 - 续
➢ 四气的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
清热泻火
寒凉 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养阴生津
作用
(共性)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热温 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
回阳救逆
中药的性能
8
四气 - 续
中药的性能
➢ 说明: · 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能有一个性,非寒 则热。其与药物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 关系。 · 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能反映药物影响人 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 的具体作用。
发散表邪 — 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 散 祛散风邪 — 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 (发散) 祛散风湿 — 治风湿痹证,祛风湿药味多辛(苦);
祛散湿邪 — 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 辛 行气 — 治气滞证,行气、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
行血 — 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 行 宣通肺气 — 治肺气不宣之咳嗽; (运行) 芳香开窍 — 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
中药的性能
17
➢ 五味的作用 — 续
中药的性能
软(软坚、软化) — 软坚散结,治痰火或瘀血凝滞。 作用 下(泻下)— 泻下通便。 咸 味 禁忌 — 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
中药组方原则
1
中药组方原则 — 内容简介
1、中药的性能
·中药、中药学的概念
·四气 ·五味 · 升降沉浮 ·归经 ·毒性
2、中药的配伍
· 配伍的概念
· 七情
3、方剂配伍的基本理论
·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 方剂组成的目的
· 方剂的组成原则
· 常见方剂配伍的形式
钩藤
2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组方原则
➢ 中药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 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 性能 ≠ 性状: 中药的性状(物理特征):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 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 药物为观察对象。
4
中药的性能 — 续
中药组方原则
性 — 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经、升降
➢ 性能
浮沉、毒性。
(药性) 能 — 效能、作用:功效、主治。
气味 — 苦寒
性 归经 — 心、胃、大肠经。
➢ 中药学的概念:是研究中药基 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 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 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穿山甲
3
中药的性能 — 续
中药组方原则
➢ 中药性能 —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 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 对象。 ·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12
➢ 五味的作用
中药的性能
*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 淡味渗泄 ”
(《内经》)
* “ 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 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 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 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 味之用也。” (《本草从新》)
13
➢ 五味的作用 — 续
中药的性能
11
➢ 五味的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
中药的性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 * 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 例: · 葛根(甘、凉) 解肌发表 — 甘、辛、凉。 · 玄参(苦、甘、寒) 软坚散结 — 苦、甘、咸、寒。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 咸软”、“淡味渗泄”(《内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